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效课堂假象解读之九:假问题

行为描述

某初中历史课堂上,老师提出了8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统一战线建立后,领导国民革命运动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两个问题是复习上节课内容。) 北伐的目标是什么? 北伐的主要对象? 北伐军分哪几路? 北伐的主要战场在哪里? 北伐军的主力是哪一路?东路的讨伐对象是谁? 然后采用男女生竞赛计分的方式完成这8个问题。

行为探析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的探究活动是以问题而展开的。所谓的教学问题是一个有新的内涵的概念,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编制的,又覆盖教材内容且认识水平较高的一些问题。它不是随意出现在教学过程中的,而是以问题群”(指一组有中心、有序列、相对独立的问题)的形式刻意安排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学离不开问题的设计。但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问题多为事实性问题,预设性问题多、生成性问题少,共性问题关注多、个性问题关注少,优秀群体的问题关心多、弱势群体的问题关心少。

上述案例中历史老师提这些问题与其说是激发学生思维,不如说是打发课堂时间。很明显,第一,这些问题大部分是事实性的,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就可以回答;第二,所提问题与其说是在努力引发一场有意义的讨论,不如说更像是一场口头测验;第三,采取男女生比赛计分的办法,促进了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但由于问题本身基本是一些判断题、填空题,大部分学生关注的是谁来回答问题,而并不是关注问题本身。而这种为问而问,为答而答,提问和回答事实上都已经远离了发问的初衷。

行为策略

问题的设计是一门艺术,如何把握好这门艺术,使它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提问应该在教师的讲授和学生能动的思考行为之间拉起纽带,它应该是将教师要讲授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想学习的内容的契机。必须教的东西不能直接讲授,必须将其转化为学生想学的东西,这才是发问的本质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一方面依据于教材,另一方面取源于学生,但很大部分需要教师的再加工——“问题的设计。课堂教学基本环节的问题设计,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班情、学情,精心构建问题链,让问题驱动教学,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度化。问题的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设计的趣味性(联系实际,贴近生活)。问题设计的启发性(利于思考,富于启迪)。问题设计的导向性(强化双基,突出重难点)。问题设计的层次性(铺设阶梯,逐步深入)。问题设计的创新性(强化思维,求异创新)。(来源:江山依旧的教学博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应对课堂中的“问题学生”
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
听课的技能技巧
“有效教学”三十问
课堂教学“问题生成”三环节
课堂教学中的“10要”“10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