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班级管理:巧用17种心理效应

越来越多的心理知识被应用到班级管理中,心理效应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教师如果能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其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就能够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

 1、角色效应。

现实生活中,人们以不同的社会角色参加活动。

这种因角色不同而引起的心理或行为变化被称为角色效应。

人的角色的形成首先是建立在社会和他人对角色的期待上的,比如好学生的标准就是学习好,而学习好的标准就是成绩好,对学生的成长和角色发展都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学生出现了角色概念的偏差。

一些学生常以我的爸爸是经理我的爷爷是高干等为炫耀,把自己与长辈的角色等同起来,颠倒了角色概念的关系,致使这类学生养成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畸形心态。

    在班级管理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地确定学生的角色,通过采取角色扮演、角色创造等形式实现学生的角色行为。

2、暗示效应。

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

一般说来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

    管理中常用的是语言暗示,如教师在全体同学的面前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就是对其他同学起到暗示作用。

    也可以使用手势、眼色、击桌、停顿、提高音量或放低音量等等。

    有经验的教师还常常针对学生的某一缺点和错误,选择适当的电影、电视、文学作品等同学生边看边议论或给学生讲一些有针对性的故事,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3、门槛效应。

心理学家查尔迪尼在替慈善机构募捐时,仅仅是附加了一句话哪怕是一分钱也好就多募捐到一倍的钱物,这就是著名的门槛效应。

这一效应的基本内容就是由低要求开始,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

查尔迪尼分析认为,对人们提出一个很简单的要求时,人们很难拒绝,否则怕别人认为自己不通人情;

当人们接受了简单的要求后,再提出较高的要求,人们为了保持认识上的统一和给外界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心理上就倾向于接受较高要求。

这一效应告诉我们,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学生心理接受能力,应少一些,小一些,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4、奖惩效应。

奖励和惩罚是对学生行为的外部强化或弱化的手段,它通过影响学生的自身评价,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由奖惩所带来的行为的强化或弱化就叫做奖惩效应。

心理学实验证明,表扬、鼓励和信任,往往能激发一个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

但奖励学生的原则应是精神奖励重于物质奖励,否则易造成为钱而学为班主任而学的心态。

同时奖励要抓住时机,掌握分寸,不断开化。

当然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必要的惩罚是控制学生行为的有效信号。

惩罚时用语要得体、适度,就事论事,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受罚和怎样改过。

同时还应注意的是奖惩的频率,从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看,当奖惩的比例为51时往往效果最好。

5、拆屋效应。

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来,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虽然这一效应在成人生活中多见,但也有不少学生学会了这些。

犯了错误相当于开天窗,用的就是拆屋效应。

因此,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育方法一定恰当,能被学生所接受,同时对学生的不合理要求或不良的行为绝不能迁就。

特别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在这些方面养成与教师讨价还价的习惯。

6、链状效应。

有一句俗话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链状效应,它是指人在成长中的相互影响作用。

这种效应在年龄低的学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就学生的链状效应看不是单方面的,既表现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互相感染,也在个性、情绪、兴趣、能力等方面发生综合影响。

利用学生的链状效应,让不同性格的学生在一起可以取长补短。

因此作为教师,应有意识地优化学生周围的环境,如让娇生惯养的学生与独立性较强的朋友做伴,胆小畏法的学生应和勇敢坚强的学生交友。

7、禁果效应。

禁果一词源于《圣经》,它讲的是夏娃被神秘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去偷吃被贬到人间,这种被禁果所吸引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

由于青少年处在特殊的发育期,好奇心强,逆反心理重,因此常出现禁果效应。

它给我们的启示有两个:

1、不要把不好的东西当成禁果,人为地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

2、要把学生不喜欢而又有价值的事情人为地变成禁果以提高其吸引力。

8、名人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在给大学心理系学生讲课时,向学生介绍说聘请到举世闻名的化学家。然后这位化学家说,他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具有强烈的气味,但对人体无害。在这里只是想测一下大家的嗅觉。

接着打开瓶盖,过了一会儿,他要求闻到气味的同学举手,不少同学举了手,其实这只瓶子里只不过是蒸馏水,化学家是从外校请来的德语教师。

这种由于接受名人的暗示所产生的信服和盲从现象被称为名人效应。

名人效应的产生依赖于名人的权威和知名度。

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在他们那一领域必然有其过人之处,所以名人更能引起人们的好感、关注、议论和记忆。

由于青少年的认识特点及心理发展,他们所希望的名人多为形式化、表面性的形象所吸引。

他们喜欢的名人多为歌星、影星一类,出现追星现象。这就要求老师们要为学生选择好名人,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9、刻板效应。

生活中常可见到这样的例子:青年人往往认为老年人墨守成规;而老年人又往往认为青年人举止轻浮。

教授总是白发苍苍、文质彬彬,工人则是身强力壮、举止豪爽等。人们头脑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的心理现象被称为刻板效应。

曾经有位平时学习不好的学生有一阶段学习特别刻苦,在期末考试时成绩特别突出。

知逍考试成绩后,老师说的是成绩是不错,作弊了吗?

由于平时这名老师已对学生有了刻板印象,在学生进步后还是以原来的标准去评价学生,很容易造成偏见、成见,既伤了学生的自尊,也影响了自己的形象。

10、自己人效应。

有一种效应叫自己人效应,就是说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态度,你就不惜同对方保持同体观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

管理心理学中有句名言:如果你想要人们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那就首先需要人们喜欢你,否则,你的尝试就会失败。

因此,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人——做学生的知朋友。

11、超限效应。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使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的所有钱。

过了十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

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偷了二元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

这个效应启示我们,在批评或表扬学时,应掌握一个不及固然达不到既定的目标,但过度又会产生超限效应,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出现一些反作用。

12、配套效应。

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耿德罗,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酒红色睡袍。

狄德罗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家里寻找感觉,总觉得家具颜色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

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

两百年后,美国哈佛大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在《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中,把这种现象称作为狄德罗效应,亦称作为配套效应

也就是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平衡的现象。

从学生的成长过程看,无论是好的行为还是不良的习惯,都可以找到引起这一行为的一件睡袍。所以提醒老师们,应为学生准备几件有价值的睡袍

13、半途效应。

半途效应是指在激励过程中到半途时,由于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累的交互作导致的对于目标行为的一种负面影响。

大量的事实表明,人的目标行为的中止期多发生在半途附近,在人的目标行为过程的中点附近是一个极其敏感和极其脆弱的活跃区域。

导致半途效应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目标选择的合理性,目标选择的越不合理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

二是个人的意志力,意志力越弱的人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育学生时多注意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多注意进行意志磨练。

大目标、小步子的方法,对于防止半途效应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14、齐加尼克效应。

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经做过一个实验:将一批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同时完成20项工作。结果一组顺利完成了任务,而另一组却未完成。

试验表明,虽然受训者在接受任务时均呈现出一种紧张状态,但顺利完成任务者,其紧张情绪逐渐消失;而未完成任务者,紧张情绪却持续存在,且呈加剧倾向。

后一种现象被称为齐加尼克效应。

这种效应启示我们:学习负担重,学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学习效果就会越来越差。

老师们,必须重视这一效应,采取有效措施,一是不要对学生提出过多、过高的要。二是班主任要设法帮助学生按时完成任务,以适当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学得愉快。

15、情绪效应。

古希腊有个杰出的哲学家叫德漠克利特,他总是笑脸迎人,不摆架子,被人美称为含笑哲学家

现在的商店、宾馆的服务员都开展了微笑服务,目的是取得良好的情绪效应。

同样,如果我们在平时,特别是在自己工作不顺利或情绪不好的时候能注意调整,多给学生以笑脸,给学生以信任,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

那么,在学生犯错误时,即使我们严厉地批评他,他也会认为这是为他好,从而能虚心地接受我们的批评。

16、南风效应。

有一则寓言,讲北风南风打赌,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

北风劲,可越刮,行人把大衣裹得越紧;南风徐徐,轻柔温柔,使人自觉地把大衣脱下。

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他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

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我们称之为南风效应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一是要了解学生的特点,采取符合学生实际和需要的管理方式。二是管理措施要人性化。

相信学生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在情感上尊重人、关心人。

在行为上激励人、焕发人,容忍学生的缺点,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17、贝尔纳效应。

英国学者贝尔纳勤奋刻苦,同时又有很高的天赋。如果他毕生研究晶体学或生物化学,很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

但他却心甘情愿地走另一条路——为他人去做一架云梯,把一个富有开拓性的课题提出来,指引别人登上科学的高峰,这一举动被科学家们称为贝尔纳效应

作为一名教师,不一定有贝尔纳的天赋,也不一定是某学科的专家学者,但与学生相比,总在一些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

教师只要认真地把自己的优势加以发挥和利用,就能逐步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更快地进步,产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枫叶教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班级管理中的10种心理效应
心理效应与班级管理 - 阳光吴老师的个人空间 - K12教育空间 - Powered by...
教师应该了解的几种效应
【教育读书】班级管理要提防十种心理效应
作为教师,这十四条常见的心理效应你必须掌握
活用心理效应化解学生心理障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