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初中生涯

1966年秋季,我和同学们一样,是最后一届通过招生考试踏进渭北名校——寺前中学大门的,在693班,怀揣理想与抱负开始了我的漫长而又短暂的初中生涯。

那时候,我们的生活十分艰苦落后,不要说手机电脑没见过,就连基本的生活温饱都很难满足。能拥有一辆除了铃不响哪儿都响的旧自行车,免除上学路上的步行之苦是我当时最大的梦想。我清楚记得,我们家离学校30多里路,每星期背馍往返全凭两条腿。那时我们虽然还小,却十分体恤靠工分供养我们上学的父母双亲,所以每周回家都会主动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为了那累死累活出力流汗的每天7分工,星期六上完最后一节课,就带着米光缶净的干粮袋急急撩开双腿往家赶,为的是下午能够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有时也会因为下课晚了或者半路耽搁没赶上队里出工,我们也会匆匆扒拉几口母亲留下来的饭食,拿上镰刀背起竹笼翻山越岭地去给生产队的牲畜割草挣工分。星期天干完两晌活,吃过午饭,我们便前边背着十多个杂面馍、几斤小米、一疙瘩红薯面饸酪,后面背着十多斤生红薯匆匆赶往学校,晚上还有两节自习课要上。对带来的那点勉强支撑一周的干粮,我们必须计划着吃,否则,前几天吃超了,后边几天就得饿肚子。尽管如此,个别同学到星期六还是吃敦底了,因此那时宿舍常有丢馍现象——饿极了的孩子难免会犯一些小错误。在学校里,早上喝2两稀饭吃几块灶上代蒸的熟红薯。中午,我们把从家里背的红薯饸酪拿到灶上用开水套上两遍,,然后撒些盐末辣面就是一顿不错的午饭了。

 寺前中学不仅师资、教学条件、教学质量在当时榜上有名,学生在校也享受着公立学校助学金的优厚待遇。 那段时期,学校根据每个同学家庭的实际情况评出1——3元不等的助学金,这在当时已经是一笔丰厚的资金。我上学期间,就是依靠这3元钱来维持生活与学习的。不仅如此,到了冬天,教室里两个大铁炉子里熊熊燃烧的火焰让教室里温暖如春。下课以后,同学们围着火炉烤火取暖。有同学还从宿舍拿来生红薯,用小刀切成薄片贴在滚烫的炉身上烤烙。同学们分享着那焦黄散发着糯甜香味的红薯片,开心极了!

那时候虽然生活艰苦 ,校园生活却十分开心快乐,尤其是同学们之间亲如兄弟的手足情,胜似姐妹的骨肉谊,令人终生难忘。大家如同在温暖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一样相互关怀相互照顾,不论谁遇到困难,都会伸出热情的双手给于帮助。秋天阴雨连绵,远处的同学,回不了家,或者有同学一星期的干粮不够了,离学校较近家庭条件相对好一点的同学便会义无反顾的援手相助。更有沟北交道公社的同学开学初上灶交面,便会主动拿出饭票资助同学共度难关。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村的韦世明同学家有一辆自行车,每逢星期天下午,他就早早来到我家把我和韦李斌的干粮捎带着一并带到学校,有时候星期六回家时还会互相替换着驮上一段路,几年来如一日的帮助我们减轻上学路上的负担。直到现在,我还常常想起韦世明与我在上学路上的友谊,真的是终生难忘!

只可惜好景不长,短短几个月以后,北京串联回来的学生代表一下子把波澜不惊的校园搞得天翻地覆,四面八方的大串联开始了。我和习来友、雷信仓、郑贵杰、曲永长等13人也组成串联队去西安一游。几天后回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已经停摆,学生四分五裂的彻底停了课。我只好回到家乡参加生产劳动,把自己最美好的读书时光献给了故乡的黄土地。直到两年以后学校通知返校复课才重新进入学堂,勉强完成了自己的初中学业。1970年底冬季征兵,我有幸被祖国挑选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行列,为保卫祖国蓝天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五十年过去,我十分怀念那段令人魂牵梦萦的校园生活。

                            20202月于澄城县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环江夜听:[环县“吾师·吾校·吾家”教育主题征文大赛] 砂井子记忆
我印象中的科布尔:难忘的岁月
难忘的湖滨中学重点班记忆
[黄石文坛]袁清的随笔《难忘瓢耳山上的读书岁月》
成长中的什川中学 ——我的高中时光
徐炳坤 | 有一种岁月叫学工学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