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真正价值

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真正价值

——枝江一中“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一、“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说:“教育的发展在于改革,教育的改革在于创新。”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又是师生教与学方式的改革。作为农村省示范高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的教学的窘境和教学改革的巨大惯性和阻力。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没有理解教学内容的编排内涵,将整体化的教学内容分割成支离破碎的枝叶,师生课堂教与学出现了许多无效行为,致使许多应该在课堂完成的教学任务实际完不成,只得课内损失课外补,校内损失校外补,靠多布置课外作业来提高教学成绩,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同时学生的预习状况也非常糟糕,自学能力差;满堂惯的“话霸”现象盛行;假探究的方式流行,“合作”学习呈现虚假的繁荣,“惯性式”教学,凭经验、吃老本,教师的教学普遍还没有进入“研究状态”。

能不能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或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高效率的学习,使师生在课堂上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课后不布置或少布置作业,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什么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些问题是枝江一中课堂教学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瓶颈。

基于上述认识,我校抓住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的机遇,积极参与湖北省重大研究项目研究,围绕有效教学主题开展试验工作,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为准则,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目标,以优化教育科研方法为手段,立足学校实际开展行动研究,在省市教研部门的指导下,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入手,激活课堂、构建高效课堂,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而我们进行的“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正是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方,它研究的是课堂教学行为的问题,解决的是学生学习效率、能力培养的问题,它与新课改的精神、目标和任务是相一致的。

二、“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倍受关注。在新课程视野下,如何由"知识传递型"课堂教学向"知识建构型"的有效课堂教学转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在传统教学观视闽中,强调教师教学行为和传授知识的艺术性,轻视学生主体的学习责任、学习方法和学习质量的有效性。

钟启泉教授认为,"有效教学"是转型教学规范的活动,突出强调了教学规范的转型。由"知识传递型"课堂教学向"知识建构型"有效课堂教学转型,不是简单的、外在形式上的转型,而是具体的、内在本质上的转型,是从内在的教学设计、师生关系、课程整合、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到外在的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教学环境的全面转型。

1、教学设计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 转变,实现教学设计主体化。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重心要放在如何凸现学生主体性方面,重点体现三点:一是要满足学生发展需要,面向全体,尊重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程度发展需要来进行个性化设计;二是设计学生对文本问题的发现、生成以及解决的方案,让学生在有效课堂中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三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是以问题提出、问题对话、问题解决为主的行动路线,不是一成不变的。

2、教师角色由“控制者”向“引领者”转变,实现师生关系民主化。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民主平等、能够合作、充满善意、交往和谐、自然真实的师生关系,才能为实施有效教学搭建有效平台。能否从“控制者”向“引领者”转变,实现师生关系民主化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

3、课程整合由“学科视野”向“课程视野”转交,实现课程整合适用化。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课程资源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新课程赋予教师一定的自主权,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开发和研究教学内容,强调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整合学科课程,优化教学内容。

4、教学模式由“传递中心教学”向“对话中心教学”转型,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超越传统,研究如何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为本,创新和选择灵活多样的、走向多元的、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教学模式,建构以“对话中心教学”模式为主的有效课堂教学。

5、教学方法由“提示型教学方法”向“自主型教学方法”转变,实现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唱主角”,让他们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是学习方向的指引者、学习兴趣的激发者、问题解决的评价者,开发和利用有效课程资源的研究者。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学习、合作交流、体验成功、促迸发展、实现双赢的“学习共同体”。这种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方式是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特征是民主、多元和开放。

6、教学方式由“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型,实现教学方式开放化。“全面评价”是指教师在问题对话过程中要根据问题解决的发展事态,不断予以客观公正而富有启发性的评价。这是一种全程性评价、真实性评价,是融入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全方位评价,是学生“三维”目标生成的过程评价;是一种既包含学习表现评价,也包含对学生个性、人格形成的过程性评价。

三、“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过程。

我们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开展研究,全面建构,系统推进,突出重点,分块优化,注重实效。

1、健全机制,强化管理,全力保障“423”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学校课堂教学研究机构,职责分明,措施得力,形成了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研究体系。

2、样本先行,示范引领。组建样本备课组和样本班,强化集中攻关,探索“423”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以样本备课组为抓手做好学案、练案编写和课堂教学过程应用问题,重点研究编写体例和质量达标的学案、练案。自主开发了校本教材《规范学案》,正式出版《我的课堂我做主》等课堂教学专著。以样本班为中心,具体探索班级文化建设、合作学习小组构建、管理和评价。

3、活动带动,以赛促教,实现“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引领课堂教学。通过示范、达标和竞赛等多种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实效性;以年会论文竞赛和课堂教学论坛为载体,加强了教学模式研究的总结与成果物化。2010年宜昌市有效教学研讨会、湖北省语数英三学科课堂教学研讨会、2011年“湖北省百所重点高中新课改高峰论坛”等活动在我校成功举行,有力促进 “423”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引向全面深入。“课内比教学“活动助推“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走向深入,分类指导,强化标准,课堂教改取得新突破。

4、研训一体,提高师资水平。组织新课改课堂教学校本培训。20099月开始,教研处组织了多轮 “423”课堂教学模式研讨暨教师全员培训;还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423”课堂教学模式操作办法的研讨;还通过调查问卷,反思和诊断“423”课堂教学模式的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

5、系统支撑,分块优化。做好教学评价,以评价促进课堂教学模式向纵深发展;做实校本教研,夯实教学模式的基础。

一是教学评价支撑。我们努力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评价推向精细化发展。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基于观察的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基于观察评课。切实从教学行为、学习行为、课堂训练、时间分配等纬度去观察和评价“423”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通过多专题、多层次的研讨活动,不断矫正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是校本教研支撑。巩固备课组落实常规的基础地位,把“423”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作为教学常规加以规定和落实,提高“三案”质量,优化课堂教学。进一步夯实校本教研,基于校本研究和解决“423”课堂教学模式”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征集教学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和突出问题,变问题为课题,以课题组为单位进行攻关,定期举行课堂教学主题研讨会,组织专题培训研讨,切实解决出现的难点和瓶颈问题。

四、“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423课堂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归纳为:课堂教学“新知预习分四步,课堂推进设两环,教学全程用三案”。

423 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有四大特点:

一是变课外预习为课内预习,其中预习共4个步骤:一看,二读,三填,四练;让学生通过预习提高学习的起点——让50%的学生通过自学掌握50%的问题,然后通过合作交流,让70%的学生掌握70%的问题,建构起初步的基础知识结构。

二是变用节次划分学习内容为用内容划分学习时间。以一个最基本的教材内容为单位,将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时间:第一学习时间为新知预习,针对概念性、原理性、习题性、拓展性等实施问题发现;第二学习时间为展示交流、方法提炼,实施问题生成;第三学习时间为拓展提高、能力升华,实施问题解决,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生成问题、评价问题、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一个学习时间不一定是一节课,学习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基本教学内容的长度(内容的多少)和宽度(内容的难易),三个学习时间可能是浓缩为一节课,也可能是三节课、四节课。

三是变个体学习为主为个体、小组学习并重。小组合作学习是“423”鲜明特点:每班将学生分为8组,每组8人。学生座位由过去秧田式变成了条块式,学生相对而坐,侧向黑板,便于同学交流讨论。每个小组有名称和愿景,并在班级张榜公布。每组设组长一名,每位组员担任一至两科的学科长。组长负责学习活动的组织、监督与评价,学科长则负责该科学习活动的组织与评价、作业的收发、组内学习情况汇报等工作。学习小组对内是一个合作体,对外则是一个竞争体。

四是变“教案教学”为“学导案”教学。教案、学案、练案融合为学导案,学导案中的三案形分神聚,互为补充,形成一个整体,一课有三案:学有学案、教有教案、练有练案,三案形分而神不分。使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促使教师角色由演员变成导演;我们研发了学导案,变过去“教案教学”为现在教案、学案并举,练案辅助的“三案教学”。

 

五、“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成果

(一)主要理论成果。

1)探索出了“423课堂基本教学模式。其模式流六步

一是设计情景、激发冲突,点燃思维的火花。教师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有助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并促进学生理性认识的发展。

二是新知预习,生成问题——完成第一学习时间(预习)的四步:读、看、填、练。教师下发学案,学生按读、议、填、练四个步骤进行预习,预习中发现问题由学科长收集,交给老师或在学生中交流。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以学定教。

三是展示交流,提炼方法——完成第二学习时间(第一环)。教师要把学生引入探究——发现——提问——解疑的主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活动。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检查。教师要提出讨论内容、确保讨论时间、指导并提炼问题结论。探究与交流期间,教师要巡回指导,主动参与到各组去讨论、指导。

四是精讲点拨,拓展升华——完成第三学习时间(第二环)。对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疑惑和难点,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一是点拨,让疑惑不同的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也可以采用“学生指导学生”的办法,让已解决问题的学生当老师,面向全班进行讲解。二是精讲。教师要抓住问题的要害,讲清思路,取得触类旁通的效果。

五是当堂达标,迁移训练——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达标训练要限时限量,独立完成。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针对学生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矫正。

六是课后反思,自我监控——撰写学习反思日记。每天晚上公共自习时间学生要对当天的学习内容进行反思性总结,并进行针对性的巩固和弥补。

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有六个节点:一是学导案的编写:一单元一案、叙写学习目标、抓住三条主线;二是第一学习时间(预习)的保证:有时间、有指导、有交流、有反馈;三是学导案的检查:结对互查、学科长检查、教师复查;四是展示的规范:展什么、谁来展、怎么展;五是教师的点拨:及时现身、抓住生成、借生发挥、画龙点睛;六是训练的落实:预习尝试训练、达标反馈训练、课外巩固训练。

2)探索出了教师教学五大操作办法。

一是小组建设管理。具体要求是:分组有原则、组织有机构、学习有愿景、座位有模式、小组有文化、合作有流程。

二是展示交流合作。结对交流、组内交流、班内交流各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班内交流是重点,其交流问题的选择、参与交流学生的选择、交流的语言规范、交流的形式、在交流内容的呈现、展示交流的环节等方面都有明确的操作要求。

三是教师的点拨与评价。我们要求教师要把握学生生成的问题的两个时段、三点注意;规定了教师的点拨要把握五个时机、遵循五项原则;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要选择主体、落实内容、制定标准、把握时间、处理结果。

四是系统的训练与要求。我们构建了尝试训练、达标训练与巩固训练三大训练体系、提出了“七个必需” 的训练要求。“七个必需”:有课必练、有练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练必分层、练必限时。

五是学导案编写与使用。我们明确了学导案的三大内涵、四大作用、五大区别,问题设置的“四化”要求,学导案编写的三条主线。学导案的三大内涵:用学案教、用学案导、用学案备。学导案的四大作用: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重要载体,对教材及其它资源的重新整合,从学的角度记录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学导案的五大区别:区别于教案、练案、学科、课型、教辅。学导案的问题呈现的三种方式:问题发现课、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问题设置的“四化”要求: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学导案编写的三条主线:问题发展线、学法指导线、能力培养线。

学导案编写的八个模块:[学习目标] [知识结构] [新知预习] [情景引入][新知学习] [课内达标] [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等。

3)探索出了教师有效教学的基本思想,这些思想对教师教学产生了重大作用。强调预习进课堂,不预习不上课,预习不检查不上课;有效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叙写学习目标,让学习目标看得见、摸得着;在教学中要做到不读不讲、不议不讲、不练不讲 ;要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易漏点; 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怎么讲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课堂训练要做到一点一练,当堂检测、及时矫正;基本要求是“有课必练、有练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练必分层、练必限时”;训练还要做到“有学必结,日日清;有错必纠,周周清;有章必考,月月清”。

(四)探索出了基于“四个”维度的课堂教学观察办法。切实从教学行为、学习行为、课堂训练、时间分配等纬度去观察和评价“423”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通过多专题、多层次的研讨活动,不断矫正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五)探索出了校本研修模式。我们探索出“4321”单元式专题化校本研修模式,采用同课异构异层同构的形式,引入单元式专题研修模式,以反思跟进为手段,以4周为单元组织校本教研活动,教研组论证确定研究专题,具体指导备课组开展研讨,统分结合,切实增强校本研修的效益。一个备课组牵头主持,综合学科备课组师全部参加,完成五个一活动。 

(二)主要实践成果。

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在学校推行且常态化,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已初见端倪。课堂教学实现了六个方面的转移:一是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移,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二是讲、听为主向说、做为主转移,追求教学效率最大化;三是先讲后练向先学后导的转移,以学限讲;四是无组织的课外预习向有交流的课内预习的转移,明确了不读不导、不做不导、不议不导的基本策略;五是单纯知识传授向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并举的转移,注重能力培养;六是无差异教学向因材施教的转移,关注人的发展。

通过“423”课堂教学研究,提高了课堂效益,教学质量大幅提高。2012届是“423”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第一届毕业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理科一本重点上线人数达376人,升学率达到了35℅;2013年高考再创新高,一本重点上线人数文理达到402人,首次突破四百大关,一本重点升学率达到了39℅,位居宜昌市同类学校前列。

通过课堂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迅速。2009年开始,枝江一中已有近30名教师被邀请到外省讲座或上课。校长董云出版了《我的课堂我做主》、《学校内涵式发展探索》二本专著;副校长袁新宏因课堂改革,在全国第二届教育创新评选中获得了先锋教师奖;有30多名教师先后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教学论文100余篇;近三年来有两名教师获全国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有四名教师获湖北省优质课竞赛中获奖、有30名教师获宜昌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获奖人数与前三年相比翻了一番;5人被评为宜昌市正高职教师,9人被告评为宜昌市学科带头人,79人被评为枝江市骨干教师。

423”课堂教学改革让学校走向了全国。新模式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突出的个性风格、切合实际的操作办法、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立即引起了各级媒体、教育科研单位、教育行政部门、兄弟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高度关注。中国教师报以《背着坚定的信念上路》为题作了专题报道,宜昌日报、三峡晚报等地方媒体都作了深度报道。中央教科所韩立福教授对“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这种模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枝江一中是全国课改名校。湖北省教研室、宜昌市教育局先后四次在学校召开课堂教学观摩及研讨会。2010年以来先后有来自山东、河南、四川、重庆、安徽、江西、云南、贵州、广西、内蒙及湖北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的教科所(教研室)、高中学校的领导、教研员、教师共计5000人次来校交流,学校先后有30多位老师受邀赴浙江、四川、重庆、江西、安徽及湖北等六省市的兄弟学校上示范课。

 

 

 

 

 

 

 

 

(执笔人:董云、袁新宏、周新、王明华、杨向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洋思中学校长秦培元的报告
合阳中学实施“四步导学”有效教学
论因地制宜的校本教研模式
精细管理 精致教学 营造精品学校
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学科教学例题与课堂问题设计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