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由海归博士自杀看当今教育的缺憾:教育缺失29






拯救当今人类精神危机的东西在中国古文化中

 

日前,才回国三个月、在浙江大学任讲师的32岁海归博士涂序新跳楼自杀,他在遗书中说:“我认为当初的决定下得是草率的,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 表面上看,涂博士自杀是由于不适应国内学术圈的现实。而其背后却反映了当今教育的缺憾。涂博士“从少年到青年,一直是佼佼者,保送进入清华大学,之后就读于美国西北大学。”但为什么回国三月就自杀了呢?

而今的教育究竟错在哪里?教育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我以为,而今教育的主要缺陷是严重脱离生活,脱离孩子成长的实际需要。我完全赞同这样一种观念:不论有关教育本质表述的内容如何,教育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老一代向新一代传授生活的经验。全部问题在于,教育者传授什么样的经验,他自己是不是具备这种生活经验,他是否能够理解自己的学生,他的教育是否同生活发生关系,他是否有能力引导自己的学生走向丰富多彩的生活。

人类的生活可以分为三类:即物质生活、世俗生活与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包括学习、工作与生产经营,是要用脑子去生活的,强调的是科学思维,看重的是智力,讲究的是效率。世俗生活是指与人相处和与人打交道,它不需要科学思维,强调的是人之常情,不论社会结构形式怎么变化,世俗生活的伦理基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精神生活也就是心灵的体验,是指人们离开物质生活与世俗生活之外的生话,强调的是生活的体验,看重的智慧;因为精神生话追求的是心灵的自由,也就是人性的完美,或者说活得真实,活得愉悦。物质生活与世俗生活人人都有,精神生活则因人而异,有的人活一辈子,也没有过精神生活,而有的人一生精神生活十分丰足。现代人大多活得不痛快,是因为他们把生活作为手段,他们只有物质生活和世俗生活,而无精神生活。也就是说,物质生活和世俗生活,是把生活作为手段,而精神生活则需将生活作为目的,精神生活是不需要用脑子去想的,而是要静下心来,用他的整个的人,去充分地体验生活中的愉悦。

世界上有两种知识。一种是知性的知识,是经过头脑化作用,以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经验。头脑化作用在现代文化中实际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更为普遍与强烈。科学与技术的成就是以智力为条件,因此近代就特别强调知性的知识,而教育与学识也就以此为重。对于精神生活而言,知性的知识是不够用的,知和行不能一致的知识只是一种虚幻。知性的知识在探究自然界的奥秘和处理一般的生活事务时有用,但对于精神生活而言,则起不了大作用。人们可以用知性的知识处理生活、市场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但却很难用知性的知识来使自己快乐、欢喜和看透生命的真谛。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可以了解许多促使心情快乐的知性的知识,但仍然不快乐;许多人都知道凡事不要紧张急躁,但总是无法自制;大家都晓得人要宽厚,但心地仍旧那么狭隘。所以,对精神生活而言,我们需要的是另一种知识,即体验性的知识。

这一种体验性的知识,其重要性在于它超越了主客对立的知识与觉察,这种主客对立的知识与觉察,是由于以自我做为知性的主体,来观察做为一个客体的所谓“自己”而得,由于体验性的知识超越了这个主客对立的知识,因此也就超越了西方的理性认知概念。



现代教育起源于西方。在西方,教育的目的是逻辑思考的日益精微,但体验性的知识的传授则有不同的态度。体验性的知识的传授必须以学生的不安为前导,由不安到安宁,不是靠逻辑思考,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以他的整个人去感受自己整个人的不安,体验由不安到安宁的整个过程,从中获得某种彻悟的能力。如果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获得优秀的学者式的思锥方式,而且同时获得身心健康、情趣高雅以及人性完善,学生需要学会体验,体验不安、恐惧、成功、失败、沮丧、挫折、痛苦、友谊与爱。对于步入青春期的年轻人,尤为重要的,是要通过体验学会性冲动的表达与抑制,这是提高年轻人的自律能力、自发性与创发性所不可或缺的。

而今的教育错就错在只关注学生的物质生活,只传授给学生知性的知识。也就是说,而今的教育只关注学生知识的增长,而忽视学生的人性的完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神是教师的教育手段
【教育读书】有诗意才有意义
校园文化是什么?
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背后
沈阳一大学女教授上课被拍,视频曝光后,网友:简直不敢相信!
刘莉莉:从优秀走向卓越——做一个有追求的教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