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野性的呼唤》的自然主义解读——文学论文
杰克·伦敦是举世闻名的自然主义文学大师,他的一生著作颇丰,留给我们50余部小说,根据教科文组织的调查显示,杰克·伦敦的作品是在欧洲地区被翻译最多的美国作家。 其中1903 年发表的《野性的呼唤》是他的众多作品中最受欢迎的小说,这部自然主义文学经典作品至今已被译成上百种语言,仅在中国的版本就有30余种之多,《野性的呼唤》在世界文学史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野性的呼唤》不仅是杰克·伦敦的代表作品, 更深刻反映了自然主义文学的精髓,充满了发人深省的哲理。

一、 《野性的呼唤》与自然主义概述

(一)《野性的呼唤》内容及创作背景

    《野性的呼唤》讲的是大狗巴克被从南方拐卖到北方后的种种经历,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小说阐释了生物退化的概念,即当现代文明退化到弱肉强食的野蛮时代,人类将退回原始阶段。巴克起初是一位受人尊重的法官的爱犬,在美丽舒适的庄园里过着被文明熏陶的优雅生活。在被拐卖到北疆后,巴克成为雪橇狗的一员。在领教和目睹几次触目惊心的棍棒和犬牙法则后,巴克深深体会到了世间的冷酷无情,巴克的内心世界在生与死的考验中得到了洗礼。在认清了现实后巴克开始积极适应残酷的生存环境,兽性的本能开始复苏。他进步神速,从起初的小猎物到猎杀巨大的雄麋鹿,直到袭击人类。在听到狼的叫声后,回归自然的欲望在他的内心生根发芽,出于对他的恩人桑顿的忠诚,他没有听从这“野性的呼唤”。 但当桑顿被杀,巴克的原始兽性被彻底释放,他杀死了杀害桑顿的人。之后他加入狼群并在赢得尊重后成为能力卓越的狼群头领,从此完全融入了荒野的生活。巴克是狗,也是 “人”,作者用巴克的经历在表达自己对人类社会的感悟。巴克杀死作为自己主人的人类,杀死了作为自己同伴的斯皮茨,接着又征服了作为自己同类的狼群。这一血腥的成长过程告诉我们,在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里,文明和善良根本没有立足之地,只有厮杀才能前行。 “杀或被杀,吃或被吃,这就是法则。”《野性的呼唤》的创作与杰克·伦敦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 杰克·伦敦自幼贫寒,自小辍学的他当过水手、装卸工、流浪汉、罐头厂工人,洗衣店学徒,住过贫民窟,坐过牢,在社会的底层摸爬滚打多年。在残酷的现实生活面前,他开始冒险的淘金之旅,在《野性的呼唤》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作者淘金之旅的痕迹,阿拉斯加的空旷、冷酷、残忍、都被写进了这部作品中。[1]

(二)自然主义的涵义

    自然主义作为文学的一个流派产生于 19 世纪的法国,它是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产物,也是随着生物学、遗传学等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文学受其影响的结果。自然主义摒弃了浪漫主义的想像等情感因素,改良了现实主义概括性的典型描写,追求纯粹的客观性,注重描写绝对的自然,企图以生物学等客观规律解释人类社会,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自然主义蕴含着深刻的哲学理念,进化论和社会学是其最重要的理论支撑。毫无疑问,进化论的提出是一场思想领域的革命, 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是无可比拟的。进化论认为“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最主要的机制,生物只有不断的进化才能适应环境生存下来。斯宾塞认为社会是一个同大自然类似的机体,它的发展规律同大自然是相同的。自然选择的法则在人类社会同样适用, 因为人类社会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因此,自然主义文学认为人类为了更好的生存会像动物一样为了适应环境而改进自身,只有适者才能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人类的自身行为一旦被环境所决定, 就失去了道德选择的自由。自然主义文学从本质上来讲是悲观的, 人类只能有限的掌握自己的命运,客观环境才是一切的决定者。[2]

二、 《野性的呼唤》中自然主义的表现

(一)环境决定论

    首先,巴克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过程体现了环境决定论。巴克起初在阳光灿烂的南方庄园中过着贵族般的生活,冬天有炉子取暖,夏天戏水玩耍。 当他被偷贩到寒冷的北方后,为了适应残酷的生存环境,巴克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掌握了很多生存技能。一开始他连怎么在冰天雪地睡觉都不会,后来才学会躺在雪底下蜷成一团保暖睡觉。吃食时他也不再像在南方时那么挑剔 而且变得狼吞虎咽,后来直接抢食和偷食,不管是什么样的食物,只要是食物他就吃下去并把养分吸收得干干净净。残酷的生存环境改变了巴克,巴克也显示了超强的适应能力,为自己赢得了生存的权利。

    其次,巴克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过程也体现了环境决定论。在人类面前,巴克是弱者,当人类拿着棍棒残暴的抽打他时,虽然巴克有强壮的身体和尖利的牙齿,但是在棍棒面前仍然不堪一击。面对比自己强大的人类,他选择了妥协,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但是妥协不是被驯服,在适当的时候他会对人类予以反击,这是社会环境对巴克心理的影响。在与狗群的斗争过程中,社会环境决定了巴克必须不断变强。作为狗群新成员的巴克一开始深受欺凌,他渴望改变命运,渴望取代狗王斯皮茨得到领导狗群的权力。巴克经过充分准备,把握时机咬死了斯皮茨。在斯皮茨死后,其他的狗上来疯狂的撕咬他的尸体,这样的场景让巴克明白只有最凶残、最冷酷的狗才能成为命运的主宰者,这些生存法则都被巴克所铭记。在与狗群的斗争中,巴克的身体和头脑都得到了锻炼,他成为一位英明的狗群首领。凭借着这一时期锻炼出来的才干,他在进入狼群后也成为了首领。巴克的改变告诉我们面对残酷的生存环境,要么你适应它,要么它毁灭你。[3]

(二)生物遗传决定论

    首先是巴克的优良血统带给他出众的智商与身体体现了遗传决定论。巴克的优良血统让他身材高大,体重多达140磅,而且聪颖机智,体力惊人, “他宽阔的胸脯、 粗壮的前腿和身体的其余部分完全相称”,“他的视觉、听觉和嗅觉都极为敏感”,他无愧于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狗” 。

    其次,巴克的忠诚也体现了遗传决定论。忠诚是狗的天性,巴克也不例外。桑顿是他的最后一位主人,备受摧残而生命垂危的巴克被桑顿收救, 在与桑顿相处的过程中,巴克内心的忠诚被重新唤起。桑顿把巴克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巴克也对他满怀感恩之情。巴克为救桑顿三次跃进急流,全然不顾自己断了三根肋骨;为了让桑顿赢得赌注,巴克把载有1000磅重货物的雪橇拖行了一百码;为了为桑顿报仇, 巴克变成了仇人眼里的 “魔狗”。 巴克每年都要到桑顿遇害的地方, 在那儿悠长嗥叫。遗传因素造就了巴克忠诚报恩的品质,由此可以看出遗传的决定性作用。

三、 《野性的呼唤》中自然主义的艺术价值

(一)赞扬自然之美

    优良的遗传基因赋予巴克强健的身体和智慧的头脑,这使他对适应荒野的生存环境充满自信。于是当他听到远方的呼唤后,他萌生了一种强烈欲望,他渴望离开人类社会回到祖先生活的荒野之中。巴克意识到只有回到荒野中自由的生活才能够找回真正的自己,才能获得独立和尊严。杰克·伦敦成名以前穷困潦倒,淘金失败,艰苦的生活使他深感现实社会的残酷与冷漠。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所谓文明世界的怀疑和对自由之境的向往。巴克最终选择离开人类社会,来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这正是一个理想中的美丽世界。在作者看来,大自然是人类真正的家园和归宿。[4]

(二)赞扬野性之美

    生活在温暖舒适的南方庄园时,巴克只是一只可爱温顺的宠物狗,优雅的他从不欺负弱者。到了冰天雪地的北疆后, 巴克认识到了“棍棒与利齿法则”,为了生存下去巴克变得阴险而凶狠,他开始猎杀其他动物,直至杀人。在饥饿的驱使下, 他学会了抢食和偷食。为了得到权力,他学会了屠杀。加入狼群后,他身上的野性被彻底释放,他已成为一只冷酷凶恶的野狼,成为了荒野的主宰。当脱胎换骨后的巴克带着狼群奔跑在雪原的极光中时,我们分明可以看见作者对于野性的赞美之情。

(三)现代寓言

    《野性的呼唤》是一部反映现实的寓言,它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真实写照。在创作这部作品的那个时期,美国的资本主义还处于原始积累时期,经济发展迅速,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那是一个风险和机遇并存的年代,暴富和破产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道德显得软弱无力,只有野性才能生存,巴克是这么想的, 那个时代的人也是这么想的。巴克最后加入狼群,表达了作者对文明社会的失望和对自然野性的向往。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自然主义的形式为我们讲了一个寓言,准确的把握住了时代的本质,揭示了现实社会的无情和残酷。此外,美国早期的拓荒者勇往直前,不择手段夺取利益。这些拓荒者成为美国人的偶像,也成为美国精神的一部分。面对陌生的荒原,勇气与力量是必备的品质,斯文、忍让的美德只会让自己成为弱者。只有果敢、富有侵略性的人才能击败敌人,获得生存的权利。理解巴克的野性和文学中的自然主义,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美国精神和美国文学。

    总之,《野性的呼唤》是自然主义的经典之作,小说的结尾以野性战胜文明结束,这表明了杰克·伦敦本人的渴望:逃离虚伪的文明社会,回到自然获取真实的自我。从这点来讲,《野性的呼唤》不只是野性在呼唤,更是纯粹的生命在呼唤。

参考文献:

[1]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刘荣跃译 [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55, 56, 78.

[2]虞健华.杰克·伦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9: 134, 136, 137, 177.

[3]张国庆译.美国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M]. 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210

[4]邓黎娟.融合现实主义的自然主义 [J].文教资料, 2009 (1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野性的呼唤》那些呼唤生命的,除了自由还有情谊
比“忠犬八公”更感人,《野性的呼唤》从人类的爱犬到荒野的主人
野性的呼唤 读后感,书评
生命的极致在于回归本真
祖盛讲名著30 | 野性的呼唤
每周只读一本书 · 如果无法决定环境,那就决定自己的内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