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还原韦应物《滁州西涧》
还原韦应物《滁州西涧》

这周儿子点题《滁州西涧》,此诗是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期间,游览滁州上马河触景生情所作。此诗明白如话,似乎并不难懂,但在听儿子介绍他老师讲解,并翻阅其课本释义后,我不禁有些迷惑,几番思索,认定:此诗或另有真意。

我们先看原诗: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儿子老师及课本释义大意为:此诗蕴含了诗人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表达了对不得其用、默默无闻者的同情。这一解释基本沿袭南宋谢叠山的观点:“幽草、黄鹂,此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春潮带雨晚来急,乃季世危难多,如日之已晚,不复光明也。末句谓宽闲寂莫之滨,必有贤人如孤舟之横渡者,特君不能用耳。”

谢氏此论后世讥之者众。明人桂天祥批评谢叠山曲意取譬,认为该诗“沉密中寓意闲雅,如独坐看山,澹然忘归。”清人沈德潜讥笑道:“谓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此辈难与言诗”(《唐诗别裁》)。

细细揣摩,持此诗怨不得其用者,依据有二,一是认为“独怜”即唯独喜爱,寓意诗人安贫守节,同情默默无闻者的胸襟。二是认为晚来水急,无人取渡,渡舟独自横江,流露出着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

然而,这两点均属误读字意。我以为,“独怜”之“独”不是唯独而是特别之意,而且,诗人特别喜爱的也不只是涧边幽草。无涧边幽草之寂静,深树黄鹂之鸣渺簿而不显悠远;无深树黄鹂之鸣,涧边幽草影单景浅而不入人心。此两景本就浑然一体,不可分割,诗人若只喜前者而鄙后者,恰如撕裂图画,轰然镜碎,断不至此。至于河水湍急,淫雨纷纷,天色向晚,因此无人取渡,舟泊于岸,亦是自然。此景也可以解读为渡舟终日繁忙、难得清闲,何独“不在位、不得其用”耶?更何况,舟泊于岸适在其位,何来不在其位哉?误训“自”为独自,加塞私货而致原诗横生怨气,面目全非。其实,“自”即自然。

当然,我也不赞成此诗毫无寄托的观点。中国山水诗是一个很复杂的文化现象,它和山水画均大致兴起于文人放浪形骸、纵情山水的魏晋时期,多与文人的隐世情怀相关,隐士情结是解读山水诗、画的通用钥匙。

隐士基本分为这么几种情况:一是真正亲近山水,生性淡泊,向往自在。如梅妻鹤子的林逋。这类文人营造山水,或期共鸣慰藉;或体悟大道。二是“邦无道则隐”,逃避现实,如魏晋时期天天扯闲篇、喝烂酒之流。此辈无所事事,精神空虚,营造山水,麻痹自我罢了。三是自我炒作,曲线救国,所谓取终南捷径者即是。此辈营造山水,无非将作秀广而告之而已。

韦应物此诗流露的即是对真隐士身自在、意自由的向往。以此可还原此诗如次:

韦刺史最近或因杂务烦琐闹心(古文人热衷为官,期图轰轰烈烈,青史留名,殊不知,真去搞管理,成天要处理的基本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俗事),这天下午好不容易可以正常下班了,决定出去散散步,不经意就到了上马河边。脚边水草青翠,河水吻岸,四野无声。恍惚中,似有一声黄鹂清鸣,从身侧丛林传入耳中,平添幽深空灵。韦刺史陶醉之中,目光缓缓扫过岸边,才发现天色向晚,细雨霏霏,河水湍急,四下无人,一艘渡船停泊岸边,随波摇曳。看到这,韦刺史不由一叹,“要是天天都能像这艘小舟一样,不用为杂事闹心,啥事也不干,悠闲地享受这空灵美景就好了啊!”韦刺史此情,不过忙里偷闲、做做悠哉悠哉的小梦而已,恰如我辈也想:不必为工作所累,能春暖花开面朝大海、炎炎酷暑即趋清凉、秋高气爽观枫览荻、冬日酷寒踏雪寻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审美赏析
唐 韦应物《滁州西涧》今韵
《滁州西涧》赏析
诗词曲赋:韦应物《滁州西涧》
唐朝一个欺人妻女的地痞,却写下一首千古佳作,这首诗大家都学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