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乐育堂语录学习笔记

乐育堂语录学习笔记--基础理论总结

(2013-08-04 14:02:05)
标签:

乐育堂语录

黄元吉

分类: 道途漫漫
天气炎热,先开空调把房间温度降下来,然后停掉空调后静坐,人静下来后,不热。挺好的。
每天读一段乐育堂语录,犹如真人就在身边。耳提面命。此书买了很多年了,现在才开始仔细反复的研读。
一些文字会从心底冒出来,有时不管它,有时会记下来。。。。。。
读吕继唐老师的书,书中说:“静在人的生活中是真实,善良,美好的体现,如安静,平静,冷静,文静,恬静和雅静等等”这不是托诸於穆之天的意思吗?
吕老师用的第一个词是真实。
当然,前提是放松,也就是说,真实绝不是压抑的。是因为放松,而涌现的一种感触。就像一首歌里唱的:“偶尔这样,放松心情,在五颜六色的世界里。”
我们总是在横向的平面的时空里迷失,而真实,是纵向的。因为真实,才有自己的存在。
今天开始这个基础理论总结,以后会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进步来充实它。
一,真
1,真情真性。
佛门叫出离心,不如语录中真情二字深入我心。
真情一出,妄情原形毕露。功名利禄,钱财美色,都不能承载这人生的追求,存在的意义,人生之中,只是不得以才在虚妄无趣中打转。
乐育堂语录曰:
修炼之道,莫要于水火,须要水清火白,方为先天水火。火何在?心中之性,性即火也。然性有二:有气性,有真性。气性不除,则真性不见,仍不免事物之应酬,一时烦恼心起,化为凡火,热灼一身,而真性为之消灭焉。故炼丹者,第一在凝神。凝神无他,只是除却凡火,纯是一团无思无虑、安然自在之火,方可化凡气而为真气也。诸子打坐,务将那凡火一一消停下去,然后慢慢的凝神。如此神为真神,火为真火,然后神有方所。
2,无思无虑之真。
语录中多处提到这个,也是我感触极深的地方。
其实日常我们听很好的音乐,静心品茶,或怡情于山水时,偶尔会触摸到这种状态。只是难以以之为常罢了。
无法刻意求之,无意之真,中有真意。
我觉得,真情真性实为一物,只是动静之别。
3,真性真命。
我心之虚,即本来天赋之性;外来太空之虚,即未生虚无之性。
我身之和,即我生以后受天地之命;太和一气,即未生以前悬于天地之命。
此即真性真命,与天地人物合而不分之性命,亦即神仙造而为神仙之性命也。生等欲复命归根,以臻神化之域,亦无他修,只是凝神令静,调息令匀,勿忘勿助,不疾不徐,使心神气息皆入于虚极静笃而已矣。但非造作之虚,乃自然之虚。故天地鬼神人物,同一源也。然亦非虚而无实也。惟我之神既虚,则天地清和之气自然相投。人之所以参天地、赞化育、变化无穷、神妙莫测者,即此神息之虚得感清空之虚之气入来。此虚中所以有实也。久久凝聚,自然身心内外有刚健中正、纯粹以精之景。如此见性,方是真性发见。
 
二,虚
入手核心的东西:
1,凝神调息,勿忘勿助,不疾不徐,要使心神和气息这两样都入虚极静笃。
2,要将此心放得活活泼泼,托诸於穆之天,游于太虚之表,始能内伏一身之铅汞,外盗天地之元阳。久之神自凝而息自调,只觉丹田一点神息,浑浩流转,似有如无。
於穆者:於,叹辞也;穆,美也。《魏书·宗钦传》:“於穆吾子,含贞藉茂,如彼松竹,陵霜擢秀。
那太虚之表呢????????????
但不是造作之虚,是自然之虚。区别在于,自然之虚,万物同源。
虚中有实,我之神即虚,天地清和之气自然相投。这是一个缓慢的积累的过程,久久凝聚,自然身心内外,内和外啊,有刚健中正,纯粹以精之景。
如此可见真性。
浩浩荡荡,智慧灵明,光明洞达,活泼不拘。

玄关
语录中有两种玄关,日常的和专修的,前者是从无基础的状态向正确方向眺望的窗口,后者是入道之门,玄牝。
1,如人当閟寂之时,忽有人呼其名,猛然一应,即玄关矣。一应之后,阴阳判为两仪,又非玄关也。玄关者,太极将分、两仪将判之时也。动不是,静亦不是,其在静极而动、动极而静之间乎!所谓动静无端,玄关亦无端,学者须善会之。
2,吾示玄关一窍,是修道人之根本,学者之先务也。不比中下二乘说窍,有形可指,有名可立。尔等须从混沌又混沌,方有丹药底本,神仙根基。起初打坐,必浩浩荡荡,了了灵灵,游心于广漠之乡,运息于虚空之所。然亦不可专在外也,须似内非内,似外非外,庶吾心之气与天地灵阳之气通矣。到得神凝息调,忽然恍恍惚惚入于混沌之际,若无著落者然。此即虚极静笃时也,亦即是安身立命处也。于此忽然一觉,现出我未生以前一点真面目来,完完全全一个太极本体,天地人物与我同根共蒂者。我于此一觉而醒,即以先天一点元阳主宰其间,运起呼吸之神息,招摄归来,不许一丝半点渗漏。顷刻间气机蓬蓬勃勃,直觉天地内外一气流通贯注,到此性地初圆,谓之性阳生。然在后天而论,则为性光见,以先天大道而言,此为精阳生。古云“大道冥冥,太极流精,心包元化,气运洪均”,此之谓也。
3,夫玄关一窍,是先天混元一气之玄关,了无声臭可扪,色相可见,此为最上上乘炼虚一著天机。从古仙子鲜有下手之时即得悟入此际者。若论玄关,不止一端,如炼精化气之时,则有精生之玄关,炼气化神之时,则有气动之玄关。此等处亦不可不明。何谓精生之玄关?如下手打坐,即便凝神调息,到得恍惚之间,神已凝之,息已调了,斯时一点真精即藏于阴跷一穴之处。我从混沌一觉,急忙摄取阴跷之气归于中黄正位,与离中久积阴精煅炼为一。
4,古云:“一孔玄关窍,乾坤共合成。中藏神气穴,内有坎离精。”夫人未生以前,此个元真之气原自悬于太虚,铺天盖地,究竟莫可端倪。迨父精母血两神相抟,此个鼎炉一立,其中一个窍隧容受天地元真一气,此即窍中窍,又谓窍中妙是。是正佛谓“涅槃妙心”,道谓“玄牝之门”,“天地之根”,儒谓“成性存存,道义之门。”要之,只此一窍之妙而已。及有生后,为尘缘所染,为习俗所移,此窍已窒,此妙又不知归于何处。纵有时窍开,出于不容己,发于不自知,明明现出一轮新月,恰是如来真面,而无如尘根俗气逐日增长,一霎时又不知消归何有。所谓小人不能无仁心,只旋生旋灭,无有一眼窥定、一手捏定而不失其机者。吾今道破,总要知神气混合丹田中,有融融泄泄、清净无为之妙,即是窍中发现真实色相,可以超生死、脱轮回、成仙登圣之种子。

有无
我目前觉得,修炼就是无中生有,有中再生无,无再生有,有又生无,循环递进的过程。也就是性命双修。
语录曰:
炼丹之道,始以离中之无求坎中之有,到得阳气萌动,然后以坎中之有会离中之无。有有无之名,必有有无之义。诸子须知阳生有象,一经采取煅炼,浑化为无,如此之无,即虚无清净之药,结虚无清净之丹是,是即未生身处一轮明月也。果能悟彻本原,不落凡夫窠臼,当其有也,是无中之有;当其无也,是有中之无。虽一阳初动,活子时到,气机似有可象,而究之心无所有,仍是先天之有,斯为真有。及药气来归,汞与铅混合为一,虽谓之无,其实气机之流动又何尝全似于无?如此之无,乃是有中之无,方为真无。是则有也无也,特气机之起伏耳,而其真元则不在有无中,却不出有无外。总之,流通活泼者气也,虚明洞达者神也。唯于气机之中,有此了灵之景,斯得之矣。再示诸子神气之要。气产运行,而心神不大爽快者,斯神未与气交也,所谓铅至而汞不应。若心神已快,而气机不甚充满洋溢者,斯气未与神合也,所谓汞投而铅不来。到得铅汞融会为一,然后以如来空空之心,合真人深深之息,相吞相啖于黄房。

小周天
1,如静极而动,即忙起火,动极而静,又须停符,任其一升一降,往来自如,合天地之造化,与日月为盈亏,是为小周工法。古人谓一日十二时,皆可为,如觉照则用,不觉照则不用。
2,药未出时,不妨温温铅鼎,故曰:“药未出矿须猛火,药已归炉宜温养。”足见药生之火,武火也;药还之火,文火也。火候文武,只有意无意之分焉耳。其余周天火候,只一个温温神火,不即不离,斯无危殆焉。故曰:凝其神,柔其意。盖神不凝,则丹不聚;意不柔,则火不纯,火不纯,而丹亦难成也。故升降之际有沐浴抽添者,此耳。到得药气已上泥丸,尤当一意不散,一念不起,凝聚精神团于一处,温养片刻,然后脑中阴精化为甘露神水,滴入绛宫,冶炼片时,而后化为金液,归于丹田,温养成珠。此处务须温温铅鼎以行封固可也。
3,若打坐时,不先将六根六尘一齐放下,大休大歇一场,骤引凡息上下往来,以希此真一之气,未有能得者也。唯能于大静之后,真阴真阳方能兆象。吾然后以离宫之元神下照水府,则水府之金自蓬勃氤氲直从下田鼓荡,所谓“地涌金莲”是也。我于是收回中宫,再加神火温养久之,此个元气滃然而上升泥丸,所谓“天垂宝盖”是也。我于此凝聚片刻,以藏于宥密之地,此即顺天地造化之机,合盈虚消长之数,如是而不结丹成婴者,未之有也。此即《易》之乾卦中已备露其机矣。何也?“初九潜龙”,即大休歇一场是也。“九二见龙”,即元气初动于下田也。“九三朝乾夕惕”,即以此气回于中宫,内想不出,外想不入,防危杜渐之义也。“九四跃渊”,即静养久久,忽觉一缕真气直从下田冲突而来,然非真有也,故曰“或”之。“九五飞龙”,即此气升于泥丸,阳气极盛之时也。“上九亢龙有悔”,即此元气动极欲静,我必引而归之虚无一穴,断不贪图逸乐,致令此气长放光明,庶无过亢之弊。诸子深知易道,亦曾悟及否耶?


大周天
大周工法,则不似小周有间断,所谓无来无去,无进无退,不增减,不抽添,一日一夜,唯有绵绵密密,不贰不息,动如斯,静如斯,行往坐卧亦无不如斯,而要唯以一个了照心常常觉照,不稍间断而已,若稍有间断,即与走丹无异,所以为大周天炼神还虚之大造化也。吾教诸子,第一以炼心为要。而今修士,多有不从此下手,后来倾倒者多也。尚其鉴之。

元神
语录中的元神,非过去心,非未来心,非现在心。语录形容为“忽感忽应,忽应忽止”“其中稍有计较,不能随应随忘,是谓现在心——皆不名元神,由此采取,即带浊秽,纵使养成,难以飞腾变化,去来自如。
语录曰:
元神者,修丹之总机括也。药生无此元神,是为凡精无用,不能结胎;还丹无此元神,是为幻相,不能成婴。吾窃怪世之修士徒知精气为宝,不知元神为主,纵说成药,亦不过保固色身而已,乌能成圣胎哉!吾今为生道破。夫所谓烹炼阳神者,即此元神采而服之,日积月累,日充月盛而成之者也。不然,何不曰“阳精阳气”,而必曰“阳神”哉?可知炼丹者,即炼此元神一味为之主也。然此是上上乘法,以成金液大还之丹者。若中下两品,虽不全用阳神,却亦离不得阳神,若无阳神,凡精凡气亦不能凝结于身心,以成长生不老人仙。若最上乘法,纯是阳神一件,虽不离精气二者,然不过以之为辅助而已。生须要认得元神清楚,以后才有作用。夫元神即无极而太极也。当其虚静无事,浑浑沦沦,无可名状;及气机偶触,忽焉感孚,跃然而动。此跃然一动之际,即是真正元神。《易》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是也。若未动时,先存逆料,是未来心;若已动后,犹怀追忆,是过去心;忽感忽应,忽应忽止,是即元神作用,其中稍有计较,不能随应随忘,是谓现在心——皆不名元神,由此采取,即带浊秽,纵使养成,难以飞腾变化,去来自如。吾今略为抉破,生好好用工以行采取焉。然微乎微乎!妙哉妙哉!非上根法器,加之以学问优、见识到,则不可语此也。又云玄关一窍即此偶然感动之阳神,又云玄牝之门亦此阳神之触发。然有分别。玄牝之门,是阴阳交媾之后,一元之气氤氤氲氲始有朕兆。若阳神,则是氤氲活泼之气中灵而觉者是。虽然是二,究竟一也。故《太上》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炼丹无此阳神,其所汨没者大矣。虽然,此元神也,亦清清净净、无杂无染、一心一德之真意也。其静也,元神主之;其动也,元神主之;及其采而为药也,亦元神为之运用而转旋也。元神之用,诚大矣哉。生善会之。切莫加一念,生一意,一日十二时中,常动常觉,常应常静,不怕他万感纷投,俱是此个元神作用。否则落于后天甲里,那一点灵光反隐而不见矣。

泥丸宫
此个宫内极是清虚玄朗,落于后天,致有渣滓之窒塞,所以其神不清,其心不灵,常不免于昏愦。若能凝聚半晌,则浊气自降,清气自升,常与天地轻清之气相通。苟能久久温养,则清气充而浊气去,不但身体康强,颜色光耀,而金液大还,亦无非由此静养之功积成也。
具体方法:
到得药气已上泥丸,尤当一意不散,一念不起,凝聚精神团于一处,温养片刻,然后脑中阴精化为甘露神水,滴入绛宫,冶炼片时,而后化为金液,归于丹田,温养成珠。

采阳
前日教生采阳,是采取元神也。

性命
感觉刚刚习惯了酷暑,又快立秋了,告别免费的桑拿,是否会有几分的不舍呢?很有小资味道的感触,虚伪,无耻,呵呵。这两天站桩继续,但是小孩暑假,挤出专修的时间确属不易。
看书倒是颇有突破性的感悟,主要指性命双修,尤其是命功的问题。
很久以来,一直认为先性后命是我的道路,期间有在天为命在人为性等性命合一的感悟,但止于理论。
近来读乐育堂语录,突然像打开了另一扇门,对于的命的概念,出现了和实修印证的理解方向。
首先,命是不可离的,可离即非命也,如同道家传统理论中的有无。无中之有,是为真有,有中之无,是为真无,有无相生。无中含有,有里蕴无,是同时存在的,没有了有,则一切不存,没有了命,便是死亡。
如同房子,没有里面的空间,则会被大气压挤碎,空间里没有空气,一样会被挤碎。这只是个比方,不一定全对。
性命的关系就像有无相生,无中生有,才是真无,有中生无,才是真有,此真即人的性命根蒂。
那么什么是一直存在不可或离的呢?在先天是真一,在后天呢?气,所以,语录里的命功是从呼吸开始,由数息,随息,到真息,胎息,从空气到神气到先天一炁,真一之气,步步深入,打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或可这么理解,命,生之根,生命之源。其根本是先天的,但入于后天又有后天的化身。修命即修生养生也。不修命,即无不生有,则死。不一定要有命这个名词,不讲修命,实际上有,也是一样的。
语录曰:
阳生有象,一经采取煅炼,浑化为无,如此之无,即虚无清净之药,结虚无清净之丹是,是即未生身处一轮明月也。果能悟彻本原,不落凡夫窠臼,当其有也,是无中之有;当其无也,是有中之无。虽一阳初动,活子时到,气机似有可象,而究之心无所有,仍是先天之有,斯为真有。及药气来归,汞与铅混合为一,虽谓之无,其实气机之流动又何尝全似于无?如此之无,乃是有中之无,方为真无。是则有也无也,特气机之起伏耳,而其真元则不在有无中,却不出有无外。总之,流通活泼者气也,虚明洞达者神也。唯于气机之中,有此了灵之景,斯得之矣。
所以无为本,有为用,有无才能相生。骤引凡息上下往来,希图有中生有是不行的,语录曰:
若打坐时,不先将六根六尘一齐放下,大休大歇一场,骤引凡息上下往来,以希此真一之气,未有能得者也。唯能于大静之后,真阴真阳方能兆象。吾然后以离宫之元神下照水府,则水府之金自蓬勃氤氲直从下田鼓荡,所谓“地涌金莲”是也。我于是收回中宫,再加神火温养久之,此个元气滃然而上升泥丸,所谓“天垂宝盖”是也。我于此凝聚片刻,以藏于宥密之地,此即顺天地造化之机,合盈虚消长之数,如是而不结丹成婴者,未之有也。此即《易》之乾卦中已备露其机矣。何也?“初九潜龙”,即大休歇一场是也。“九二见龙”,即元气初动于下田也。“九三朝乾夕惕”,即以此气回于中宫,内想不出,外想不入,防危杜渐之义也。“九四跃渊”,即静养久久,忽觉一缕真气直从下田冲突而来,然非真有也,故曰“或”之。“九五飞龙”,即此气升于泥丸,阳气极盛之时也。“上九亢龙有悔”,即此元气动极欲静,我必引而归之虚无一穴,断不贪图逸乐,致令此气长放光明,庶无过亢之弊。诸子深知易道,亦曾悟及否耶?
此外命功必有其它路径,论坛中有过的通畅感,微震等功感的利用,其实就是神入气中的命功范畴吧?粗浅的思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参同契》心法 -清静功法
玄关一窍,乃先天一炁。
邱祖秘传大丹直指
《循途录》
先天派诀——千峰老人之法诀七.翕聚祖气
浅议玄关、玄窍与玄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