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漆器中的贵族:剔犀

剔犀是雕漆中最早出现的品种之一。其工艺是用二色或三色漆在器物上有规律地逐层髹涂,至一定厚度,再雕刻花纹,刀刻花纹的侧面露出不同色漆的纹理。此种工艺的纹饰多为如意云纹或蔓草纹。剔犀又称“云雕”、,日本称之为“屈轮”。

《格古要论》曰:“古剔犀器皿,以滑地紫漆为贵。如胶(焦)枣色,俗谓之枣儿犀,福州旧仿者,色黄、滑地圆花者,谓之福犀。”

《髹饰录》曰:“剔犀,有朱面,有黑面,有透明紫面。或乌间朱线,或红间黑带,或雕补等复,或三色更爹。其文皆疏刻剑环、绦环、重圈、回文、云钩之类,纯朱者不好。”

乾隆官造剔犀如意云纹方盒 故宫博物院藏

剔犀的髹漆方式是在胎体上,由下而上逐层一层红、一层黑地髹堆漆层。因为剔犀的纹样大多是从古陶器和青铜器的装饰纹样转化来的,所以其红以焦枣红、紫红、棕红为主。这是在朱红、大红漆中加入适量的黑色退光漆,或以黑漆调制而成。

北宋剔犀盆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1986年8月,福州市北郊茶园村发现一座夫妻合葬墓,从墓葬出土的帛幡上的文字判断,男主人应是一名武将,墓葬年代应为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墓葬共出土丝织品、漆器、金银器、铜器等近500件,其中就包括被誉为国宝、现藏于福州市博物馆的南宋“剔犀三层漆盒”,这也是目前经考证有确切纪年的出土文物中年代最早的雕漆器。

南宋剔犀三层漆盒 福州市博物馆藏

由于剔犀漆器的流行,出现了瓷器等材质对其纹路的模仿,最有代表性的当首推江西吉州窑。吉州窑的剔犀纹瓷器实际上也是南宋时期非常著名的品种,其制作方法是在施好黑釉的釉面上,用笔绘上“剔犀”的纹路,入窑烧制而成。

南宋吉州窑剔犀纹梅瓶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南宋吉州窑剔犀纹执壶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说到剔犀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安徽省博物院的那件元代云纹剔犀盒,此盒底部边缘有针刻“张成造”三字款。据记载,张成和杨茂都是元代著名的雕漆艺人。此盒漆层厚约百道,深刻近底,斜面显露红黑线条。刀法圆润,刚劲有力。此盒漆质坚密,光泽可鉴,令人赏心悦目。

元代“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 安徽省博物院藏

实际上,安徽省博物院的那件元代云纹剔犀盒并不孤单。故宫也有一个同款的元代剔犀精品。

元代“张成造”剔犀云纹盘 故宫博物院藏

此盘底黑漆浮躁,显然曾经重髹,正中署楷书填金“乾隆年制”四字款,为后髹底漆时所加刻。近足边缘处有针划“张成造”三字细款,此为张成惯用的署款方法。此盘漆色和刀工均与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的“张成造”剔犀云纹盒如出一辙,系张成作品无疑,原款应为后髹底漆时所覆盖。

剔犀分为红剔犀、黑剔犀、绿剔犀等品种。红剔犀是红黑漆交替髹涂,最后以红漆为面;黑剔犀是红黑漆交替髹涂,最后以黑漆为面;绿剔犀是红绿漆交替髹涂,最后以绿漆为面。

元至明 朱面剔犀如意云纹葵式盏托 

明16世纪 剔犀如意云纹圆盒

明清时期的剔犀工艺,继承了元代的先进工艺水平,纹样图案也更加丰富多彩,有回纹、剑环纹、云雷纹、如意纹、绦纹等。这些高超的技艺也延续到了当代。山西绛州剔犀,2011年被国家文化部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明代剔犀云头纹六角果盒  安徽省博物院藏

明中期 剔犀剑环纹漆盒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厚堆之美-博物馆藏南宋剔犀作品
國立故宮博物院 木竹漆器十
千文万华,中国历代漆器艺术展(上)
公认的“国宝”级珍器——“张成造”剔红
浅谈——漆器
2023保利香港秋拍 | 故宫张荣老师撰写 “绝品——宋代剔彩灵芝云龙纹折沿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