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从“头”来,来自高原

这个“国从头来”指的是“国”的读音来源,来自古藏语“头”的读音。从中还可解答,为什么古代的国号就是王号,国名等于王名。

许宏先生《大都无城:中国古都动态解读》指出考古显示,华夏文明起源之初,曾有过漫长的大都无城时代。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

人们的观念里,国之大都必有高耸城墙还要有护城河,如此才能保护王者安全,并彰显帝王权威,一旦失守城墙被毁,这个帝国的末日也就到来了但近五十年来的考古实践,特别是二里头“夏都”遗址的发掘说明,早期中原王朝的首都一概没有城墙。不只夏朝如此,商王朝的后期都城殷墟也如此,西周、东周的都城也没发现城墙遗迹,无有城墙应是上古三代通例直到秦,秦都咸阳还是没有城墙。都城围以高大城墙,要到春秋战国时代才出现。

因此许宏幽默地说,如能穿越时空返回上古,当你来到没有城墙的王都时,千万别把帝王的大不当首都看啊!

可惜许宏先生止步于此,没能跳出传统文明起源观,他解释是,上古三代所以不建城墙,这是华夏古人文化自信的结果,他们有那种后来人皆没有了的心胸、情怀和豪气:天子守在四夷国焉用城

这个大都无城是文明史研究不可忽视的考古事实,就这样被解释成了文化自信。他还说,现在提倡文化复兴,在这个意义上,它就是我们需要复兴的精神风貌,就此而言华夏古人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但笔者以为,许宏先生的这种解读有功利和应景之嫌,不仅是牵强的,结论也是错误的。

今天说的“文化自信”是相比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而言的,不应该按到古人头上去,与“文明起源研究”根本就是两回事。上古中原都城无有城墙,正是华夏文明起源真实场景的一种反映,特殊性之所在。就因为上古帝国的创建者他们不是农耕定居民族,而是来自内陆高原深处的游牧人,他们汹涌前来,击败原有强权,创建新王朝的时候,还保持着祖先的游牧习惯,直到再次被外力推翻,仍没有完全改变祖先的生存方式,当然就没有必要去建高大城墙。

大都无城的事实在告诉我们,上古三代始终是一个游牧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其时,用城墙和壕沟围起来的是墓葬群,目的是不让人畜随便闯入,那里除了少量的看守人员,没有人居住。大江南北,考古发现的所有史前“古城”遗址,里面都是墓葬,说明最初并不是让活人居住的。秦人兼并六国的时,也没有完成从游牧向定居的转化,故秦都咸阳也就没有城墙遗迹。

即使到了中古时期,在游牧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游牧帝国中,例如铁勒汗国、突厥汗国、回鹘汗国、吐蕃王朝、蒙古汗国、金帐汗国等,虽幅员辽阔,声名远播,他们的首都也没有高大城墙包围着。《旧唐书》说,吐蕃赞普虽有都城,但“不常厥居”,用不着建高大坚固城墙。

大都无城”也反映在了“国”的甲骨文金文写法中,写作“或”:

    甲骨文“国”和金文“国”字

甲骨文由一个表示武力统治的“戈”,一个表述部族首领的“○”组成,这代表“头”(有的是一“口”)。直到战国后期的金文里,才被加上了表示城墙或领地范围的“□”,成了有围墙的“國”字。

远古时代,“国”得以存在的先决条件或曰标志,就是内部出现了一个唯我独尊的“头”,以即首领,此“国”就是他的私有财产,他的名号就是国号,“国”就是这样起源的,这也是整个先秦时代,大大小小诸侯国的一个共同情况。

就是说“国”的起源并不神秘,并非像儒家理论所说那样是“天人感应”的结果。古代的“国”从来是一种权力的存在形式。“国”是大范围内,人群中等级地位极大分化的结果。这种等级关系越复杂,文明发育程度就越高。

由于在华夏文明起源过程中,游牧民族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国”一开始就不是土地概念,更不是城市概念,主要是一个人口隶属的概念,反映在“或”(国)的造字方式中,就是没有“围墙”。

这个guo”的读音就来自藏语“头”的读音,藏文写作 མགོ་mgo)。马头:

རྟ་མགོ་rta mgo 读作“答馘”;虎头:སྟག་མགོ་stag mgo“鞑馘”);部族头人:སྡེ་མགོ་rde mgo“岱聝”)。

藏语“王统”:གཡུ་མགོ་མyu mgo ma“域馘玛”),藏文字面含义就是“头人的历史”,而这就是华夏文明和中国历史的一大显著特征。

藏语的 མགོ་mgo)还有“源头、源出”之义,例如把“河源”叫作“曲国”(ཆུ་མགོ་ qu mgo。这也是华夏古文化的特点:君王被认为是国之本源,君王的祖先被认为是整个国中所有人口的共同源出,其实王族只占总人口的很小一部分。

必须出现一个“头”,是社会性动物生存方式的必然结果,就像狼群中必有头狼,羊群中必有头羊,猴群中必有猴王一样。在游牧氏族内部,很自然地就会产生一个唯我独尊的首领,并且一定是男性的,所有人都要随他的迁徙而迁徙,一切皆以其马首是瞻,没有“头人”的存在,这个族群就无法开展有效的狩猎、放牧、出战等活动,当然也就无法生存下去。

    与游牧民族相比,整个华夏文明起源时期,中国南方原始分布着的农耕土著民族,他们的社会结构就松散得多了,他们也没有“首领为部族本源”的意识,因为在农耕这种生存方式中,有无“头人”并不那么重要,当然也就不会自发出现由一人占有一“国”的社会形态,即使有这种萌芽,他也不是强有力的,不会有那种层层隶属的关系。

考古显示,早遥远的史前时代,就已经出现用动物和人牲头颅来献祭的习俗,这种用“头”来享祭“头”的情形,即是类比思维的结果,也是价值取向的结果。也只有在古代游牧民族中,这种“尚头”的习俗是始终延续着的,例如羊头要给最尊贵的客人吃。古代蒙古人分配猎物的习俗是,兽头必须给第一个射中他的人,虽然头上面的肉很少,也不是最好吃的,但他们都以拥有兽头荣耀猎手会兽头马前,招摇过市以此夸耀于众,因这是第一等功劳的象征。蒙古人还认为,属于自己的兽头被别人拿走,以后就打不着野兽了。

正因为上古三代统治者长期保持着游牧民族的生存方式,朝代延续时间才特别长,夏朝共历18代王约470年,商朝历31代约554年,周朝历38代约789年,后世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如此长久的朝代。

归根结底是因为上古时代,中原地区的农耕人口规模还不十分庞大,使得游牧民族融入农耕人口的速度比较缓慢,后世随着人口的增加,融入速度在不断加快,朝代的更替就加速了。

这种“大都无城”的现象,不是一概不用隔离阻挡之物,只是不建高大坚固的城墙而已,当时有可能是用木起来的,木头容易朽坏,考古就难发现。直到400年前,努尔哈赤的都城“佛阿拉”和“赫图阿拉”,还是用木成的。

一言以蔽之,上古三代“大都无城”现象,不是文化自信导致的,而是当时统治者始终没有完全定居化的结果,归根结底是华夏文明起源的特殊性造成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
揭开“大夏王城”统万城的神秘面纱
叶炜:中国古代史发展大势(上)
匈奴如何称霸的草原,为什么之前会惧怕月氏国
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
畜牧业的起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