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艺丛专题丨西嶋慎一、和中简堂等日本学者论小林斗盦






西嶋慎一、和中简堂等日本学者论小林斗盦




追忆小林斗盦先生

 

/西嶋慎一

西泠印社名誉社员

书道文化研究家



初次到小林先生府上拜访,是1962年的秋天。其时,我正担任《书迹名品丛刊》编辑,第100集为赵之谦的《氾胜之书》,拜访先生正是为了这一集的取材摄影。


小林先生当时46岁,作为年轻篆刻家中的佼佼者闻名已久,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古印研究者,曾经编辑过《定本书道全集·印谱篇》,1956年由河出书房刊行。此书由小林先生与太田孝太郎共同编著,太田先生负责古代部分,近代部分由小林先生承担。《定本书道全集·印谱篇》的刊行,使我们终于能够鸟瞰中国印章的历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当时我刚刚开始从事书法出版工作,对于小林先生很是仰慕。


小林先生的府邸位于川越市一番街,地处市中心。房子的二层屋顶低矮,悬挂着赵之谦的《氾胜之书》共八屏。作品字体类似北魏始平公造像,但楷书排列紧密,又是八幅连续排列,即使在这么一间稍显低矮、光线不足的房间,也足以给观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小林斗盦篆刻之轨迹·印章的世界与中国书画藏品展”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


小林先生作为书法藏家早已广为人知。1953年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书道名品展”,展出了小林先生的藏品数件,除了楷书《氾胜之书》,还有赵之谦隶书张衡《灵宪》四屏、邓石如文语轴、吴让之篆书四屏、何绍基七言古诗四屏、伊秉绶书晋人轶事。其中,赵之谦《氾胜之书》、邓石如文语轴与伊秉绶书晋人轶事,后来均在《书迹名品丛刊》中出版刊行。


当天在小林先生府上,除了赵之谦的作品,我还观览了几件书画,其中印象较深的是文点的水墨山水和任伯年的马图。文点的作品画幅不大,但墨气十足。任伯年在识语中称效仿金农。小林先生说,这两件作品均为林朗庵旧藏,并指出鉴藏印的位置。先生还说,林氏的眼力令人敬佩,钤上林氏鉴藏印的作品十分可靠。


▲日月齐光


西川宁先生也说过林氏的鉴赏水平非常了得。小林先生经过河井荃庐的介绍与林朗庵相识,敬仰河井的小林先生,自然对林氏也十分敬慕。因此小林先生所藏中国书画,与河井荃庐、林朗庵均有关系,当然也与西川宁的眼力有关。可以说,小林先生的藏品,不仅是他个人的成果,也是超越他个人的时代积累的结果,其水准可见一斑。


在我编集《荃庐先生印存》时,也对鉴藏深有感触。艺术家的作品虽说属于个人的劳动成果,但终究也是艺术家所处环境的产物。河井荃庐曾面见吴昌硕,并受其影响,由此也导致了他艺术上的转变。在学习了赵之谦、吴让之、邓石如的艺术之后,河井荃庐的艺术视野随之扩充。小林先生与河井荃庐相识,他的篆刻世界也随之得以扩展。全面收录河井先生篆刻艺术的《荃庐先生印存》,由小林先生和西川宁共同担任编辑工作,由此对小林先生的篆刻艺术也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1974521日,我与小林先生一起赴西川先生家拜访,这是《荃庐先生印存》第一册的编辑会议。下午3点到西川先生家,离去已是晚上9点,还是小林先生为了赶上回川越的末班电车,不得已才离去。自此以后,我们每个月都会造访西川先生家一至两次,讨论编辑事宜,每次都是晚9点结束,如此大约持续了一年半。


《荃庐先生印存》共录印800枚,西川宁在跋文中记述了编辑原则:“将一位艺术家的作品进行编年,是理解作品风格变化的必要条件,因此这本印谱也按照编年顺序来呈现。”然而,作品的编年并非易事。河井荃庐年轻时代的作品,印笺保存在其弟河井章石处,制作年代的确认相对容易,但后半生的作品较为零散,只能以几件年代确定的作品为标准,再对其他作品进行比对和排列。每次在西川先生家的探讨,几乎都是为了确定作品年代。当时西川、小林两位先生为此煞费苦心,所费周折无以言表。每件作品都要详细分析字法、章法、刀法,推断制作时间。两位先生满怀对河井荃庐的仰慕,在编辑上花费了无以计数的耐心和苦心,我作为亲历者是可以证实的。


小林先生年轻时代就才华出众,堪称篆刻界的翘楚,他的成果也完全配得上外界对他的赞赏。编辑《荃庐先生印存》一年半的小林先生,对于治印的态度也变得更加成熟而严谨。


1975年秋季展览上,小林先生展出了“日月齐光”朱文印,这枚印章参考了汉代封泥样式,强调边框,中央沉降。印笺上书“荃庐先生印存,乙卯秋日行将发刊,即刻此四字,已志赞仰,受业小林庸浩”。识语下钤有白文印“宝书龛洒扫弟子”,“宝书龛”为河井荃庐的堂号,这方印是为了纪念《荃庐先生印存》的完成、追悼亡师荃庐先生而作。此作品的布局与刻法,是小林先生多年积累的结果,也代表了他当时治印的最高水准。这方印凝聚了他在编辑印存的过程中,对河井荃庐作品细致的观察以及完成整个编辑工作的信心。这种强烈的内在精神性,也成为此后小林先生篆刻艺术的特征。


第二年展览中展出的“大象无形”朱文印,与“日月齐光”有着相似之处,既蕴含了高超的技术,又浸润了前所未有的心境与内在力量。这两方印章,标志着小林先生的篆刻艺术翻开了新的篇章,也彰显了他已成为河井荃庐篆刻艺术的优秀继承人。那一年,“大象无形”印章荣获文部大臣赏。


上述这两方印都是先生研究封泥的成果,当我看到“日月齐光”印之时,不由联想起河井荃庐的朱文印“敬圆之印”。这是园城寺长吏直林敬圆的印章之一,印章为双面印,另一面为“长等法主”白文印。


“敬圆之印”在河井荃庐的印章之中属于极少数技巧鲜明的印章,借用了汉代铜印边缘高起的味道。“日月齐光”印中央部分加以击刀,技法鲜明,与“敬圆之印”边缘处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或许正是受到“敬圆之印”的启发。但总体来说,河井荃庐的作品给人以解衣磅礴的宽厚之趣,小林先生的“日月齐光”则似乎直接反映了作者的精神世界,有一种紧张之感。河井宽绰的篆刻风格与小林篆刻的紧张感形成一种落差,也是师徒之间不同的特色所在。


小林先生对于太田孝太郎的仰慕始于古印研究。对于古印,小林先生多年来一直关注。园田湖城多年搜集的650枚古印,为制作印谱曾被借到东京,为能将这些古印公开展示,小林先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小林先生对于各个机构和个人的古印藏品都进行过观摩、摄影和尺寸记录。其中包括太田孝太郎所藏1045枚,书道博物馆藏1244枚,藤井有邻馆藏3200余枚,大谷大学藏756枚,园田氏所藏641枚,宁乐美术馆藏1200余枚,大西氏所藏853枚。战前流入日本的古印共约8000枚,小林先生几乎都亲自观览过,其成果被简要编写于《中国玺印类编》一书。


小林先生的篆刻艺术,植根于这些古印研究的基础上,可以说凝聚了一个时代篆刻界的精华。


我与小林先生一起到宁乐美术馆对中村准作的汉代铜印进行过取材,在京都受到松谷石韵的接待。松谷也收藏印谱和中国书画,小林先生寄赠给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中国印谱共423件,其中就有几件出自松谷的旧藏。


大阪的北村春步、京都的园田湖城、盛冈的太田孝太郎,是那个时代印谱收藏的大家,小林先生努力搜集他们的藏品。其中从太田、园田处购得的印谱是品质最好的。近代日本篆刻界印谱藏家的精品,是经过小林先生的搜集,最终寄赠给了东京国立博物馆,这一点不应被忘记。


小林先生作为篆刻家、印谱与中国书画收藏家,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堪称一位不可多得的大家。

 

 

 

小林斗盦篆刻之轨迹·印章的世界与中国书画藏品展

 

/和中简堂

西泠印社名誉社员

日本美术展览会会员

全日本篆刻联盟理事长


在小林斗盦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小林斗盦篆刻之轨迹·印章的世界与中国书画藏品展”于东京国立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分为六个部分及结尾部分:


第一部分为“与古典之对峙”,意图展现斗盦先生秉承实事求是的理念,继承古典、学习前人。


第二部分为“风格之轨迹”,展示了先生从少年至晚年作品风格的变迁,其中包括小篆作品和梅花图等。


第三部分为“篆刻收藏”,展示了先生珍藏的玉印、古铜印、中日名人刻印、印谱等。其中包括一方小巧玲珑的玉印,先生的斋号“怀玉印室”正是来自于此。先生对邓石如、吴熙载、赵之谦、吴昌硕等大家之作品有独到的见解,并从中得到滋养,他的作品也显示出成长和升华的轨迹。


第四部分为“创作之风景”,展示了先生平日里的文玩、印稿、校字等与作品的关系,也有一部分先生的草稿一同被展示出来。


第五部分为“中国书画收藏”,展示了先生珍藏的名品,包括与篆刻相关的清朝金石家的作品。


第六部分为“翰墨之缘”,展示了先生与中日文化界及其他机构等各个领域的交流。


结尾部分为“篆刻之前景”,展示了青山杉雨先生喜爱的刻印“胸中丘壑”。印章虽不大,但却是巧妙利用空间的典范,暗示着篆刻的重要作用。


小林斗盦先生的一生,对于治印向来贯彻着严谨的态度。他的完美主义,对于古典的独到分析,理性的作品风格,从展览作品中都能一一窥见。


这次的展览图录中,附带先生寄赠的印谱收藏目录,对于篆刻研究也是不可或缺的资料。


近两个月的展期,参观者多达43000人,展览最终圆满落幕。通过这次展览,若能加深人们对篆刻的理解,使更多的人对篆刻产生兴趣,实为最大之幸事。

 

▲崔子玉座右铭


▲仿金冬心墨梅图



  

燕处超然——小林斗盦先生和他的篆刻

 

/绵引滔天

日本美术展览会会员

全日本篆刻联盟事务局长


斗盦先生离世已10年,其间承蒙各位的鼎力支持,先生的遗作展曾在中国的杭州、广州、香港、福州、台北以及海外举办,这次终于能够在日本国内办展。为了回顾先生的篆刻艺术历程,展览准备工作花费了4年,旨在以这次展览为契机,使一般爱好者也能理解篆刻这个方寸世界中的趣味与奥妙。若是要全面展现斗盦先生的成果,恐怕还要今后另寻时机。


▲小林斗盦篆刻之轨迹·印章的世界与中国书画藏品展


▲小林斗盦篆刻之轨迹·印章的世界与中国书画藏品展


先生具有出色的禀赋,其篆刻艺术的特点在于技巧与思想中所具备的缜密。精致的作品中充满着刚健,大胆的作品中蕴含着理性,这或许是他作为研究者的深厚学识带来的感性所致。他的藏品也表现出同样的特点,均是经过反复推敲的高质量精品。


斗盦先生的这种缜密,正是目前日本篆刻界所缺乏的精神。时下各种展览展出的作品,数量可谓众多,但往往倾向于强调个性化的技巧,而总体水平粗糙,缺乏耐人寻味之处。先生若是看到今日之景象,想必也会感叹吧。虽然无法完全追随斗盦先生的完美主义,但将其方法论继续发扬光大,激励后学,是弟子们肩负的责任。


这次遗作展上,作为书斋风景的一部分,先生的日常用品和余下的刻印一同陈列在书桌上,其中有一方未在图录中展示的“燕处超然”朱文印。这句老子的名言,先生使用金文布局,流畅而雄浑。在印材的背面,试刻着同样的文字,其他还有两种不同的书体,大概是为20078月的展览所做的准备,未曾想竟成为绝笔。


先生似乎与“老”无缘,年龄越增长,气力越充实,可谓老当益壮。正如“燕处超然”之意,先生怀着尊古之志,从不沉溺于新奇流行,满怀崇高理想,在现代篆刻界是超然的存在。

 

 

 

重温先师教导

 

/岩村节庐

日本美术展览会准会员

读卖书法会常任理事


 ▲西泠印社建社80周年纪念大会现场挥毫

右起:王个簃、沙孟海、小林斗盦、梅舒适、商承祚


《荀子·修身篇》中说“莫要得师”,小林先生就是这样一位良师。他的教诲,今天依然在弟子中一脉相承。作为老师,先生的教导可谓严厉,这也是他作为一名篆刻家对待自己作品的态度。先生对于篆刻,总是抱着一种主动学习的积极心态,而不仅仅是请教。他经常给我们展示清代名人书画与刻印,教导我们重视接触实物,这些珍贵的经验,如今依然是指导我们篆刻创作的方针。


这次参与“小林斗盦篆刻之轨迹·印章的世界与中国书画藏品展”,目睹先师走过的足迹,使我们有幸再一次感受到他的教诲。

 

 

 

承接古典的现代篆刻

 

/权田逸庐

日本美术展览会会友

读卖书法会常任理事

 

初见小林斗盦,是在一次展览的展厅,那时的我是个18岁的大学新生,而先生已耄耋高龄,且作为书法与篆刻界泰斗备受尊崇。虽然冒昧,我还是拿出了自己的作品请先生指正。此次的不期而遇,使我有幸师从斗盦先生,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与指导方法,引领我逐渐走入了奥妙无穷的篆刻艺术世界。


作为师门中最小的弟子,先生素来对我宽厚仁爱,只是一旦涉及专业领域,他的态度会立刻严肃认真起来。他教导我们要将自己的作品看作古典的延伸,对于不依据传统的臆造或是从字典上生硬地照搬,先生都会严厉斥责。


通览这次“小林斗盦篆刻之轨迹·印章的世界与中国书画藏品展”,我再次被先师的众多作品所震撼。先生用自己的作品,展现了承接古典的现代篆刻的困惑。睹物思人,晚辈定会继承先生之遗志,在艺术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责任编辑:吴勤勤、陈    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林斗盦,西泠印社中的东洋人,用一生守护篆刻之魂
被戏称为“毕加索的兄弟”,98岁书法大家高式熊
如何能将印章钤拓出印的神韵,篆刻小站钤印心得体会
印章收藏正当时
【陈巨来篆刻作品】赏析
篆刻作品欣赏(二十七) 旧闲章《六十干支紀年印譜》(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