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经原始』漫漫读(1)



此前,已经陆续把《诗经》的十五国风撸了一遍,如今终于鼓起勇气开始撸二雅。我这里并没有循着《诗经》的顺序来,而是随心所至,背到哪篇是哪篇。《诗经原始》是清人方玉润解读诗经的一本专著,据说甚有见解。下文中“诗旨”和“眉评”均为作者方玉润所出,“一点想法”则是我的胡思乱想了,没什么章法,聊博一哂。


1

小雅 · 白华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




白华菅兮,白茅束兮。之子之远,俾我独兮。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啸歌伤怀,念彼硕人。

樵彼桑薪,卬烘于煁。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念子懆懆,视我迈迈。

有鹙在梁,有鹤在林。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之子无良,二三其德。

有扁斯石,履之卑兮。之子之远,俾我疧兮。





诗旨

右《白华》八章,章四句。


《小序》谓「周人刺幽后也」,盖误,不必辩。《大序》谓「幽王取申女以为后,又得褒姒而黜申后,故周人为之作是诗」者,亦非。按此诗情词悽惋,讬恨幽深,非外人所能代,故《集传》以为「申后作」也。


姚氏曰:「郝仲舆云,『愚幼受《朱传》,疑申后能为《白华》之忠厚,胡不能戢父兄之逆谋?宜臼能为《小弁》之亲爱,胡乃预骊山之大恶?读古《序》始知二诗讬刺,故《序》不可易也。』何玄子驳之曰:『骊山之事,不可举以责申后。申后被废,未必大归。又幽王遇弑事在十一年,距废后时盖已九载。此时申后存亡亦未可知。』邹肇敏谓『观于宫、于外、在梁、在林之咏,亦如后世之赋《长门》耳。』此论为允。」又曰:「郝氏佞《序》,最属可恨,故录何氏之驳于此,俾人无惑焉。」


愚按,后此时纵归申且尚在,亦不过一老妇人耳,何能阻父兄之逆谋?观宜臼即位后,尚不能指叛臣而申弑逆之典,况申后乎?论古人当即势以原心,不可好为苛论以责人也。是诗之作,与《小弁》同为千古至文。至今读之,犹令人悲咽不能自已,非至情而能若是乎?


眉评

全篇皆先比后赋,章法似复,然实创格,又一奇也。

一点想法

1、白华菅兮——杜甫的“红豆啄残鹦鹉粒”、“绿垂风折笋”一类句子感觉像是由此化出的。先勾画入眼最直观的意象,然后笔触再蔓及意象的来源。其实这蛮符合人的感官逻辑的,所见所闻在先,所感所思踵后。但杜甫的句子已大失自然旨趣了,锤炼太过,反觉艰涩。

2、这诗可以分成两片,樵彼桑薪以上为前一片,以人的行迹为主;以下为后一片,以人的见闻或感思为主。前一片也可以分为两条线,一条是这女子的外在行为,捆束白茅、劳于稻田、砍柴烧火;一条是这女子的内在心理,由孤独而嗟怨,由嗟怨而思念,由思念而煎熬。而她的行与思又是交织难分的,比如第一段由“白茅束兮”而思及“俾我独兮”:那白茅犹能束成捆,而人却不能结成对,彼愈众而此愈孤,此心愈发缠绵郁结。后一片也可以分为两条线,一条是这女子的外在见闻(也可能只是起兴),一条是这女子的内在心理(或者说所兴之感)。这诗文理是脉络分明、简简单单,情理却是错综复杂、难解难分。

3、有扁斯石,履之卑兮——像不像张爱玲的“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今古同慨啊。


2

小雅 · 甫田


黍稷稻粱,农夫之庆




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今适南亩,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

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农夫之庆。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穀我士女。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攘其左右,尝其旨否。禾易长亩,终善且有。曾孙不怒,农夫克敏。

曾孙之稼,如茨如梁。曾孙之庾,如坻如京。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黍稷稻粱,农夫之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诗旨

右《甫田》四章,章十句。


此王者祈年因而省耕也。祭方社,祀田祖,皆所以祈甘雨,非报成也。观其「或耘或耔」,曾孙来省,以至尝其馌食,非春夏耕耨时乎?至末章极言稼穑之盛,乃后日成效,因「农夫克敏」一言推而言之耳。文章有前路,自有后路。宾主须分,乃得其妙。不然,方祈甘雨何以便报成耶?《集传》按章分释,虚实莫辨,已失语气。乃更谓报福为上颂下之词,以君王而视农夫曰「万寿无疆」,窃恐三代圣王不如是之悖且谬耳!


眉评

〔首章〕泛□农政大端作起。

〔二章〕次入祭事,于方社则详礼物,于田祖则详乐器,互文以见义。一时之祭皆祈年耳,非报自报而祈自祈也。

〔三章〕此乃省耕。至「尝其旨否」,古王者爱民重农之意写得如许亲切。

〔四章〕稼穑之盛由于农夫克敏,农夫之敏由于君王能爱农以事神,全篇章法一线,妥帖周密,神不外散。

一点想法

感觉第一二章像是曾孙独唱,第三四章像是农夫合唱。


3

小雅 · 鼓钟


淮水汤汤,忧心且伤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淑人君子,怀允不忘。

鼓钟喈喈,淮水湝湝,忧心且悲。淑人君子,其德不回。

鼓钟伐鼛,淮有三洲,忧心且妯。淑人君子,其德不犹。

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雅以南,以龠不僭。





诗旨

右《鼓钟》四章,章五句。


此诗循文按义,自是作乐淮上,然不知其为何时、何代、何王、何事?《小序》漫谓「刺幽王」,已属臆断。欧阳氏云:「旁考《诗》《书》《史记》,皆无幽王东巡之事。《书》曰『徐夷并兴』,盖自成王时,徐戎及淮夷已皆不为周臣。宣王时曾遣将征之,亦不自往。初无幽王东至淮、徐之事,然则不得作乐于淮上矣。当阙其所未详。」观此不惟不信幽王时作,且并诗亦疑其非淮上诗也。


严氏又云:「古事亦有不见于史而因经以见者」,论固当矣,然诗文又何尝有幽王字哉?夫疑此诗非幽王时诗也可,且并此诗亦疑其非淮上诗也不可。以诗固云鼓钟淮上矣。禹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淮之境固甚宽,不必定指徐夷为言。又况《常武》伐徐,宣王亲征,何云亦不自往?此诗之作,或即在于此时,而误简于此欤?玩其词意,及为叹美周乐之盛,不禁有怀在昔。淑人君子,德不可忘,而至于忧心且伤也。此非淮、徐诗人重观周乐以志欣慕之作,而谁作哉?特史无征,《诗》更失考,姑释其文如此,而仍阙其序云。


眉评

〔四章〕极力摹写周乐之盛作收。

一点想法

这首诗可以与《左传·季札观周乐》参看。

诗有乐声,有水声。这乐不是丝竹细细,而是钟鼓浩浩;这水也不是小桥流水,而是大地长河。读之如入其境,耳之所闻,目之所见,但觉清旷浩渺,低徊不已。


4

小雅 · 何人斯


彼何人斯,其为飘风




彼何人斯?其心孔艰。胡逝我梁,不入我门?伊谁云从?维暴之云。

二人从行,谁为此祸?胡逝我梁,不入唁我?始者不如今,云不我可。

彼何人斯?胡逝我陈?我闻其声,不见其身。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彼何人斯?其为飘风。胡不自北?胡不自南?胡逝我梁?絺搅我心。

尔之安行,亦不遑舍。尔之亟行,遑脂尔车。壹者之来,云何其盱。

尔还而入,我心易也。还而不入,否难知也。壹者之来,俾我絺也。

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及尔如贯,谅不我知。出此三物,以诅尔斯。

为鬼为蜮,则不可得。有靦面目,视人罔极。作此好歌,以极反侧。





诗旨

右《何人斯》八章,章六句。


《小序》谓「苏公刺暴公。暴公为卿士而谮苏公,故苏公作诗以绝之」。然诗中只有暴字而无苏字,故《集传》及诸家多疑之。愚谓《小序》虽伪,其来已久,此等证据,或有所传,今亦不必过为深考。且刺暴公,则只可明题暴字,安能更有苏字?唯案诗意,通篇极力摹写小人反侧情状,未及谗谮一语;止「谁为此祸」四字可见其互相倾轧之意,似不专指谮愬言。小人之倾君子,未尝不谮,未尝不愬;但诗既未明言,则亦不必定以此立说也。况诗始云「不入我门」,既即询之「伊谁云从」,始知其维暴公之从。似此人初与苏公和好,继慕暴公权势,遂疏此而亲彼,以至互相倾轧,酿成大祸,而又不来相吊。故日「二人从行,谁为此祸」。


盖此诗不徒为暴公发,乃专斥依附暴公权势而倾苏公之人耳。小人欺天罔人,毫无畏忌,亦不知耻。是以交友则始合终离,行事则有影无形,居心则忽南忽北,行踪诡秘,令人莫测。所谓「为鬼为蜮」,心极艰险,不徒以谮愬为工者也。然苏公虽受其祸,未肯遽与之绝,仍望其来者再,至于出三物以与盟心。亦因曩昔和好,不啻如埙如篪之相应而相和;今忽决裂至此,非君子交友大道,故不惜委曲以相望。而不料其人终不自反,是其心之反侧诚难定也。乃形诸歌咏,以见交游不终之故如此。


然则何以列之于《雅》?夫君子小人同秉国政,互相水火。君不能正之于上,臣必乱之于下。朋党势成而君心孤立,其国焉得不亡?君子读《诗》至此,不能无嘅于其际云!


眉评

〔一章〕开口直刺心艰,而不言何人,使谗者闻之,自知所警。

〔二、三、四章〕此三章极力摹写谗人性情不常,行踪诡秘,往来无定。跟上「心艰」,起下「鬼蜮」,可谓穷形尽相,毫无遁情。

〔五、六章〕此二章故作和缓之笔,文势至此一曲,亦诗人忠厚待人之意。

〔七章〕追念从前和好,如埙如篪,反形下文「为鬼为蜮」。

〔八章〕末句结出「反侧」二字,应上「心艰」,首尾一气相承。盖惟「心艰」,是以「反侧」,小人心迹,千古如见。

一点想法

今人潘啸龙认为这是一首弃妇诗,理由大概有这么几个:其一,诗中多次出现“胡逝我梁”之语,《邶风·谷风》之“毋逝我梁,毋发我笱”可与参看,即鱼梁是家庭主妇所掌之地;其二,诗中“维暴之云”的“暴”字,与《卫风·氓》“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相似,斥其性情暴虐;其三,诗中“尔还而入,我心易也;还而不入,否难知也”,表明彼此同住一处,“我”家即“尔”家,故是夫妻关系。觉得这个解释比方玉润的解释更圆洽些。


5

小雅 · 小明


心之忧矣,其毒大苦




明明上天,照临下土。我征徂西,至于艽野。二月初吉,载离寒暑。心之忧矣,其毒大苦。念彼共人,涕零如雨。岂不怀归?畏此罪罟!

昔我往矣,日月方除。曷云其还?岁聿云莫。念我独兮,我事孔庶。心之忧矣,惮我不暇。念彼共人,眷眷怀顾!岂不怀归?畏此谴怒。

昔我往矣,日月方奥。曷云其还?政事愈蹙。岁聿云莫,采萧获菽。心之忧矣,自诒伊戚。念彼共人,兴言出宿。岂不怀归?畏此反覆。

嗟尔君子,无恒安处。靖共尔位,正直是与。神之听之,式穀以女。

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诗旨

右《小明》五章,三章章十二句,二章章六句。


此诗与《北山》相似而实不同,彼刺大夫役使不均,此因己之久役而念友之安居。题既各别,诗亦迥异。故此不独羡人之逸,且免其不可怀安也。而《序》乃谓「大夫悔仕于乱世」。诗方勉人以「靖共」,已顾自悔于出仕,有是理哉?


眉评

〔一、二、三章〕前三章因久役而思友。

〔四、五章〕末二章勖友以无怀安,首尾意义自相环贯。

一点想法

历来这首诗对前三章中“共人”解释纷纭,有说是同僚的,有说是妻子的,有说是隐士朋友的,方玉润则解释为朋友。我觉得解释为妻子是比较恰切的,长期在外服差,最思念者莫过于亲人了吧。后接“岂不怀归”,一则因差事艰辛之苦,二则因思亲心切之苦。但不得归来,只是因为畏惧上司的罪责惩罚,作者心里对上层统治者是深有怨念的。

后二章我以为是从前三章的“罪罟”“谴怒”“反覆”生发出来的——你们这些君子教我们这些小公务员任劳任怨,稍有懈怠就责罚相加,自己却“恒安处”“恒安息”。但却以敦勖之言出之,一派敦厚绵和中实暗藏针刺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劳动节 | 《诗经》里的劳动者
《诗经》第二百一十七篇《甫田》
浅说田园诗
孟子他说-136、古代农民诗:写农民的诗还是农民写的诗?
小雅•甫田:诞生于大地的终将复归(陶妙如妙读诗经)
御览经史讲义卷十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