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雅•甫田:诞生于大地的终将复归(陶妙如妙读诗经)

2019年12月30日 14:17:08

来源:凤凰网国学

记住曾经的人事, 敬畏未来的旅途。——题记


关于祭祀诗

相比风的活泼热烈,原野真率,雅颂更能体现《诗》作为“经”的庄重严肃宏大深远,其中的祭祀诗既有对先祖的歌颂和缅怀,也有对天地神明的祝祷,体现出早期人类与天地一体,万物互生的思想以及他们的希望和信仰。

《诗经》中,为祭祀而唱的乐歌有三十多首,其中小雅4首,大雅3首,颂诗中有27首(周颂22首+鲁颂5首)。这些诗中涉及祭祀祖先、追忆祖先功业、描写祭祖场面的占比85%以上,其他和祭祀自然神的不到15%。这些祭祀诗多是强调先王们的功绩,先王们在代天行事,是天人合一的代表。从这些虔诚而朴素的祝词里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文明初始阶段的智慧。

小雅·甫田

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今适南亩,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

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农夫之庆。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穀我士女。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攘其左右,尝其旨否。

禾易长亩,终善且有。曾孙不怒,农夫克敏。(馌(yè):送饭)

曾孙之稼,如茨如梁。曾孙之庾,如坻如京。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

黍稷稻粱,农夫之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译文:

贡我美食,献上羔羊,祭四方神。我田丰登,百姓之幸。琴瑟敲响,迎接田祖。祈求甘霖,保佑丰收,滋养子民。

周王巡视,携妻带子,送饭农田,农官最喜,大家聚拢,分享美味。禾盛蔽垄,定是好景。周王不怒,农夫勤功。

周王收割,屋高顶梁。周王粮仓,丘陵山岗。再建千仓,再造万车。黍米稷稻,百姓之福。赐大福禄,万寿无疆!

这是一首王者省耕祭祀土地神、四方神和农神的乐歌。

第一章,大田农事。极言铺述,为后几章祭祀作铺垫。

第二章,祈盼丰收,虔诚地举行了祭神仪式。从这章的描写中,可以想见远古时代的先民,对于土地是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而那种古老的祭祀仪式,也反映出当时民风的粗犷和热烈。

第三章,写主祭者,周王在仪式之后亲自督耕。与前章相比,这章的内容颇有生活气息,王者馌田,也被后世历代帝王劝农所效法。

最后一章,祈年之愿。

农业与神农

上古时代,农业古国的原始风貌在《小雅·甫田》中有初步呈现,先王们对农业虔诚的态度,亲临的行动也如情景般再现。

上古无(少)信史,很多传说中的帝王更近于神话,但他们的产生却又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这个民族漫长的生存生活经验与历史的沉淀。

譬如说燧人氏,他反映的是人类从无法自主创造和掌控火到能够自由的驾驭火的飞跃历史。

神农氏,则是我们的先民们经历漫长而曲折的摸索,经过无数次试错,从农业蒙昧期上升到农业明朗期的经验总结。

《小雅·甫田》中祭祀的是与农业相关的神。在这些神中,我们先了解一下农业的发明者神农氏炎帝的一些传说。先人们对神农氏(炎帝)的信仰已沉淀为中华历史文化的一种普遍心理。

少典妃安登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之于常羊,生神农。人面龙颜,好耕,是谓神农,始为天子。

——出自《春秋纬·元命苞》

这是流传千古的创世传说,华阳指宜阳花果山的华山,神龙是伊川龙头沟的天然石龙,全长九十多米,高九米五,头西身东,尾藏匿于山中。有蟜氏安登,在伊川“常羊”游玩时看到巨大的天然神(石)龙首,激动万分,有感应,生下儿子,故人号曰:“神农氏”。

据说,神农氏的肚皮是透明的,可以看见各种植物在肚子里的反应,他能分辨什么植物能食,什么植物不能食,亲尝百草,以辨别药物作用,以此撰写了人类最早的著作《神农本草经》、教人种植五谷、豢养家畜,使中国汉族农业社会结构完成。

《周易·系辞下第八》;“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所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神农氏即神龙氏族,神农氏是农业的发明者,是受龙感应而生,“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也就自然成源了。

中国龙Loong与西方龙Dragon是不一样的,中国龙Loong与西方的Chinese Seraphim(炽天使)意思相当,但它的文化内涵要深广得多,社会影响力更是有云泥之别。

龙,甲骨文字形突出其头,变化多样。在先人们的意识里龙是神物,是至高无上的,先民们四处迁徙,需要通天的龙来护佑自己,于是,龙在中国政治、文学、艺术、习俗及信仰中就留下了鲜明的印迹,成为华夏民族的标志。

神农氏逐渐提得少了,而龙成为人们敬畏的通天神灵和寄托的精神象征的功能和精神纽带作用始终在传承。

大地与中土

作为一个繁衍生息于内陆的民族,土地是她的第一生存资源,她的衣食住行用几乎都取之大地,对土地的感恩与崇拜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文化心理。这种感恩崇拜的终极表现形式就是将土地神化。在中国很早就出现了土地神。

土地神传说中是掌管一方土地的神仙,住在地下,是神仙中级别最低的。虽然他级别低,却与人的关系最为亲密。这种亲密是建立在人们对生养自己的土地的依赖,感恩和敬畏之上的。

与其说是祭祀土地神,还不如说是祭祀土地。

土地无可取代的尊贵地位表现之一就是在河图洛书里出现的“中土”一词。

请先看一组图:

这是中国上古时代传说的河图洛书。

我们看河图的黑白点数:

河图和洛书,形状有变有不变,在河图里是三层次的四方布图,在洛书里成了一个八方九宫图,而1,3,5代表的方位位置没有发生变化,5居中,属土,在五行里,火向上,水向下,木向外,金向内,土居中,处平行状态,大概这就是中土的出处了。

易经中有变易、简易、不易之原理,其中土就属于不易法则。当然现在的“中土”一词,指汉地中部或中原王朝,也叫中原、中华、中夏、华夏、诸华。

在先人们的意识里,土地是一切的根本,是一切赖以生存的基础,对土地的依恋与崇拜是根植于心的。

后来,那些离乡背井的人们,离开故土时,会做这样一件事——捧起一抔家乡的泥土包起来带走。

到了异地他乡,水土不服,用家乡的泥土粉末(灶土)放置开水中喝下,就可缓解。

在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中,他也说了自己离开故土,奶妈给他用红纸包了一抔灶土的事情,也谈及在《一曲难忘》的电影里东欧农业国家的波兰也有着类似的风俗。

据说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中宇宙最高的独一实在、主宰安拉(Allāh)离开大地就会死。

对土地的崇拜源于对土地的依赖,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在上古神话中,五行五神里面地位最高的是轩辕黄帝的从神——土神后土娘娘,是主宰凡间的女神,是大地之母,除了辅佐黄帝之外,还掌管凡间的山川河流、草木荣枯、万物生灵。

祭祀土地成了习惯之事。

当然土地、土地神、土神是不同的概念。土地神是某一区域的小神,而土神却是至尊广大的大地之神,有一种说法神农氏就是土神,他统辖大地,梳理大地,引导人们认识大地。

在生产力还很低下的年代,祭祀土地神,意在表达一种依赖,一种诉求,一种归宿。

四方与五行

在耕种方式相对原始的时期,影响农业的因素主要是地形、地势和四季气候,所以,很早就诞生了四方和五行的概念和理论。

四方神是四方星宿的天之四灵,其实就是四种神兽——它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是二十八星宿中各方七星宿的总称。阴阳五行中的“五方”即: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中后土(天子)。不仅定义方位,还确定了四季,东春季,西秋季,南夏季,北冬季,并给东南西北中配上五种颜色,东为青色,西为白色,南为朱色,北为黑色,黄为中央正色。

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

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

东方有句芒,身鸟人面,乘两龙。

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两龙。

——《山海经海外经 南经、西经、东经、北经》

这是先秦时期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古老的地理书《山海经》中对四方神的描述。到两晋时期郭璞在为《山海经》作注解时,直接把五位古神给定义为金木水火土五行,并依据方位给神定名:东木神,南火神,西金神,北水神,中土神。

五神是五位天帝的从神,五位天帝分别是东郊青帝伏羲、南郊赤帝神农、西郊白帝少昊、北郊黑帝颛顼,昊天黄帝居中,四方帝都听黄帝指令。

四方五行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从微观到宏观,无不与这一概念相呼应,相生发。

中医里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来调理心肝脾肺肾,帝王根据五行运行规律来统御万民,管理四方。

四方拱卫,五行调和,才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小雅·甫田》一诗告诉我们,所有诞生于大地的终将复归于大地,所有受益于大地的终须敬畏大地。在浩瀚的大地面前,人类会发现自身的渺小,从而保持应有的谦卑。

【作者简介】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兼职教授,湖南省中学语文专业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出版有《让爱智慧》《做温暖的教育》《中华最美诗文选》12册、《大国教育》《心界》《丈量》《易经里的教育》等,与张修明合著《最美易经》《最美论语》中英文版,主编的《最美唐诗》《最美宋词》输出新加坡,成为国际中文教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胜高|方祀的演变及其乐歌的生成
211、甫田之周王祭祀《我吟诗经》——二十一、小雅·甫田之什
写于谷雨时节
倬彼甫田
211 甫田 | 诗经·小雅 | 儒家
《诗经·小雅·甫田》赏析[论语说文]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