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学和中国哲学

何谓“国学”

国学”,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之学,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中创造的文化。国学堪称中国人的性命之学,中华文化的学术基础、固本之学,是全面增加文化素养的学问。国学汇通思想学术、典籍制度、百行百艺、礼仪民俗,蕴含国脉、国魂、国本,是中国人的根基所在、尊严所依。“国学”一说,最早见于近代思想家章太炎先生的《国故论衡》。
我们的国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我们的祖先留下了五千年文化遗产,国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国学以学科分,可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民俗学、伦理学、考据学、版本学等。国学从思想体系上又可以分为儒、佛、道三家。儒家讲究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佛家讲究用慈悲心做普渡事,教人做善事、知因果;道家强调道法自然,尊重自然规律,讲究天人合一。前人说过“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道出了三家的特点与互补之功。国学的复兴,是时代的呼唤与要求。今天,随着国势的上升,我们自然要大力弘扬国学,也要让世界了解国学。了解国学也就是了解我们的历史和现在,也就是了解我们中国人。我们知道,成为文化大国才是真正的强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更应该深入全面地了解我们自己的国学,决不能够数典忘祖。
在我们走向世界的今天,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良好的国学素养, 我们要通晓经、史、子、集的基本知识和思想内涵,要用经学来加深我们的文化根基,例如:用《易经》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激励自己勇敢地接受时代的挑战,走向未来;用“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精神来涵养自己,构建和谐的内心世界;我们要用史学来提升自己的智慧,明白过去,知道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要用“子学”来开展思路,用丰富多彩的“集部”文化让自己更加博学文雅。
摘自《国学常识 国学经典 国学精粹一本通》

何谓“哲学”

哲学的定义

哲学的定义从来没有一定的标准。我如今也暂下一个定义:“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作哲学。”例如,行为的善恶,乃是人生一个切要问题。平常人对着这问题,或劝人行善去恶,或实行赏善罚恶,这都算不得根本的解决。
哲学家遇着这问题,便去研究什么叫作善,什么叫作恶;人的善恶还是天生的呢,还是学得来的呢;我们何以能知道善恶的分别,还是生来有这种观念,还是从阅历经验上学得来的呢;善何以当为,恶何以不当为;还是因为善事有利所以当为,恶事有害所以不当为呢;还是只论善恶,不论利害呢;这些都是善恶问题的根本方面。必须从这些方面着想,方可希望有一个根本的解决。
因为人生切要的问题不止一个,所以哲学的门类也有许多种。例如:
(一)天地万物怎样来的。(宇宙论)
(二)知识、思想的范围、作用及方法。(名学及知识论)
(三)人生在世应该如何行为。(人生哲学,旧称“伦理学”)
(四)怎样才可使人有知识,能思想,行善去恶呢。(教育哲学)
(五)社会国家应该如何组织,如何管理。(政治哲学)
(六)人生究竟有何归宿。(宗教哲学)

哲学史

这种种人生切要问题,自古以来,经过了许多哲学家的研究。往往有一个问题发生以后,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各人有各人的解决方法,遂致互相辩论。有时一种问题过了几千百年,还没有一定的解决法。例如孟子说人性是善的,告子说性无善无不善,荀子说性是恶的。到了后世,又有人说性有上中下三品,又有人说性是无善无恶可善可恶的。若有人把种种哲学问题的种种研究法和种种解决方法,都依着年代的先后和学派的系统,一一记叙下来,便成了哲学史。
哲学史的种类也有许多:
(一)通史。例如,《中国哲学史》《西洋哲学史》之类。
(二)专史。
1.专治一个时代的,例如,《希腊哲学史》《明儒学案》。
2.专治一个学派的,例如,《禅学史》《斯多亚派哲学史》。
3.专讲一人的学说的,例如,《王阳明的哲学》《康德的哲学》。
4.专讲哲学的一部分的历史,例如,《名学史》《人生哲学史》《心理学史》。
哲学史有三个目的
一、明变。哲学史第一要务,在于使学者知道古今思想沿革变迁的线索。
例如孟子、荀子同是儒家,但是孟子、荀子的学说和孔子不同,孟子又和荀子不同。又如宋儒、明儒也都自称孔氏,但是宋明的儒学,并不是孔子的儒学,也不是孟子、荀子的儒学。但是这个不同之中,却也有个相同的所在,又有个一线相承的所在。这种同异沿革的线索,非有哲学史、不能明白写出来。
二、求因。哲学史目的,不但要指出哲学思想沿革变迁的线索,还需要寻出这些沿革变迁的原因。例如程子、朱子的哲学,何以不同于孔子、孟子的哲学?陆象山、王阳明的哲学,又何以不同于程子、朱子呢?这些原因,约有三种:
(一)个人才性不同。
(二)所处的时势不同。
(三)所受的思想学术不同。
三、评判。既知思想的变迁和所以变迁的原因了,哲学史的责任还没有完,还须要使学者知道各家学说的价值,这便叫作评判。但是我说的评判,并不是把做哲学史的人自己的眼光,来批评古人的是非得失。
那种“主观的”评判,没有什么大用处。如今所说,乃是“客观的”评判。这种评判法,要把每一家学说所发生的效果表示出来。这些效果的价值,便是那种学说的价值。这些效果,大概可分为三种:
(一)要看一家学说在同时的思想和后来的思想上发生何种影响。
(二)要看一家学说在风俗政治上发生何种影响。
(三)要看一家学说的结果可造出什么样的人格来。
例如古代的“命定主义”,说得最痛切的,莫如庄子。庄子把天道看作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故说“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因此他有“乘化以待尽”的学说。这种学说,在当时遇着荀子,便产生一种反动力。荀子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所以荀子的《天论》极力主张征服天行,以利人事。
但是后来庄子这种学说的影响,养成一种乐天安命的思想,牢不可破。在社会上,好的效果,便是一种达观主义;不好的效果,便是懒惰不肯进取的心理。造成的人才,好的便是陶渊明、苏东坡;不好的便是刘伶一类达观的废物了。
摘自《中国哲学常识》 胡适 著

简单说,中国哲学就是国学的一个分支,国学包括中国哲学,如果细究他们二者之间的渊源,这本身就是一个辩证问题,我们今天不做讨论,也不深究。我们往后会从哲学的角度以儒、佛、道三家为主要对象,辩证的学习国学,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的传统文化根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性学说的十五个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之一)
《中国哲学史》读后观感
《中国哲学史大纲》笔记
史料
2011台州国学知与行1
儒家哲学/梁启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