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由景至境 ║ 刘晓彤
userphoto

2024.04.24 浙江

关注
园居记事 ║ 200cm×240cm ║ 纸本水墨 ║ 2023年
◆ 由景至境——浅谈山水水墨写生的实践与探索
文|刘晓彤
在鼓励文艺工作者“守正道、走大道、挑大梁、当主角”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艺指导思想下,坚持现实题材创作是将继承、坚持、发扬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重要方式之一。20世纪以来,山水画水墨写生促进了山水画题材与图式的变革与发展。最近国家文物局颁发的《1911年后已故书画类作品限制处境名家名单》中李可染、傅抱石、钱松嵒等艺术家皆列于名单。艺术先辈用足迹丈量各地的名山大川,绘出众多革新的、真情实感的写生作品,感染了众多艺术家以及观者。
西延高铁时代 ║ 170cm×190cm ║ 纸本水墨 ║ 2022年
山水写生从传统的“目识心记”、“胸有成竹”到如今的“对景写生”、“对景创作”,其本质皆是架构于自然景观图示的感受与感悟之上的艺术创作。新时代的背景下,坚持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认知,身体力行的拓展山水画的外延。不断深入认识对景水墨写生并实践,探索西方绘画对中国传统笔墨技法、观察视角以及造型观并加以总结是十分有价值的。水墨写生实践将现实主义题材介入中国山水画创作中,从而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以祖国乡村乡镇、社会主义建设、“丝绸之路”为题材的现实主义创作,培养了艺术家以社会主义建设为己任的艺术观念,丰富了艺术的外延,提升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文化价值和图示意义,发扬了艺术以图像进行教化的作用。
朝怡暮眷图 ║ 170cm×190cm ║ 纸本水墨 ║ 2018年
写生“师造化”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必经之路,中国传统绘画的学习需要经历临摹、写生、创作的过程,历代山水画家无不重视写生。追溯至南北朝时期,晚年宗炳所著的中国山水画理论的起点《画山水序》中写道:“余眷恋庐、衡,契阔荆、巫,不知老之将至,愧不能凝气怡身,伤砧石门之流,于是画象布色,构兹云岭”。唐代时期,王维提出:“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有记载,明皇在天宝年间,四年四川蜀道嘉陵江水的景色。于是命人前往并描绘嘉陵江水的美景。
山西记游 ║ 128cm×128cm ║ 纸本设色 ║ 2023年
待到画家归还之日,便问道其描绘的状况。画家说,并没有绘画作品,嘉陵江水的景象已经记在心里了。而后在大同殿当场作图绘画出嘉陵江三百余里山水,一日而毕。五代时期,董源、巨然作品体现烟波浩渺和迷蒙氤氲的江南山水,荆浩、关仝展现中原、太行的崇山峻岭的巍峨高耸。前者抓住南方山水的烟云氤氲的特点,后者提取到北方刚硬峥嵘的特点。荆浩《笔法记》载:“明日,携笔复就写之,凡树万本,方如其真”。清代时期,石涛一生游历行走祖国的名山大川,其作品品中有许多描绘各地山水的写生作品,师法自然并创作出《搜尽奇峰打草稿》。
崇庆寺双面佛 ║ 54cm×54cm ║ 纸本设色 ║ 2023年
传统写生把物态最美的形式集中在一幅画面中,中国传统山水写生观,是一种意象的、提炼气韵的、重感受的写生方式。早期的“目识心记”以及宋以后的“携笔复就写之”的写生方式,都是侧重物象“神韵”,而却不是对具体物象样貌的描绘。区别于西方的客观的、追求形体、重观感的写生方式。《写山水诀》中写道:“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摹写记之”。这种每当看到符合视觉审美的自然物象便记录绘画的写生方式。说明了“对景写生”观察和体悟自然物象是传统的山水写生的焦点,追求达到与自然山水共情的艺术境界。对写生画面的追求也不仅局限于对所观物象形态、形象的细致描绘,而是对物象“神韵”的抓取,从而达到“造境”。“意境”的表达是山水画的灵魂,强调主观的表达,通过“意”抒发情感达到“造境”的境界。因而,传统写生对绘画者的内在感受、人文修养、对自然的热爱程度有着很高的要求,将自然景观和与自我融合,构建山水意境形成自我心灵和诗意的空间。然而文人画逐渐发展至巅峰,中国山水画逐渐背离自然图示和社会情境,形成了完全自我与主观的追求意境的绘画情境。
广胜寺记游 ║ 54cm×54cm ║ 纸本设色 ║ 2023年
随着西方的艺术思潮和摄影科技的发展,西方现实主义的绘画以及写实的造型方式给传统山水画带来了极大影响。对中国山水画的认知理念、审美观念以及传统艺术形态带来了变革,中国山水画需要适应当下的社会情境。如何将传统的山水画向现代审美去向转换成了举足轻重且极为迫切需要变革的问题。1920年,张大千、黄宾虹以及陆俨少等优秀山水画家以带着水墨绘画的材料游历写生的方式进行改革的首次应用,他们开启探索如何融合传统山水画与自然景观的新方式。在他们的感染下当时的艺术家纷纷效仿,走向自然,将目光转向生机勃勃的自然。1950年,李可染、张仃、罗铭多次在全国地域内行走写生,走遍了大江南北,一路“对景写生”。接着,陕西西安的“长安画派”大胆的将陕北风光与任务形象融入创作中形成独特的具有陕西风情的画风。
师家大院后山俯视 ║ 54cm×54cm ║ 纸本设色 ║ 2023年
南京的“新金陵画派”组织大批青年画家也随之应和着开始山水画“对景写生”的进程。他们围绕社会主义建设、祖国大好河山等主题,借用西方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的绘画的外力,对中国山绘画以水墨写生的方式进行改革。薛永年认为:“从根本上变革传统山水画的文化观念,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五六十年代实现的。山水画的文化观念之变,在于强化社会的人对自然的主宰,在于突出人类的历史与现实在自然环境中留下的印迹,不再以'天人合一’的观念表现个体的精神在大自然中的逍遥,而以'物我两分’的观念表现人类在自然环境中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也改变自然的面貌”。山水画的意境营造在于文人精神情感与空间的延伸,是超越现实的、主观的、意象的。“对景写生”融入山水画创作所营造的意境则是现实的、让人感同身受且身临其境的。在现代社会发展现状的引力下,文人山水画出世、隐逸的审美观念发生改变,转化为入世、参与表现现实感受的山水画。
西溪二仙庙古柏 ║ 54cm×54cm ║ 纸本设色 ║ 2023年
西方对景写生与中国传统的水墨写生在观察方式、造型理念、构图方式、笔墨表达上仍存在差异性。在实践中,如见许多画家早先接受的造型方式是素描、速写,然后接触中传统山水画。这需要画者将原先关注光影块面的西式的造型方式,转变为中国画以线条为主的造型方式。中国传统理念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的人与物象之间的情感是可以的相互感染和转化的。通过自然物象表达自我的感受,和对自然的感悟,始终是中国传统文人精神追求的深层理想。清代画石涛提到:“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山水绘画的笔墨与自然物象和生活感悟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绘画者的观察和体悟的方式方法是影响绘画表现形式和意境营造的直接原因。
羊头山石窟 ║ 54cm×54cm ║ 纸本设色 ║ 2023年
在图像和视频盛行的时代下,传统笔墨技法是否能够适应当下的社会情境?山水画的位置经营是否能够符合现代审美取向?文人山水画如何与自然实景图示相转换?如何实现这些转换,则需要不断的进行水墨写生来保持山水绘画的血脉与生机。
揭阳进贤门 ║ 30cm×40cm ║ 绢本设色 ║ 2023年
使用毛笔对景写生,宣纸尺寸一般在四尺三裁或是六裁之间,相对于一般创作而言,尺幅相对较小。李可染先生将“对景写生”这种面对真实自然的进行绘画的行为视同于“对景创作”。对初学者来说,这种“对景创作”并非易事,其困难不仅局限于对材料的不熟悉,也因为中国画造型语言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其绘画语言并仅仅是自然中尝试发现的,而是从前人对自然的感悟中提取出来的。不同时期画家受当时社会环境、政治因素的影响,对自然景观的图示的体悟皆有差别。初学者多数以临摹前任画作和古人画论开始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绘画语言与表现方式,还没有形成自我独立的表现自然物象的中国画水墨语言形式。这样对景写生的面对自然山水图示的水墨语言表现需要对前人作品的临摹,对名作的赏析感悟以及积年累月的对景水墨写生不断实践,逐步形成自身的视觉表现手法。
揭阳学宫 ║ 30cm×40cm ║ 绢本设色 ║ 2023年
山水画意境的营造与传达,画家情感的抒发和流露,都是通过笔墨来显现的。水墨写生可以训练掌握和驾驭笔墨的表现力。李可染所说“写生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认识、再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这样的写生观点使得李可染先生留下了大量的写生手稿,他的绘画作品将传统山水画中极少表现且尽量避免的西方对光影加以表现。如作品《万山红遍》中山的“轮廓光”、《从枇杷山公园望重庆山》中的水面倒影等自然视觉图示转化到到山水画中。创新性的拓展了山水画的表现语言,但又没有偏离  中国传统绘画的本体,枢机是由于他把捉了“笔墨”——中国画的生命线。创造出将自然景观图示与中国山水画传统韵味相结合,又具有视觉震撼力的新山水画样式。
汕尾码头 ║ 30cm×5cm ║ 绢本设色 ║ 2023年
中国山水画观察方式的独特性,即所谓“一步一景”“山形面面观”,是中国山水画构图流动性、集中性的表达。现代绘画称之为“散点透视”,即视点不局限于一个固定点的观察物象的观察方式。在水墨写生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集中在建筑和房屋这类图示的表现方式。如何将绘画者视觉眼中符合焦点透视的视觉语言,转化为符合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参考研究传统绘画中对房屋建筑的画法,如《清明上河图》中其观者的视觉落点在房屋建筑的斜上方,即以一种半空中的视点去描绘汴梁的复杂、错落的建筑景观。这种观察自然景观的视角也可以运用于山水的绘画中。然而在山水画创作的过程中,有的艺术家采取将自然景观图示以中国传统的“起“、“承”、“转”、“合”山水画经营位置的方式在画面上进行“排兵布阵”式的安排。这种形而上的将自然景观图示和传统绘画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摈弃绘画者自身对自然景观物象的感悟。这种创作方式所创作出的艺术作品,背离了自然景观的视觉,因此不能和观者的视觉感受和鸣,同时也不符合如今的山水画的审美观念以及意境的追求。
罗浮山冲虚古观 ║ 30cm×5cm ║ 绢本设色 ║ 2023年
不同的构图形式会引起不同的视觉冲击,在自然中寻找符合自然景观意象的构图造“势”,创新山水画的新构图形式需要绘画者在自然中不断的汲取灵感才能实现。李可染先生在传统图式上偏爱于宋人山水图示,他曾提出:“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深入传统学习是前提,而后结合实景改变创新是最终追求。李可染先生传统山水图示中大山大水的全景构图中有所取谛,与他的写生的实景山水共同建构起了一种的新的山水图示,即山水纪念碑图式。这种构图图示壮美而又崇高,又有一种肃穆的美。实景图示转化而来的构图形式极具有眼见为实的真实感,身当其境的真实景象。
罗浮山酥醪观 ║ 30cm×5cm ║ 绢本设色 ║ 2023年
自然景物的造型的准确性、水墨技法的独具匠心是意境营造的础石,技法表现的根基是造型能力和概括能力。现代山水画在造型上吸收了西方绘画的塑造技法如运用光影,焦点透视等。成功翻转了传统山水画后期高度程式化以及空间冲突的问题。中国传统造型是简练、概括以求“神韵”的。主客观融会的“意象”造像方式是古代文人们所秉持的,即把人的主观情感暗射到自然景观图示之上。偏重自然“神韵”的描绘,甚至将造型观念提升到“神性”以至于“遗貌取神”的地步。
粤东大峡谷 ║ 30cm×5cm ║ 绢本设色 ║ 2023年
元代倪云林言道“逸笔草草”,呈现出其不追求物象形态,而重视自我内心表现的美学观点。这种高度程式化的传统山水符号无法充分展现当下的社会发展形态。绘画的基本命题——造型,在中国文人山水画“遗貌取神”的审美思想下完全背离。在写生的过程中把,对形体塑造要将现实中的对象用线条进行概括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不脱离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本质的基础上转化为中国画的造型语言。近代中国山水画作品的造型上,积极吸收了西方严谨、客观的造型方式,同时也有取舍的提炼物象形态抓取“神韵”。如傅抱石的作品《江山如此多娇》、《华岳耸翠》的笔墨运用“破笔散锋”的技法,造型却严谨鲜明,形成飘逸灵动的画境。
横屏欣赏 效果更佳
春风十里扬州路 ║ 46cm×34cm×12 ║ 纸本水墨 ║ 2022年
现实主义艺术的功能价值与社会的科技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人文精神价值是息息相关的。“当代山水画之景色构成,已经从'胸中’走向地上;当代山水画之景致源泉,已经从偏重意象经营走向倚重写生积累;当代山水画的景致性格,已经从理想式的走向现实式的;当代山水画的景物表现,已经从对山川形貌的概括表现走向区域地理特征的生动具体展开”。
春风十里扬州路·1 ║ 46cm×34cm ║ 纸本水墨 ║ 2022年
山水画水墨写生使得农村建设、城市景观、西域风情和沙漠戈壁等现实中实景题材成为山水画创作的命题,这些生活气息丰富了山水画创作的题材形成了“黄土画派”、城市山水画、“一带一路”为题材的优秀山水画艺术作品。这些山水写生作品在后续的创作中,将更多现实主题题材引入山水画中。如赵望云的《陕北写景》,石鲁的《逆流过禹门》等,走出文人画表现内容的局限,表现手法大胆突破传统,笔墨形态显示出绚丽、生动和平凡的特点。大批量的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题材变现中华民族奋进进取的精神,使得传统的山水画图示转变为万千变化的现实主义图示特征。
春风十里扬州路·2 ║ 46cm×34cm ║ 纸本水墨 ║ 2022年
山水画写生笔墨技法、观察方式以及塑造方式改变背后的原因,是当今新时代背景下所蕴藏的文化与审美观念及图式意旨的影响。中国山水画在漫长的历史演化中,已经完成了由写实到写意再到符号化的演化进程。而这个演变过程是基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文化观念。在日新月异不断发展变化的今时今日,它已经呈现与观者包括艺术家疏离的现实。科技和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伴随着都市文明的崛起,人类和自然的关系的转变,使得审美经验变化和观察感受逐渐直观化。随着笔墨艺术形式的自由发展,人们在视觉上追求自然图式的客观、真实的深化表达。
春风十里扬州路·3 ║ 46cm×34cm ║ 纸本水墨 ║ 2022年
山水画的水墨写生探索与实践,本质上是将自然山水图示渗透传统的意境图示。解决“山水画”与自然景观疏离的状况,在新时代的文化与精神的背景下水墨写生将两者的关系进行修正与融合,特出自然景观视觉图示的同时构造画境,昭示具有时代精神的山水新图式。
春风十里扬州路·4 ║ 46cm×34cm ║ 纸本水墨 ║ 2022年
春风十里扬州路·5 ║ 46cm×34cm ║ 纸本水墨 ║ 2022年
春风十里扬州路·6 ║ 46cm×34cm ║ 纸本水墨 ║ 2022年
春风十里扬州路·7 ║ 46cm×34cm ║ 纸本水墨 ║ 2022年
春风十里扬州路·8 ║ 46cm×34cm ║ 纸本水墨 ║ 2022年
春风十里扬州路·9 ║ 46cm×34cm ║ 纸本水墨 ║ 2022年
春风十里扬州路·10 ║ 46cm×34cm ║ 纸本水墨 ║ 2022年
春风十里扬州路·11 ║ 46cm×34cm ║ 纸本水墨 ║ 2022年
春风十里扬州路·12 ║ 46cm×34cm ║ 纸本水墨 ║ 2022年
艺术简历 / Art resume
刘晓彤|Liu Xiaotong
江苏扬州人。
201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获学士学位,
2018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山水画创作研究方向,获硕士学位,师从王保安教授。2019年任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专业课教师。2020年西安美术学院师从王保安教授攻读中国山水画创作理论研究博士学位。2022年西安美术学院基础部外聘教师,广州国画院青苗画家,江苏省国画院新青年画家。
回到铅笔
点击下图即可购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崔振宽:真正做到了“四项超越”!
[书画评论]李广南解读张新中山水作品《中国传统山水精神的现代解构》
徐恒:山水与笔墨
书讯 | 方向 | 山水圈2020当代名家档案
山水画写生的时代笔墨图式建构
当代著名画家姜宝林艺术鉴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