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中学生地理素养及其培养策略

摘要:地理素养是指学习者经过地理学习后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是当今和未来社会公民不可缺少的基本素养。地理素养教育已成为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把地理素养教育置于地理课程目标的核心地位,《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将“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作为核心理念。地理是中学各学科中唯一以探索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学科,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上有重要作用。因此注重中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终身生活和个性健康,以及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学生,地理素养,培养策略  

一、地理素养的构成与特点

 (一)地理素养的构成 

地理素养是指学习者经过地理学习后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观点、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构成要素,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地理素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任何一种尺度的划分都会破坏地理素养的整体性。但是为了研究的方便,可以根据地理素养的内容把地理素养分为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地理技术素养三个部分。 

1. 地理科学素养 

地理科学素养是公共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备了公共科学素养的共性特征,也融合了地理学科的个性特征。依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未来社会的需求,把地理科学素养的构成划分为地理科学知识、地理科学能力、地理科学方法、地理科学品质和地理科学意识五个组成部分。这五个部分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分离的,各个部分彼此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互相联系,构成了地理科学素养的主体。其中地理科学知识是地理科学素养的基础,也是地

理科学能力发展、地理科学方法运用、地理科学品质养成的载体,地理科学知识的质和量决定着地理科学能力、地理科学方法、地理科学品质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地理科学能力是地理科学素养的核心,也是沟通和联系地理科学知识、地理科学方法、地理科学品质、地理科学意识的桥梁和纽带。地理科学方法、地理科学品质和地理科学意识是地理科学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能够为地理科学知识的学习、地理科学技能的培养“解放思想”、导引方向。 

2. 地理人文素养 

地理人文素养主要包括人文地理知识和地理学科中人文精神的两个部分。具体体现在地理学科中,人文知识主要包括人口、聚落、文化、宗教、经济、旅游、人地关系等相关内容;人文地理精神是指人对自然的基本态度,主要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口、经济与环境价值观、国家意识以及地理的审美取向等问题。 

3. 地理技术素养 

地理技术素养是指公民应具有的对地理技术辨别、理解以及应用等能力,它主要包括地理技术知识、地理技术能力、地理技术观点等。特别强调的是,地理技术素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于不同阶段的学习者具有不同广度和深度的要求。地理技术素养的构成可划分为地理技术知识、地理技术能力、地理技术观点三个方面。地理技术知识是地理技术素养的基础,也是养成地理技术能力和地理技术观点的重要载体;地理技术能力是地理技术素养的核心,是对地理技术知识的深化与应用;地理技术观点是地理技术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 

(二)地理素养的特点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的特征、结构、格局、过程、地域分异与人地关系等的一门科学。它的特点在于:具有广泛的研究范围、丰富的研究方法、综合性的研究内容,因此,从开始它便以其独特的研究视角赢得了广泛的生存空间。受地理学科性质的影响,地理素养与其他学科素养相比有共性也有差异。归纳起来,地理素养具有综合性、空间性、动态性、终身性、现实性和实践性等多方面的基本特点。 

二、目前中学地理教育及学生地理素养的现状 

首先,地理课普遍不被重视。本来属于六大基础学科和十大学科体系的

地理学科却被称之为“副科”,在许多人心目中,地理无非是讲讲山川名胜、物产分布等,而对现代地理教育的内容、价值几乎一无所知。他们不了解中学地理教学对开发学生智力,扩大知识视野、陶冶情操,从而提高民族整体素质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地理课不被重视,地理教师也就被人瞧不起,由于认识上的原因,各个中学尤其是乡镇中学很少有专业地理教师,地理专业的中青年教师也被迫改行任教其他课程,学有专长的地理教师流失严重。地理课还常常被挪作他用,地理学科的地位低下,必然会影响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地理教学质量因此而受到很大影响。 

其次,中学生地理素养普遍不高。学校和家长以及学生之所以不重视地理学习就是考试指挥棒在起作用。勿可否认,考试指挥棒的作用在现阶段,无论是对教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其影响都是巨大的,尤其体现在中考。现在几乎所有地区的中考,地理多被列为考查学科,不参加统考,考试指挥棒的“指挥”作用自然指挥了学生平时对各学科认识和重视程度的不同,也就必然会影响到各学科的学习效益,以至于目前中学生地理素养普遍不高。 

三、培养中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性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对应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体现了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地理教育国际宪章》)。这是对地理教育价值的高度概括,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看到地理教育在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方面的具体作用。 

首先,在学生的认知发展上,地理教育能够使学生形成从地方、区域乃至全球视野看待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意识,可以使学生形成一种特殊的思维品格、思辩能力和创造素质。其次,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上,地理教育对学生爱祖国、爱家乡情感的培养,对“只有一个地球”、“尊重自然”、“环境道德”、“资源道德”等道德意识的形成,均可发挥特殊作用,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优势。再次,在科学观念的培养上,地理学科教育承担着使学生具备学科的人地观、环境观、资源观、可持续发展观、全球意识、国际意识的重任。第四,在公民意识的培养上,地理教育在使学生形成国家意识、道德意识、法律意识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在培养合格劳动后备力量方面,地理学科中所阐述的有关工业、农业、交通运输、贸易等分布、布局原理、地域差异、因地制宜观点等知识,是每一个劳动者应当具备的基本常识。最后,在日常生活方面,地理教育可为学生旅游、购物、选择位置、利用空间、适应环境等提供必要的知识支持。 

四、培养和提高中学生地理素养的策略 

(一)教学中注重贴近生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地理志趣 

《地理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因此,地理教学“走进生活、走进发展”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地理教学的必然。人类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地理环境的性质及其时空变化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是鲜活的、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时事热点等地理素材引入地理课堂中,让学生亲近地理,注意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地理学习内容,增加具有广泛应用性的内容,建立地理课程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地理与现实世界的结合。比如在讲授时区这部分内容时,由于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就会不同这个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一般都会有难度,所以在教学时可以学生熟知的历史事件麦哲伦环球航行最后少掉了一天的航海日志以及电影《环游地球八十天》中最后时间多出一天两个故事中完全相反的结局为切入点,激发起学生学习时区的兴趣。以此激发学生对克服地理学习困难的决心和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 

让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研究性学习,鼓励他们自己用所学知识和原理去解决问题,从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认识到地理对于未来进一步学习的作用。这样的话有助于学生体验地理与现实的相关性,理解地理趣味性和挑战性,能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广、信息量大,它包含着极其丰富的自然、人文及时空变化知识,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各种形象化的教学媒体的观察与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归纳、总结出结论,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启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其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强调地理知识与地图紧密结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与作用: 

1.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实践证明:如果让学习者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经过思考、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记忆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很多地理现象的形成和发生的基本原理,用传统的教学和平面图片等资料是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的;而现代化教学手段跨越时空限制,融听、说、看等多种形式于一体,将文字、声音、图形和图象综合化,为教学提供了逼真形象的表现效果,扩大了感知空间,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效率也大大提高。如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形象而准确的模拟演示,使学生看到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所产生的现象,从而迅速准确地理解自转和公转的概念,以及产生的各种现象。 

2.使课堂容量大大增加。 

传统教学中,教师用粉笔写字速度慢,对于部分重点内容板书下来是很有必要的,但有些非重点内容板书就会浪费时间,课堂容量变少。而现代化教学可以简化教学程序,加快教学节奏,加大课堂教学密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大大节约了时间,加大了课堂容量,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传授“经线和纬线”一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运用了课件演示,很快地就让学生掌握了经线和纬线的概念,东、西半球的划分等内容,同时能准确地判断出某地的经、纬度。这样既快又形象,既提高了效率又增加了容量。又如在地理复习课上,可以用投影片把各种练习题写好,上课时只需打开投影仪,把练习题一一讲解给学生听,从而大大减少了板书的时间,课堂容量大大地增加。在复习课、练习课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表现得尤为显著。 

现代化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既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缺陷,而且还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大大促进了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是未来教育技术发展的方向。但现代化教学手段并不能完全取代行之有效的其他教学方法,我们要重视电化教学,要把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过程最优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合未来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目的。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古往今来,热衷于地理方面的学习,精通地理学的名家众多,如地理学家徐霞客游记中记录的内容,如今人们谈起还妙趣横生;三国时期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借东风,至今还令人津津乐道,赞不绝口,因而古人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被誉为博学之士,可见学好地理这门学科是多么重要啊!那么,如何才能学好地理知识呢?我认为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培养学生宏观认识,看待问题,整体认知事物,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因而在地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绘制地图:大到绘制地区图,国家地图,小到绘制城市地图,经过学生长期训练,引导他们从全局分析国家、地区、或城市的自然特征、人文特征,既方便学生,又能让学生从情感方面认识事物,在轻松愉快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其次,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仪,自制课件,自制教具,使教学更形象直观。如利用地球仪,让学生体验地球的自转、公转的原理和现象,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寻求学习的规律,搞清为何有白天黑夜之分,有四季之别。这样学生学习热情高、兴趣浓,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教学效果也就好。 

第三,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事物,如河流为何弯弯曲曲的?为何河流旁边会出现小平原呢?(大江大河汇合处——大城市,小河汇合处——小城镇)。又如,对大自然中动、植物的生长环境考查,从而深入了解当地的气侯类型、气温、降水等地理因素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是为生产、生活服务的。 

(四)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1.培养和发展学生地理应用能力的时代意义 

地理应用能力是应用地理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本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已成为地理教育的重要内容。 

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为地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人口的迅猛增长,使人口与资源的矛盾愈加突出;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导致了资源和能源的短缺,环境污染也日益加剧,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环境问题不但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这不但给地理教育赋予了新的内容,而且也要求我们交给学生相应的本领,掌握协调人地关系的基本方法,珍惜和合理利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地理教育担负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任。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其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地理科学是同源同根,是人地关系认识的加深和发展。它不仅考虑当代人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了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和中学生的未来联系在一起。因此,地理教育要为祖国的经济建设服务,就必须重视对青少年可持续发展战略意识的培养,使其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参与者。 

2. 培养学生地理应用能力对学生终身发展的意义 

“学习有用的地理”是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放在首位的理念,也是这次地理课程改革中最强调的理念。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以学生的认知、生活经历为契机,以灵活的教学方法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认识生活、适应生活、安排生活、创造生活的一种尝试,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地理,学好了地理终身受益。 

首先,培养地理应用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世界观,更好的认识事物,认识世界。比如,索马里海盗为什么那么猖獗且能够劫到货船?我们首先要知道索马里是在非洲东北部,相当穷,因为不能生活所以那些人才都成了海盗,而且索马里附近的红海是重要的国际货运航线,所以有很多货船,才有劫持的可能性。试想,如果索马里是一个很富有的地方,那些人还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当海盗吗?这仅仅是个例子,但却可以简单的说明培养地理应用能力对学生世界观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培养地理应用能力可以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地理教育中有很多关于自然界事物的介绍,比如北斗星指向,沙漠中水源的存在,自然灾害如地震、泥石流、台风等发生时如何躲避危险等等。其中最简单的是教会学生如何看地图,如何辨别东南西北,这些看似容易但对日常生活却非常有帮助。比如,很多同学上了大学还不敢一个人出门,因为辨不清方向,找不到回来的路。从这个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出我国学生地理应用能力是多么薄弱!同时也更加折射出培养学生地理应用能力是多么重要! 

3. 培养学生地理应用能力的对策

(1)课堂教学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学生每时每刻都处在社会生活的环境之中,我们生活的环境就是一个最大的课堂,教师只有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才能让学生真正感觉到地理不是枯燥无味、毫无用处的学科,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无处不地理。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让学生从地理角度去观察和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现实中有关问题。 

(2)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现行中学地理教材每课教学内容后面都设计了相应的“活动”,这些“活动”问题的答案往往不具有确定性,这些问题的答案学生不可能只花几分钟的时间就脱口而出,而是蕴藏着很多的“研究”成分。对于这类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自己到图书馆、阅览室和网上查找资料,然后组织学生一起进行交流。这样的小型研究性学习既不会加重学生负担,又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搜集归纳能力,拓展学生视野,开发学生智力。 

(3)地理读报,新闻发布 

对于国家和国际形势的关心,自觉形成责任感也是地理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开展“我读地理新闻”活动,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报道入手,运用所学过的地理知识,分析这些新闻的背景,或解释其原因。由于是开放式的分析,学生发挥的空间比较大,气氛也会比较活跃,会很受学生的喜爱。在读报的过程中,还可以要求同学在讲解时一定要用“地图说话”,久而久之,对形成学生使用地图的基本素养也会十分有益,强化他们空间、区域等概念,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都将有很大帮助。 

五、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能够养成学生的地理素养,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地理素养,并且在教学实践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实践,不断反思。 

参考文献: 

[1] 王向东,袁孝亭,《地理素养的核心构成和主要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04 

[2] 梁英豪,《科学素养初探》[J]. 课程.教材.教法,2001 

[3] 李家清,张丽英,陈芳,《走进新课程:论“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解读高中地理课程标准》[M].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 

[4] 全疆发,《地理课程中活动教学的若干思考》[J].地理教育,2002 

[5] 杜耀俊,《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5年03期 

[6] 王刚,《浅谈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7年10期 

[7] 高建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解决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N].南平师专学报,2003年2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学习心得
高中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南京廖华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问卷调查分析
非凡部落:AR科技与中学生教育相结合
宋文 探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地图技能培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