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岳飞战绩及北伐真相辨析2
岳飞战绩及北伐真相辨析
  1130年,杀意图投靠张俊的部将傅庆。
  ......
  -----------------------------

  楼猪张冠李戴,连当事人都搞不清楚,就在那里信口雌黄,傅庆意图投靠的刘光世,而不是张俊。

  下面附上辟谣资料:

  建炎四年(11430年)九月九日以后,岳飞命部将张宪留守泰州,自己挥师出征,进驻承州以东几十里的三墩。⑧当时,王德已收兵返回镇江府,而王林和郭仲威都“敛兵自保”。⑨只有李彦先,他曾和赵立“刺臂为义兄弟”,救援楚州非常出力。他率部伍直抵楚州山阳县北神镇,⑩却被金军扼制于推河中,不得前进。⑾岳飞甚至与李彦先也声援不相及,他部下只有几千孤军,屯扎在敌人的大寨附近。

  事已至此,岳飞深知援楚之难。他接连向刘光胜发出两封公牍,申述自己的困难处境。他说,本军“新复建康之后,所有士马疮痍尚新,羸弊方甚”,加之粮食窘乏,“本未能即从王事,重以承、楚州之急,甚于倒垂,不可以顷刻安居,理宜前进”。“此正飞等捐身徇义之伙”。但其“孤军委实难以支梧”。他不敢抱刘光世亲领数万大军渡江北上,与本军会师的奢望,“欲望钧慈捐一、二千之众,假十余日之粮,令飞得激励士卒,径赴贼垒,解二州之围,扫犬羊之迹”。或“别差统制官一员前来掎角,庶成大功,不致误国事”。⑿岳飞赴国难之激切心情,溢于言表。但是,如此恳切的、最低限度的请求,到得刘光世的两浙西路安抚大使司,便如石沉大海,杳无回音。

  在势孤援绝的情势下,岳飞仍激励将士,殊死苦斗,向金军出击,三战三捷。前后活捉七十多名金军将士,包织女真人、渤海人、契丹人、奚人和汉人。敌将高大保等几十人被俘后身亡,其余阿主里孛堇等二十人被押解后方.

  ....................................

  建炎四年(11430年)秋,楚州失守后,完颜挞懒(昌)转攻屯泊北神镇的李彦先所部。金兵包围了李彦先的座船,李彦先全家在淮水中殉难。⒃

  完颜挞懒(昌)又以重兵南下,向承州附近的岳家军猛扑。当时正值泰州出现盗匪,王昭的部伍出没于城东,张荣的部伍出没于城北。岳飞已接到了退守通州和泰州的指令,便忍痛指挥几千名将士撤退。岳家军在回师途中,自北炭村直到泰兴县的柴墟镇,屡次击退金兵的追击,敌人伤亡甚多,不得不终止追逐。岳飞的部伍终于全师回泰州。

  岳飞回泰州后,不愉快的事又踵而至。

  前军统制傅庆是一员悍将,岳飞一直非常倚重于他。傅庆也恃才傲物,把长官岳飞视为平交,他经常吹嘘说:

  “岳丈所主张此一军者,皆我出战有功之力。”

  傅庆不时向岳飞需索钱财,岳飞总是有求必应,愤慨解囊。岳飞出任通、泰州镇抚使后,治军更加严肃,对博庆不能象以往那样宽纵了。傅庆因此心怀不满,打仗不肯出力,承州之战也没有军功。有一回,傅庆迎接刘光世部将王德,就向王德表示,原重新隶属旧日的长官“刘相公”,王德当即应允。统领张宪听到两人谈话,便将此事报告岳飞,岳飞非常生气,但隐忍未发。

  稍过若干时日,岳飞命众将比赛射艺。其他将领射箭都未超过一百五十步(一步为五宋尺,约合1.55米),唯独傅庆连发三箭,都达一百七十步。岳飞赏他三杯酒。接着,岳飞又颁赏承州城下的战功,命令取宋高宗“宣赐”的战袍和金带,交付王贵。傅庆带着几分醉意和妒意,出面拦阻,说:“赏有功者”

  岳飞问:

  “有功者为谁?”

  傅庆说:

  “傅庆在清水亭有功,当赏傅庆。”

  岳飞发怒,喝退傅庆。傅庆不服,竞下阶焚烧战袍,捶毁金带。岳飞怒不可遏,说:

  “不斩傅庆,何以示众!”

  下令将傅庆推出斩首。① 十月下旬,以“玩寇养尊”著称的刘光世②上奏朝廷,他反诬岳飞等人“迁延五十余日”,“又巧为辞说,抵拒会合指挥”,因而招致楚州的陷落。签书枢密院事赵鼎主张“诘刘光世等违命不救楚州之罪”,他为宋高宗草拟御批说:

  “逐官但为身谋,不恤国事,且令追袭金人过淮,以功赎过。”

  但宋高宗认为:

  “光世当此一面,委任非轻,若责之太峻,恐其心不安,难以立事。”

  于是,宋高宗发布的诏旨中反而嘉奖刘光世“体国忠勤”,令他“节制诸镇“,‘戮力保守”通、泰两州。③刘光世对朝廷的姑息迁就,纯粹是照顾体面的嘉奖,也并不真正感戴。他依然不发一只一卒渡江,支援通、泰两州的防务。

  在承州和楚州之间,有樊梁、新开和白马三个湖泊,绵亘三百宋里。④当金军于建炎三年攻陷扬州时,渔民出身的梁山泊(在今山东巨野、梁山、郓城三县间)抗金义军领袖张荣,号称“张敌万”,他率领其军分乘数百艘船只,由清河南下,转移到这个湖泊和沼泽地带,驻扎于鼍潭湖。义军将茭草堆积成墙,再用泥土涂抹粘合,建成一度茭城,作为据点,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队伍发展到一万多人。金军于建炎四年十一月,乘天寒冰冻之机,并力攻打鼍潭湖的茭城,张荣舟师抵挡不住,焚烧积聚,撤往通州。⑤

  完颜挞懒(昌)破茭城得手后,便以号称二十万的大军,猛扑泰州。当时,泰州城无险可恃,无粮可守,岳飞兵力又与金军相差悬殊。岳飞接到命令,要他“可战即战,可守即守”,如不可守,则保护百姓,撤退到江岸的沙洲。

  十一月三日,岳飞放弃泰州城,率军退保泰兴县的柴墟慎。柴墟镇一度作为泰兴的县治,有一道城墙。⑥岳家军依托柴墟镇的旧城,抗击金军,掩护几十万百姓和军队家属渡江南撤。

  敌人的大军迫来,与岳家军在南霸塘展开激战。岳飞身中两枪,仍然指挥将士死战,终于打退金兵,很多敌人毙命于河里,“河流为丹”。岳飞亲自率领二百名精骑断后。在留驻江北的最后几日内,粮食断绝,岳家军只能割敌尸充饥。十一月七日,岳飞率军最后自柴墟镇渡江。他因泰州失守,上奏“待罪”。

  宋廷也谅解他的处境,没有给予处分,只是命令他在江阴军“就粮”,防守江岸,“毋得透漏”金军。⑦

  同江南的辉煌胜利相反,岳家军在淮东遭受了挫败,进不能复承州以救楚州,退不得守泰州而保通州。几个月前,岳飞上状宋廷,谋求“重难任使”,不愿当通、泰州镇抚使,自以为可以旗开得胜,马到成功,这说明他自建康胜捷后,存在着不切实际的轻敌思想。但是,岳飞并末因此而灰心丧气,暂时的挫折绝没有磨灭,而是砥砺着他败后求荣、光复故土的斗志。
  

  ①《会编》卷143,《要录》卷38建炎四年十月。关于傅庆对王德的请求,《会编》的清光绪刻本信“欲复事刘相公”,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作“欲伏侍刘相公”,稍异。
  ②叶适《冰心别集》卷12《四屯驻大兵》。
  ③《金佗稡编》卷25《承楚辩》,《要录》卷27建炎四年九月丙寅,卷38建炎四年十月戊子,丙申。
  ④《宋史》卷448《赵立传》,《要录》卷33建炎四年五月乙丑。又《东牟集》卷9《论楚州事札》只说有白田、新开两湖,稍异。
  ⑤《会编》卷143,《要录》卷33建炎四年五月乙丑,卷39建炎四年十一月丙午。
  ⑥《元丰九域志》卷5载,柴墟镇在泰兴县境。《读史方舆纪要》卷23载,泰兴县新城号称城,是在宋神宗时,“知县尤袤排众议”而筑。据《宋史》卷389《尤袤传》,尤袤乃是在绍兴末修筑泰兴“外城”,与柴墟镇之旧城是两回事。《读史方舆纪要》之记载有错论之处,参见《嘉靖惟扬志》卷2《建革志》,卷7《镇市》。
  ⑦关于岳飞退守江阴军的叙事,还参据《金佗稡编》卷25《承楚辩》,《会编》卷143,《要录》卷39建炎四年十一月丙午,庚申,其日期稍异。十一月三日放弃泰州。据《金佗稡编》卷5《鄂王行实编年》,十一月七日渡江,据《要录》。

  ——节选自宋史泰斗王曾瑜《岳飞新传》

武胜定国军节度使的签名档

huaxiashanhe@163.com
头衔:社区公民
等级:0

 10:17 14楼

岳飞的赫赫战功多是维护南宋的统治,镇压内乱起义,比较辉煌的是和伪齐军作战:

  ——1134年,兼任荆南鄂岳州制置使、黄复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

  同年,岳飞破郢州,杀伪齐军七千人,叠尸比于城中天王楼,守城鲍超自杀,知县刘楫被俘被活剐。伪齐军传出“憾山易,憾岳家军难”的感叹。而不是金兵发出的呼声。

  同年,破伪齐军李成于襄阳、新野市、夺取襄阳、郢州、随州、邓州、信阳军,收复襄阳六郡。

  同年,岳飞受封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
  ......
  -----------------------------

  楼猪断章取义,谈到岳飞收复襄阳等襄汉六郡的战斗时,只列举岳家军与伪齐军队的战斗,却只字不提前去支援伪齐的金军,选择性地忽略了岳家军与金国、伪齐联军的战斗,

事实上,岳家军在邓州大败金国、伪齐联军,楼猪却避而不提岳家军击败金军。

  下面附上辟谣资料:

  绍兴三年(1133年)三月,金国元帅左都监完颜兀术(宗弼)会合伪齐汉奸李成所率二万伪齐军,在开封城西北牟施冈同南宋地方武装会战。李横、牛皋率领的宋军没有铠甲,被金军重甲骑兵击溃。到十月为止,邓州 (今河南邓州)、随州(今湖北随州)、唐州 (今河南唐河)、襄阳府等地相继陷落,连处在较近后方的郢州(今湖北钟祥)也被敌军攻占。宋将李横、翟琮、牛皋、董先、李道、张玘等先后败退到江南西路,彭玘战死。

  伪齐刘豫得意忘形,准备在下一年,即绍兴四年(1134年)麦熟后大举南下。伪齐汉奸李成、许约等不断派遣使者,前往洞庭湖,联络在当地割据的杨么叛军,策划南北夹攻。杨么、黄诚等予以允诺,约定来年六月间,伪齐军和杨么军水陆并进,顺江东下,“前去浙中会合”,消灭南宋政权,双方“建国通和”。

  襄阳府等六郡“跨连荆豫,控扼南北”,地势十分险要,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将领曾经指出“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也”,战略要地襄阳府、郢州等地的失守,使南宋的长江防线出现了巨大缺口。刚迁到江南不久的南宋政权面临着严峻形势。

  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春,宋高宗君臣为了收复襄汉之事,反复进行商讨。屡经讨论之后,宋高宗君臣认为岳飞能征善战,又明白襄汉地区的重要性,故决定委派岳飞出师收复襄汉地区。

  宋高宗在命令岳飞出师收复襄汉的诏书中称赞岳飞:『敕岳飞,卿忠义之心,通于神明,故兵不犯令,民不厌兵,可无愧于古人矣!今朝廷从卿所请,已降书一,令卿收复襄阳数郡。』

  绍兴四年(1134年)三月,宋高宗命令岳飞指挥所部军马,在当年麦熟以前,克复京西路的襄阳府、唐、邓、随、郢四州和信阳军。宋高宗部署襄汉战役的指导方针,就是以战求和,使自己的小朝廷得以偏安东南。

  公元1134年(南宋绍兴四年,金国天会十二年)五月至七月,岳飞率军主动发起了第一次北伐。岳家军将士英勇善战,接连击败金国和伪齐的联军,收复了包括战略要地襄阳在内的襄汉六郡,这是南宋开国八年以来第一次收复大片失地。

  公元1134年(南宋绍兴四年,金国天会十二年)五月六日,岳家军奋勇作战,攻克郢州,杀敌七千多人。接着,岳飞亲自率领主力部队往西北方向猛扑襄阳府,伪齐悍将李成望风而逃,岳飞遂于五月十七日收复襄阳府,五月十八日收复随州。

  得知岳飞收复战略要地襄阳府,宋高宗在诏书中欣喜地称赞岳飞:『卿纪律素严,士皆效死,故军声远振,其锋不可挡!』

  好梦正酣的伪齐政权被岳家军的闪击战所惊醒,刘豫急忙调度兵力,还请来金国的女真军以及河北、河东的“签军”前来支援,集结在邓州东南的新野市、龙陂、胡阳、随州的枣阳县(今湖北枣阳)以及唐、邓两州。在得到增援之后,伪齐悍将李成率领号称三十万人的大军气势汹汹地反扑过来。

  岳飞亲临一线指挥,岳家军将士击溃敌人的主力骑兵部队,接着追奔逐北,敌军横尸二十余里。闻知岳飞击败伪齐悍将李成的反扑,宋高宗十分激动,他在诏书中称赞岳飞:『具闻卿奏,李成益兵而来,我师大获胜捷,乃卿无轻敌之心,有勇战之气所致也!』

  岳家军势如破竹,伪齐皇帝刘豫忧心如焚,接连向金国告急求援。金国于是派遣女真战将刘合孛堇,会合伪齐悍将李成,拼凑了陕西和河北“番、伪之兵,多至数万”,在邓州西北共扎三十多个营寨。

  南宋小朝廷得悉金国、伪齐联军集结的消息,十分惶恐,向岳飞颁发省札说:“奉圣旨,令岳飞详度事机,审料敌情,唐、邓、信阳决可攻取,即行进兵;如未可攻,先次措置襄阳、随、郢如何防守,务在持重,终保成功。”所谓“持重”,其实是允许岳飞半途而废,放弃继续进兵,攻取唐州、邓州和信阳军的计划。事实上,宋廷的省札对岳飞的军事行动并未产生任何影响。

  岳飞为迎接这场恶战,做了充分的准备。岳飞派遣王贵和张宪分别率军自光化路和横林路向邓州疾进。

  绍兴四年(1134年)七月十五日,王贵和张宪两军在州城外三十几宋里,同数万金国、伪齐联军激战;王万和董先两部出奇突击,一举粉碎了敌军的顽抗。女真战将刘合孛堇只身逃窜。岳家军俘降“番兵”二百多人,夺取战马二百多匹,兵器数以万计。

  伪齐高仲的残兵退守邓州城,企图负隅顽抗。十七日,岳家军猛烈攻城。将士们不顾骤雨般的矢石,攀附城垣,实行强攻。岳云又是第一个登城的勇士。岳家军攻拔邓州,活捉了高仲。

  邓州决战的成功,使攻占唐州和信阳军变得轻而易举了。岳飞命令选锋军统制李道前去收复唐州。王贵和张宪同时在唐州以北三十宋里,再次击败金国和伪齐的联军,以掩护李道收复州城。同一天,统制崔邦弼等军也攻下信阳军。

  在襄汉之战中,岳家军遭逢的对手是金国、伪齐联军,尚不是金军主力。但是,此次战役是南宋头一次收复了大片失地,也是南宋立国八年以来,进行局部反攻的第一次大胜利。收复襄汉六郡也就是岳飞的第一次北伐。

  岳家军在邓州大败金国、伪齐联军的捷报传到临安府(今杭州),得知岳飞稳操胜券之后,宋高宗忐忑不安的心终于安定下来。宋高宗对大臣们说:『朕素闻岳飞行军极有纪律,未知能破敌如此。』大臣胡松年说:『惟其有纪律,所以能破贼。若号令不明,士卒不整,方自治不暇,缓急安能成功?』从此以后,岳家军既以军纪严明、秋毫无犯而闻名,又以鼓勇敢战、摧锋决胜而著称。

  《宋会要辑稿》兵14之25记载:『(绍兴四年) 八月六日,执宰言:「岳飞分遣统制官王贵、张宪等,剿杀金贼刘合孛堇、伪齐李成贼马,已收邓州。」上曰:「朕素闻岳飞行军极有纪律,未知能破敌如此。」胡松年对曰:「惟其有纪律,所以能破贼。若号令不明,士卒不整,方自治不暇,缓急安能成功?」』(注:此事还可见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79)

  绍兴四年(1134年)八月,南宋朝廷将岳飞由正四品的正任镇南军承宣使升为从二品的清远军节度使,岳飞实职差遣改为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岳飞时年三十二岁。到了绍兴五年二月,因为岳飞指挥岳家军接连破敌立功,南宋朝廷又将岳飞晋升为镇宁、崇信军节度使。

  南宋朝廷在授予岳飞“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的升官《制词》中赞扬岳飞:『镇南军承宣使、神武后军统制、充江南西路、舒、蕲州兼荆南、鄂、岳、黄、复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岳飞:精忠许国,沈毅冠军,身先百战之锋,气盖万夫之敌。机权果达,谋成而动则有功;威信著明,师行而耕者不变。久宣劳于边圉,实捍难于邦家。有公孙谦退不伐之风,有叔子怀柔初附之略。』

武胜定国军节度使的签名档

huaxiashanhe@163.com
头衔:社区公民
等级:0

 10:18 15楼

岳飞的赫赫战功多是维护南宋的统治,镇压内乱起义,比较辉煌的是和伪齐军作战:
  ——1135年,岳飞受封镇宁崇信军节度使,荆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加食邑五百户,食实封二百户,进封武昌郡开国侯。
  ......
  -----------------------------

  楼猪列举了岳飞受封镇宁崇信军节度使之事,却只字不提岳飞为什么被南宋朝廷授予镇宁崇信军节度使官衔。

  事实上,南宋朝廷之所以授予岳飞镇宁崇信军节度使官衔,主要是因为绍兴四年(1134年)底,岳飞带兵救援淮西,在庐州(今安徽合肥)城下击败了金军主力和伪齐精锐骑兵,庐州之战击破了金国、伪齐联军的最后一次攻势。岳家军的东援,也适同刘光世和张俊的怯战避敌,形成鲜明对照。在东部战场三大主力退缩江南之际,岳飞以孤军进援,保全淮南西路的首府庐州,对扭转战局有重要影响。

  这再次表明楼猪为了抹黑岳飞而不择手段,甚至割裂删改历史事件。

  下面附上辟谣资料:

  绍兴四年(1134年)三月,负责保卫四川的宋将吴玠率军在仙人关一带击败完颜宗弼(兀术)率领的号称十万之众的金军,使金军再次遭受惨败。

  绍兴四年(1134年)五月至七月,岳飞率军主动发起了第一次北伐。岳家军将士英勇善战,接连击败金国和伪齐的联军,收复包括战略要地襄阳在内的襄汉六郡,这是南宋开国八年以来第一次收复大片失地。

  半年之间,在西部和中部战场接连两次大败,使金国统治者和伪齐政权头目恼羞成怒,急于报复。但是,金国和伪齐已无勇气与西部战场的吴玠军,中部战场的岳家军再次硬拼,只能避实击虚,向东部的淮南东、西路进攻。

  绍兴四年(1134年)九月下旬,金军由左副元帅完颜讹里朵(宗辅)、右副元帅完颜挞懒(昌)和元帅左都监完颜兀术(宗弼)三大将统率,伪齐军由刘豫的儿子刘麟指挥,分路渡过淮河。他们采纳伪齐悍将李成的意见,远远地避开岳家军的防区,以免岳飞出兵,使自己腹背受敌。刘豫在出兵前还发布伪诏,扬言要『直捣僭垒,务使六合混一』。消息传来,南宋小朝廷“举朝震恐”。很多官员建议宋高宗解散“百司”,远逃避敌。惟独宰相赵鼎反对说:『战而不捷,去未晚也。』

  当时东南地区有韩世忠、刘光世和张俊三支大军,另加杨沂中神武中军等,兵力总计十五万人以上,比西部战场的吴玠,中部战场的岳飞多了好几倍,然而在失败主义情绪的笼罩下,连淮南东、西路也守不住。

  刘光世按照不战而逃的惯例行事,赶紧从长江以北撤退到长江以南,把整个淮南西路拱手让给敌军。

  狡猾的张俊表面上说『避将何之』,但主张划江而守,『当聚天下兵守平江,俟贼退,徐为之计』,回避自己一军与敌对抗。张俊还以『坠马伤臂』为藉口,拒不出兵渡江。赵鼎发怒,派人监督张俊发兵,并奏请严惩张俊,但因宋高宗的姑息迁就,也毫无结果,不了了之。

  韩世忠军在大仪镇、鸦口桥和承州获得三次小胜,然而终究独力难支。最后,张俊军退守常州,韩世忠军退守镇江府,刘光世军退守建康府,他们只能凭藉长江天堑来阻遏敌人。

  李纲向南宋朝廷上奏建议说:『岳飞新立功于襄汉,其威名已振,陛下倘降明诏,遣岳飞以全军间道疾趋襄阳,捣颍昌以临畿甸,电发霆击,出其不意;则伪齐必大震惧,呼还丑类,以自营救,王师追蹑,必有可胜之理』,『此上策也』。

  但宋高宗在东部战场聚集如此众多兵力的情势下,仍不放心,还要调岳飞那支当时不足三万人的军队赴援。宋高宗写手诏给岳飞说:『近来淮上探报紧急,朕甚忧之,已降指挥,督卿全军东下。卿夙有忧国爱君之心,可即日引道,兼程前来。朕非卿到,终不安心,卿宜悉之。』在宋高宗偏安一隅的消极防御军事思想指导下,只能头疼医头,脚痛治脚,绝不会采纳李纲提出的上策。

  岳飞当然不能完全遵照宋高宗的命令行事而“全军东下”,岳飞以一半兵力部署襄汉一带的防务,命令徐庆和牛皋带二千多骑兵为先锋,自己和李山等部将率大军为后继,驰援淮西。

  庐州知州、兼淮南西路安抚使仇悆正处于险境。两三个月以来,刘光世作为上级不断发命令强迫仇悆焚烧积聚,放弃庐州(今安徽合肥)。仇悆拒绝执行刘光世的错误军令。最后,刘光世竟然派部将张琦带领几千兵士赶到庐州城,企图以武力劫持仇悆,胁迫他带头逃跑。仇悆大怒,说:『若辈无守土责,吾当以死殉国!寇未至而逃,人何赖焉!』张琦只好一走了之。仇悆召募庐州和寿州(今安徽凤台)守军几百人,加上二千乡兵,几次打退来犯之敌。

  绍兴四年(1134年)十二月,伪齐刘麟又增兵攻打庐州(今安徽合肥),金国统帅完颜兀术(宗弼)亲自率金军为后继,形势危急。

  仇悆以为只能实践以死殉国的诺言了。但岳家军猛将徐庆和牛皋率领部伍及时赶到庐州(今安徽合肥),使仇悆喜出望外。

  岳家军匆忙吃完午饭,留下一部分人守城,一部分人在城南扎营,其余紧急出城迎敌。

  牛皋命令部下展开“岳”字旗和“精忠岳飞”旗示敌,五千敌骑大为惊愕,他们料想不到会在此地出现岳家军。

  不足两千人的岳家军骑兵展开队形,以少击众,与敌军短兵相接,前后交锋三个回合,所向披靡。但金国、伪齐联军也迭退更进,没有溃散。突然,徐庆坠下马来,敌骑一拥而上,企图活捉或杀害他。牛皋眼明马疾,抢先赶到,将徐庆扶掖上马,连杀几个敌人。牛皋脱去头鍪,大声呼喝:『我牛皋也,尝四败兀术,可来决死!』牛皋舞矛直贯敌阵。岳家军的骑士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铁流,将敌军冲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

  战斗从申时打到酉时,斩杀敌人一批将领,活捉八十多名敌骑兵,夺得八十多匹战马。徐庆和牛皋率军追奔三十多宋里,才收兵回城。仇悆赞叹岳家军骁勇善战,写信向岳飞致谢,信中特别表彰了牛皋的功劳。在徐庆和牛皋军立功之翌日,岳飞亲率大军来到庐州,再次击破敌军。

  金国、伪齐联军既无力渡江,又败于庐州,岁末严寒,大雪纷飞,粮饷不通,野无所掠,只能杀马作食。汉族签军极为愤恨,有的甚至向金将递送匿名信,说众人被驱逼到如此地步,如果渡江,一定活捉酋领们献给南朝。女真兵也叫苦连天。此时,又传来了金太宗病危的消息。

  金军统帅完颜讹里朵(宗辅)、完颜挞懒(昌)和完颜兀术(宗弼)再也不敢停留,慌忙撤兵。伪齐刘麟接到撤退命令,立即抛弃全部辎重,昼夜兼程,一口气逃奔二百余里。伪齐“六合混一”的大话至此成为笑柄。

  岳飞在敌人撤退后,率全军的一半人马暂驻江南东路的池州。

  张俊和刘光世为敷衍朝廷,虚报战功,赶紧乘机派兵渡江北上,想抓几个跑得慢的敌兵以邀功请赏。刘光世的副手王德率部赶到庐州。王德也感到很难堪,他对部属说:『当事急时,吾属无一人渡江击贼。今事平方至,何面目见仇公耶!』

  庐州之战击破了金国、伪齐联军的最后一次攻势。岳家军的东援,也适同刘光世和张俊的怯战避敌,形成鲜明对照。在东部战场三大主力退缩江南之际,岳飞以孤军进援,保全淮南西路的首府庐州,对扭转战局有重要影响。故到绍兴五年(1135年)二月,宋廷便将岳飞晋升为镇宁、崇信军节度使。

  绍兴四年(1134年)是宋金战争转折性的一年。金、伪齐军先后在川陕、襄汉和两淮连遭失败,已丧失进攻能力;而岳飞的首次北伐成功,又初步显示了宋军的反攻能力。但是,宋高宗和宰执大臣关注的中心,是如何因势利导,镇压洞庭湖的杨么叛军。故以后一年多时间内,宋与金、伪齐大致处于休兵状态。

武胜定国军节度使的签名档

huaxiashanhe@163.com
头衔:社区公民
等级:0

 10:25 16楼

1133年,全数剿灭吉州、虔族农民义军于江西,获宋高宗赵构亲赐“精忠报国”称号。

  1135年,岳飞悉数剿灭国内最大的农民军于洞庭湖,杀农民军首领杨么。
  ......
  -----------------------------


  南宋小朝廷把农民反抗斗争看作比金军入侵还更危险。在金兵暂时撤退、宋金形式发生急剧变化以后,宋高宗赵构立即把南宋领兵抵御金军的大将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岳飞等从抗金前线调离,分头去镇压各地的农民起义。

  建炎四年(1130),江南东路信州地区农民不堪王琰溃军的劫掠骚扰,在王宗石领导下,二十万农民奋起反抗。宋高宗赵构派遣以畏避金军闻名的刘光世前去镇压,结果这二十万起义群众被这支对外如绵羊、对内如虎豹的“官军”残酷屠戮殆尽。同年七月,福建建州爆发了以范汝为首的群众起义,人数迅速扩大到十万以上。

  绍兴元年(1131年),宋高宗赵构调遣韩世忠为福建、江西、荆湖南北路宣抚使,前去镇压。起义群众坚守建州城,终于不敌拥有精良武器、训练有素的韩世忠军队猛烈进攻、最后遭到血腥镇压。岳飞归隶张俊,被调往镇压江西虔(江西赣县)、吉(江西吉安)农民起义。

  建炎四年(1130年)初,南侵金军穷追逃向虔州的隆佑太后时,沿路焚烧抢掠,给虔吉一带造成极大的破坏;而护送隆佑太后的卫军也沿途明抢暗夺,行同强盗,激起群众的反抗。陈辛率领数万愤怒的群众向住在景德寺的孟太后申诉。孟太后居然指使卫军杀出景德寺,"纵火肆掠”。虔州城几乎被焚烧殆尽。官逼民反,从1130年至 1136年江西农民起义的烈火一直在延烧。建炎四年十二月十五日,虔化县原虔州乡贡进士李敦仁与其弟李世雄等招集本县六乡数万人在罗源起事,攻占石城县等四县,又转攻福建汀州宁化县、清流县。南宋政府用剿抚两手予以镇压。历时一年之久,于绍兴元年十二月,为江东路安抚大使司统制官郝政、颜孝恭所“剿戮尽净 ”。吉州的彭铁大、李动天,虔州陈喁、罗闲十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拥兵十余万结寨五百余处,互相连结,互为呼应,声威扩及江西、福建、广东三省。

  绍兴三年(1133年)暮春三月,神武副军都统制岳飞奉诏前去镇压吉州、虔州的农民起义武装割据势力,但军事费用尚无着落。坚持“不打掳”的岳飞不得不向南宋朝廷请求支拨给养装备。因为是平定“内乱”,宋高宗赵构立即下诏,命令诸路漕臣督办军马钱粮、户部拨给岳飞做春装的绸一万五千匹、吉州榷货务转赐行军费叁万缗。当时岳飞军将士二万四千余人。

  吉州乱军首领彭铁大听说承宣使岳飞亲自带兵来征讨,宣言道:“人言岳承宣智勇为天下第一,我今破之。岳承宣且败,他人若何?”

  岳飞听后一笑置之,为争取避免流血,又先派了两名“辩士”到彭铁大营寨去劝降,农民领袖彭铁大回答说:“为我语岳承宣使,吾宁败不肯降!”

  这时岳飞已掌握了起义军的虚实情况,遂发动了进攻。起义军经过艰苦的抗击,最后失败,乱军首领彭铁大在马背上被岳飞生擒;二万多老弱被俘,他们后来被岳飞放回老家种田。

  逃散的起义军战士又聚集起来,转移到重要的据点──固石洞坚守。岳飞屯大军于瑞金县,自己率领千余骑赶至固石洞。他又派辩士对李动天劝降说:“汝诚众且险,能保不败耶?”劝降无效,又进行胁降:“败而后降,吾不汝贳!”

  但劝诱、威胁都不能使起义军屈服。岳飞对起义军奈何不得,遂率大军列阵山下,缺乏阵地战经验的农民起义军,又被岳飞用计打败了。许多起义者宁死不屈,纷纷投崖壮烈牺牲。官军攻上山后岳飞传令军中:“毋杀一人!”

  岳飞没有伤害被包围的起义群众。如果是别的将帅,对这些宁死不屈的农民起义军战士必会勃然大怒,毫不犹豫地下令诛杀。而岳飞毕竟是农民出身,知道农民的痛苦。毅然地说:“此辈虽凶顽,然本愚民耳,杀之何益?”岳飞挑选了其中一部分勇锐精壮的起义军战士,编入军中,其余统放归田里,并令地方官吏“使各安业耕种”。

  更棘手的事还在后头。宋高宗赵构传下密旨给岳飞,要他血洗虔城,为隆佑太后在虔城受“震惊”泄愤。

  岳飞接到密旨,认为无辜之民又有何罪?他拒不执行,上书高宗:“请诛首恶,而赦胁从。”高宗恶狠狠地批复:“不许!”岳飞再次上书,高宗置之不理。岳飞继续上书,坚持己见,高宗不得已让岳飞自己裁决。

  岳飞把彭铁大、李动天等农民起义乱军头目处死,但保住了虔城全城居民不受屠戮。赣州人民为感念岳飞拒旨屠城的恩德,绘岳飞像挂在家中以作纪念。八年后,岳飞被害,每逢岳飞的忌日,当地人民就为岳飞施舍钱、饭给寺庙,请和尚为岳飞超度。

  七月中旬,平定了吉、虔的农民起义之后,岳飞被宋高宗赵构催促“赴行在”。岳飞同长子岳云从九江出发,九月九日到达杭州,十叁日岳飞第一次觐见皇帝。

  高宗赐给岳飞金线战袍、金带手刀、银缠枪,一匹战马外配海皮鞍,还有衣甲、弓箭、马铠各一副。还特赐岳飞一面绣着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的旗子,令岳飞在行军时务必树起。这既是对岳飞数年来所立战功的嘉奖,也是对岳飞尚有抗旨行为,未能完全尽忠于高宗的鞭策。岳飞的官衔转为镇南军承宣使、江西沿江制置使。不久迁为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在江州置司,独立建置帅府。划归岳飞军事防守的范围扩大了,跨越长江北岸,自舒州至蕲州,直联中原腹地,方圆数百里。

  而地位升高、职权扩大的岳飞从杭州返回九江的路上却闷闷不乐。对他来说,安定为了攘外,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收复失地、灭金虏。途径新淦时,岳飞于萧寺壁奋笔提诗道:

  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

  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这才是岳飞内心的底蕴。



  即使对待洞庭湖杨么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岳飞也是采取尽量招安、少流血原则的策略。

  当时参政席益就对岳飞的做法产生了严重怀疑,并对张浚说:“岳侯得无有他意,故玩此寇?”张浚了解岳飞的用心,故而笑答说:“岳侯忠孝人也,足下何独不知用兵有深机,胡可易测?”

  这次被俘的农民起义军近二十万人。鲁莽的牛皋主张“略行洗荡,使后人知所怕惧”。岳飞坚决不同意,他说:杨么之徒,本是村民,先被钟相以妖怪诳惑,次又缘程吏部(昌宇)怀鼎江劫虏之辱,不复存恤,须要杀尽,以雪前耻,致养得贼势张大。其实只是苟全性命,聚众逃生。今既诸寨出降,又渠魁杨么已被显诛,其余徒党,并是国家赤子,杀之岂不伤恩,有何利益?况不战屈人之兵,而全军为上,自是兵家所贵。若屠戮斩馘,不是好事。但得大事已了,仰副朝廷好生之意,上宽圣君贤相之忧,则自家门不负重责,于职事亦自无惭也!岳飞说罢,连声喊道:“不得杀!不得杀!” 牛皋心悦诚服。

  岳飞挑选了好几万精壮的起义军战士编入军队中,大大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加强了抗金的力量。十几万老弱,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给米粮”,归田就业

武胜定国军节度使的签名档

huaxiashanhe@163.com
头衔:社区公民
等级:0

 10:25 17楼

1135年,岳飞悉数剿灭国内最大的农民军于洞庭湖,杀农民军首领杨么。
  ......
  -----------------------------


  关于岳飞平定钟相杨幺之乱的过程,在“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论者”的想象中,自然是充满了“累累尸骨”、“万千黎民的项上人头”之类的景象。可惜事实是要让他们失望的,岳飞平定杨幺之乱的过程,可谓异常顺利,直如摧枯拉朽一般。杨幺部将黄佐、杨钦、余端、刘诜等接二连三,纷纷向岳飞投诚,甚至一次就有上万人降,还不到一个月,“大圣天王”杨幺就成了一个孤家寡人,被自己的部众领着岳家军追赶。杨幺走投无路,就跳到水里,然后被岳飞部将牛皋捉住杀掉了。杨幺余部全部向岳家军投降,岳飞亲自到各个营寨抚慰,将老弱放归田里,少壮编入军队,后来数万杨幺所部,成为了南宋水师和岳家军的坚强战士。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除了民族英雄岳飞的在当时的崇高威望和岳家军的巨大感召力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杨幺武装割据集团在当时已毫无出路。钟相杨幺先前是在北宋垮台、社会混乱之际在洞庭湖区域乘机窜起的,然而随着岳飞、韩世忠等人的抗战活动,金人的攻势被遏止,广大南宋统治区的社会秩序得到了迅速恢复,恢复社会生产、发展经济,成为当时南宋社会的需要。

  一个永远在打家劫舍、占山为王的状态中度过的社会不是一个正常的社会,除了得到一些满脑袋“不断革命”、“革命到底”的革命理论家的欣赏之外,是得不到当时广大民众的真正认同的。所以岳飞让杨幺起义军中投降的老弱回家归田,让他们过上正常的生活,没有比这更符合他们利益的事情了。

  同时杨幺起义后期,其农民起义军领导层早已背叛“等贵贱、均贫富”的宗旨,他们衣食住行无不穷奢极欲,连睡觉的床都要用金玉镶嵌,而部下士卒和治下百姓却困苦潦倒,杨幺大失人心,以至于岳飞大军一来,杨幺部下就争相投奔岳家军。

  而杨幺不但自己享乐,更滥施兵威,焚烧无数宅院庙宇,滥杀官吏书生僧道,把滥杀无辜称为“行法”,将野蛮烧杀与反抗朝廷压迫混为一体,给洞庭湖地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害得洞庭湖地区民不聊生。

  另一方面,南宋初年,在外敌侵略攻杀不断,国家处于危难困境的艰难时代和非常时期,在华夏民族一致对外、保家卫国,抗击外敌侵略的大背景下,杨幺竟然置国家民族大义于不顾,不仅不接受朝廷招安,继续割据一方,甚至还暗中与伪齐汉奸相互勾结,企图南北夹击,扼杀南宋政权!

  金国统帅完颜挞懒(昌)在争立刘豫伪齐政权的同时,又放纵奸细秦桧归宋。金国扶植刘豫傀儡政权和派奸细秦桧打入南宋朝廷内部,几乎是同时发动的政治攻势。前者虽一时颇有声势,其实不过是抗金事业的疥癣之疾;后者一时并无成效,却终于成为断送南宋抗金斗争的心腹之患。

  绍兴三年(1133年)三月,金国元帅左都监完颜兀术(宗弼)会合伪齐汉奸李成所率二万伪齐军,在开封城西北牟施冈同南宋地方武装会战。李横、牛皋率领的宋军没有铠甲,被金军重甲骑兵击溃。到十月为止,邓州 (今河南邓州)、随州(今湖北随州)、唐州 (今河南唐河)、襄阳府等地相继陷落,连处在较近后方的郢州(今湖北钟祥)也被敌军攻占。宋将李横、翟琮、牛皋、董先、李道、张玘等先后败退到江南西路,彭玘战死。

  伪齐刘豫得意忘形,准备在下一年,即绍兴四年(1134年)麦熟后大举南下。伪齐汉奸李成、许约等不断派遣使者,前往洞庭湖,联络在当地割据的杨么叛军,策划南北夹攻。杨么、黄诚等予以允诺,约定来年六月间,伪齐军和杨么军水陆并进,顺江东下,“前去浙中会合”,消灭南宋政权,双方“建国通和”。

  伪齐政权频繁联络杨幺,杨幺也暗中勾结伪齐汉奸李成、许约等,甘愿充当走狗,配合金人南侵。据《宋史》记载“伪齐遣李成挟金人入侵,破襄阳、唐、邓、随、郢诸州及信阳军,湖寇杨么亦与伪齐通,欲顺流而下,李成又欲自江西陆行,趋两浙与么会。帝命飞为之备。”

  《三朝北盟会编》卷209记载“自后李成侵扰不已,既招诱德安。又结杨么欲裂地而王之,上遂遣岳飞收复襄邓等州故地。杨么之贼,名微众,寡据湖山之险,路阻吴蜀之通,流跳梁不息,或招外援患,虽微图之,不可缓比之于身咽喉之疾也 ”

  绍兴四年,江西布衣方畴上书宋廷:“方今之大患有三:曰金寇、曰伪齐、曰杨么。而杨么正在腹内,不可不深虑之,若久不平灭,必滋难图。”

  抗金将领李纲也说:“杨么厕金人、伪齐之末”“据重湖之险”,故“此贼不可轻”。

  针对杨幺暗中勾结伪齐汉奸李成等,配合金人南侵,准备南北夹击、扼杀刚建立不久的南宋政权的这一严峻局势,岳飞在绍兴四年初的奏章中明确指出:“今外有北虏之寇攘,内有杨么之窃发,俱为大患,上轸宸襟。然以臣观之,杨么虽近为腹心之忧,其实外假李成,以为唇齿之援。今日之计,正当进兵襄阳,先取六郡,李成不就絷缚,则亦丧师远逃。于是加兵湖湘,以殄群盗,要不为难。”

  所以于公于私,杨幺的部众都没有任何理由跟着杨幺走到底。当然革命理论家们可以给黄佐、杨钦等戴上一顶“农民起义叛徒”的可笑帽子,然而实际情况就是,除了那些真的相信“圣母临人”、“天父下凡”的傻瓜之外,参加“农民起义”,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当该“农民起义”显见得已经毫无前途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跟着走下去呢?招安招安,在他们看来根本就和跳槽一样平常,就像杨家将里的穆桂英,说岳里的牛皋一样。

  岳飞平定钟相杨幺之乱,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拥护,甚至得到了杨幺部众们的拥护,符合当时人民的利益,符合当时国家民族的利益。我们应该理直气壮的宣布,岳飞平定钟相杨幺之乱,既不是什么“污点”,更不是什么“罪孽”,而是岳飞在抗金之外的又一大功绩!

  岳飞在平定杨幺割据集团之后,就立即率军北上,“进军屯荆襄,以图中原”,把岳家军的兵锋指向伪齐汉奸和金国侵略者。

  所以从以上这些方面看,杨幺是当时的整个国家和华夏民族的罪人,而岳飞平定杨幺割据势力,则是为了巩固抗金后方,稳定内部,解除后顾之忧,以全力抗击金人侵略的顺应人心民心的正义之举。

  而那些拿岳飞平定杨幺之乱来小题大做地说事,进而诬蔑诋毁岳飞的人其实是些不学无术、不明史实事实却又爱信口开河、胡言乱语的的无知无耻之徒

武胜定国军节度使的签名档

huaxiashanhe@163.com
头衔:社区公民
等级:0

 10:36 18楼

最后也是最有争议的一种猜测是,岳飞出于个人恩怨,故意不救顺昌。建炎元年,岳飞曾在河北招抚司都统制王彦麾下任职,当时王彦聚集义军攻陷卫州新乡县,突遭金军数万包围,义军突围溃散。《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在这次战役中,岳飞“违公节度,以其所部别为一寨”,后来,王彦的军队重新集合,岳飞惧诛,单骑前来请罪,左右将领劝王彦“斩飞以谢众”,岳飞闻言“惶恐色动”,但王彦以用人之际,人才难得,亲自给岳飞松绑,把酒压惊。这次事件后,岳飞“终不自安,即檄使赴荣河把隘,自尔复睽”。

  10月,王彦率军进入太行山,士兵皆面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这支部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八字军”,我们不妨设想,由于在八字军中曾险遭杀身之祸,岳飞可能因此与这支部队结怨,于是才有绍兴十年不救顺昌之举......
  -----------------------------

  楼猪又在想当然地猜测臆断,断章取义,歪曲历史,混淆是非,污蔑“岳飞出于个人恩怨,故意不救顺昌”。

  下面就用资料打楼猪耳光:

  一、岳飞与王彦之间嫌隙的由来

  建炎元年(1127年)九月中旬,张所勉强拼凑了七千装备不良的军队,任命王彦为都统制,率军前去收复卫州等地。卫、怀、濬三州位于河北西路最南端,是金军楔入中原的桥头堡,对东京开封府和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都构成很大威胁,势在必争。

  出兵之时,岳飞和张翼、白安民等十一将都隶属王彦,一起进发。当张所送他们慷慨出征时,岳飞万没料想到,这竟是他和张所的最后一别。

  李纲只当了75天宰相,即被宋高宗罢免,李纲的抗金措置也随之全部废弃。王彦的军队离开大名府之后,贬谪张所的命令便很快下达。宋高宗群臣将张所贬逐岭南,这是宋朝时期对官员极重的处分。

  张所的革职,河北西路招抚司的撤销,使王彦一军成了断线风筝,既得不到上级指示,也没有后援。他们所能依靠的只有北方民众。

  王彦率领岳飞等将领屡破金兵,向各处传送榜帖,号召北方人民起来响应和支援。金国立即调集兵力,准备认真对付这支宋军。

  王彦后来驻军卫州新乡县(今河南新乡)的石门山下。由于金军大量集结,王彦感到必须采取持重的方针。年轻气盛的岳飞却不理解上司王彦的做法,岳飞声色俱厉地指责王彦胆怯畏敌,甚至怀疑王彦意欲叛国投敌。

  岳飞说:“二帝蒙尘,贼据河朔,臣子当开道以迎乘舆。今不速战,而更观望,岂真欲附贼耶!”

  王彦沉默不语,只是给岳飞劝酒。王彦一位募僚对岳飞凌犯上司,颇感不平,便屡次在手掌中写一“斩”字,以示王彦,王彦也不作表态。面对年轻部将的质疑和指责,王彦作为前辈和主将,却沉默不语,只是给岳飞劝酒,并没有及时解释避敌不战的原因,致使岳飞产生更大的误会。

  岳飞一怒之下,便率领部分军士擅自出战。岳飞夺取了金军的大纛,在空中挥舞,以激励士气。于是其他各军也争先恐后地出击,攻下新乡县,生擒金军千夫长阿里孛。接着,宋军又击败了金军万夫长王索的军队。

  然而,宋军的接连胜捷却招致金军的大举反扑。金国女真人误以为宋朝大军开到,于是就集结了数万大军,向宋军发起大举反攻。金国军队将新乡城围住,攻势愈来愈猛,箭如雨下,宋军损失惨重。新乡城中的七千宋军既和外面相隔绝,又缺乏装备和粮饷。

  为保存这支抗金力量,王彦和包括岳飞在内的部将们商议之后,决定突围而出。
  面对众寡悬殊、装备粮饷匮乏的不利形势,王彦指挥包括岳飞在内的宋军将士浴血奋战,终于突破了金国军队的包围圈。这件事情说明老将王彦处事谨慎持重自有其道理。

  从新乡城突围之后,宋军将士们聚在一起商量以后的行动对策。但是,大家的意见产生分歧,岳飞和王彦虽然都主张继续战斗下去,但是意见却也不尽相同,双方争执不下,倔强的岳飞不肯继续接受王彦的节制,于是就率领一部分兵力自成一军而去。

  当时,在金国占领的北宋沦陷区内抗击金兵的,并不止王彦和岳飞这两支队伍。女真统治者的疯狂掠夺和残酷统治,激起北方各族人民如火如荼的反抗斗争。

  王彦收集溃散的部众,共得七百余人,他们转入共城县(今河南省辉县)的西山去据险扎营。王彦还派遣心腹去与“两河豪杰”进行联系,以图再举。

  后来王彦所部为了显示杀敌报国的决心,都在面部刺上“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于是,人们就把王彦的这支部队称作“八字军”。

  不久,河北、河东有十九个营寨的忠义民兵首领,如傅选、孟德、刘泽、焦文通等,纷纷响应“八个字”首领王彦的号召,兵众达十多万人,绵亘于数百里内,金鼓之声,彼此都可互相听到。当时,西至并、汾,北至相、卫,凡已聚众结寨抗金的,也都愿意接受“八个字”首领王彦的号令和指挥。金国女真军事首脑们,把王彦的部众视为劲敌,虽屡次以大兵犯其营垒,却败多胜少。“八字军”很快发展壮大,声威大振。

  岳飞率部分军士脱离王彦的领导并自成一军之后,在候兆川遭逢大队金兵。岳飞激励士卒死战,终于击退金兵,而岳飞本人也在战斗中受伤十余处。

  岳飞率领这支人数不多的小部队转战太行山区,坚持抗金。岳飞的小部队在太行山区坚持苦战,到了冬天,天寒粮尽,只能将自己骑乘的战马也宰杀作食,处境十分艰难。

  当听到“八字军”发展壮大的消息以后,岳飞对自己当初擅自脱离王彦领导之事深感后悔。岳飞虽然性格倔强,但还是能够勇敢地正视自己的过错。

  岳飞留下部属,只身一人前住王彦的山寨,叩门请罪,请求王彦原谅自己的过失,表示愿意再次接受王彦的领导,同时希望王彦能借一点军粮以维持自己率领的那支抗金小部队。

  但王彦对往日的嫌隙仍然耿耿于怀,他既不肯收留岳飞,也不愿借军粮给岳飞。

  当初,从新乡城突围之后,宋军将士们聚在一起商量以后的行动对策,岳飞因与上司王彦意见不合而摆脱王彦的领导,擅自以所部自为一军,按宋朝当时的军法规定,这是背离长官的罪行。

  王彦的某些部属甚至建议将岳飞处死,但王彦却没有这样做。王彦心中虽然仍怀恨岳飞的倔强和对自己的冒犯,却也很爱惜岳飞的才能。

  王彦对岳飞说:“汝罪当诛,然汝去吾已久,乃能束身自归,胆气足尚也。方国步艰危,人材难得,岂复雠仇报怨时邪!吾今舍汝。”王彦用一厄酒将岳飞打发走了。

  岳飞碰壁之后,并不灰心丧气,岳飞回去以后召集部属,率领这支小部队继续在黄河以北的太行山区坚持抗金。


武胜定国军节度使的签名档

huaxiashanhe@163.com
头衔:社区公民
等级:0

 10:37 19楼

岳飞能够屈己谢罪,只身一人前住王彦的山寨,叩门负荆请罪,请求曾经被自己指斥为“胆怯畏敌,欲叛国投敌”的前上司王彦原谅自己的过失,这说明岳飞能够正视自己的过错并愿意改正,同时也说明岳飞率领的那支抗金小部队的处境确实十分艰难,甚至连吃穿都成问题。而以岳飞的脾气和倔强的性格,这样做无疑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

  在王彦不肯借粮的情况下,尽管处于天寒粮尽、缺吃少穿、势单力薄、孤军无援的困境,但是坚强不屈的爱国英雄岳飞却没有气馁。

  从王彦的营寨归来之后,岳飞率领的小部队继续在黄河以北的太行山区坚持进行艰苦卓绝的抗金斗争,接连击败金兵。

  在一次战斗中,岳飞所部俘虏了金将拓跋耶乌,夺到几十匹战马。

  时隔数日,他们又发现金军的一支大部队,在婉蜒的山路中行进。岳飞当即命令几十名兵士据守险要,虚张声势。岳飞自己则舞动一丈八尺长的铁枪,跃马驰下山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枪刺死金军首领黑风大王,大队金军猝不及防,误以为中了埋伏,纷纷仓皇败逃。

  再说爱国文臣宗泽于建炎元年(1127年)六月赶赴东京开封府担任任东京留守、兼开封府尹,负责守卫北宋故都,之后宗泽即着手整顿毁废的城防设施,沿大河建立连珠寨,规划光复国土的大计。

  宗泽除了联系两河、燕云等地的抗金武装之外,还注意收编大河以南的民间武装、溃兵游勇、盗匪之类。从抗金的大局出发,宗泽的收编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最后,宗泽编组号称百万人的大军,积储了足供半年食用的粮草。宗泽执法严明,赏罚公平,全军上下都心悦诚服地听从他的命令,在宋朝军民中享有极高的威信。

  此时,岳飞率领的那支抗金小部队正转战在黄河以北的太行山区,但粮饷装备却没有保障,岳飞深感自己孤军奋战,势孤力单,难成大事。

  后来,那位在宋朝军民中享有极高威信的爱国老臣东京留守宗泽任命“八字军”首领王彦“制置两河军事”,王彦便派人传令,让岳飞所部“赴荣河把隘”。

  当初岳飞年轻气盛,责备上司王彦胆怯畏敌,然后岳飞带兵擅自出战,虽然取得了一些胜果,却遭到金军优势兵力的疯狂反扑。宋军从新乡城突围之后,岳飞因与上司意见不合而摆脱王彦的领导,擅自以所部自为一军。事后岳飞认识到自己擅自脱离王彦领导的过错,主动负荆请罪,恳求王彦原谅,但是王彦却对往事耿耿于怀,他既不肯收留岳飞,也不愿借军粮给岳飞。在不欢而散之后,岳飞的小部队在黄河以北的太行山区继续艰苦抗金。

  对于往事,岳飞记忆犹新,岳飞明白自己曾经屡次冒犯前上司王彦,两人之间有难以化解的嫌隙。而且王彦心胸狭隘,仍然对往事耿耿于怀,以后难免会生事端,岳飞深感与王彦难以共事,不愿在那位与自己有嫌隙且度量小的前上司王彦手下卖命。同时深感自己孤军奋战,势孤力单,难成大事,于是岳飞这才决定率领自己的部属南下东京开封府,直接去投奔德高望重的东京留守宗泽。

  十年之后,已成为大军统帅的岳飞的气度要比王彦宽大得多。岳飞为了抗击外侮、收复旧山河的远大宏图,愿意放下大军统帅的架子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报效国家。

  上面的分析再次揭露了的丑类小人信口雌黄、污蔑岳飞的无耻用心。

武胜定国军节度使的签名档

huaxiashanhe@163.com
头衔:社区公民
等级:0

 10:37 20楼

岳飞战绩及北伐真相辨析
  最后也是最有争议的一种猜测是,岳飞出于个人恩怨,故意不救顺昌
  ......

  10月,王彦率军进入太行山,士兵皆面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这支部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八字军”,我们不妨设想,由于在八字军中曾险遭杀身之祸,岳飞可能因此与这支部队结怨,于是才有绍兴十年不救顺昌之举 ......
  -----------------------------

  第一,建炎二年(1128年)八字军首领王彦被解除兵权,之后长期脱离军队,绍兴七年(1137年)八字军归刘锜统率,绍兴九年(1139)担任地方官的王彦去世。绍兴十年(1140年)顺昌之战发生时,八字军是刘锜的部队,而岳飞与刘锜的关系不错;

  第二,绍兴十年六月初,当刘锜在顺昌抗击金军之际,岳飞派遣得力干将张宪和姚政率领岳家军精锐部队赶往顺昌支援刘锜。显然不是楼猪所谓的“岳飞出于个人恩怨,故意不救顺昌”

  真实情况是,绍兴十年五月底,金军出动主力部队,包围了顺昌城(今安徽阜阳),6月初,双方发生激战。绍兴十年(1140年)六月初,张宪和姚政率领岳家军前军与游奕军直抵光州(今河南潢川),往东北的顺昌府方向疾进,以援助刘锜。由于顺昌府于六月十二日解围,张宪随即挥兵折向西北,击破金军,袭取蔡州(今河南汝南),岳飞当即委派马羽镇守蔡州。

  此外,绍兴十年五月间,完颜宗弼(兀术)率金军南侵时,岳飞所动用的“奇兵”,即敌后忠义农民军武装活跃起来。在梁兴、董荣、李宝等人的组织下,太行山义军、山东义军也四面出击,袭击金军,切断河北、山东等金国统治区内的一些道路,甚至攻克了不少州县。李宝率众潜回故乡山东,再次发动山东忠义农民军,在宛亭县(今山东荷泽西南)夜袭金营,仅在睡梦中被杀死的金兵就有数百人,金兵的四名千夫长全部丧命。六月初,金国的一个万夫长,督率大队人马,企图报复,李宝、孙彦率部迎头痛击,再次打败金军,追杀二十多宋里,金军大批被杀伤,或被拥掩入黄河中淹死。李宝、孙彦率领的这支义军吸引了金军的部分兵力,有力地支援了当时正在的顺昌会战。

  谬文“岳飞战绩及北伐真相辨析”还指东扯西,信口雌黄,歪曲历史,污蔑岳飞“出于个人恩怨而故意不救八字军”,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宣称“由于在八字军中曾险遭杀身之祸,岳飞可能因此与这支部队结怨,于是才有绍兴十年不救顺昌之举”。

  然而事实上,虽然建炎元年(1127年)初出茅庐、急于杀敌的年轻将领岳飞与老成持重的上司王彦发生矛盾,但时隔十年,绍兴六年(1136 年),身为大军统帅的岳飞主动表示善意,诚心诚意地与王彦在长江边手把手交谈,就是希望能够尽释前嫌,以更好地为抗金大业服务。

  关于岳飞不计前嫌之事,宋史研究先驱邓广铭的《岳飞传》是这样描述的:

  【绍兴六年(公元1136 年)二月,南宋王朝已经宣布委派岳飞为湖北、襄阳两路的宣抚使,而且指令岳飞驻屯襄阳府了,却又在几天之后把王彦调做知襄阳府充京西南路安抚使。表面的理由是:襄阳为军事重地,故特命王彦以所部前往镇守;真正的原因却是,当时王彦体衰多病,南宋朝廷的执政大臣张浚担心王彦万一去世,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人去继续统领他这支部队,若把王彦调往襄阳,到王彦果真有个好歹时,他的部队就可以并归岳家军了。

  宣抚使是在地方帅守之上的一种职位,帅守行文给宣抚使须用申状。也就是说,王彦如果到襄阳去就职,那就必须把从前曾经背离过他的那位部属岳飞作为自己当前的上司,而听受其节制。王彦实在缺乏这样一种雅量,因而向南宋王朝辞掉了这一新职。南宋王朝于这年四月,改派刘洪道去做襄阳知府。王彦则由张浚出面,调他作“前护副军都统制”兼任都督行府参议军事。

  绍兴六年(公元1136 年)之时,岳飞的军职早已超越王彦,不仅官位远在王彦之上,而且气度也比王彦宽大得多。对于岳飞来说,为了军国大事,以前的嫌隙全都可以置之度外。因此,当王彦带领他的全部兵马从荆南顺江而下,要到张浚的都督行府就参议军事之任时,在鄂州的岳飞便派人去与王彦相约,希望王彦能在鄂州停舟一见,王彦应允了。岳飞和王彦在长江边手把手交谈。忽然一阵顺风吹来,王彦立即命令解缆,乘风鼓棹,顺流驶去,快速如飞。岳飞目送着载着王彦急驶远去的那艘船,满口赞赏了好大一阵子。】

  关于岳飞不计前嫌之事,宋史研究泰斗王曾瑜的《岳飞新传》写到:

  【绍兴六年(公元1136 年),王彦所统的八字军驻守荆南府,其正式军号为前护副军,王彦任都统制。王彦身患重病,南宋朝廷的左相赵鼎和右相张浚商议,万一王彦病故,其军便无人统率,不如将此军移屯襄阳府,由王彦出任知府兼京西南路安抚使,受岳飞“节制”。等岳飞移军襄阳府,作为其宣抚司驻地后,就将八字军并入岳家军。宋廷于绍兴六年二月发表了王彦此项新命。

  此时,岳飞的威名战功早已凌驾于王彦之上,王彦因十年前的嫌隙,现在居然要受旧日部将的“节制”,这是他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王彦坚决上奏辞免新命,而他的健康状况又有好转,宋廷为息事宁人,又下令将八字军调驻临安府。王彦率领本部一万人马,准备由荆南府乘船,顺江东下。

  岳飞对八字军不能归自己统属,自然深感惋惜。岳飞派人邀请王彦在鄂州稍事停留,以释嫌言欢,王彦表示同意。

  绍兴六年七月初秋的一天,岳飞率领众多部将和幕僚,来到鄂州江边,恭候王彦。不料王彦却违约食言,指挥船队乘风扬帆,飞驶而去。岳飞受到如此无礼的对待,却不介意,仍然对部将和幕僚叙述王彦昔日的立身行事,并表示叹服。】

  显而易见,不论是宋史泰斗邓广铭的《岳飞传》,还是王曾瑜的《岳飞新传》,都描述得很清楚,也即后来成为大军统帅的岳飞的气度要比王彦宽大得多。岳飞为了抗击外侮、收复旧山河的远大宏图,愿意放下统军大帅的架子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报效国家,而不是那个卑鄙无耻的丑类小人所说的“由于在八字军中曾险遭杀身之祸,岳飞可能因此与这支部队结怨,于是才有绍兴十年不救顺昌之举

武胜定国军节度使的签名档

huaxiashanhe@163.com
头衔:社区公民
等级:0

 10:39 21楼

 ——1134年,兼任荆南鄂岳州制置使、黄复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
  
    同年,岳飞破郢州,杀伪齐军七千人,叠尸比于城中天王楼,守城鲍超自杀,知县刘楫被俘被活剐。......
  -----------------------------
  
  楼猪厚颜无耻,编造谣言,夸大其辞,蛊惑人心!
  
  敢当金人走狗的败类刘楫被俘明明是被斩首,楼猪却偷换概念说“刘楫被俘被活剐”,还故意虚构夸大说"杀伪齐军七千人,叠尸比于城中天王楼"
  
  以下扫盲资料摘录自宋史泰斗王曾瑜《岳飞新传》:
  
  第一次北伐
  
  郢州已成为伪齐最南端的要塞。刘豫很重视郢州城的防守,特命荆超任知州。荆超曾在北宋皇宫里当过班直,①悍勇非凡,号称万人敌。他手下配置了一万多人马,其中还包括少量金兵,自以为有金汤之固。
  
  五月五日,岳家军直抵郢州城下。岳飞跃马环城一周,亲自侦察敌情。他举起马鞭,遥指东北角的敌楼说:
  
  “可贺我也!”
  
  岳飞派张宪向守城者劝降,希望他们不要为刘豫卖命。荆超的谋主,伪齐长寿知县刘楫害怕动摇军心,在城上大喊“各事其主”,拒绝投降。岳飞大怒,下令军中,破城之后,必须活捉刘楫。一场激烈的攻城战已势不可免。由于后勤供应不及时,军粮只剩下两餐饭了。岳飞却很有信心,说:
  
  “可矣,吾以翌日巳时破贼!”
  
  六日黎明时,在紧擂的战鼓声中,岳家军发起总攻。战斗异常酷烈,岳飞坐在大纛下指挥,忽然有一大块炮石飞坠在他面前,左右都为之惊避,岳飞的脚却纹丝不动。②
  
   将士们奋勇争先,踏肩登城,终于摧毁了敌人的顽抗。荆超眼见大势已去,便投崖自杀。
  
  刘楫果然被官兵们活捉押来,岳飞对这个死心塌地的败类责以大义,下令将他面南斩首。此战杀敌达七干人,郢州城中,敌尸遍地。③
  


同年,岳飞破郢州,.......
  
  伪齐军传出“憾山易,憾岳家军难”的感叹。而不是金兵发出的呼声。
  ......
  -----------------------------
  
  楼猪厚颜无耻,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蛊惑人心!楼猪所谓“伪齐军传出“憾山易,憾岳家军难”的感叹”找不到出处和史料依据。
  
  事实上,“憾山易,憾岳家军难”出自南宋东州爱国人士王自中在淳熙十五年(1188年)九月所撰的《郢州忠烈行祠记》,原文是“六曰定:猝遇敌,不为摇动,敌以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据包括宋史泰斗邓广铭、王曾瑜、龚延明等历史学家的研究,“憾山易,憾岳家军难”应该是金军发出的感慨,而非楼猪所宣称的由“伪齐军传出”。
  
  
  以下扫盲资料摘录自宋史泰斗王曾瑜《岳飞新传》:
  
  郾城和颍昌两战,是岳家军在第四次北伐中关键性的大捷。在孤军深入,而兵力来不及集中的险境之下,岳家军依靠将士的勇敢和技艺,经历酷烈的战斗,熬过严峻的形势,击破敌军的优势兵力,终于迈入走向胜利的坦途。
  
  完颜兀术(宗弼)自绍兴元年后,亲自经历了和尚原、仙人关、顺昌、郾城和颍昌五次大败,而最后两战又是在金军完全得天时地利条件下的大败。他率残兵败将奔回开封府,丧失了还手之力;至于往后能否招架住岳家军的进攻,也毫无把握。金军在绍兴十年以前,尚未同岳家军进行过严重的较量,这回才真正领教了岳家军的威力。金军中从此流传了一句著名的评语: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⑩
  
  他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支排山倒海般的攻势不足以冲散的哀师,轰雷飞电般的重击不足以摧毁的铁军。
  
  刘锜的援军出发了,可惜并非全军,只是由雷仲和柳倪指挥的 约几千步兵的偏师。他们按刘锜指令,没有奔赴战场,而是直奔开封府南部的太康县。由于岳家军已经击溃了敌军,他们到达太康 县后,不见金军的踪影,即行撤回。⑾
  
  
  以下扫盲资料摘录自宋史泰斗邓广铭《岳飞传》:
  
  绍兴十年闰六月中旬,岳家军的主力部队全已开抵现今河南省的心腹地带,到处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都得到他们的密切合作。黄河以北诸地的忠义民兵已在敌后积极活动起来。因此,当岳家军与南侵金军遭遇之后,几乎是每一路每一天都赢得一些或大或小的战功。根据岳飞写给南宋王朝的战报,我们可以知道以下几次战役的一些详情。
  
  1. 克复和守卫颍昌府(今河南许昌)的战役
  
  金将韩常的部队,在顺昌被刘锜打败之后,退往颍昌府去驻守。因此,岳家军这次北向进军之后,也便把颍昌府作为第一个要攻取的主要目标。这个任务,交由前军统制张宪担任。闰六月十九日,张宪的部队到达距离颍昌府城四十里的地方,与韩常的金军大队在这里展开了战斗。战斗的结果,是韩常的队伍被打败,又缩回到颍昌城去。岳家军乘胜向前追赶,逼迫敌人在颍昌城立脚难定,最后只有撤离。闰六月二十日岳家军克复了颍昌城。①
  
  在颍昌城既被克复之后,岳飞指令踏白军统制董先、游奕军统制姚政诸将率众驻扎在府城之内。闰六月二十五日辰时,有金军的一支兵马,从颍昌以北的长葛县开来。董先和姚政闻悉之后即率领军马,出城迎敌。在城北的七里店与敌军相遇。率领敌军前来的将领,是兀朮、韩常和邪也孛堇。所率兵马约在六千以上,已经在那里摆成阵势。董先、姚政等人也把军队分成几支,士兵个个奋勇争先,奔向敌阵中冲杀。大约战斗了两个小时左右,把来犯的敌军杀退。其后仍乘胜追杀了三十来里,才停止下来。除杀死杀伤大量敌人外,还捉获了不少战俘和战马。②颍昌府的局势暂时又得稳定下来。
  
  2. 克复陈州(即淮宁府,今河南淮阳县)的战役
  .................
  
  3. 克服郑州的战役
  .................
  
  4. 克复洛阳的战役
  .................
  9. 颍昌府的大决战
  .................
  11 . 
  
  在以上所举述的一系列战役当中,岳家军的每支部队和每名将兵都表现了有进无退的精神。将领们的号令赏罚,公正严明,士兵们恪守纪律,奋勇争先。每个人所发挥的战斗力量,全都抵得过敌方的好几个人。即使在采取守势的时候,将士们也全都具有“守死无去”的决心,结成牢固的屹然不可冒犯的严阵。敌军常常是使用了排山倒海之力,却不能把岳家军的阵容稍稍动摇。经过多次接触之后,在敌人的阵营中便对岳家军做出这样的评语: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武胜定国军节度使的签名档

huaxiashanhe@163.com
头衔:社区公民
等级:0

 10:55 22楼

岳飞战绩及北伐真相辨析
  (绍兴十年)6月22日,宋高宗分遣朝臣携带诏书前往各军主将处,其中司农少卿李若虚赶赴德安(今湖北安陆),与岳飞“计议军事”,他带来宋高宗的旨意:金人再犯东京,贼方在境,难以召卿远来面议,今遣李若虚前去,就卿商量,凡今日可以乘机御敌之事,卿可一一筹划措置,先入争递奏来,据事势,莫须重兵持守,轻兵择利,其施设之方,则委任卿,朕不可以遥度也,盛夏我兵所宜,至秋则彼必猖獗,机会之间,尤宜审处,遣亲札,指不多及。。......
-----------------------------

《三朝北盟会编》卷202,《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6绍兴十年六月乙丑,都记录了岳飞违诏北伐之事,但是《金佗稡编》卷8《鄂王行实编年》隐讳了岳飞违诏出师的史实。

下面摘录两位历史学家、宋史泰斗邓广铭和王曾瑜关于岳飞绍兴十年违诏北伐的描述:

  (一)、邓广铭《岳飞传》关于岳飞绍兴十年违诏北伐的描述:

  上面引录的这几道《御札》(注:也即楼猪列举的宋高宗给岳飞的前九份御札),虽然并不是每一道都载明了颁发的日期,但就每一道中所涉及的事节看来,总还可以断定,其中的第一道,最早也应在绍兴十年的五月下旬,而最末一道则为六月十九日所发出。这说明,他们是在不满一月的时间内所发出的。

  从上面的引录的第一、第二、第八诸札看来,岳飞的闻悉金人变卦,并要用十五万大军南下收复河南、陕西之地以后,曾不只一次要求到南宋王朝去面陈用兵机宜,却一直没有得到赵构的同意。赵构只允许岳飞把自己的计策“亲书密封,急置来上。”而从第六札看来,则岳飞确实亲自写了一道奏章送达南宋王朝,其中所论之事,却完全不得而知,因为这道奏章已经散失不见了。但岳珂在这道奏章前面所加按语,却以为是岳飞陈请把赵伯琮(即赵昚)立为皇太子一事。这当然是错误的。因为,那是在绍兴七年岳飞在建康向赵构亲自提出的,后来因遭受到赵构的责备,以后便永没有再度提出过。所以在绍兴十年内用上书的形式提出此事之说,完全是出于岳珂的臆造,是并不足信的。

  从第三道《御札》当中所说的,“卿之一军,与两处(按指陕西与河南)形势相接”,“左可图复京师,右可谋援关陕,外与河北相应”,可见当日的南宋王朝对于岳飞和岳家军是如何地倚重,几乎是把抗拒四路南侵金军的重任一并交付给他们了。

  从上面这些《御札》还可以看出,南宋王朝这次被迫对南侵金军进行抗击,事实上却还只限于被动的应付,既没有作出战略性的决策,因而也没有战略性的部署和措施,只在那里左枝右梧,手忙脚乱。

  ..................................................


  岳飞在连续不断地收受到赵构的《御札》,督催他进军陈、蔡,并出兵救援顺昌之际,他不但把《御札》中的指示一一照办了,而且还按照自己要“从头收拾旧山河”的壮志雄图而采取了种种措施。例如,当他侦悉金人有“败盟”的动向时,他就又把“连接河朔”的任务交给梁兴、董荣和孟邦杰等人,要他们尽快暗渡黄河,去联系黄河以北各地忠义社的人物,把他们集结起来,与李宝、孙彦等发动起来的群众互相配合,去攻袭河东、河北和山东的某些州县;而岳飞的主要部将王贵、牛皋、董先、杨再兴等人,以及绝大部分战士,一齐从鄂州分路出发,北向进军。岳飞本人,则在把进军的全盘计划和后方的防守安排都作了周密的考虑和部署之后,把他的司令部向北迁徙。他这次的进军计划,大大超出了南宋王朝指定给他的那一任务:他不只要经营陈、蔡,而且要经由陈、蔡而去进取旧都汴京,并由汴京北渡黄河,去收复河朔的大片失地!

  牛皋的部队从鄂州进入京西路,京西路是牛皋前此长期活动过的地方,地理民情最为熟悉,所以,一与敌方军马接触,在六月十三日便首战告捷。

  六月二十三日,岳家军中的统领官孙显大破金人排蛮千户于陈、蔡州界。

  上述两次战斗的规模虽都不大,但是这两个战役的胜利,总可算得旗开得胜,总能证明岳家军的战斗力是不容低估的。

  然而,安坐在杭州的南宋王朝,负担着统筹战争全局重任的赵构和秦桧,对战、守与屈服投降数者间的何去何从,一直还并没有拿定主意。更精确地说,他们还是在那里想方设法,要再度寻找出一个停止战斗、屈己投降的办法。所以,到六月中旬,他们便决定派遣朝臣到韩世忠、张俊和岳飞的军营中去“计议军事”,带去的书面诏旨虽还说了些要他们奋勇击敌的话,而要他们口传的“密旨”,意思却完全两样。被派往岳飞军营中“计议军事”的是李若虚,他带给岳飞的《御札》全文是:

  金人再犯东京,贼方在境,难以召卿远来面议,今遣李若虚前去,就卿商量。凡今日可以乘机御敌之事,卿可一一筹画措置,先入急递奏来。

  据(今来)事势,莫须重兵持守、轻兵择利?其设施之方,则委任卿,朕不可以遥度也。

  盛夏我兵所宜,至秋则彼必猖獗。机会之间,尤宜审处。遣 [此]亲札,指不多及。①

  这道《御札》的真实涵义是什么呢?第一,其中允许岳飞可以相机处理的,只是属于“乘机御敌之事”,而不包括防御战以外的对敌进攻。第二,甚至关于防御战的一些“筹画措置”,也还得先用“急递”奏报给赵构、秦桧知晓。第三,依照赵构、秦桧对当前战争形势所作判断,他们认为岳飞的主力部队只应持重不动,而只以“轻兵”(意即少数人马或别动队之类)去与敌人周旋。第四,在盛夏之月,来自北方的金军最畏酷暑,对此宋军固为有利,但若把战争坚持下去,则一到秋高马肥季节,金军的锐气便又不可当了,所以还是尽快把战事结束为宜。

  当李若虚携带上述《御札》到达鄂州之日,岳飞却已经率领所部兵将北向进军,其本人已经抵达德安府(今湖北安陆)。李若虚只好赶往那里去见他了。除那件《御札》之外,他还向岳飞传达了赵构、秦桧的一个更机密的旨意说:

  面得上旨: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

  尽管《御札》写得那样吞吞吐吐,羞羞答答,令人煞费分疏;李若虚口传的密旨却是完全赤裸裸地了。联系到刘锜在顺昌战役过程中所得到的要他《择利班师》的命令,可知李若虚口传的密旨,较之所携带来的《御札》是更足以代表赵构、秦桧的真实意向的,然而,诸部将既已率兵分路进发,岳飞当然不肯接受这一“乱命”。他依然按照原来的计划和安排行事。李若虚本人事实上也是完全同意岳飞的意见的,便又改口说:

  事势既已发展到当前地步,当然只能有进无退,那就照旧进军罢。矫诏之罪,当由我承当。②

  于是,岳家军全按原定计划前进。

 
① 《金佗稡编》卷二,《高宗皇帝宸翰》卷中。


②《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六,绍兴十年六月乙丑记事。(《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二所记与此稍异。)



(二)、王曾瑜《岳飞新传》关于岳飞绍兴十年违诏北伐的描述:


  第十四章 挺进中原


  第一节 金军毁约南侵

  绍兴十年五月,金国分兵四路南侵,元帅右监军完颜撤离喝(杲)攻打陕西,李成夺取西京河南府,完颜兀术(宗弼)亲率主力,突入东京开封府,聂黎孛堇出兵京东路。金朝骑兵势如疾风骤雨,很快占领不设防的河南各州县。宋朝的官员们或望风而遁,或迎风而降,只有少数人进行认真抵抗。②

  金朝的变卦,不仅没有出乎岳飞等众多抗战派的预料,而宋高宗和秦桧也早就得到可靠情报。

  ...................



  第二节 宋军抗击

  宋军抗击金军,事实上划分成三个战场。

  ..................


  无论是东部和西部,都不是主战场,对此次宋金战争全局不起决定作用。关键是在中部战场,一方是都元帅完颜兀术(宗弼)指挥的金军主力,另一方则是岳飞、张俊和刘锜三军。

  刘锜新任东京副留守,带领近二万人马,连同大批将士眷属,前去开封府。这是宋廷为应付突发事变,而调遣北上的惟一一支较大的兵力。宋廷宁肯舍近求远,不准岳家军就近北上驻防,又命刘锜军拖带家属,扶老携幼,其措置之乖谬,实源于主和的方针。

  绍兴十年五月,刘锜军途经京西路的顺昌府(治汝阴,今安徽阜阳市)时,得到金军败盟南犯的急报。接着,金军又源源不断地拥向顺昌府。五、六月间,因进攻屡遭挫败,完颜兀术(宗弼)亲率十多万大军前来,双方众寡悬殊。秦桧为宋高宗起草手诏,令刘锜“择利班师”,以便女真骑兵在广阔原野上追歼这支步兵。

  ................


  刘锜军充分利用暑热天气,以逸待劳,以少击众,大败金朝最精锐的骑兵部队。金军死五千多人,伤一万多人,战马死三千多匹,完颜兀术(宗弼)狼狈逃回开封府。

  ........................


  第三节 违诏出师

  岳飞闻知金军毁约进攻的消息,一则以愤,二则以喜,他赶紧以公文通知各大军区,①准备大举反击。

  岳家军在鄂州整整被羁束了三年,枕戈待旦。岳飞以无战之年,为有战之时,十分注重对部队实施最严格的实战训练。他自己擅长左右开弓,也教战士左右开弓,精习射技。全军将士都身披重铠,苦练冲陡坡,跳濠堑等战斗动作,手脚矫捷,②堪称“无不以一不当十”。③

  .............

  按岳飞的积极反攻计划,岳家军十万大军在事实上分成奇兵、正兵和守兵三个部分。

  奇兵是深入敌后的游击军。京东路一支由李宝和孙彦指挥。岳飞又另派两支部队渡河北上,一支由梁兴、赵雲和李进统领,另一支由董荣、牛显和张峪统领。

  正兵是挺进前方的正规军。在西方,武赳率郝义等将,带领轻兵,击破虢州,与陕州“忠义军兵”首领吴琦、商州知州邵隆诸军唇齿相依,联成一体。他们切断完颜兀术(宗弼)和完颜撤 离喝(杲)两支金军的直接联系,护卫岳飞主力军的后背。⑧

  在东部,岳飞亲自统率重兵,向辽阔的京西路平原地区疾进。最早出动的,是惯打头阵的同提举一行事务、前军统制张宪,还有游奕军统制姚政所部。他们奉命紧急驰援刘锜。⑨

  后方守兵自然包括全体水军。岳家军甚至还接管了直到江南西路江州和江南东路池州的江防,⑩拱卫着湖北、江西以至江东三路的安全。

  大军出征前,将士们纷纷同家眷相约,一定要在故土平定之时,旧疆光复之日,再团圆重逢。大家都充满了必胜的信念,一往无前的锐气。

  .....................


  顺昌大战开始时,宋高宗确实惊慌异常。他深怕刘锜一军被歼,故频催岳飞,“多差精锐人马,火急前去救援”,“不得顷刻住滞”。

  但是,宋高宗又不愿让岳飞乘机北伐,故命令他“重兵持守,轻兵择利”,“候到光、蔡,措置有绪,轻骑前来奏事”。⒃宋高宗规定光州和蔡州为岳飞进军的极限,不但黄河以北,就是黄河以南的土地,包括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和南京应天府,都准备一概放弃。“穷边指淮淝,异域视京洛”,夺取一个蔡州,即可为两年前的屈膝求和遮羞,这是宋高宗和秦桧的基本战略方针。

  六月下旬,宋廷特遣往岳飞军中“计事”的司农少卿李若虚来到鄂州,当时岳飞已率大军北上,李若虚赶到德安府(今湖北安陆市),方与岳飞会晤。

  岳飞见到前任参议官,这本是高兴的事,然而李若虚传达宋高宗的旨意,却是“兵不可轻动,宜 且班师”!岳飞断然不从,据理力争。

  北伐的计划已经延搁三年,机不可失,岂容一误再误。李若虚本来就是违心地执行皇命,他激于大义,毅然主动承担了“矫诏之罪”,在关键时刻支持了岳飞。⒄

  李若虚目送一队队雄赳赳、气昂昂的健儿奔赴前线,不由得心潮起伏。他的故乡洺州尚是沦陷区,胞弟李若水殉难已有十四年,看来雪国耻、复家仇的时机终于来临,他衷心祝愿岳家军的旌旗直指北疆,早传捷报。

  ①《要录》卷135绍兴十年五月丙戌注载岳飞牒胡世将公文,估计他也应通知其他军区。
  ②《金佗稡编,卷4《鄂王行实编年》,卷9《遗事》。
  ③魏了翁《鹤山先牛大全文集》卷71《知南剑州洪公(秘)墓志铭》。
  ④《要录》卷1l建炎元年十二月壬申,卷118绍兴八年三月丁亥,《宋会要》番 夷4之42-43。
  ⑤《东窗集》卷12《朱芾落敷文阁待制知徽州制》,《紫微集》卷12朱芾转官制 词。
  ⑥《要录》卷82绍兴四年十一月辛未,卷84绍兴五年正月壬子。
  ⑦《永乐大典》卷8414《冯缙云先生集,上岳相公书》。
  ⑧《金佗稡编》卷12《乞号令归一奏》,《紫微集》卷12郝义等十人转官制,估计郝义等为武赳部属。
  ⑨《金佗稡编》卷2高宗手诏。
  ⑩《金佗稡编》卷2高宗手诏载,命岳飞“遣舟师至江州屯泊”。《石林奏议》卷 11《奏措画防汇八事状》:“近者又闻岳飞分兵下守池州。”
  ⑾《金佗稡编》卷2高宗手诏,卷12《乞定储嗣奏略》,卷21《建储辨》引《野史》。
  ⑿《金佗续编》卷2《少保兼河南府路陕西河东河北路招讨使加食邑制》,《会编》卷200,《要录》卷136绍兴十年六月甲辰朔,《宋会要》职官l之4。
  ⒀《宋史》卷16l《职官志》。
  ⒁《金佗稡编》卷15《辞少保第三札子》。
  ⒂《金佗稡编》卷19《寄浮图慧海》。
  ⒃《金佗稡编》2高宗手诏。
  ⒄《会编》卷202,《要录》卷136绍兴十年六月乙丑,而《金佗稡编》卷8《鄂王行实编年》隐讳了岳飞违诏出师的史实。

武胜定国军节度使的签名档

huaxiashanhe@163.com
头衔:社区公民
等级:0

 11:38 23楼

 岳飞战绩及北伐真相辨析
   郾城大捷
  郾城之战发生在七月八日。《鄂国金佗稡编》卷16岳飞捷奏:今月初八日,探得有番贼酋首四太子、龙虎、盖天大王、韩将军亲领马军一万五千余骑,例各鲜明衣甲,取径路,离郾城县北二十余里。寻遣发背嵬、游奕马军,自申时后,与贼战斗。将士各持麻扎刀、提刀、大斧,与贼手拽厮劈。鏖战数十合,杀死贼兵满野,不计其数。至天色昏黑,方始贼兵退,那夺到马二百余匹,委获大捷。
  岳飞没提自己的伤亡数字,杀金兵无数却只得到马二百余匹。金军骑兵如被杀,马匹应该不会自己跑回去。
......
-----------------------------

楼猪断章取义,混淆是非,

下面分析岳飞郾城大捷的战果:

岳飞郾城捷奏可以参见《鄂国金佗稡编》卷16,或《宋会要辑稿》兵14之30。而根据《宋会要辑稿》所载捷奏可知,因为古代交通不便,岳飞于绍兴十年七月初八日所作之郾城捷奏其实是在七月十八日才送至南宋朝廷。《宋会要》系宋朝史官根据当时诏书奏章原文进行分类编排而成,详细记载宋代典章制度,史料价值很高,但原书已散失。现存《宋会要辑稿》则是清朝学者徐松根据《永乐大典》中残存的《宋会要》辑录而成。
    
岳飞郾城捷奏里面写得很清楚“至天色昏黑,方始贼兵退”,也就是郾城之战一直打到天黑,才将金军击败。

而得以留存下来的岳飞郾城捷奏其实是在绍兴十年七月八日晚所作,也就是在战斗刚结束时粗略估计之后立即上报的,故叙事简略,由于“天色昏暗”,夜晚能见度低,故当时连战场也尚未仔细清点,战果也来不及全面仔细统计,所以没有提及死敌兵的具体数目,只说“杀死贼兵满野,不计其数”。所以后来又有一份更详尽的补充捷奏来上报郾城大捷的全面战果。
    
全面反映郾城大捷战果的那份后续补充捷奏虽然已经佚失而不得见,但是在宋高宗回复岳飞郾城大捷补充捷奏的第二份手诏(参见《鄂国金佗稡编》卷2《高宗皇帝辰翰六十八》)中仍有反映。
  
宋高宗在回复岳飞郾城大捷补充捷奏的手诏中说:“览卿奏,八日之战,虏以精骑冲坚,自谓奇计。卿遣背嵬、游奕迎破贼锋,戕其酋领,实为隽功。然大敌在近,卿以一军,独与决战,忠义所奋,神明助之,再三嘉叹,不忘于怀”,值得强调的是,其中还转述岳飞郾城之战的补充捷奏,提到“虏以精骑冲坚,自谓奇计。卿遣背嵬、游奕迎破贼锋,戕其酋领”等关于郾城战况的重要信息。
    
宋高宗看过岳飞于七月八日晚发出的首份郾城捷奏之后,对郾城之战的结论是“已获胜捷”,而当他看到岳飞关于郾城战事的那份后续补充捷奏(已佚失)之后,对郾城之战的评价就提升为“实为隽功”。由此可知,那份已经佚失的后续补充捷奏中所反映的郾城大捷详尽战果自当非同一般。
    
岳家军郾城大捷的胜利是空前的,当时的南宋朝廷还曾在奖谕诏中对郾城大捷的意义作出了极高的评价。南宋朝廷关于郾城大捷的奖谕诏,即《奖谕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宣抚使岳飞郾城胜捷仍降犒赏诏》(参见《鄂国金佗稡编》卷4、或《新安文献志》卷2)。现将其文摘录如下:
    
“敕岳飞:自羯胡入寇,今十五年,我师临阵,何啻百战,曾未闻远以孤军,当兹巨孽,抗犬羊并集之众,于平原旷野之中,如今日之用命者也。

盖卿忠义贯于神明,威惠孚于士卒,暨尔在行之旅,咸怀克敌之心,陷阵摧坚,计不反顾,鏖斗屡合,丑类败奔。念兹锋镝之交,重有伤夷之苦。俾尔至此,时予之辜!

惟虏势之已穷,而吾军之方振,尚效功名之志,亟闻殄灭之期。载想忠勤,弥深嘉叹。降关子钱二十万贯,犒赏战士。故兹奖谕,想宜知悉。”
    

在郾城大战中,参战的岳家军将士奋勇杀敌,其中有许多人立功。根据与岳飞同时代的南宋学者张嵲所著《紫微集》卷12收录的《梁吉等人转官制》、《韩之美转官制》,卷13收录的《杨光凝、吴师中转官制》可知,在郾城之战中,梁吉等一大批岳家军武将,以及宣抚司干办公事韩之美、准备差遣杨光凝、吴师中等岳家军幕僚,都立有战功。但是梁吉等人当时仅升一官,而根据《宋会要》记载,立下战功的人可以迁“两官”以上,故梁吉等人尚属于战功较小者,而战功较大的岳家军将领(如杨再兴、岳云等人)的转官制却已佚失而不得见。
    

辟谣资料一:《岳飞的第四次北伐》(节选)

王曾瑜(原载《文史》第6期)

(一)北伐的捷奏是否健全

岳飞绍兴十年北伐,留下的捷奏最多。《鄂国金佗稡编》卷16有《复颍昌府奏》、《陈州颍昌捷奏》、《郑州捷奏》、《漫独化捷奏》、《复西京捷奏》、《龙虎等军捷奏》、《复南城军捷奏》、《郾城县北并垣曲县等捷奏》、《小商桥捷奏》、《河北颍昌诸捷奏》(据奏捷内容,“颍昌”乃“孟州”之误)、《王贵颍昌捷奏》和《临颍捷奏》,《鄂国金佗稡编》卷19还有《鹘旋郎君捷报申省状》,共计十三份,记载了十七次战斗。

这十三份捷奏却不能包括这次北伐的全部战绩。以下举几个例证,《宋史》卷29《高宗纪》载:(六月)岳飞领兵援刘锜,与金人战于蔡州,败之,复蔡州。①

复蔡州是岳飞率主力北上的第一战,却无捷奏传世。《三朝北盟会编》卷202载:(六月)二十三日丙寅,岳飞军统领孙显大破金人排蛮千户于陈、蔡州界。②

排蛮即裴满,是女真人的姓③。孙显败裴满千户之战,也无捷奏传世。此外,《三朝北盟会编》卷202、《建年以来系年要录》卷136和《宋史》卷29《高宗纪》的记事说,六月十三日丙辰,牛皋在京西败金兵。京西即京西路,具体的州县不清楚。此战也同样没有捷奏传世。

由此可见,岳飞的第四此北伐也同前三次一样,传世的捷奏决非完整无损,而是残缺不全的。有些战役的捷奏已经佚失,又有些战役,例如往后还要介绍的郾城和颍昌之战,虽有捷奏传世,而补充捷奏也已佚失。

残缺不全的资料,当然不可能得出准确无误的结论。我们只能依据现存的记载,尽可能作一番去伪存真、辗转推求的考订工作。

①《皇宋十朝纲要》卷23也有同样的记述。《金佗续编》卷4有《复蔡州因奏贼虏之计大合上意奖谕诏》。《会编》卷205《淮西从军纪》:“(岳)飞取蔡州。”《金佗稡编》卷9《遗事》:“马羽守蔡,苏坚守西京,赵秉渊守淮宁,皆有干城牧众之功。”可知复蔡州后,由马羽驻守。
②《要录》卷136绍兴十年六月丙寅也记录此战,但不提金将是排蛮千户。
③参见陈述先生《金史拾补五种》第83页。


辟谣资料二:《绍兴十年岳飞北伐捷奏考辨》(节选)
  
  (1).岳飞北伐捷奏佚失的例子
  
  得以留存下来的关于北伐战事的岳飞奏章以及南宋朝廷答复岳飞奏章的诏书无疑是研究岳家军北伐战绩战况的第一手原始资料。
  
  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北伐共留存捷奏13份,记载17个相关战事。但是与其他史料对照,可以发现这些捷奏远不能涵括当年的全部战况。事实上,绍兴十年岳飞的第四次北伐也同前三次一样,得以流传后世的捷奏决非完整无损,而是残缺不全的。有些战役的捷奏已经佚失,又有些战役,虽有捷奏传世,但反映详细战果的后续补充捷奏却已佚失。
  
  例如,《宋史 高宗本纪》中记载的“(绍兴十年六月)岳飞领兵援刘锜,与金人战于蔡州,败之,复蔡州”,此战的捷奏就已佚失;

《三朝北盟会编》卷202记载:“(绍兴十年六月)二十三日丙寅,岳飞军统领孙显大破金人排蛮千户于陈、蔡州界”,排蛮即裴满,是女真人的姓,孙显败女真裴满千户之战的捷奏也已佚失;

《建年以来系年要录》卷136记载:“(绍兴十年六月丙辰)是日,湖北、京西宣抚司统制官牛皋及金人战于京西,败之”,《宋史》卷29《高宗纪》的记事提到:“六月十三日丙辰,牛皋在京西败金兵”,京西即京西路。牛皋在京西路败金兵的捷奏同样已佚失;

《宋史牛皋传》有“金人渝盟,飞命皋出师,战汴、许间,以功最,除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成德军承宣使”,但牛皋“战汴、许间”虽然“功最”,却无一份捷奏传世。
  
  除此之外,岳家军在郾城和颖昌取得的两次关键大捷的补充战报捷奏也没能留存于世。
  
  总的说来,得以留存于世的这13份捷奏,只是当年战争记载中的残章断简,无法准确地反映战事全貌。甚至,这些捷奏本身(尤其是与战果直接相关的具体数据)还存在明显的被篡改的痕迹。
  
  

武胜定国军节度使的签名档

huaxiashanhe@163.com
头衔:社区公民
等级:0

 12:06 24楼

@国宝级奇才1990 2012-10-1 20:05:00
  岳飞战绩及北伐真相辨析
   郾城大捷

  郾城之战发生在七月八日。《鄂国金佗稡编》卷16岳飞捷奏:今月初八日,探得有番贼酋首四太子、龙虎、盖天大王、韩将军亲领马军一万五千余骑,例各鲜明衣甲,取径路,离郾城县北二十余里。寻遣发背嵬、游奕马军,自申时后,与贼战斗。将士各持麻扎刀、提刀、大斧,与贼手拽厮劈。鏖战数十合,杀死贼兵满野,不计其数。至天色昏黑,方始贼兵退,那夺到马二百余匹,委获大捷。

  岳飞没提自己的伤亡数字,杀金兵无数却只得到马二百余匹。金军骑兵如被杀,马匹应该不会自己跑回去。

  从战场情景看,岳家军骑兵、步兵出动,但更多的似乎是步兵战斗——“与贼手拽厮劈”。金兀术既然率领1.5万精锐骑兵,就这样被打退?分析是金兀术轻敌,没派出大部队进攻。......
-----------------------------
楼猪确实严谨仔细的分析,更多的是想当然的猜测和臆断。

事实上,郾城之战打得很艰辛,但是岳家军的战果也很辉煌。

下面附上资料扫盲:

郾城之战发生在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七月八日。绍兴十年七月初,金国都元帅完颜宗弼(兀术)探知岳飞孤军深入并亲驻郾城(今河南郾城)且郾城驻军不多的情况,于是就指挥经过休整的金国军队主力,并会同由盖天大王完颜宗贤(赛里)等人所率领的援军,倾巢而出,直扑郾城,企图利用岳家军兵力分散之机来一举摧毁岳家军的指挥中枢。
    
绍兴十年(1140年)七月八日,岳家军探事者报告岳飞,完颜宗弼(兀术)会同龙虎大王完颜突合速、盖天大王完颜宗贤(赛里)、昭武大将军韩常等,统率精锐马军一万五千多骑,披挂着鲜明的衣甲,自北方赶来,距郾城县只有二十多宋里路。
    
当时岳飞麾下只有背嵬军和一部分游奕军,而游奕军的另一部分又随统制姚政驻守颍昌。须知参加绍兴十年北伐的岳家军总兵力约为十万人左右,但是至少分成了十二军,分别攻占中原地区的众多要地,此时尚未集结在一起。当然,随岳飞驻郾城的背嵬军既是岳飞的亲军,又是岳家军的精锐。而直接参与郾城之战的这一个半军,包括背嵬军和半数的游奕军,大约不过一万多人的兵力,除去守城部队和火头军、辎重兵等非战斗人员外,岳家军实际参战兵力就更少了。然而参战的金兵仅作为先头部队的精锐骑兵就有一万五千多骑,并且还有十多万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陆续开来。可见郾城之战确实是以寡击众的硬仗和恶战。
    
岳飞深知这将是一场前所未遇的恶战、以寡敌众的硬仗,也坚信自己的将士能够承受严酷的考验。他首先命令岳云率领背嵬军和游奕军骑兵精锐,出城迎击。岳飞神色严毅,对其子岳云说:“必胜而后返,如不用命,吾先斩汝矣!”当天下午,岳云舞动两杆铁锥枪,率精骑直贯敌阵。双方的骑兵展开了激烈的鏖战。
    
金兵的后续部队源源不绝地拥来。岳云率领的马军打败敌骑的一次冲锋后,又招致更多的敌骑进行第二次冲锋,如此激战几十回合,形势逐步发展到与完颜宗弼(兀术)“全军接战”的地步,金国的十余万后续军队也陆续开进战场。

岳家军猛将杨再兴扬言要活捉完颜宗弼(兀术),单骑冲入敌阵,杀金军将士近百人,他自己也身中数十枪,遍体创伤,仍然战斗不止。《宋史》卷368《杨再兴传》记载: “飞败金人于郾城,兀术怒,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及韩常兵逼之。飞遣子云当敌,鏖战数十合,敌不支。再兴以单骑入其军,擒兀术不获,手杀数百人而还。”
    
关于郾城之战中杨再兴英勇杀敌的战况,《三朝北盟会编》卷204记载:“(绍兴十年七月)八日己酉,岳飞及金人兀术战于郾城县,败之。杨再兴单骑入虏阵,欲直擒兀术,不获,杀数十百人而还,身被数十枪”,《建年以来系年要录》卷137记载:“(绍兴十年七月己酉)是日,湖北、京西宣抚使岳飞自与越国王宗弼战于郾城县,败之,杀其裨将。是役也,统制官杨再兴单骑入敌阵,欲擒宗弼,不获,身被数十创,犹杀数十百人而退。”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黄尘蔽天,杀声动地,岳飞亲率四十骑突进到阵前。都训练霍坚急忙上前挽住战马,说:“相公为国重臣,安危所系,奈何轻敌!”岳飞用马鞭抽了一下霍坚的手,说:“非尔所知!”接着,岳飞跃马驰突于敌阵之前,左右开弓,箭无虚发。岳家军将士看到统帅亲自出马,顿时士气增倍。
    
金国女真骑兵擅长使用弓箭,然而宋朝发达的经济技术条件,使岳家军配备的弓矢射程更远、穿透力更强。至于白刃近战,更是女真骑兵之所短。

女真骑兵能坚忍不拔地进行韧性战斗,而岳家军持续激战了几十个回合,也毫无倦色和馁意。

金军惯用左、右翼骑兵(即“拐子马”),进行迂回侧击。岳飞也指挥岳家军骑兵,运用巧妙的战术,来对付敌之两翼拐子马,“或角其前,或掎其侧,用能使敌人之强,不得逞志于我”。
    
郾城之战的另一特点是相当规模的骑兵会战。岳家军主要依靠以往历次战争(尤其是绍兴六年的两次北伐)中缴获的大量战马,才组成相当规模的骑兵, 并且岳家军骑兵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胜其他各支宋军,故能够与金国女真骑兵进行对抗。而在郾城之战的次年救援淮西时,岳家军仅背嵬马军即有八千多精骑。
    
完颜宗弼(兀术)眼见骑兵会战不能取胜,焦躁万分,于是下令将披挂“重铠全装”的“铁浮图”军投入战斗。“铁浮图”军每三匹马用皮索相连,他们护甲厚重、攻坚能力强,“堵墙而进”,主要用于正面冲击。

金军一反以左、右翼“拐子马”迂回侧击的惯技,改用重装骑兵“铁浮图”军来进行正面冲击, 企图以严整密集的重装骑兵编队来击溃对方较为散乱的骑兵。
    
岳飞当即命令步兵出动,岳家军步兵将士手持麻扎刀、提刀、大斧等以步击骑的利器,专劈马足。只要一匹马仆地,另外两匹马就无法奔驰,“铁浮图”军顿时乱作一团。岳家军步兵与敌骑“手拽厮劈”,杀得金兵尸横遍野。天色渐渐昏黑,女真重装骑兵损失惨重,金军一败涂地、狼狈溃逃。

岳家军在此战中“戕其酋领”,还夺得二百多匹战马。至此,岳飞指挥岳家军将士以少胜多,在平原旷野地区大败完颜宗弼(兀术)所统率的金国女真军队主力,取得郾城大捷。
    
现将留存下来的岳飞郾城捷奏摘录于下:
    
“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河南、北诸路招讨使臣岳飞状奏:

「今月初八日,探得有番贼酋首四太子、龙虎、盖天大王、韩将军亲领马军一万五千余骑,例各鲜明衣甲,取径路,离郾城县北二十余里。寻遣发背嵬、游奕马军,自申时后,与贼战斗。将士各持麻扎刀、提刀、大斧,与贼手拽厮劈。鏖战数十合,杀死贼兵满野,不计其数。至天色昏黑,方始贼兵退,那夺到马二百余匹,委获大捷。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注: 岳飞郾城捷奏可以参见《鄂国金佗稡编》卷16,或《宋会要辑稿》兵14之30。而根据《宋会要辑稿》所载捷奏可知,因为古代交通不便,岳飞于绍兴十年七月初八日所作之郾城捷奏其实是在七月十八日才送至南宋朝廷。《宋会要》系宋朝史官根据当时诏书奏章原文进行分类编排而成,详细记载宋代典章制度,史料价值很高,但原书已散失。现存《宋会要辑稿》则是清朝学者徐松根据《永乐大典》中残存的《宋会要》辑录而成)
    
仔细阅读留存下来的岳飞郾城捷奏,我们就会发现,在郾城大战中,岳家军其实是采用步兵和骑兵相互配合,以骑兵为中坚,最终击败女真主力骑兵的。

根据岳飞郾城捷奏所载“寻遣发背嵬、游奕马军,自申时后,与贼战斗”,我们可以推知战斗开始时岳家军骑兵首先出击,与金国女真骑兵鏖战。

再后来,“将士各持麻扎刀、提刀、大斧,与贼手拽厮劈”,我们根据麻扎刀、提刀、大斧这些步军专用兵器可以推知岳家军步兵后来也纷纷出动,上阵杀敌了。
    
据学者考证,在南宋初年,“拐子马”是宋人对女真主力骑兵的称呼。“拐子马”属于一种轻型或中型骑兵,被布置在两翼, 可以充分利用其高度的机动性以及集团冲锋时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力, 用以对敌军迂回包抄而后突击。

“铁浮图”军则是女真重装骑兵的别称, 也称铁塔兵,“铁浮图”形容重甲骑士装束得如同铁塔一般。“铁浮图”军每三匹马用皮索相连,他们护甲厚重、攻坚能力强,“堵墙而进”。

与“拐子马”两翼包抄的战术不同,“铁浮图”的任务主要是正面攻坚,其扮演的角色宛如现代战争中的坦克,这也是为什么要以牺牲骑兵的机动性为代价而装备如此厚重的铠甲并用皮索将战马互联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金国军队主力是女真骑兵,宋军一般都以步兵为主,但是参与郾城会战的岳家军却有不少骑兵精锐。岳飞在郾城会战一开始就“遣发背嵬、游奕马军”出击,同金国引以为骄傲的女真骑兵进行周旋,这是其他各路宋军所做不到的。

在平原旷野上驰突,正是女真骑兵的长技。郾城之战中,岳家军不可能依托山险,也没有凭借城垣,而是在最有利于女真骑兵发挥威力的平原地区进行骑兵会战,这在宋金战争中尚属首次,而这一点既是郾城之战不同于和尚原、仙人关、顺昌等战的特点,也是郾城之战意义非凡之处。
    
岳家军骑兵将士主要是和女真左、右翼骑兵(即“拐子马”)对抗,岳家军步兵将士手持麻扎刀、提刀、大斧等利器,所要对付的其实正是最后上场的女真重装骑兵“铁浮图”。
    
岳家军骑兵的素质丝毫不低于女真主力骑兵“拐子马”,参加郾城之战的背嵬军则是岳家军骑兵中的精华,而带领背嵬军精锐打头阵的又是猛将岳云。故岳家军与女真骑兵之间的会战打得难分难解,战事处于胶着状态。
    
当完颜宗弼(兀术)看到骑兵会战不能取胜时,这才命令重装骑兵“铁浮图”军上阵, 企图以严整密集的重装骑兵编队发起的正面冲击来击溃对方较为散乱的骑兵,完颜宗弼(兀术)“自谓奇计”。

然而,可能是吸取顺昌大战刘锜破敌的经验,岳飞对此早有准备,所以当即让岳家军步兵出动,命令“将士各持麻扎刀、提刀、大斧,与贼手拽厮劈”,来对付装载厚重铠甲且以皮索相连、“堵墙而进”的“铁浮图”重装骑兵。

金人著作《征蒙记》(收录在《三朝北盟会编》中)记载:“(兀术自述)吾昔南征,目见宋用军器,大妙者不过神臂弓,次者重斧,外无所谓”,可见,麻扎刀、提刀、大斧等正是步兵对付骑兵的利器,也是“铁浮图”军的克星。英勇的岳家军步兵将士用这些以步击骑的利器来对付女真重装骑兵“铁浮图”军,从而大获全胜。
    
而根据当代宋史泰斗王曾瑜先生的分析,据南宋朝廷关于郾城大捷的一个省札《郾城获捷支犒士卒省札》所载“枢密院奏:「勘会岳飞一军于郾城县,独与番寇全军接战,大获胜捷。」”可知,金国的一万五千多骑兵其实是前锋,其后尚有大军继援。当时完颜宗弼(兀术)所统率的“全军”可能有十多万,而随岳飞驻守郾城的岳家军兵力只有一万几千人。故郾城之战中岳家军将士能够与完颜宗弼(兀术)所统率的金国军队主力“全军接战”,并能以寡击众、大败金军,显然很不容易。
    
金国女真人用兵之战术,常以步兵作正兵,而倚仗左、右翼骑兵(即“拐子马”)作迂回侧击,用以对敌军包抄突击。《历代名臣奏议》卷90吕颐浩奏:“虏人遇中国之兵,往往以铁骑张两翼前来围掩”,直至南宋宁宗时,叶适在《水心别集》中仍称“拐子马,虏之长技”。

郾城会战刚开始时,金国女真骑兵即以两翼拐子马“更进迭却”,作迂回侧击,岳飞随即“遣发背嵬、游奕马军”出击。岳家军骑兵(背嵬、游奕马军)同金国主力骑兵(即“拐子马”)周旋,故“鏖战数十合,方决胜负”。

岳飞郾城捷奏说双方“鏖战数十合”,就是指岳家军骑兵与金国女真骑兵进行数十次“更进迭却”的战斗。

针对金国女真骑兵的作战特点,岳飞巧妙地指挥部属,“或角其前,或掎其侧,用能使敌人之强,不得逞志于我”。这场恶战大约从下午二三点钟打到晚上七八点钟,金军才最后败退。
    
《三朝北盟会编》中记载了南宋大将吴磷的一段话“磷与先兄束发从军,屡战西戎,不过一进却之间,胜负决矣。至金人则胜不追,败不乱,整军在后,更进迭却,坚忍持久,令酷而下必死,每战非累日不决,盖自昔用兵所未尝见。胜之之道,非屡与之角者,莫能尽知,然其要在用所长,去所短而已”,关于金国女真骑兵作战特点的类似描述还可见于《宋史》卷366《吴玠传》《吴璘传》。

金国与西夏皆以骑兵为主,然而据吴阶和吴磷的经验之谈,与西夏骑兵作战时在二进却之间即可定胜负,而金国女真骑兵则极富坚忍性,“至金人则胜不追,败不乱,整军在后,更进迭却,坚忍持久,令酷而下必死,每战非累日不决,盖自昔用兵所未尝见”“善乎往来冲突,更进迭却”,《三朝北盟会编》还记载“虏流有言曰:不能打一百余个回合,何以谓马军”。
    
显然,当时金国女真兵作战的最大特点,在于“坚忍持久,令酷而下必死,每战非累日不决”每次必“更进迭却”,作“数十合之鏖战”,而根据岳飞的奏折,也充分反应出金国骑兵的这种作战特点。
  
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下的战斗必然是惨烈异常的,岳家军能挡得住敌方精锐的攻击,而且能迫使敌军败退,并进而缴获许多战马,显然已经对女真骑兵造成了重大杀伤。

值得注意的是,参与郾城会战的金兵都是金国的精锐骑兵,损失以后极难补充。所以岳家军能在郾城之战中以少击众并取得胜利,委实是大捷,而且已经重重地伤了金国的元气了。
    
关于郾城之战,《宋史》卷29《高宗本纪》记载:“(绍兴十年秋七月)己酉,岳飞及兀术战于郾城县,败之”,

南宋史学家徐梦莘所著《三朝北盟会编》卷204记载:“(绍兴十年七月)八日己酉,岳飞及金人兀术战于郾城县,败之” ,

南宋史学家李心传所著《建年以来系年要录》卷137记载:“(绍兴十年七月己酉)是日,湖北、京西宣抚使岳飞自与越国王宗弼战于郾城县,败之,杀其裨将”,

南宋史学家李植所著《皇宋十朝纲要》卷23记载:“(绍兴十年七月)飞驻兵郾城县,丙午,金人来攻,飞出,与战,破之。己酉,兀术、龙虎大王复举兵来攻,战于县北二十余里,又败之。” 相比其他史书,《皇宋十朝纲要》一书关于岳飞郾城战事的记载还提到了七月五日之战。
    
宋高宗看过岳飞从前线发来的七月五日奏章以及七月八日郾城捷奏之后,在回复岳飞的第一份手诏(参见《鄂国金佗稡编》卷2《高宗皇帝辰翰六十七》)中说:“览卿七月五日及八日两奏,闻虏并兵东京,及贼酋率众侵犯,已获胜捷。卿以忠义之气,独当强敌,志在殄灭贼众,朕心深所倾属。”
  
得以留存下来的岳飞郾城捷奏其实是在绍兴十年七月八日晚上所作,也就是在战斗刚结束之时立即上报的,故叙事简略,由于“天色昏暗”,当时连战场也尚未清点,战果也来不及全面统计,所以没有提及杀死敌兵的具体数目,只说“杀死贼兵满野,不计其数”。故后来又有一份更详尽的补充捷奏来上报郾城大捷的全面战果。
    
郾城大捷的那份后续补充捷奏虽然已经佚失而不得见,但是在宋高宗回复岳飞郾城大捷补充捷奏的第二份手诏(参见《鄂国金佗稡编》卷2《高宗皇帝辰翰六十八》)中仍有反映。
 
宋高宗在回复岳飞郾城大捷补充捷奏的手诏中说:“览卿奏,八日之战,虏以精骑冲坚,自谓奇计。卿遣背嵬、游奕迎破贼锋,戕其酋领,实为隽功。然大敌在近,卿以一军,独与决战,忠义所奋,神明助之,再三嘉叹,不忘于怀”,

值得强调的是,宋高宗的手诏还转述岳飞郾城之战的补充捷奏的部分内容,提到“虏以精骑冲坚,自谓奇计。卿遣背嵬、游奕迎破贼锋,戕其酋领”等关于郾城战况的重要信息。
    
宋高宗看过岳飞于七月八日晚发出的首份郾城捷奏之后,对郾城之战的结论是“已获胜捷”,而当他看到岳飞关于郾城战事的那份后续补充捷奏(已佚失)之后,对郾城之战的评价就提升为“实为隽功”。由此可知,那份已经佚失的后续补充捷奏中所反映的郾城大捷详尽战果自当非同一般。
    
岳家军郾城大捷的胜利是空前的,当时的南宋朝廷还曾在奖谕诏中对郾城大捷的意义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南宋朝廷关于郾城大捷的奖谕诏,即《奖谕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宣抚使岳飞郾城胜捷仍降犒赏诏》(参见《鄂国金佗稡编》卷4、或《新安文献志》卷2)。现将其文摘录如下:
    
“敕岳飞:自羯胡入寇,今十五年,我师临阵,何啻百战,曾未闻远以孤军,当兹巨孽,抗犬羊并集之众,于平原旷野之中,如今日之用命者也。

盖卿忠义贯于神明,威惠孚于士卒,暨尔在行之旅,咸怀克敌之心,陷阵摧坚,计不反顾,鏖斗屡合,丑类败奔。念兹锋镝之交,重有伤夷之苦。俾尔至此,时予之辜!

惟虏势之已穷,而吾军之方振,尚效功名之志,亟闻殄灭之期。载想忠勤,弥深嘉叹。降关子钱二十万贯,犒赏战士。故兹奖谕,想宜知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若宋高宗支持岳飞,北伐能打到哪?被忽略的经济账:南宋顶不住了
宋朝名将岳飞其人其事!
杨再兴为什么死?
南宋版“战狼”:岳飞的特种部队是如何被“消灭”的?
原创:【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第四次北伐!
金兀术在这次交战中真被打服了 说出了一句千古名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