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你分清芥菜疙瘩、芜菁和“卜留克”

前几天看了一篇公众号文,文中将芜菁和芥菜疙瘩混为一谈,通篇颠三倒四语无伦次,本砖家今天特撰此文,以正视听。

著名的潍县萝卜

芜菁和芥菜疙瘩都是十字花科芸薹属的“根菜”,虽然历史悠久,但受众不广,很多人“傻傻分不清”。分不清不丢人,知道不是萝卜就行。萝卜/Raphanus sativus属于十字花科萝卜属,形口感和味道都和芸薹属的“菜根”明显不同,而且什么模样都有,紫白金青、高矮胖瘦,品种之盛远非芥菜疙瘩、芜菁所能比拟。这就是民心所向,萝卜就是比它们好吃。

芥菜疙瘩

芥菜疙瘩又名玉根,或干脆简称芥菜,从来就不叫芜菁。它在《中国植物志》中被处理成一个物种Brassica napiformis,最新的分类已将其独立地位废黜,和榨菜、抱子芥、雪里蕻一样都算芥菜变种,学名为B. juncea  var. napiformis 。芥菜疙瘩和芥菜本就是至亲姐妹,只是多了个“疙瘩”而已,不应该分开。

“芥菜疙瘩”的视频,增加点感性认识

芥菜疙瘩

芥菜疙瘩的“疙瘩”一般为粗糙的圆锥形,青白色,外观较为固定,不像萝卜那般多变。既然和芥菜同出一脉,辛辣的味道自是不能免,切开后有致人流泪的刺激性气味,和芥菜种子磨成的“芥末”有异曲同工之呛。生食有点苦,且口感致密紧实,和萝卜的爽脆多汁迥异,必须二次加工,常见的疙瘩咸菜就是它(说实话我不敢肯定)。

芜菁

芜菁和蔓菁一回事,和白菜是一家,按照《舌尖3》的说法,大白菜就是菘菜和芜菁杂交演化而来的。《中志》将它的正式名称诡异地钦定为“芜青”,不知当时的编撰者到底咋想的。在最新的分类中,其学名B. rapa 未变,但却和白菜、塌棵菜、青菜、油白菜、紫菜薹、广东菜心等一系列芸薹系蔬菜归并为同一个物种,芜菁是其中唯一以块根为主要食用部分的。

红色的芜菁

芜菁的“肉质根”和芥菜疙瘩气质不同,外观较圆润,球形、扁圆形或长圆形;外皮颜色略多变,有白色、黄色或红色等;无辛辣味,有点儿甜,成熟后口感软面。除了熟食、腌泡菜之外,芜菁还有一个独特的功能:因为块根糖和淀粉含量高,故能和地瓜一样代替主粮。实践中通常小个头的供人食用,大块头的都喂牲口了。

芜菁甘蓝

芸薹属中还有一种根用蔬菜,拥有岛国风格的四字名字----蔓菁甘蓝/B. napus var. napobrassica,以前也叫芜青甘蓝,或芜菁甘蓝、芜菁油菜。看拉丁名即可知,它是欧洲油菜/B. napus的变种,欧洲油菜即各地油菜花田的主力军,甘蓝和芸薹的混血儿,外观更偏向于甘蓝。芜菁甘蓝的地上部分与原变种相仿,叶“灰蓝色,被粉霜”,而芥菜疙瘩和芜菁的叶子都是纯绿色。

蔓菁甘蓝,左二

蔓菁甘蓝之名较生僻,东北老铁更习惯叫它“卜留克”。据《中志》,“卜留克”长这样:卵球形或纺锤形,肥厚,无辣味,一半在地上为青紫色,有1紫色长根颈,上有叶或叶痕,一半在地下,两侧各有1条纵沟,从此生出多数侧根。各位,想找到一张“卜留克”的标准照是多么的难,就连中国植物图像库也基本都是错的,好在我找到了,上图左二就是(右三是甜菜)。

擘蓝

据我观察,越来越多的人把芜菁当成了“卜留克”,包括东北老铁。搜索“芜菁甘蓝”或“卜留克”,满屏尽是又圆又白的芜菁。不过“卜留克”只是民间俗名,群众说啥就是啥,且二者均以块根为食,模糊一下也无妨。还有人把擘蓝(苤蓝)/B. oleracea var. gongylodes和“卜留克”混淆,这就不能忍了。擘蓝的食用部分可不是块根,显然是长叶子的球状茎。

“卜留克”怎么吃?据说宜盐腌或酱渍,也能炒食或煮食,生食亦可,比那兄弟俩似乎更加多样。同时它也是这三种根用蔬菜中最具有国际范儿的,在欧洲拥有众多拥趸,特别是北欧、俄罗斯一带,连“卜留克”的俗名都是俄语音译。所以,在某些地区它也被叫做“洋大头菜”,以区别于本土“大头菜”芜菁。

至此,我赶脚应该大致上说明白了。不能多谈,因为除咸菜疙瘩外实际接触不多,说多了容易露怯。那就Over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日食普:根用芥菜芜菁
芜菁(蔓菁葑大头菜芥菜疙瘩)
青菜、白菜、包菜、花菜...买菜时你买的都是啥?
谁能告诉我,我盘子里的炒油菜和油菜花是什么关系?
腌芥菜疙瘩也是个技术活
一篇认全十字花科蔬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