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故事·爱国篇 8范仲淹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也?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岳阳楼记》中的名段。一千年来不知道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当时他的境遇是怎样呢?这并非他实际探访的游记,是看图说话的作品。滕宗谅到岳州做官,第二年,就把岳阳楼修好,并画了图画,让人将画作送给了范仲淹,范仲淹是看到图写的。庆历四年春,滕宗谅是被贬去的。范仲淹是庆历六年的九月写下的。这时范仲淹同样也是谪官,这篇文章中看不到失落,看到的是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忧其民忧其君,关心的是国家与百姓,这是他政治思想的主调。在天圣五年,1027年,宋建国六十七年,二十三年没打仗过。和平的气氛中,都觉得天下太平。就在这一年,范仲淹遭到了打击,母亲去世了。就在家丁忧。在母亲的丧服之中,考虑的仍然是这个国家的未来。他觉得当时上下太平的氛围太令人担忧了。从皇帝到宰相到官员,都觉得很好,觉得可以享乐。这是非常危险的。“朝廷无忧则苦言难入,苦言难入则国听不聪。”间题早晚就会出来,这是他的忧患意识。这让范仲淹成了积极的政治批评者。他善于发现间题,并勇敢地说出来。宋仁宗在位,是刘太后当政。刘太后有作为,但是对于整个国家来说,这对国家来说,不是福事。刘太后骄傲,从仁宗时开始,冬至开始,大朝会,小皇帝都要率百官给皇太后行礼。按道理说,伦理秩序,儿子对母亲行孝道,这是家人之礼,如果按国家制度,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国家层面上,仁宗向皇太后行大礼,不合适,损害的是皇帝的尊严。但是从仁宗即位开始,仁宗就这样行礼。宰相大臣都没说什么。刚刚进入中央的范仲淹发出了第一声抗议。这是不合适的。这一声喊出来,刘太后没怎么样,吓坏了晏殊。他是枢密副使,是他推荐范仲淹的。晏殊责备范仲淹。后来范仲淹多次上疏,要求太后将权力交还给皇帝。刘太后一直掌权到生命最后,临死时,还留下遗瞩,让杨太妃当太后,继续掌权。当然这一点因为许多官员反对,没成功。宋没出武则天这样的,与范仲淹等人有关。他曾批评阎文应,这是大内总管,他的养子还掌管着皇帝接收信息的职位。范仲淹觉得这人不应该留在皇帝身边。

 

    危险的谏言:范仲淹决定要在皇帝面前抗争,要赶出阎文应。他叫范纯仁,将家事瞩咐他。我就准备以死相拼。范仲淹坚持,阎文应得到应有的惩罚。这种敢于说话对宋风气的改变起了重要作用。“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整个官场的风气变得激昂,重视气节,重视原则,这个变化是从范仲淹开始的。范仲淹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当时宰相吕夷简,权倾朝野,大家不敢说话,只有范仲淹画了一张百官图,罗列了重要的人事任命,分类,告诉仁宗这些任命是合理的,合乎制度的。另外一些人,是不对的。是吕夷简的私人。范仲淹提醒皇帝得注意他。得罪了吕夷简。吕夷简诬告范仲淹朋党。范仲淹被贬了。他还是觉得得有人提意见。这条路得畅通。梅尧臣是范仲淹的好友,写了一篇赋《灵乌赋》。送给范仲淹。建议他要结尔舌兮钤尔喙。保持沉默吧。范仲淹不同意,也写了{灵乌赋),借它的嘴,表达的是自己的理想。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宁可说出来,因此得到死亡的命运,也不愿意看到问题仍然保持沉默。这就是有强烈忧患意识的批评者。范仲淹的才能:他不止能批评,还能建设。他的才能全面。做地方官,在苏州,就能兴修水利。之前,会自己勘测。水利工程开工后,也能身先士卒。他会到工地上吃住,亲自指挥。他批评吕夷简,后来吕夷简为了让他闭嘴,找个事让你干,占住你的时间,你会发现批评容易做事难。所以吕夷简就找了个难的职位给范仲淹,开封的知府。官都比你大,利益复杂,百姓也不好惹。吕夷简这是刁难他。可是他就是能做好。京师无事有希文。他有厉害的行政能力。最难能的是他有军事才能。1038年与党项开战,宋不断失败。最后挽回败局的是在范仲淹和韩琦等上战场后。范仲淹知道对军事的组织系统改革。他知道从军队中接着军事指挥官,狄青就是。范仲淹叫来狄青,要做好官,就得读书,让他读《春秋》,提高其政治思想。五十五岁的范仲淹进京,做枢密副使,开始进入中央领导集体。从批评者转了身份,成了可以用自己力量来改变现状的国家领导人。

    兹什痣的友革率措:仁宗在催,宦官也不停地来催,甚至开了天章阁,这是藏着真宗御书的地方。开天章阁是大动静。先帝的遗像在,列祖列宗在看着呢。仁宗想改革,希望得到改革方案。就让范仲淹富弼等中央领导,就在这儿就在现在写出认为朝中应该改变的地方。这就是仁宗的催促。范仲淹一路推推。他在想什么?他知道应该改革,但是皇帝着急时,他在拖。他跟富弼们私底下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管是皇帝还是百官,都是长期以来安逸惯的,问题是不断积累下来的。不是一两天形成的,要改变也不是一两天的事。皇帝着急不行。当皇帝打了天章阁时,范仲淹没辙了。最终拿出了改革方案,十大改革纲领。接下来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看上去轰轰烈烈,触动了当时的一些重要问题。一是官僚机构的问题,人浮于事。靠论资排辈。要改成政绩的考核。让真正有能力的人上。二是缩减官僚队伍。高级官员的子弟可以凭借关系获得进入官场的机会。这是制度规定的。范仲淹觉得应该缩小规模。之前不用考试。现在必须考试,让他们念书学习,至少能提高才能。还有宋有馆阁制度,相当于图书馆的地方。原本应该是最有才能的人进,这条路本是给有才华的人留着的,现在给高官子弟占了。范仲淹也觉得不行,得恢复其本来意义。这针对的是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范仲淹知道改革的阻力大,这得皇帝的坚决支持。仁宗开始也是坚决支持。以皇帝的诏书形式一条条地推开。这就是庆历新政。范仲淹的勇气可嘉。范仲淹的改革思路是对的,政策是抓住了宋国家机器中的主要问题。但是改革只持续了一年,范仲淹被迫离开了中央,改革流产了。带着参知政事到了地方,第二年就拿到了。这是第四次的贬谪。《岳阳楼记》就是这时的作品。他的改革失败了,但是心中想的还是国家是皇帝是朝廷是天下百姓。改革失败是他常想的问题。为什么?他的反对派攻击他的罪名是朋党。说他结了小集团。仁宗就动摇了,就放弃了对改革的支持。最终范仲淹只好离开中央。改革因此失败了。帝制时代,皇帝信任是做成一切事情的前提。范仲淹离不了这样的时代,他忧的是国家。所以他会忘记个人的安危。范仲淹的乐事:范仲淹的乐,应该体现在其实他是善于从逆境中走出来耐得住贫的人。他一生耐得住贫寒。他晚年跟晚辈说,惟能忍穷,故能免祸。他四十七岁时,在苏州地方当地方官,他看中了一块地,想在这儿安家,算命的说,将来子孙会发达。他改了主意,要盖州学。他说,我一家富贵,哪如让地方读书人都富贵?他盖得大,范仲淹说,我还担心不够用。他有远见,得了乐趣。他有追求超越的平常心。去世时六十四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岳阳楼记》是怎样写成的【6】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岳阳楼的品格,范仲淹的精神!
《宋朝史》——公元1036年景佑党争:皇权在上的“两用无猜”
大宋三百年,纵然猛如范大爷,也只能被权力的漩涡吞没
硬核范仲淹:如何把稀巴烂的人生打造出王炸顶级配置
陈泽奎:再读《岳阳楼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