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儒家八派分裂刍议(三)孔门弟子淘汰赛(上)

关于这次分裂的最早提出者是法家的韩非子。《韩非子·显学》开篇即言:“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仿佛的意思是说,自孔子死后,儒家自然分裂成了如此八个派别。所以郭沫若先生《十批判书》之中,专列《儒家八派的批判》一章,以八派的儒家来代表仲尼三千弟子及儒门的后学。然而《荀子·非十二子》中则将儒者后学分为子弓(即仲弓)一派,子思、孟轲一派(注意是一派而非两派!),子张一派,子夏一派,子游一派。其实孔门弟子派系还远不止此,如《孟子·离娄下》就提到曾子“从先生者七十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澹台灭明“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可见至少还有曾氏之儒和子羽氏之儒两派。
将《韩非子·显学》和《荀子·非十二子》两者相互参照比较,可得出结论:(一)孔子死后,孔门弟子分裂成了诸多派系;(二)这些派系之中,有的走向了衰亡(如子弓、子夏、子游),有的走向了进一步的分裂(如子思孟子一派);(三)因而,在孔子死后,孔门弟子的分裂是经历了一番洗涤与淘汰的,最后得胜者,就是韩非子所说的“儒分为八”(《韩非子·显学》)。
现在有两个问题亟待我们解决:一者,孔门弟子缘何会走向分裂呢?二者,孔门分裂后的淘汰顺序究竟是如何?
关于第一个问题,在张立文先生主编的《中国学术通史》中有所解释。《通史》作者认为,首先孔子作为教育家,教育弟子是因材施教。对同一问题的解释,孔子的回答各有所异,甚至,孔子对同一弟子所问的同的问题回答也不尽相同,如樊迟问仁,就很有代表性。其二,孔子受业弟子的背景、才性与志向殊异。有孟懿子和原宪贵贱有别,子贡颜回贫富有异,身份不同立场不同,难免会有矛盾。此外,孔子本人对学生也有偏爱,故弟子之间争正统也为必然。
其实,在笔者看来,在春秋乱世,社稷倾颓。面对这一乱象,士人各有己见,争执不休,遂有先秦诸子争鸣的局面。有时同出一门者同一信仰,思想观念也不相同,甚至针锋相对,亦不为怪。例如孟荀两家都坚信孔子的“性相近”学说,孟子便主张人性向善,荀子主张人性本恶,荀子批判孟子(当然还有其他学术上的缘故),甚至称孟子为儒家的罪人。
因此孔门弟子在学术观念上的矛盾与冲突导致的对立,也是可以理解的。每位弟子观念不一,而又都希望获得代表正统儒学的权力。正所谓“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
是也。正是为此,才会在孔子去世以后,孔门弟子见展开了一场规模宏大、时间长久的思想交锋,其精彩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宏观上的先秦诸子间的争鸣。
这场交锋是一次儒学观念的淘汰赛。在这次交锋中,首先出局的是子贡。子贡,名端木赐,字子贡,卫人。子贡在《论语》中出现二十八次,仅次于子路(四十一次),性格机敏,善于做人。子贡在学术上是孔子的“合法继承人”。在自己得意弟子颜回(颜渊)、仲由(子路)相继去世以后,孔子最喜欢的弟子与最信赖的对象就是子贡。
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谓子贡曰:“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予始殷人也。”后七日卒。
孔子见到子贡,先是责备其到达之晚,是思念子贡的证明。其次对子贡而歌,是师生间的无所拘束,也是最后的思想传达。最后留下了自己的学术遗嘱:“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言外之意,就是要使子贡以自己为宗,传承自己的观念与衣钵。而在事实上,在孔子死后,子贡立即与有子、宰我等人掀起了一场“造圣运动”
,创造出一些故事(个人认为孔子向师襄子学琴的故事便在此时创作),使孔子神化、圣化。
子贡的正统性不容置疑,且在孔子去世后为孔门的神圣运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子贡却是这场辩论的第一个出局者。因为在孔门十哲中,除被逐出师门的冉有,及早死的冉伯牛、季路(子路)之外,唯一没收弟子的就是子贡。(闵子骞虽无派系流传,却有人称之为“闵子”,可见亦是收了弟子的。)而且子贡退出的方式十分特别:其他弟子皆为孔子守丧三年(二十七个月),唯独子贡在墓前结庐,“凡六年(五十四个月),然后去”
。从子贡的结庐行为和一向的思想观念,笔者认为,子贡的出局很有可能是不愿参加这场交锋而选择的主动退出。
在子贡选择主动退出以后,孔门弟子亟需找到一人代替子贡作为共主以传承孔子衣钵。此人必须在各派系中保持中立,且不能有任何独有的思想见解。在各派系的调和之中,众人选择了有若。并且理由十分荒唐——“有若状似孔子”——荒唐之处,前文已然指明,此处我们说明其中缘故。有若是被孔门弟子推举称“子”的第二人,同时也是孔门弟子中受到出局威胁的第二人。因为孔门弟子的争锋逐渐进入了白热化,脱离了有子的控制。因而,一个不作伪的傀儡对于一个求实求真的学派来说,不再具有任何意义。
孔门弟子争锋白热化的表现是子游、子张与子夏之间的斗争。《论语·子张》篇是整部《论语》中最为特殊的一篇。在本篇中,通篇没有孔子的言论,取而代之的是孔门弟子的言行。在本篇中,共记载了孔门五位弟子的言行:子张、子夏、子游、曾子、子贡。细读我们则发现,曾子基本上是自说自话,子贡是在继续在造圣运动中向别人为孔子辩护(这也是他逃避问题的一种方式)。而子夏,却同子张、子游展示出了观念上的不同。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卫人。子张,名颛孙师,陈人。子游,名言偃,吴人。其中子游与子张交好,子游曾称赞子张说:“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子张》15)。有人因“然而未仁”一句认为是子游批评子张,其实孔子曾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述而》33),可见“仁”乃是儒家最高境界,“然而未仁”一句乃是对子张不能超过孔子达到仁的境界的一种遗憾(至于为何子游将子张与孔子相比,详见下文),且子张与子游二人在思想观念上都针对子夏。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子张》3)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子张》12)
在第一则资料中,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实际上所闻者乃是孔子。“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也是孔子的原话。用孔子的原话来批判子夏,是子张站在孔子的立场上批判子夏。子张也是自认为最代表孔子的原意的人物之一。他与子夏的争斗在于君子人格之争。而第二则材料里,子游严肃批判子夏的教学方式,当然也是站在老师(孔子)的立场。结果被子夏反驳批回。子游与子夏年龄相仿(子夏年长三岁),都是孔子第三期弟子,又同属十哲中的“文学”科。他们之间的争斗主要是关于儒家道术的本末先后之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序言
齐鲁儒小贤|儒家孔门弟子的几位杰出代表,对后世影响很大
【中华文化】曲阜孔庙
文庙从祀制度考论
儒学八派
孔子之后的儒学分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