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谢氏家传关刺法与止痛四穴
userphoto

2023.07.14 浙江

关注

摘要  

谢继光老师家传针灸谢氏关刺法治疗各种痛症、痹症,多能应手而效。关刺即针刺骨节旁与筋肉交界处,近取与远取常配合使用。止痛四穴属于关刺的远端取穴,即三间、后溪、太白、束骨四穴,左痛取右,右痛取左,若遇顽固疼痛及左右均痛,则左右共八穴皆取之。治疗局限性慢性疼痛,须配合关刺近取。虚症关刺宜补法浅刺,多取健侧,并加用脐周四边穴大补元气。谢氏关刺法常与多针法相结合,数针共作用于一穴,以增强疗效。

我师谢继光副主任医师是针灸世家,从医40余年,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工作,1997年被评为广元市名中医,已退休。他师从其父四川省名老中医谢永刚,擅长针灸、针刀、浮针、埋线、刺血。谢老师常说:“我们针灸医生必须具有高度的整体观念,善取远端,善用痛外治痛,切勿只针患处。”极为重视应用关刺法治疗各种痛症、痹症,无论肩颈腰腿疼痛还是头胁胸腹疼痛,应用谢氏关刺法多能应手而效,疼痛越剧其效越显。对于关刺法的远取与近取,颇有心得。

1、关刺一法  妙在骨肉之间

谢老师常说:“针刺治痛,当取骨节与筋肉交界处,通关过节,正当经络中枢机之所在,尤以骨突之旁最佳。”这种针刺骨肉之间的方法,就是《黄帝内经》中的“关刺” 。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宗非常聪明,在两千多年前就发明了功效卓著的关刺法,《灵枢.官针》载:“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尽筋上”即筋肉的尽端,筋肉会于骨节,四肢筋肉的尽端都附着于关节旁,针刺此处骨肉之间,名为关刺。关刺多用于治疗痛症、痹症,其中大有玄机,奥妙无穷。关刺不仅可近取,还可远取。近取与远取常配合应用或交替使用。关刺法我们每日必用,颇有感悟。

2、止痛四穴  关刺远取之法

谢老师的父亲谢永刚是四川省名老中医,今年已87岁高龄,曾任四川省针灸学会理事,德高望重,毕生尤为重视关刺。他认为关刺法不仅近取有效,远取疗效更佳。他总结毕生经验,用关刺远取法治疗痛症有一绝招,取手足远端指趾节旁骨肉之间的四个穴位,即三间、后溪、太白、束骨四穴,针治一切痛症,其效甚著。方法是左痛取右,右痛取左,若遇剧烈疼痛、顽固疼痛及左右均痛,则左右共八穴皆取之。常用直刺,傍骨缘下方的骨肉之间进针,针入1寸深,针刺手法用雀啄刺与上下提插相交替,留针半小时至一小时,每隔10分钟须提插雀啄2分钟,针刺时嘱其活动患处,每日或隔日针治一次。无论肩颈腰腿疼痛还是头胁胸腹疼痛,多能应手而效,疼痛越剧其效越显,此法命名为止痛四穴。

止痛四穴属于关刺的远端取穴,其中三间位于第二掌指关节骨突旁的骨肉交界之际,后溪位于第五掌指关节骨突旁的骨肉交界之际,太白位于第一跖趾关节骨突旁的骨肉交界之际,束骨位于第五跖趾关节骨突旁的骨肉交界之际。我们发现关刺很多远端骨旁穴位均有一定疗效,而止痛四穴是从中经过反复临床验证而筛选出来的最佳选择。四穴共用,具有祛邪通络、镇痛除痹之功。

89年谢老师对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卢鼎厚教授斜刺法甚感兴趣,卢老之法是在痛处局部及邻近斜刺,谢老师灵机一动,突发奇想,斜刺法可否用于远端止痛穴?用斜刺法针刺止痛四穴,其效如何?遂试用之。方法是向上方(即腕踝方向)斜刺30度左右,针入1.5寸,疼痛剧烈者可针2寸深,针刺手法仍用雀啄刺与上下提插相交替,止痛疗效更为快捷,针入痛止,常有患者当场破涕为笑。若遇特别顽固之痛症,也可斜刺法与直刺法相结合,每穴两针,属于关刺加上多针法中的傍刺法。谢老师从医至今四十余载,至今仍喜用止痛四穴,屡用屡效。

如李某,女,51岁,2010年1月5日来诊。左侧项背肩臂剧痛难忍,入夜更甚,不能入睡已月余,经检查确诊为颈椎间盘突出合并左臂丛神经痛。各处求医,其痛依旧,历经中西药、针灸治疗皆无效。为其针刺止痛四穴,针入痛减,再如法针治,每日一次,二周而愈。

如孙某,男,43岁,2008年8月9日来诊。头痛颇剧,逐渐加重已8天,连呼痛如刀砍斧劈,剧烈难耐,抱头呻吟不止,经中西药、针灸治疗均无效,经检查排除头部器质性病变,诊为神经性头痛,为其针刺止痛四穴,一次大减,次日如法再针一次,头痛若失。

3、局限疼痛须配关刺近取

止痛四穴善治急性疼痛、广泛性疼痛、顽固疼痛及剧烈疼痛,如遇局限性慢性疼痛,则应加上关刺近取,以疏通局部患处经络气机,祛邪除痹。如四肢痹痛,可在痛处旁或直上直下方的关节边缘与筋肉交界处关刺。(试以拇指按压此处,疼痛常可立即暂时减轻或消失。)如膝关节或下肢阳明经部位疼痛,可在足三里上方与骨交界处关刺;肩周炎可根据疼痛部位在肩关节骨突下骨肉交界处关刺;肘关节疾患可在曲池外侧骨肉交界处关刺;前臂麻木疼痛,常可在桡骨小头下方关刺;腕关节疾患可在外关下方与骨交界处或养老穴关刺;三叉神经痛可在下关至颧聊之间颧弓下缘排针关刺。

关刺仅针局部及临近,一般病痛可愈,如遇久病顽症,疗效常不持久,必须与止痛四穴配合使用或交替使用,关刺近部取穴与关刺远部取穴应当结合应用。

脊柱相关疾病,即脊柱源性疾病,均可在脊椎骨旁关刺之,谢老师认为,华佗夹脊历经千古而久用不衰,与华佗夹脊位于脊骨之旁骨肉之间密切相关,针刺华佗夹脊也属关刺法。华佗夹脊关刺疗效确切,功效卓著,但椎旁浅刺则疗效甚差,针刺深度必须到位,病重者可用多针法,椎旁每穴2-3针。颈椎病除了椎旁关刺之外,还可在枕骨下缘与颈肌交界之际关刺之,如颈痛或颈性头晕头痛可在颈枕之间横行排针关刺。

4、虚症浅刺加用脐周四边

实证用关刺,针刺宜深,手法宜重;若逢虚症,宜用补法,针刺宜浅,手法宜轻,多取健侧,不针或少针患侧。如止痛四穴,位于肢端,针之颇痛,针感强烈,体虚者止痛四穴仅针0.5寸至1寸深即可。治疗虚症,应用谢氏关刺法时多与谢老师家传的脐周四边穴相配合,因脐周、脐下乃丹田元气所聚之处,此处各穴均具有大补元气之功,善治一切虚证。脐周四边穴的定位:脐旁左右旁开一寸,脐上一寸(水分),再左右旁开一寸,脐下一寸(阴交),再左右旁开一寸,加关元、气海共10穴,均用补法针之。关刺治疗虚症,无论近取远取,均可加用脐周四边穴。

止痛四穴与脐周四边穴相伍可减轻晚期癌症所致疼痛,有时疗效甚至出乎意料之外。

如陈某,男,62岁,2008年7月29日来诊。主诉:右胁疼痛半年,进行性加重,并逐渐扩展至胁肋背腹均剧痛。B超检查:肝右叶实质性占位约12*10cm,确诊为晚期肝癌。患者剧痛难耐,入夜尤甚,痛不欲生。多次注射杜冷丁后产生耐药性,药效递减,仅能短暂止痛。为其针刺止痛四穴加脐周四边穴后,疼痛明显缓解,虽仍有痛感,尚能耐受,遂每日针治一次,维持疗效达两月之久。

如郑某,女,57岁,2007年10月15日来诊。主诉:吞咽困难已7月,胸背疼痛已3月,并进行性加重。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晚期食道中下段鳞状细胞癌。因受剧痛折磨,患者自称生不如死。多次注射杜冷丁后产生耐药性,药效递减,仅能短暂止痛。为其针刺止痛四穴加脐周四边穴后疼痛缓解。遂每日针治一次以维持疗效。治疗期间,两位晚期癌症患者均称针刺之疗效超越杜冷丁。虽无力回天,均在数月后病亡,但止痛四穴加脐周四边穴减少了癌症痛苦,提高了临终前生存质量。

谢老师发现此法另一功效,久治不愈的顽固性颈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疾患,多为虚实夹杂,督脉不足,元气虚损,可用脐周四边穴调任治督,与止痛四穴相伍,痛外治痛,多能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如王某,男,46岁,农民,2009年4月25日来诊。主诉:右侧腰腿痛2月余,加重一月。右侧腰部剧痛不能屈伸扭转,入夜更剧,右臀及右下肢股后外侧、小腿后外侧麻木胀痛,并放射性至足,站、走、坐、卧均感疼痛。腰部右侧L4/5、L5/S1棘突旁有明显压痛及叩击痛,右臀部、右小腿后外侧有明显广泛性压痛。曾中西药、针灸、推拿、理疗、牵引治疗一月无明显疗效,右腰臀可见多处密集状毫针针刺后所留针刺痕迹。前医建议手术治疗,因患者平素胆小,畏惧手术,被其断然拒绝。腰椎CT检查: L4/L5椎间盘中央向后突出约5mm,硬膜囊受压,L5/S1椎间盘中央偏右向后突出约6mm,硬膜囊及右侧神经根受压。右侧隐窝见狭窄。诊断:1.  L4/L5椎间盘突出(中央型)、2. L5/S1椎间盘突出(中央偏右型)。患者腰腿剧痛,久治难愈,虚实夹杂,颇为顽固。久痛必虚,督脉不足,元气虚损。前医仅针腰臀患处局部,月余无效,故腰臀部有多处针刺后所遗留密集针眼。若继续反复针刺督脉及其周边,只能虚其已虚之气,其痛难止。因患侧已虚,故为其针刺健侧止痛四穴,每穴两针,斜刺法与直刺法各一针;用补法针刺脐周四边穴以调任治督,大补元气。次日自觉腰痛稍减,但仍不能屈伸,动则痛甚。3次针治后疼痛减轻,腰部能稍做屈伸。治疗期间嘱其遵循“三少一多”调养,“三少一多”即少走、少坐、少立、多卧。10次针治后腰痛大减,共针治三周,疼痛逐渐完全消失,腰部活动自如,2011年1月随访未复发。

5、速效久效  关刺宜加多针

多针法能明显提高针刺的有效刺激量,为了实现高效、速效、久效,谢氏关刺法常与多针法配合使用。多针法来自《灵枢.官针》篇,即傍刺、齐刺、扬刺。谢老师多年来极为重视多针法,曾在《中国针灸》1992年5期发表了《多针法治疗关节痛117例疗效观察》一文,认为此法数针共作用于一穴,增加了针刺的刺激量,增强了祛风驱邪、活络通痹的功效。1996年学习了针刀之后,谢老师认为多针法与针刀有相近之处,均可解除粘连,减张减压,可以把针刀医学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引用到针灸上来。此后,临床应用关刺加多针法更为普遍,从一穴2至3针、4至5针逐渐增加。如遇病情特别顽固,或皮下有结节,或压痛区面积较大,可增加至一穴7至8针,甚至于十余针,成为关刺密集针,关刺密集针的刺激量甚强,宜隔三日或每周一次。

如谢某,男,61岁,2009年1月7日来诊。主诉:颈痛项强,头晕头痛已三年。C5椎旁有一花生米大结节,压痛明显,历经针灸、中西药物久治不愈,曾建议针刀,因畏惧而被其拒绝。X片检查: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5椎体前缘见唇样骨质增生,C6、C7钩锥关节增生变尖,诊为颈椎骨质增生症。遂用关刺加多针法治之,在其椎旁结节上每次针入十针,0.6-0.7寸深,每周一次,5次大减,治疗中有两次加用止痛四穴以巩固疗效。经8次治疗后椎旁结节消失,颈痛项强、头晕头痛诸症亦完全消失。

如周某,男,36岁,2009年10月13日来诊。主诉:左侧臀部上方骶骨下缘顽固性疼痛已五年,疼痛颇剧,甚为痛苦。腰椎、骶骨、骨盆X片、CT片无异常发现,诊为臀肌筋膜炎。曾经针灸数十次无效,曾建议针刀,因畏惧而被其拒绝,遂用关刺加多针法治之。在其左侧臀部上方骶骨下缘发现明显压痛区,约3X4cm大,遂用关刺加多针法深刺之。一次针入15针,针距仅2-3mm,隔三日一次,2次大减,6次而愈,其中三次加用了止痛四穴。

6、小结

谢继光老师家传谢氏关刺法与止痛四穴,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痛症、痹症,疗效颇佳。关刺即针刺骨节旁与筋肉交界处,近取与远取常配合使用。止痛四穴属于关刺的远端取穴,即三间、后溪、太白、束骨四穴,左痛取右,右痛取左,若遇剧烈疼痛、顽固疼痛及左右均痛,则左右共八穴皆取之。治疗局限性慢性疼痛,则须配合关刺近取以通经除痹。虚症用关刺法宜补法浅刺,并加用脐周四边穴大补元气,此法可减轻晚期癌症所致疼痛,有时疗效甚至出乎意料之外。久治不愈的顽固性颈、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多为虚实夹杂,督脉不足,若医者反复深刺、强刺激督脉及其周边,虚其已虚之气,其病难愈,可用脐周四边穴调任治督,大补元气,与止痛四穴相伍,多能缩短病程,提高疗效。谢氏关刺法常与多针法相结合,数针共作用于一穴,增加刺激量,增强祛风活络通痹之功。无论肩颈腰腿疼痛还是头胁胸腹疼痛,应用谢氏关刺法多能应手而效,疼痛越剧其效越显。

关刺法是祖国医学遗产宝库中的明珠,应当努力发掘,提高创新。

本文内容摘自《中国针灸》2011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针家传针灸治痛绝招——谢氏止痛四穴
急性腰扭伤针灸治验两则
【引用】董氏奇穴 --董氏特有针法+《学董氏奇穴》1
急症针灸经验推荐——三叉神经痛
针灸基础“进针,出针”手法
[转]九针治痛即脉法针灸师带徒手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