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钟海波:龙年谈龙

龙年谈龙(散文)

“图腾”(totem)一词源自北美印第安人的方言,意思是“它的亲属”“它的标记”。它通常指原始的部落或人群因对某些动物或植物表示崇拜,而将它的图像作为本民族的标志或族徽。这是一种建构在自然崇拜与祖宗崇拜基础之上的原始先民,认动植物之类为血亲祖先的文化观念。不同民族的图腾不同,有的民族崇拜鹰,有的民族崇拜狼,有的民族崇拜熊,不一而足。几千年来,中国人将龙视为崇拜物。我们的祖先黄帝以及夏族,均以龙为族徽。龙成为中华民族崇尚的威武、吉祥的图腾物。因此,我们炎黄子孙,也被称为“龙的传人”。

龙是先民想象出来的神物,并非真实存在。现代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在《伏羲考》中说:“它(龙)是一种图腾(Totem),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宋代罗愿在《尔雅·翼·释龙》所描述的龙的形象,也是一个由九种动物特征组合的虚拟神话动物。他说所谓龙者“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龟,项似蛇,腹似蜃,麟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古书中有关龙的记载还有:“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云气而养于阴阳”(《庄子·天运》);“腾蛇游雾,飞龙乘云”(《慎子·威德》)。考古学证实,从8000年前的东北地区兴隆洼文化起,祖先已经开始崇拜龙,龙被作为祭祀时的重要礼器。1987年,河南濮阳县出土了一处墓葬,揭开了“中华第一龙”的神秘面纱。它的出现,标志着6500多年前的中原地区形成对龙的图腾崇拜,中国的龙文化有了更加清晰的史诗脉络。

从多种文献看,龙的主体部分是蛇形,龙崇拜最早应当源于蛇崇拜。蛇在世界其他民族神话中是邪恶的象征,如西方的《圣经》。中国人将蛇神化了,把它想象成神物,也赋予了它正面价值。原始时期农业、牧业尚未发明,初民们以狩猎和采集野果为生。当时榛莽遍野,狼豕横行,虫蛇肆虐,野兽严重威胁着祖先们的生命安全。传说中射日的后羿有“擒封豕,斩修蛇”的大功而受到后人的爱戴。由于疾病动物的袭击,人们普遍寿命短暂,是部落人丁不旺。而蛇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生命力极强,即使被斩头、去尾、剥皮,也能活动好长时间。蛇脱皮以后可以“重生”,人们认为它有再生能力。古书赞美它,“螣蛇无足而飞”,而且蛇的繁殖力特别强,它出神入化,行动诡秘,十分灵异。当时人们,一方面敬畏蛇,另一方面也崇拜蛇,希望长生不老,希望家族繁衍,子孙昌盛。神话传说中,中国人的始祖是女娲,她抟黄土造人、炼五彩石补天,为华夏民族起源做出了重大贡献。人们想象她的形象是蛇身人面,三皇中的伏羲也是巨大的龙蛇形象。出现在汉代画像石上的伏羲女娲长着长长的龙尾,而且亲密地交缠在一起。伏羲女娲“蛇身人首”、“人首蛇形”这就是中国人蛇崇拜的明证。中国人的蛇崇拜与印第安人的羽蛇崇拜是相似的。龙崇拜是由蛇崇拜发展演化而来的,后来在蛇的形象基础上衍生发展为龙的形象。龙形象集中了九种动物的特点,这种复合结构意味着作为自己民族图腾的龙是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万兽之首,万能之神。闻一多先生认为,伏羲的蛇氏族兼并了别的氏族以后,“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氏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而成为后来的龙。龙即大蛇,蛇即小龙。《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人们认为龙能兴云降雨,被视为司雨之灵兽。

龙是中国人艺术化、浪漫化的一种想象,这也反映出智慧民族丰富的想象力,浪漫的性格气质。人们也赋予龙种种超长的能力与神通。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通过曹操之口,概述了龙的能为:“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

龙的形象在商朝趋于定型,后代又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它的发展与演化也反映了中国文化“累积型”的特点,如诗歌、小说和戏剧的发展一样。定型后的龙具有威武不屈,奋发向前,精神饱满,昂扬向上,百折不挠等精神内涵,它成为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在几千年漫长的文化发展、演变过程中,龙形象除了被当做一种图腾,还逐渐被政治化、宗教化和审美化,它融入了中华文化中,成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龙形象与天下九州、太极图、黄河形象有暗合,它成了国家民族的一种象征。它被统治阶级吸收利用,以增强自身的神秘性、权威性和合法性。历代帝王都以“真龙天子”自居,他穿“龙袍”,“龙床”,“龙椅”。龙也被审美化、艺术化,它成了艺术表现的重要题材,广泛运用于文学、绘画、雕刻、建筑等领域。龙与民间的信仰有了关联,成为一种被崇拜的神灵。龙是司雨之神,因此每遇旱年,民间求雨祈丰都是进龙王庙,拜老龙王。

龙文化也深深融入民间日常,尤其节庆生活当中,如正月十五的舞龙狮,五月端午的赛龙舟,青年男女结婚时喜用龙凤呈祥的吉语,此外,民间还有“二月二,龙抬头有”,“三月三,祭龙王”,“六月六,晒龙袍”的习俗。汉语中有大量与龙有关的成语:龙腾虎跃,龙马精神,龙凤呈祥,龙飞凤舞,龙骧虎步,龙盘虎踞,矫若游龙,鱼跃龙门,藏龙卧虎,娇凤游龙,文炳雕龙,神龙见首,蛟龙得水,画龙点睛,龙吟虎啸,龙蟠凤翥……等不胜枚举。

中华文化多元融合,龙文化与儒释道文化共同构建了中华文化的价值体系,它是一种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的徽标。长期的文化心理积淀,使得龙崇拜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情结。它作为一种文化,已经渗透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当中,构成中国人的一种潜意识。中国人自觉认同“我们都是龙传人”的理念,世界各地,无论走到哪里,见到中国人会感觉到异常亲切,我们会把他(她)视为同胞。龙文化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民族向心力,民族凝聚力,增强华人的民族认同感。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龙在中华文化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责编:晨曦)

链接

钟海波||学者专栏:玄奘法师(外三首)

钟海波||学者专栏:中国,你好(诗)

钟海波||学者专栏:陕北春节的风俗与禁忌(散文)

钟海波||学者专栏:生命是一页洁白的纸(诗歌三首)

谢惠忠||小寒诗三首

贾振声||作家新作:纸大年(散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女娲形象是怎么从蛙变成龙蛇的?
《皇皇者华.崇拜和图腾》:蛇崇拜和蛇崇拜与龙崇拜的统一
中国新石器时代南方的宗教
最美龙图腾
4、舜帝对凤凰的崇拜
黄剑华:中华文明与龙蛇崇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