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词的韵律美

关于诗词的韵律问题,网上开辟了讨论版块,有一个宗旨或称规则:“就文学体裁而言,古典韵律诗歌是以汉语言文言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一家之言,也有助于我们研究韵律。


什么叫韵律?于进水先生的 《汉语言韵律诗歌理论纲要》(2010年6月26日 《韵律诗歌》报),编者按中说:“由于所谓的 <自由体新诗 >这种伪诗的存在,为正本清源,恢复传统,重建诗格,我们不得不把真正的诗歌冠以 <韵律诗歌 >的称谓。虽不得已之举,亦当今诗歌革命之需要。”文章提出“韵律是诗歌的核心要求和标志性象征”,我支持这种论点。


《诗经》是四言的民歌体, 《楚辞》是带有对偶句的骚赋体,两者都是最早结集的有韵的诗歌。有韵律的诗歌 (这里主要指传统诗词)便于朗诵,而朗诵便于帮助记忆,便于传播,便于普及。


俗话说的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现在已被国外的中文热所证实,一些外国领导人访华时发表讲演常常引用一两句中国古诗,已不是什么新闻。演员出身的里根总统来到北京,在国宴上的祝酒辞中引用了王勃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美国前副总统蒙代尔1979年8月在北京大学演讲时,引用了王之涣的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词的韵律,一种观点认为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平仄,由南北朝时期的沈约等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后的格律诗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讲究平声和仄声的协调。

二是对偶,在韵文特别是格律诗中,对对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较严的,诗词中一般是句对,在赋和八股文中还有多句对和段对。

三是押韵,指同韵的字在适当的地方 (一般是停顿的地方),有规律地重复出现。


这三个方面都来自于汉语语音的特点,就是单音节语素占优势,有声调。在诗词写作特别是格律诗写作时平仄、对偶和押韵运用的好,运用的自然,可以使诗作增强音乐感,呈现韵律美;运用得不好,用得过多过滥,就会给人以生拼硬凑之感,甚至以文害义,六朝到初唐的骈体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一)韵

《词源》 “异音相从谓之和,同音相应谓之韵。”

1、和诗,指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次韵,亦称步韵,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步韵。

古代诗人间就有唱和或叫倡和,言彼唱而此和,《易》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如没有韵,或者声调不协,怎么去和?


1,一韵到底:传统诗的律诗和绝句要求一韵到底。一韵到底是指全诗从头到尾用韵书中同一个韵部的字,中途不转韵。如:李颀 《送魏万之京》诗:“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本诗用歌、河、过、多、跎等字押韵,同在歌韵,一韵到底。不是一韵到底的则多是民歌 (如 《诗经》和古风,也有部分词。


2,平水韵:隋朝陆法言的 《切韵》分为 206韵,过于细,唐代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南宋平水刘渊,将同用的韵合并,成 107韵,后人渐为 106韵,被称为平水韵,一般叫“诗韵”。唐五代湖北近体诗以侵入韵共 29次,其中侵韵独押 28次,占96.55%,独用无疑。另侵真混叶1次。侵韵独用,但孟浩然《和张判官登万山亭因赠洪府都督韩公》叶 “岑深吟阴禽林音寻今心”,却侵真混押:孟浩然,世称 “孟襄阳”,是湖北人无疑,可证明是用的湖北方言。做传统诗,大多数人还是乐于用宽韵。


3,词林正韵:清人戈载编纂的一部词韵书,书分三卷,分平、上、去三声为十四部,入声为五部,一共是十九个韵部。他的分部,实际上是依据前人作词用韵的情况归纳而来,这就是他所说的 “取古人之名词参酌而审定”。戈氏的分韵虽是归纳、审定工作,但其结论却多为后人所接受,论词韵之士多据以为准。戈氏所分的词韵十九部,事实上也是进一步归纳诗韵即 “平水韵”而来。词韵较之诗韵要宽,从宋词这种按谱填词,要求合乐演唱,就要即兴创作,用诗韵显然不现实。尽管如此,毛泽东 《蝶恋花·答李淑一》上声二十五有与上声六语七虞并用,为此胡适专门请教赵元任问湖南人土语有否通押,回答是否定的。


(二)律

 《词源》律,吕也。阳者为律,阴者为吕,亦称十二律。律吕:古时正声音之器。相当于现代的调音器。《千字文》:“律吕调阳”,中国古代在音乐上有五音,宫商角徵羽,这是五个全音,再加上两个半音,一个是 4,一个是7,一共七个音。这七音是一个八度的自然音阶,没有音高,也就是没有定调。怎么办?就要用律吕来给它定调,律吕就是定调用的律管和吕管。现在交响乐团演奏前通常用黑管定音,以求音准。十二律吕,科学地介绍,它实际上是把钢琴上 (其它乐器也一样,钢琴的音程比较准确)的两个八度的音程平均分为十二等分,这个在今天可以很方便地用频率分析的方法来得到,而在古代却要困难得多。


1,格律:中国古代诗歌独有的,在创作时的格式、音律等方面所应遵守的准则。这里主要讲的是平仄律。中国古代的诗歌都讲究用韵,初唐以前还没有出现规范的格律诗,项羽的《垓下歌》和刘邦的 《大风歌》悲壮慷慨;曹植的七步诗婉约动情,四声俱备: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近体诗的格律到盛唐时候才趋于严格规范。被誉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的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虽然是诗,还是非常入乐的。


2、对仗:旧体诗文的词句相对偶。清 沈德潜 《说诗蒣语》卷下:“对仗固须工整,而亦有一联中本句自为对偶者。”一般多出现在七律中,李商隐:“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两者俱备。王力 《龙虫并雕斋文集·语言与文字》:“对仗,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虚词对虚词。”但对仗不是死的,我们还是以前人的作品为例。韦应物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其中 “欢笑”是动词, “萧疏”是形容词;杜甫:“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伯仲”,名词;“指挥”动名词。我们还是叫结构相应吧。


3、色彩:我国的古代诗歌,表达美的手法有多种多样,除了运用韵律、节拍、意境等来体现诗歌美之外,色彩的运用也是体现诗歌美的重要手段;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厚的画意和鲜明的节奏。唐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王维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孟浩然 《宴梅道士山房》: “林卧愁春尽,搴帏览物华。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4、动态:绘画讲究静中有动,电视有动态画面,诗歌何尝不是如此。张九龄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孟浩然 《春晓》、李白 《静夜思》、王之涣 《登鹳雀楼》、贺知章 《回乡偶书》、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韦应物 《滁州西涧》、张继 《枫桥夜泊》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动态诗。


5、音乐:历代古诗 (词)句中提到的音乐 (主要是乐器)给人印象极为深刻。从创作实践来看,就是要努力找到音乐这个切入点。声韵给你和谐美;平仄给你抑扬美;结构给你顿挫美;对仗给你均齐美;色彩给你视觉美;音乐给你听觉美;语言给你抒情美,综合起来我们就把它叫做韵律。美好的韵律诗,读起来都朗朗上口,宛如音乐般给人以享受。写诗重要的、共同的东西有了,比如韵律;然而失去个性,诗歌也就失去了生存的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们读世界】《诗词律要》讲座
王生文‖ 诗词演变之探讨
格律常识与写作(2):什么是格律?
【诗词微塾】格律诗中的小律和排律
关于三韵律诗(小律)【转】
诗歌探索:换韵格律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