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培训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培训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福安二中 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正日渐渗透到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角落。在学校里,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日甚一日的陷入尴尬的境地,不断遭遇信息化发展的强力冲撞。因而,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具备新的素养,培养新的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因应新的形势,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并将教育信息化放在重要的发展地位。1999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启动了继续教育工程,明确提出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全员培训。《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发展原则和整体构架,形成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最终文本。2004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2006年,福建省教育厅发布的《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工作实施方案》中也明确规定,要充分利用“人网、天网、地网”等多种途径,整合优质教师教育资源,高效益地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

在我校,“科研兴校”已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方略。但学校地处农村,现代信息技术和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学校对此十分重视,加大了硬件投入,旋即在教师中倡导开展多媒体教学,备受学生欢迎。几年的实践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一直以来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生热,教师冷”的情形。教师对信息素养的认识尚有误区,甚至信息技术的运用仅表现在竞教或公开课上。

综上,我们认为,从如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研究此一课题之必要:

1、教育发展的优先性

国家之间的竞争焦点将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由此彰显出了教育在未来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

2、教育手段的信息化
新技术条件下的教育教学要求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也促使教师追求新的信息素养。

3、教师学习的终身化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社会的概念深入人心。终身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教育观念,或者说是一种教育过程。学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4、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学生能力的拓展,学生接触的信息庞杂,学生知识面的扩大,都要求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一本书、一支笔”的教学方式。

5、课程改革的迫切性

教师必须首先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化自身的信息素养,才能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实施和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

二、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探索在农村中学特定的条件下如何进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以增强教师的信息意识,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好的从事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

1、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传递等有关技术的总称,如广播、电视、计算机、互联网、各种电信设备、常规电化教育技术(投影、幻灯、录音等)等。

由于现代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计算机多媒体功能及其网络技术日益成熟,信息技术的核心可以说就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所以,本课题所涉及到的“信息技术”一词的内涵大部分状态下是指计算机应用技术、多媒体功能及其网络技术。

信息技术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非全部。

2、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又称信息素质,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可斯基在1974年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后来又将其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此后,许多信息学专家都对信息素养内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可谓众说纷纭。《图书馆学研究》20057期中聂鑫《信息素养概念界定研究进展》一文有详细介绍。这里,我们借鉴华南师大桑新民教授在《探索信息时代人类文化与教育发展的新规律》(《人民教育》2001年第一期)所表述的观点。他认为,信息素养的内在结构与目标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

2) 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

3) 有效地吸收、存储和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

4) 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的能力;

5) 将以上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高效学习与交流的能力;

6) 学习、培养和提高信息文化新环境中公民道德、情感,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

此外,也将参考教育部200011月发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对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内涵的概括,即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意识

2、信息常识

3、信息能力

4、信息道德

当然,教师的信息素养有其特殊性。我们亦将在实验和学习过程中大力关注这个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现状

华东师大王吉庆的《信息素养论》、周宏、柯昌军主编的《教师新素养4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华东师大祝智庭主编的《走进信息化教育》、钟启泉、祝智庭主编的《信息教育展望》、华南师大桑新民主编的《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以及上海师大黎加厚、北京师大何克抗等一批专家学者的专著、论文详细而深入的阐述了信息化教育的特点、信息素养的内涵、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以及国外信息化教育的经验等等,这些研究成果将对我们的课题起到理论指导的作用,并将给我们提供研究的动力,指引研究的方向。

同时,我们也收集了相当多的国内同类学校有关此类课题的研究成果。这些兄弟学校在信息素养培训的校本教材编写、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活动的整合、教师信息素养的评测标准、对各种网络信息资源的选择、再创造以及运用、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研究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将对我们的课题起到借鉴的作用。

综上,我们认为,现有的研究成果在“应该做”上取得了高度的共识,但在“做什么”和“如何做”方面则尚有不同看法或薄弱环节。我们期望通过研究,试图在如下几个方面做出自己的阐述:

1、研究人们在认识信息素养方面存在的误区,探讨阻碍教师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及培养信息素养的各种因素,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2、在全方位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学反思、课堂评价)渗入信息素养评价的可行性;

3、探索新型的网络手段如即时通讯工具(QQMSN)、BBS(社区、论坛及其它互动平台)、BLOG、个人网站在教师信息素养形成和提高中的地位和作用;

4、建构一种既有特殊性(适合本校)又具普适性、既有前瞻性又有现实性的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依据

(一)、教育信息化理论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是教育信息化成功的关键。

(二)、信息素养理论

信息素养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它包括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分析、信息的加工。

提高了人的信息素养就培养了人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使之具有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具有追求新信息、运用新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未来的受教育者不再是一个只会吸纳大量事实信息的人,而是一个知道如何检索、评价和应用所需信息的人。有信息素养的人是指那些不仅懂得如何学习,而且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习惯、能力的人。

信息素养不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

(三)、校本培训理论

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思想是校本培训理论的基石。校本培训是每一位从教者自我教育的主要途径,是终身学习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立足于本校实际,着眼于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的结合,因而更务实,更有针对性,也更有效果,是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的理想培训模式。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这样学习就是一个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建构主义更能揭示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更适合于指导成人包括教师的培训学习。

(五)、学校现有的实践基础

1、学校有良好的硬件设施,有完善的广域网和局域网系统。

22004年,学校开通了成都市石室中学网校。其多媒体课件以及其他网络资源已被全体教师所使用,并积累了一些经验。

3200510月,学校开通了继续教育网。现有101位教师参加非学历培训,占教师总人数的70%左右,未来几年将会有更多的教师参与。

4、学校具有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网络教室、多媒体光盘、卫星接收设备齐全。2006年,学校七、八年级学生语、数、外每周各有一节光盘教学课。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年级开设这样的课程。

五、课题实验假设

在实施信息化教育、开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探索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模式,并按照这种模式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增强教师的信息意识,大力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及其它信息素养水平,服务于个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可以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更好的促进学校的发展。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对本校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的信息素养状况及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情况的调查研究,探索出适合本校的培训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方法和途径。在此基础上,兼顾普适性原则,进一步深化总结出具有可操作性又有实用效果的一般模式。通过培训,增强教师的信息意识,养成良好的信息搜索、选择、分析、再创造的习惯,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以更好的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  教师信息素养状况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情况的调查。

2  研究教师对信息素养认识上的误区,为下一步制定培训内容打基础。

3  探讨阻碍教师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及培养信息素养的各种因素,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4  从学校现状以及教育教学实践出发,确定农村中学教师应当具备哪些必要的信息素养及相关的信息技术能力。

5  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和技术条件,逐步制订出适合本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培训的内容、目标、方法。

6  参照相关的研究成果,探讨评价教师信息素养的标准和测评模式。

7  进行在全方位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学反思、课堂评价)渗入信息素养评价的可行性研究。

8  探索新型的网络手段如即时通讯工具(QQMSN)、BBS(社区、论坛)、BLOG、个人网站在教师信息素养形成和提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9  综合以上研究,尝试建构一种既有特殊性(适合本校)又具普适性,既有前瞻性又有现实性的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模式。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个案法

两个层面上适用:一是在探索具体的培训方法时要以个案作为参照系;二是总结培训模式时要把本校作为个案,总结出一些共通的因素。

2、本课题属实践研究,故以行动研究法为主。

根据具体的目的和要求不同,可以选择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总结法、追踪法、文献法等。

八、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硬件建设是前提

学校的网络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卫星接收设备齐全。广域网和局域网畅通无阻。全校教师每人拥有一台能上网学习的电脑,形成了自主学习、培训的环境。

2、学习资源是基础

学校先后开通了成都市石室中学网校、教师继续教育网;能方便、快捷地接收卫星教学资源;拥有丰富的多媒体光盘资源。这些资源将成为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的主要内容。当然,我们也将以实用性为原则,尝试对这些资源进行选择、精简、整合。

3、人才队伍是关键

学校健全了课题组织机制。成立了课题组,选择年富力强、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教师为课题组研究人员,各个部门,各个阶段,各项任务都有专人各司其职。任务明确,考核到位,落实有力。

4、政策配套是保障

学校健全了各种管理机制。课题实施的阶段,落实到人,建立了管理和培训学习内容的两个模块,定期公布培训学习情况,定期考核、评估、总结、反思,并将提供经费支持。常年把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继续教育学习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与教师评职、评优、晋升挂钩,激励教师从事课题研究和继续教育学习。

九、课题研究的时间及步骤

(一)、研究时间:拟定周期两年, 20066月-20086

(二)、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9月-200612月)

1)论证确立研究课题,建立课题组,落实研究人员,划分责任。

2)搜集相关资料,制订课题实施方案,申报课题。

3)理清研究线索,完善细节规划。

2、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071月-20081月)

根据研究内容的规划,分两步:

第一步,主要是培训前的调查研究及内容、方案的制定。时间大致到2007年底。

1       教师信息素养状况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情况的调查,做好前期的现状分析、特点归纳、误区判断及对策研究。

2       从学校现状以及教育教学实践出发,确定农村中学教师应当具备哪些必要的信息素养及相关的信息技术能力。

3       确立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各成员根据本课题的主要任务,选择研究方向和重点,确定实验实践方案,撰写相关案例和论文。

4       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和技术条件,制定出适合本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培训的内容、目标、方法。

第二步,主要是教师信息素养的评测标准和模式,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运用其他网络手段来提高信息素养水平的可行性研究,完成专题论文。

1       参照相关的研究成果,探讨评价教师信息素养的标准和测评模式。

2       从事在全方位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学反思、课堂评价)渗入信息素养评价的可行性研究。

3       探索新型的网络手段如即时通讯(QQMSN)、BBS(社区、论坛)、BLOG、个人网站在教师信息素养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4       进一步深化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的实践研究,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完成各方面的专题研究,并形成专题研究论文。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82月-20087月)

对照课题方案和实验资料进行全程总结,收集整理专题研究论文,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征求意见,修改。

4、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088月-20099月)

完善课题研究报告,将研究成果汇编成册,申报、验收、结题。

九、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专题研究论文

3、课题专题管理网页、课件、教学设计等

4、课题研究资料、数据、图片集

十、课题组织及分工:

 

 

 

(注:本文“课题的界定”和“课题研究的依据”等小节中有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或他人的研究成果,恕未一一注明。谨致谢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技术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向
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个人专业成长计划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阶段性研究报告
推进教科研训一体化 促进区域教育内涵品质的提升
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