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提高人才评价“含金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人才评价是人才工作的关键一环,各地要在评价标准、结果运用、机制优化上下功夫,切实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提高人才评价“含金量”。



注重实干实绩,增强评价“信度”。工作实绩最有说服力。要聚焦岗位绩效,突出生产服务成效、创新成果和实际贡献,营造“凭实干立身、靠实力说话、看实绩排名”的人才评价生态。在评审标准制定上,要坚决破除“四唯”倾向,减少奖励、资历、头衔、论文等评分占比,加大素质能力、成果转化、社会贡献等要素比重,让更多有潜质、有实绩的人才拥有脱颖而出的机会。要紧贴产业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申报条件,让人才“跳一跳能够到桃子”,激发不同人才的申报积极性。要将“公平公开公正”贯穿人才评价全过程,邀请政府、企业、人才等各领域代表参与其中,及时向社会公布评选程序、评选结果等,主动接受各界监督,确保人才评选在阳光下运行。

强化激励鞭策,提升评价“温度”。评价作为一次“甄别”,既是对人才的区分鉴定,也为人才使用提供了有效参考。要大张旗鼓“奖优”,对于德才兼备、业绩突出的人才,积极兑现人才政策,在奖金发放、住房保障、子女教育上消除后顾之忧,在职称评聘、岗位调整、薪金待遇上给予“真金白银”,在科技攻关、梯队建设上给予大力支持,让其享受到真真切切的获得感。要克服人才评价“终身制”弊端,建立人才动态调整机制,对有重大贡献的及时提高人才档次,对顶着人才帽子不作为、慢作为的及时清理,全方位调动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常态长效,校准评价“精度”。评价体系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在改革中不断完善。眼前和长远相结合,拉长人才评价镜头,尤其是对待高技能人才、青年人才、基层一线人才等群体,要将短期评价和长期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融为一体,用发展眼光看待人才,给人才更多成长时间、成长机会。他评和自评结合。要树立“谁用人、谁评价”的鲜明导向,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改革,突出企业用人主体地位,将选才荐才权交给企业,形成“业内自主、谁用谁评”的工作机制,对人才进行精准评价、精准使用,把更多优秀人才挖掘出来、使用起来,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主     编:刘风云   审   核:王 乾
责任编辑:吴  昊    刘宏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彭剑锋:华为成功的“五种力量”
建立机制对人才进行有效的管理才是竞争力
建立人才激励保障机制的思考
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笔谈
以薪酬为先导,打造“精益”化人力资源
华为公司的人才激励机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