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为都在用的责任中心管理法:让每个部门从甩锅变管好钱、赚到钱

“市场部又超支了!再这么花,利润全没了!”

“不投钱做推广,销量怎么涨?业绩下滑谁负责?”

“研发要加预算搞创新!”“利润这么薄,钱到底该花在哪?”

这些熟悉的争吵,几乎每天都在企业里上演。财务嫌业务乱花钱,业务嫌财务不配合,研发觉得投入不够,老板看着利润发愁——本质上,是因为没说清“谁该对什么负责”,各部门目标不一致,只能各自为政。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建立“责任中心管理体系”。

就像华为靠它实现高效运转,让研发懂市场、销售懂盈利、职能部门懂服务一样,这套方法能帮企业清晰界定各部门的“权、责、利”,让每个部门都成为“增长引擎”,而不是“成本包袱”。

今天就拆解这套让华为都受益的管理方法,从“五大责任中心”到“四步落地”,帮你管好钱、赚到钱。

先搞懂:什么是责任中心?为什么华为离不开它?

简单说,责任中心就是根据部门的核心职能,把企业拆成不同的“管理单元”,明确每个单元“该干什么、对什么负责、能获得什么回报”。

就像一座城市,有的区域负责“赚钱”(商业区),有的负责“节流”(工业区降本),有的负责“长远发展”(高新区创新)——分工清晰,目标一致,才能高效运转。

华为的成功,离不开这套体系:

比如华为的研发部门,不只是考核“技术创新”,还要考核“新产品收入占比”“毛利率”,这就让研发人员不仅懂技术,还得懂市场、懂盈利,避免“研发出没人要的产品”。

对普通企业来说,责任中心管理能解决3个核心问题:

1. 避免“乱花钱”:明确谁对成本、费用负责,杜绝盲目投入;

2. 避免“瞎忙活”:明确谁对收入、利润负责,让努力直接挂钩结果;

3. 避免“不协同”:明确各部门定位,减少“甩锅”,形成合力。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五大责任中心:从“花钱”到“赚钱”,每个部门都有清晰定位

不同部门的职能不同,责任也不同。根据核心目标,可分为五大类责任中心,覆盖企业所有部门。

1. 利润中心:企业的“发动机”,既要赚钱也要控成本

核心职责:既要负责“创收”,也要负责“控成本”,最终对“利润”负责——是企业最核心的“赚钱单元”。

典型部门:产品事业部、区域分公司、独立业务单元(如某家电企业的“小家电事业部”)。

考核指标:毛利率、净利润、投资回报率(ROI)。

管理要点:

- 给足“自主权”:包括定价权、资源调配权(比如自己决定营销预算怎么花);

- 不唯“规模”论:重点看“投入产出比”,比如“销量增长10%,利润增长15%”才是好业绩;

- 平衡短期与长期:不能为了短期利润砍研发、降质量,要保障长期竞争力。

实战案例:

某家电企业把“电视”“小家电”“厨电”划分为独立利润中心,结果发现:电视销量高,但毛利率只有8%;

小家电销量低,但毛利率达30%。于是调整资源——把电视的营销预算砍20%,投到小家电,同时优化电视供应链降本。半年后,公司整体利润率提升30%。

2. 成本中心:企业的“精算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本

核心职责:不直接赚钱,而是在“保证质量和效率”的前提下,持续降低成本——是企业的“节流单元”。

典型部门:生产制造部、采购部、仓储部。

考核指标:成本节约率、原材料利用率、人效、废品率。

管理要点:

- 建立“标准成本”:比如生产1件产品的原材料标准用量、标准工时,明确降本目标;

- 拒绝“劣质降本”:不能为了省钱偷工减料,要通过优化流程、提升效率降本;

- 激励“全员降本”:让一线员工参与降本(比如工人提出的“废料再利用”方案),给予奖励。

实战案例:某制造企业给生产部定为“成本中心”,建立了详细的成本核算体系:比如生产1个零件,原材料标准用量1kg,废品率≤2%。

通过优化切割工艺、回收废料,原材料利用率从85%提升到95%,废品率从5%降到1%,一年节省成本超2000万元。

3. 费用中心:企业的“支持系统”,花对钱、服好务

核心职责:不直接赚钱,也不直接降本,而是在“预算范围内”为业务部门提供支持服务——是企业的“保障单元”。

典型部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行政部、IT部。

考核指标:预算执行率、服务满意度、工作效率(如招聘到岗时间、财务报销时效)。

管理要点:

- 预算“挂钩战略”:比如HR的招聘预算,要优先保障“业务增长急需的岗位”,而不是盲目砍预算;

- 考核“服务质量”:不能只看“花了多少钱”,更要看“服务好不好”(如业务部门对HR的招聘满意度);

- 定期“评估有效性”:比如行政部的团建费用,要评估“员工满意度”“团队凝聚力提升”,避免“为花而花”。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实战案例:

某互联网公司的HR部门是“费用中心”,考核指标不仅有“招聘成本”,还有“新员工3个月留存率”“关键岗位到岗时间”“培训后员工绩效提升率”。

结果HR不再只追求“低成本招聘”,而是优先招“适合且稳定的人”,新员工留存率从60%提升到85%,间接帮业务减少了招聘损耗。

4. 收入中心:企业的“开拓者”,全力搞创收

核心职责:不直接负责成本,专注“开拓市场、提升销量”,对“收入增长”负责——是企业的“增收单元”。

典型部门:销售部、门店、电商运营部、市场推广部。

考核指标:销售收入、客户增长率、市场份额、新客户签约数。

管理要点:

- 给足“市场灵活性”:比如销售有一定的“定价浮动权”,应对市场竞争;

- 平衡“短期与长期”:不能为了冲销量“低价甩卖”“过度让利”,要维护客户长期价值;

- 细分“目标客户”:比如把销售分为“新客户开拓”和“老客户维护”,分别考核“新签数”和“续约率”。

实战案例:

某软件公司的销售部是“收入中心”,拆成两个团队:A团队负责“新客户开拓”,考核“新客户签约数”“首年销售额”;

B团队负责“老客户维护”,考核“续约率”“老客户增购金额”。

结果新客户收入增长40%,老客户续约率从70%提升到90%,避免了“只冲新客、丢老客”的问题。

5. 投资中心:企业的“战略家”,为长期增长铺路

核心职责:不追求短期盈利,专注“长期投资、孵化新业务”,对“投资回报和长期价值”负责——是企业的“未来单元”。

典型部门:战略投资部、新业务事业部、创新孵化中心。

考核指标:投资回报率(ROI)、新业务增长率、用户规模、技术积累。

管理要点:

- 眼光“放长远”:允许“短期不盈利”,给新业务足够的“培育期”(比如华为的鸿蒙系统,前期投入多年不赚钱,后期成为核心竞争力);

- 建立“科学决策机制”:投资前做充分的市场调研、风险评估,避免“盲目跟风”;

- 平衡“稳健与创新”:既要有“低风险的稳健投资”,也要有“高潜力的创新投资”。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实战案例:

某集团公司的“新业务孵化中心”是“投资中心”,考核指标不是“短期利润”,而是“用户增长”“市场份额”“技术专利数”。

前期投入5000万孵化“智能家居”业务,前2年没盈利,但用户突破100万,第3年开始盈利,第5年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年营收超10亿。

四步落地:从“划分”到“优化”,搭建你的责任中心体系

责任中心不是“纸上谈兵”,需要一步步落地。按这四步走,中小企业也能快速搭建。

第一步:划分责任中心类型——按“职能”定,不是按“模板”套

根据部门的核心目标,明确其属于哪类责任中心,关键是“符合业务逻辑”,而不是生搬硬套。

比如:

- 销售部:收入中心(专注增收);

- 生产部:成本中心(专注降本);

- 小家电事业部:利润中心(既要增收也要控本);

- 创新部:投资中心(专注长期孵化)。

第二步:制定考核指标——符合SMART原则,不搞“一刀切”

为每个责任中心设计“关键指标”,要具体、可衡量,避免模糊表述。

比如:

- 成本中心(采购部):原材料成本较预算下降5%,原材料合格率≥99%;

- 费用中心(HR部):关键岗位到岗时间≤15天,新员工3个月留存率≥80%;

- 利润中心(小家电事业部):毛利率≥30%,净利润增长20%。

第三步:建立数据支撑——让数据说话,避免“拍脑袋”

责任中心管理需要“准确、及时的数据”,包括财务数据(成本、收入、利润)和业务数据(销量、客户数、废品率)。

- 小公司:用Excel搭建“数据台账”,每周更新关键指标;

- 大公司:用ERP、CRM系统打通数据,实时监控进度。

第四步:定期复盘优化——根据实际调整,不墨守成规

每月/每季度召开“责任中心复盘会”,评估效果,及时调整:

- 若成本中心“为了降本牺牲质量”,就增加“质量指标”(如废品率);

- 若收入中心“只冲量不赚钱”,就增加“毛利率”辅助考核;

- 若投资中心“孵化进度慢”,就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目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避开4个误区:别让责任中心“失灵”

很多企业推责任中心没成功,是踩了这些坑:

误区1:所有部门用同一套标准考核

比如给行政部(费用中心)考核“利润”,显然不合理。

对策:差异化考核,按责任中心类型定制指标,让每个部门“考该考的事”。

误区2:只考财务指标,忽视过程

比如只考销售部“收入”,不考“客户满意度”,导致销售“忽悠客户签单”。

对策:平衡“结果指标”和“过程指标”,既看“赚了多少”,也看“怎么赚的”。

误区3:各部门各自为政,不协同

比如销售部冲销量多下单,生产部为降本不愿加班,导致交货延迟。

对策:设计“协同指标”,比如销售部的考核和“交货及时率”挂钩,生产部的考核和“销售订单完成率”挂钩。

误区4:频繁调整指标,让部门无所适从

比如这个月考“收入”,下个月考“利润”,部门刚适应又变了。

对策:指标保持“相对稳定”,年度微调,让部门有明确预期。

最后:责任中心的本质,是“让每个人知道该干什么”

华为的一位高管曾说:

“责任中心不是'管控工具’,而是'激励工具’——让每个部门清楚'自己的价值是什么’,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对企业来说,管好钱、赚到钱的核心,不是“老板盯得紧”,而是“体系能自转”:

利润中心主动赚钱,成本中心主动降本,费用中心主动服务,投资中心主动开拓未来。

无论你是小企业还是大企业,都可以从“小范围试点”开始:比如先把销售部定为“收入中心”,生产部定为“成本中心”,跑通后再逐步推广。

你公司有没有试过责任中心管理?

遇到过哪些问题?

评论区聊聊~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孙继彬(成本归零孙经管)东北财经大学硕士,中国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天睿恒企(广州)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20多年财务管理经验,其中富士康、中石油等世界500强企业经验15年,连续创业10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企业效率上不去?多半是没搞懂责任中心管理:从概念到华为实践
利润中心的设置与组织架构、绩效考核、财务核算
罗百辉:构建企业的五个责任中心
《2020年有关企业责任会计讲解》
权责利失衡?这家企业靠「责任中心」让每个部门都成为利润发动机
部门边际贡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