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田冰冰:开学后,为什么总有家长托人来要求换座位?


2  


我是不赞同把座位给弄成稀缺资源的。这样的过度考量,有着装点座位、照顾关系的嫌疑。要求多了,使得班主任将一个这么简单的事情,也变成各种技巧和关系权衡。实在累的很。

为什么家长总喜欢去托这样那样的关系去安排座位?因为班上的座位安排常常是一次就固定了下来。

于是就有好事者去分析这教室中的座位,将其总结为所谓的“金三银四”,然后就可以看到各类相关详细解析:第一二排的位置擦黑板的时候常常要吸入粉笔灰尘,教室两侧的位置容易斜视,教室最后老师管不到,容易造就贪玩的孩子。这雄霸中庭的,不左不右,不前不后的位置,就成了大家眼中的香饽饽,期望托朋友无论如何都要搞定这件事情者,一时甚众。

 

传统守旧的固定座位的惯性,加大了家长的忧患意识,加剧了暗地里争选座位的风气,使得一个小小的事情,班主任总在开学初按下葫芦浮起瓢,迟迟搞不定。

 

其实,我很向往一种纯粹的排座位的方式,没有各种关系网的牵绊。根据学生的需求而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动态的座位调适中,尝试和不同人做朋友,尝试在教室的不同角度去思考。

 

我更不愿意看到去把座位分成什么“普通百姓区”“超级学霸区”“学渣区”等等,这是侮辱班主任管理能力的一种表达方式。实际上,把控全班的每一个角落,是教师课堂管理的基本能力。


座位就是一个座儿,普普通通,不要让它在中国式的顾虑中成了潜在竞争的中国式平台。大家都简单点儿,氛围便也更加纯粹。

不偏不倚,坚持原则,适度宽谅,让座位安排能够撇开各种关系的左右,小事也能彰显出班主任一种基本的教育境界。


(图解:这不是分区图,这是挖苦老师课堂管理能力的图)

和安排班干部一样,公平进行教室座位安排,都应该是班主任基本职业操守的表现,而不应该窄化和包装某种“特权”。合理安排学生座位,有助于班主任的工作顺利开局。然而,千万不要认为排座位只是开学初的“保留曲目”。

座位不必一坐到底,班主任可以不断地根据学生的状况,进行适当的调整,让班级的座位流动起来,这样,既能解决班级管理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能给学生带来一些新鲜感。尝试一下吧!

一、传统动态循环座位方式

开学初,尽早让小朋友们按个头排成一队,然后两个人一组从第一排第一桌开始安排座位。唯一可以开绿灯的就是眼睛近视的同学。在排好座位后做适当的调整,以示必要的人文关怀。座位初步固定下来后,传统的调座位方式常常有“左右循环”和“前后循环”两种。

左右循环——定期对座位进行左右循环的调动。因为学生处在少年时期,视力尚未定型,如果一直坐在教室的角落会形成斜视。左右循环地轮换座位对学生眼睛是必要的保护。

前后循环——低年级学生身高没有太大的差距,班主任可尝试安排全班同学按前后顺序循环坐。例如,1—3排前后循环,4—6排前后循环,让学生在相近范围内适度调动座位。


二、需要调整座位的几种情况

一段时间后,开学初要排的座位会暴露出小问题。除了常规的思想教育,开动脑筋,通过调位置来再次创建安定的氛围,也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排座位一定不能一排了之,不能指望一劳永逸,很多班级问题都可以通过调换位置的方法得到解决。

1  一个总是喜欢回头看的小男孩儿

王老师班上有位叫天天的小男孩儿,特别顽皮可爱。美中不足就是好动,是那种被形容为“屁股下安转轴”的学生。他给班上带来了很多不安定因素,老师不得不花费很多精力在和他打持久战上,甚至每节课都在不断提醒他,但成效甚微。这让王老师课堂教学的愉快指数大幅下降。

只要仔细观察王老师的课堂,不难发现这位叫天天的小男孩儿后面还坐着一位同样调皮的男生。经过了解,他们两个关系非常好。天天不断地回头,不是主动找同学搭话,就是被后面同学弄出的动静吸引过去了。

此时,适当调换位置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调换位置可以改变学生的外部环境,同时进行思想教育,转变内因。自外而内,转变学生的听课状况。师生间僵持的状态也就自然得到化解。

2  当“闷葫芦”遇上“小麻雀”

学生的个性特点大不相同。有些学生,呈现出“闷葫芦”的性格特点,他的沉默寡言,除非被老师点名提问,否则决不主动在课堂上发言。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养成的重要时期,这样的状况让人着急。相反,有的小朋友因为性格非常外向,像个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很难安静下来主动思考。

怎样安排班级里的“闷葫芦”和“小麻雀”的座位呢?显然,我们首先会想到“动静结合,相得益彰”。通过调换位置,把活泼的“小麻雀”排到“闷葫芦”旁,既是对“小麻雀”课堂纪律的有效调控,也能带动“闷葫芦”更多地表达自己,这也是古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课堂中的运用。

尝试着让“闷葫芦”和“小麻雀”做同桌,让他们一起讨论,共同学习,你会逐渐发现两者的细微变化。此时,最大的受益者是那个不太爱说话的“闷葫芦”。

3 一个没有朋友的学生

班上新转来一个小男孩儿,他爱动手打人,写作业很拖拉。他从转来后不久就成为了班上学生敬而远之的“孤岛”。怎么办?若顺应学生的集体意愿,让他独自坐,这种做法无异于冷暴力。能不能通过调整座位的方式,解决他的“朋友荒”呢?

在班委会讨论后,班主任王老师和班干部们达成共识,大家轮流去和他同桌,每人一周,并且约法三章:要和他友好相处,要热心帮助他,每天至少寻找到他的一个亮点并称赞他。

由于有约法三章在先,而且一周的相处时间并不长,很多同学都报名来预约和他同桌。一个学期结束后,这个同学竟然成为了班上拥有朋友最多的人。“一周同桌制”改变了他对班级同伴的抵触状态,这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座位调整对学生起到的积极影响。

4 不断冒出的“小眼镜”

教室里突然冒出一副“小眼镜”,神气地出现在了班级同学们的面前,这竟然赢来不谙世事的小朋友一片羡慕的目光。这种“小眼镜”数量不断增加的现象,让人心痛。

班主任除了关注学生眼保健操的完成状况,减轻学业给学生视力造成的负担,还可以通过调换座位对学生视力进行有效保护。在小学低年级,我们可以通过前后轮换和左右轮换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改变位置,缓解眼部疲劳。当然,让看黑板有困难的小眼镜适当靠前坐,也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三、均衡组合班内学生

1 异质同桌,优势互补

(1)借助成绩优异的学生的力量。班主任如果发现个别学生有掉队的倾向,需要天天来单独为他(她)补课,这时为什么不安排学生做你的小助手呢?邀请一个成绩优异而又热心的同学来做自己的助手,随时随地替你关注他(她)的学习进展,及时向你汇报他(她)的学习情况。这个策略如果运用得当,势必能减轻班主任的负担。

(2)借助性格外向的学生的力量。学生的性格会有很大的差异。开学不久你就会发现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到上课起身发言都脸红窘迫,那就可以为他(她)安排一个外向活泼的同学。两人同桌,近朱者赤,先受到影响的都是内向的学生。

(3)借助班干部的力量。很多班主任选班干部的时候,喜欢选择各方面都比较出色的同学。如果有调皮的小猴子型人才,借助班干部同桌的威信,对其课堂纪律加以适当约束,效果也不错。

2 同质同桌,互相促进

如果细心观察,你会发现传统的一帮一的方式也存在具体问题。在课堂讨论的环节中,学困生和学优生共同讨论时,成绩稍微逊色的学生往往洗耳恭听而放弃了主动思考。长时间优劣搭配,话语权常常被学优生掌握,看起来很民主的对话,其实仍存在着学困生的话语权劣势。

我们可以尝试反其道而行之,大胆采用“同质同桌”的形式安排座位,将学习能力相近的学生分在一起成为同桌。两个程度均比较好的学生在一起,共同迎接学习过程中新的挑战。两个程度不算好的学生做同桌,没有了优秀学生在身边,只能依靠自己,承担自己的学习责任,不会因为自己的错误答案而感到难为情。班主任不用担心学困生组合完不成任务,可以发挥学优生小组的帮扶作用,让他们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再施以援手,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班级是一个动态发展和成长的集体,班主任不要因循守旧,一成不变地看待教室里的问题。通过动态地调整学生座位,能够有效地解决班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小问题。不仅如此,许多班级管理中的问题也需要班主任以动态调适的思维方式来对待。 

说来说去,座位,就是一个座儿而已。不要把座位的问题,弄成了问题座位,简简单单就好。



      文章节选自田冰冰《轻轻松松当好班主任》。

      合作/转载/建议请联系田冰冰老师微信号junshitian520

     分享感受,问题求助,请在下方留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开学放大招 | 动起来吧,“座位君”!
如何当好班主任老师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
看看优秀班主任是如何安排好学生座位的?
·开学了,做个优秀的班主任要做好这些准备工作
新学期如何给学生排座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