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肿瘤病人如何治疗? 家属的选择, 地狱与炼狱间的挣扎

家里忽然有了个CA病人,想也想不到的晴天霹雳。病人在刚发现之初时,往往绝望崩溃,需要家人给予最大的关心。没问题,家人自然会竭尽全力去关心和帮助病人。同一时刻,家属的心态同样陷入了不可言说的复杂之中。疑问?为什么一样的生活环境饮食结构,TA会得病而不是我?自责?是我没有照顾好TA?我在什么时候的小小疏忽竟然导致这样严重的后果?不甘?TA一直身体很好,是不是哪里出了错,不可能啊。

一系列的问题像十万个为什么一样,萦回在脑海。疑问也好,不甘也好,行动上不敢丝毫耽搁,恨不能立马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案,开始治疗。巨大的心理压力只能放在心里,表面上需做出淡定神态。托人、找医生、上网查询、下载专业APP搜寻各种病人和家属的经验教训、注意事项。每一个意见都感觉有用,似救命稻草一般。这些行为很大部分偷偷地进行,不敢被病人知道。

遇到愿意配合的病人,家属可能压力好点。遇到积极主动寻求治疗的病人,我不太清楚家属的感受是好还是坏。因为,如果病人的行动过于积极,对家属来说可能意味着再多的寻求与判断,在病人那里会不会被否定?病人的焦虑紧张与家属一起,会不会被放大成无穷大?病人拒绝治疗坚决不配合呢?家属刀尖上舞蹈,悬崖边上走路的无助,无以言表。

我看过大量文章,都说要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让病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和现代医学,一定能战胜疾病。日本有个专家的文章,网上传播得非常广,即积极情绪和负面情绪造成的完全不一样的后果。文章将人的情绪分为很多层级。理论上谁都知道,正面情绪有利于疾病控制。但理论不过是理论。落实到实处,有多少病人在疾病到来后能保持平常心?又有多少家属在家中出现了病人后,处惊不乱?人是平常人,心却不是平常心了。毕竟,CA不是一般疾病,是让人谈之色变的恶魔。

我也看过一些强调病人家属需要心里纡解的文章。这些文章虽不多,依然说明有心理专家注意到了病人家属的心理问题。我认为,家属的心里,其复杂程度可能要远远重于病人。大概率上,病人在度过最初的惊愕和绝望后,会逐渐缓解和平和下来。他们会接受现实,既来之则安之。他们可能想通了生死,抱一份得过且过的心态。对于治疗,病人自己并不能完全做主。这时候的病人,处于弱势的位置,很让人心疼。每个病人的家庭状况不一样,经济条件不一样,家属对待病人的态度和投入可能也不一样。一些经济条件比较糟糕的病人,家属的心理可能更是一言难尽。

传统观念上,CA是不治之症。现代医学的理念为,控制住,与之共存就是胜利,没必要赶尽杀绝。这是个长期艰巨的任务,家属的态度及呵护要一以贯之。我赞成这个观点。每年都有新的药物被用到临床上,也有新的观点和理念抛出来让人耳目一新。新药新疗法的价格,甚于黄金。求生欲强烈的病人,会每天关注新动态,愿意接受和尝试一些新的疗法。有的病人有机会找到临床试验的机会。有的病人要求家人卖房子为TA治病。生命重于一切。TA的要求不过分。但是,家属的抉择非常痛苦:要不要倾家荡产赌一把?既然是赌,就有输赢。赢了,怎么说是值得的,赢不了家属怎么办?“人财两空”这个词,像悬在头顶的利剑,让家属坐卧不宁。

还有另一种情况。病人无可无不可,全由家属决定。病人的洒脱,反衬了家属如坐针毡的心情。所有的新药本质上也是赌,究竟结果如何没有定论。靶向药,有的病人没靶点,盲吃了效果相当好。有的病人基因检测有靶点,按照指导吃了没有效。所以,即便做了价格不菲的基因检测,其实不过是参考。因为按照现在最新的癌病观点,每个病人都具有唯一性特点。而药物是批处理治疗。或许对这个病人有相当不错的效果,到另一个病人身上只有微效甚至无效。有效没效且不说,毒副作用一样有,这是肯定的。病人,与小白鼠的性质相差不大。没效果,要承担毒副作用的后果。敢不敢?赌不赌?

医生的意见,每句话听到后被记得牢牢的。实际上医生的临床经验和处置方法千差万别,这个医院这样说,换个医院又一种说法。对病人,医生通常往轻里说。对家属,医生不但实话实说,有时候还故意往重里多说一点。为什么?丑话说在前头,有利于自保。更多时候,医生只提供一个建议,把最终决定权交给对医学一点不懂的家属。《滚蛋吧,肿瘤君》电影里“医生负责治疗,病人负责放心接受医生治疗”的美好,不过是艺术创作。家属胆战心惊,仿佛自己在决定亲人的治疗与否和生死。尤其新药的用与不用更是两难。用了,可能花了大钱没效果,还要让病人承受毒副作用的伤害。不用,疾病进展了,会后悔一辈子,为什么当时没用那个药?用了就好了呢?

还有关于癌病的种种说法,网上铺天盖地。对于治疗癌症传统的老三招:“手术、化疗、放疗”,有的医生和观点认为,这些是世界上最成熟的治疗方法,具有不可替代性。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手术治标不治本,动了转移更快。化疗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做了得不偿失。放疗更是破坏了病人仅剩的一点免疫力,让癌细胞在短暂抑制后更加猖狂。何况,无论是手术还是放化疗,都存在失败的可能和治疗无效的比例。病人治与不治,家属的困惑都一直存在,像蜡烛芯一样时时刻刻被煎熬着,没有尽头。

一些另类的说法,有时候同样具有很强的影响力。顺其自然,这种说法最愿意被病人和家属接受。这个说法的关键点是,发现了癌症,别管它,让它自生自灭。因为癌症有长时间的潜伏期,不去检查不是活的好好的?查出来去治疗,反而干涉了它的自然特性,病人死得更快。该干啥就干啥去,说不定就自己好了。真的不治?家属敢吗?病人怎么想?伦理先压死你。舆论的口水要淹死你。还有因为不治疗引发的内疚和对不起,可能一辈子都挣脱不开。癌症自愈的概率在十万分之一左右,谁会是那个幸运儿?能中了这个大奖,要多少辈子的高香才烧得出来?或许,那些所谓自愈的病人,有可能根本不是 CA,误诊的案例,全世界都有。

与不治疗差不多的旅游法,也是一种。该吃该喝该玩,想干嘛就干嘛,出去周游世界一圈就好了。这个观点,其实是医生不愿意接受病人的托词。换言之,医院认为你不治了不想惹麻烦。国际上果然有一两篇此类型文章告诉你,有人出去游玩了半年,不但癌症好了,连心脏病也好了。你信不信?外出游玩,很辛苦的事儿,生活规律不能完全保证。病人本不强大的免疫系统能不能经受住游玩带来的考验?想吃什么吃什么?家属敢吗?吃了那么多药没用,也许一餐不合适的饮食吃下去,病人不舒服了,家属控制不住地紧张,吃坏了?早晓得……其实,吃什么真的无所谓,因为吃了这样那样的药没治好便是证明。饮食比药厉害?明白了道理是一回事,怎么想是另一回事。

所有一切,全部需要抉择。每一次抉择,就像选择生死一样茫然。最希望的事情是逃,逃到无人认识的地方,静静考虑。但是,没有可能没有机会。人生是个单行道,有病也改变不了单行道这个事实。出口只有一个,选择何止两种?选择越多痛苦越多煎熬越多。这样的抉择,不是买青菜还是萝卜,而是命。这样说一点不夸张。我看过不止一本书,上面都有个共同的结论:家有CA病人,家属所有的选择都是错误。我看不明白,为什么都是错误?懂了时,悲剧已经发生。

反思、回忆、分析、后悔,种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为所有努力的失败伤心,为曾经的抉择后悔。假如,假如当时用的另一种方法,会不会?

为了不让亲人面临抉择的痛苦,请每个人好好活着,认真地活着,遵循天地规律,远离诱发不健康的因子。你病了,可以置生死于度外,你的亲人怎么办?彼此关爱没什么深文大义,没病没灾安安稳稳活好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患者亲属的两难抉择:癌要怎么说出口?
如果真有100%抗癌治疗方案,你会选择吗?来自一线医生的深度剖析
癌症病人记住这些 能活多几十年
『走进医学』为什么要对癌症患者长期随访
美国学者谈晚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
肺癌晚期,这种治疗很重要却往往被忽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