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陆羽《茶经》之----七之事(四)


卷下·七之事
【原文】:
三皇 炎帝神农氏。
周 鲁周公旦。齐相晏婴。
汉 仙人丹丘子。黄山君。司马文园令相如。杨执戟雄。
吴 归命侯(1)韦太傅宏嗣。
晋惠帝(2)。刘司空琨,琨兄子、衮州刺史演。张黄门孟阳(3)。傅司隶咸(4)。江洗马统(5)。孙参军楚(6)。左记室太冲。陆吴兴纳,纳兄子、会稽内史俶。谢冠军安石。郭宏(弘)农璞。桓杨州温(7)。杜舍人毓。武康小山寺释法瑶。沛国夏侯恺(8)。余姚虞洪。北地傅巽。丹阳弘君举。乐安任育长(9)。宣城秦精。敦煌单道开(10)。剡县陈务妻。广陵老姥。河内山谦之。
后魏 琅琊王肃(11)。
宋 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12)。鲍照妹令晖(13)。八公山沙门昙济(14)。
齐 世祖武帝(15)。
梁 刘廷尉(16)。陶先生弘景(17)。
皇朝 徐英公勣(18)。

【注释】:
1、归命侯:即孙皓,吴国人,晋灭东吴,孙皓投降,封“归命侯”。
2、惠帝:晋惠帝司马衷。
3、张黄门孟阳:张孟阳(载)未任过黄门侍郎,任黄门侍郎的是他的弟弟张协。
4、傅司隶咸:傅咸(239~294),官至司隶校尉,简称司隶。
5、江洗马统:江统(?~310),曾任太子洗马。
6、孙参军楚:孙楚(?~293),曾任扶风王的参军。
7、桓杨州温:桓温(312~373),曾任杨州牧等职。
8、沛国夏侯恺:干宝《搜神记》提到他。
9、乐安任育长:任育长,乐安(山东博兴)人,名瞻,字育长,曾任天门太守等职。
10、敦煌单道开:晋道士,敦煌人。
11、琅琊王肃:王肃(436~501),琅琊人,北魏文士,曾任中式令待职。
12、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刘子鸾﹑刘子尚都是南北朝时宋孝武帝的儿子,一封新安王,一封豫章王,子尚为兄,子鸾为弟。
13、鲍照妹令晖:鲍照(414~466),南朝诗人,妹令晖擅长词赋。
14、八公山沙门昙济:八公山在今安徽寿县北,沙门即佛教徒,昙济道人。
15、世祖武帝:南北朝时南齐的第二个皇帝,名萧颐,483~493在位。
16、刘廷尉:刘孝绰(480~539),为梁昭明太子赏识,任太子仆兼廷尉卿。
17、陶先生弘景:陶弘景(456~536),有《神农本草经集注》,已佚。
18、徐英公:徐公勣(592~667),唐开国功臣,封英国公。

【解读】:
记载有关茶事的历史人物如下(即七之事的目录):
三皇 炎帝神农氏
周 鲁周公旦
周 齐相晏婴
汉 仙人丹邱子
汉 黄山君
汉 孝文园令司马相如
汉 给事黄门侍郎(执戟)扬雄
吴 归命侯、太傅韦宏嗣(韦曜)
晋 惠帝
晋 司空刘琨,琨兄之子、衮州刺史刘演
晋 张孟阳(张载)
晋 司隶校尉傅咸
晋 太子洗马江统
晋 参军孙楚
晋 记室左太冲(左思)
晋 吴兴人陆纳,纳兄之子、会稽内史陆俶
晋 冠军谢安石(谢安)
晋 弘农太守郭璞
晋 杨州太守桓温
晋 舍人杜毓
晋 武康小山寺和尚释法瑶
晋 沛国人夏侯恺
晋 余姚人虞洪
晋 北地人傅巽
晋 丹阳人弘君举
晋 乐安人任育长
晋 宣城人秦精
晋 敦煌人单道开
晋 剡县陈务之妻
晋 广陵一老妇人
晋 河内人山谦之
后魏 琅琊人王肃
南朝宋 新安王刘子鸾,豫章王刘子尚
南朝宋 鲍照之妹鲍令晖
南朝宋 八公山和尚昙济
南齐 世祖武皇帝
南朝梁 廷尉刘孝绰
南朝梁 陶弘景先生
本朝 英国公徐勣


【原文】:
《神农食经》(1):“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注释】:
1、《神农食经》:传说神农所写,实为西汉人托名神农所作。

【解读】:
《神农食经》中说:“长期饮茶,可使人有力气,精神好”。


【原文】:
周公(1)《尔雅》:“槚,苦荼”。

【注释】:
1、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

【解读】:
周公旦《尔雅》载:“槚,就是苦茶”。


【原文】:
《广雅》(1)云:“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2)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注释】:
1、《广雅》:为三国魏人张揖所作。
2、芼:音卯(mào),合煮为羹。

【解读】:
三国魏张揖《广雅》说:“荆州(湖北西部)、巴州(四川东部)一带,采茶叶做成茶饼,叶子老的,就用米汤拌和处理使能成饼。想煮茶时,先烤茶饼,烤到发红为止,然后捣碎成细末放到瓷器中,冲入沸水浸泡。或放些葱、姜、橘子,搅和后饮用。喝了这种茶可以醒酒,使人兴奋不想睡觉。”


【原文】:
《晏子春秋》(1):“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弋(2)、五卵、茗菜而己。”

【注释】:
1、《晏子春秋》:是晏婴之后的人整理写成。
2、弋:音义(yì),射猎物,指禽鸟。

【解读】:
《晏子春秋》说:“晏婴作齐景公宰相时,吃的是粗粮,和一些烧烤的禽鸟和蛋品,除此之外,只饮茶罢了。”


【原文】:
司马相如《凡将篇》:“乌喙(1)、桔梗、芫华、款冬、贝母、木、蘖(2)、蒌、岑、草、芍药、桂、漏芦、蜚廉(3)、雚菌(4)、荈诧(5)、白蔹、白芷、菖蒲、芒硝、莞、椒、茱萸。 ”

【注释】:
1、乌喙:喙,音惠。乌喙,又名乌头,毛莨科植物,有毒。
2、蘖:音博,檗的异体字,即黄柏。
3、蜚廉:菊科植物,花,强壮﹑利尿。蜚廉,不是蜚蠊(蟑螂)。
4、雚菌:雚,音惯。雚菌,又名雚芦,有小毒。
5、荈诧:即茶。

【解读】:
汉司马相如《凡将篇》在药物类中记载有:“乌头、桔梗、芫华、款冬花、贝母、木香、黄柏、瓜蒌、黄岑、甘草、芍药、肉桂、漏芦、蜚廉、雚菌、荈茶、白蔹、白芷、菖蒲、芒硝、茵芋、花椒、茱萸。 ”


【原文】:
《方言》:“蜀西南人谓茶曰蔎。”

【解读】:
汉扬雄《方言》说:“蜀西南的人把茶叫做蔎。”


【原文】:
《吴志·韦曜传》:“孙皓每飨(1)宴坐席,无不率以七升为限。虽不尽入口,皆浇灌取尽。曜饮酒不过二升,皓初礼异,密赐茶荈以代酒。”

【注释】:
1、飨:音响(xiǎng),设宴待客。

【解读】:
《吴志·韦曜传》中记述:“孙皓每次宴请臣下,要大家都喝空七升酒。虽有人喝不完,也都要浇灌喝尽。韦曜的酒量不过二升,孙皓起初给予特别的礼节性照顾,暗地里让他用茶来代替酒。”


【原文】:
晋《中兴书》:“陆纳为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常欲诣纳(《晋书》云:纳为吏部尚书)。纳兄子俶怪纳无所备,不敢问之,乃私蓄十数人馔。安既至,所设唯茶果而已。俶遂陈盛馔,珍馐毕具。及安去,纳杖俶四十,云: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

【解读】:
晋《中兴书》记载:“陆纳任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常想去拜访他。陆纳的侄子陆俶埋怨陆纳没有准备什么东西,但又不敢问他,就私下准备了十多个人的酒食菜肴。谢安到了陆家后,陆纳招待他的仅仅是茶和果品而已。陆俶便当即摆上丰盛的肴馔,各种珍奇的菜肴全都有。等到谢安辞去,陆纳却打了陆俶四十大板,并训斥道:你既然不能给叔父增光,为什么要玷污我一向清廉的名声呢﹖”


【原文】:
《晋书》:“桓温为扬州牧,性俭,每宴饮唯下七奠柈茶果而己。”

【解读】:
《晋书》中记载:“桓温任扬州地方官时,性好俭朴,每次宴会时,仅用七盘茶果来招待客人。”


【原文】:
《搜神记》:“夏侯恺因疾死。宗人子苟奴察见鬼神。见恺来收马,并病其妻,见着平上帻(1),单衣,入坐生时西壁大床,就人觅茶饮。”

【注释】:
1、帻:音责(zé),包头巾。

【解读】:
晋干宝《搜神记》说:“夏侯恺因病死了。族人的儿子苟奴能看见鬼神。看见恺来取马匹,把他的妻子也弄成了病。苟奴看见他戴着平上头巾,穿着单衣,进屋来坐在他活着时常坐的靠西壁的坐榻上,向人要茶喝。”


【原文】:
刘琨与兄子南兖州刺史演书云:“前得安州干姜一斤、桂一斤、黄岑一斤,皆所须也。吾体中愦闷,常仰真茶,汝可置之。”

【解读】:
西晋将领刘琨给他哥哥的儿子南兖州刺史刘演写信说:“前些时收得安州干姜一斤、肉桂一斤、黄岑一斤,都是我需要的。我心中烦闷,常常依靠真茶来解闷,你可给我买些。”


【原文】:
傅咸《司隶教》曰:“闻南市有个蜀妪(1)作茶粥卖,为群吏打破其器具,后又卖饼于市。而禁茶粥以困蜀姥,何哉﹖”

【注释】:
1、妪:音浴(yù),老妇。

【解读】:
西晋傅咸《司隶教》说:“听说南市有个四川老妇人作茶粥卖,被群吏把她卖茶的器具打破了,后来又在市上卖茶饼。不知为什么要禁卖茶粥使她为难﹖”


【原文】:
《神异记》:“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牵三青牛,引洪至瀑布山,曰:‘吾,丹丘子也。闻子善具饮,常思见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给,祈子他日有瓯牺之余,乞相遗也。’因立奠祀,后常令家人入山,获大茗焉。 ”

【解读】:
《神异记》中记载:“余姚人虞洪,有一次到山里去采茶,遇到一个道士牵着三条青牛,他带领虞洪到了瀑布山,说:‘我就是丹丘子。听说你善于烹茶,就常想得到你的茶饮。这山中有大茶树可以供你采摘,希望你日后有多余的茶汤,就送给我吧。’于是,虞洪就给丹丘子立了奠祀,后来又常叫家人进山去,果然寻到大茶树。”


【原文】:
左思《娇女诗》:“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1)。小字为纨(2)素,口齿自清历。有姊字惠芳,眉目粲如画。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贪华风雨中,倏(3)忽数百适(4)。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5)。”

【注释】:
1、皙:音析(xī),皮肤白。
2、纨:音丸(wán)。
3、倏:音书(shū),疾行。
4、适:往之意。
5、音历(lì)

【解读】:
左思《娇女诗》曰:“我家有个宝贝女儿,长得很白净。小名叫纨素,口齿很伶俐。她姐姐的名字叫惠芳,眉眼俊秀美如画。两人在园林嬉戏蹦跳,到树下摘些未熟的果子。为了看花而不管风雨,无数次跑进跑出。她们看到煮茶心里就很高兴,对着风炉起劲地帮助吹气。”


【原文】:
张孟阳《登成都楼》诗云:“借问扬子舍,想见长卿庐。程卓累千金,骄侈拟五侯(1)。门有连骑客,翠带腰吴钩。鼎食随时进,百和妙且殊。披林采秋橘,临江钓春鱼。黑子过龙醢(2),果馔逾蟹蝑(3)。芳荼冠六清(4),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

【注释】:
1、五侯:本指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亦泛指权贵之家。
2、醢:音海(hǎi),肉酱。
3、蝑:音续(xù),蟹酱。
4、六清:六种饮料:水、浆、醴、、医、酏。

【解读】:
西晋张孟阳《登成都楼》诗大意说:“扬雄的故居在什么地方,司马相如的故居又是什么模样。程卓两姓有数以千万的财宝,骄横奢侈胜过五侯之家。门前车水马龙,宾客如云,腰间围佩着翠带和吴钩宝刀。美食随时可吃到,各种菜肴配制得独特精妙。走进林间便能采到秋橘,临近江水可钓到春鱼。黑子超过鱼做的肉酱,果馔赛过盐渍的蟹黄。香茶胜过各种饮品,其美味享誉天下。如果人生只是苟且寻求安乐,那成都这个地方还是可供人们尽情享乐的。”


【原文】:
傅巽《七诲》:“蒲桃宛柰(1),齐柿燕栗,恒阳黄梨,巫山朱橘,南中荼子,西极石蜜。”

【注释】:
1、柰:音耐(nài),苹果的一种。

【解读】:
傅巽《七诲》说:“山西的葡萄,河南的苹果,山东的柿子,河北的栗子,恒阳的黄梨,巫山的红橘,云南贵州的茶叶,西极地方的石蜜。”


【原文】:
张君举《食檄》: “寒温既毕,应下霜华之茗,三爵而终,应下诸蔗、木瓜、元李、杨梅、五味、橄榄、悬钩、葵羹各一杯。”

【解读】:
张君举《食檄》说:“见面寒暄之后,应请喝浮着白沫如霜的好茶三杯;再陈上甘蔗、木瓜、元李、杨梅、五味子、橄榄、悬钩、葵羹各一杯。”


【原文】:
孙楚《歌》:“茱萸出芳树颠,鲤鱼出洛水泉,白盐出河东,美豉出鲁渊。姜、桂、荼荈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蓼苏出沟渠,精稗出中田。”

【解读】:
西晋孙楚《歌》中记载:“茱萸果出在芳香树的上端,鲤鱼生在洛河的水中,白盐出在河东,美味的豆豉出在山东。姜、桂、茶出在巴蜀,莞椒、红橘、木兰花出在高山上,蓼草和紫苏长在沟渠边,精谷和稗子出在大田里。”


【原文】:
华佗《食论》:“苦荼久食益意思。”

【解读】:
东汉华佗《食论》说:“长期饮茶,有益于人的思维。”


【原文】:
壶居士《食忌》:“苦荼久食,羽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

【解读】:
壶居士《食忌》认为:“长期饮茶,身轻体健,好似飘飘欲仙;茶与韭菜同时吃,使人增加体重。”


【原文】:
郭璞《尔雅注》云:“树小似栀子,冬生,叶可煮羹饮。今呼早取为荼,晚取为茗,或一曰荈,蜀人名之苦荼。”

【解读】:
晋郭璞《尔雅注》记载:“树小似栀子,冬季不落叶,叶可煮羹饮。现在把早春采的叫做荼,晚些时候采的叫做茗,有的称之为荈,蜀人称之为苦荼。”


【原文】:
《世说》:“任瞻字育长,少时有令名,自过江失志。既下饮,问人云:‘此为荼为茗﹖’觉人有怪色,乃自申明云:‘向问饮为热为冷耳。’”

【解读】: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云:“任瞻,字育长,青年时有好名声,自从过江变节失志。有一次到主人家做客,主人陈上茶,他问人说:‘这是茶还是茗﹖’发觉旁人有奇怪不解的神态,便自己申明说:‘刚才我是问茶是热的还是冷的﹖’”


【原文】:
《续搜神记》:“晋武帝时,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遇一毛人,长丈余,引精至山下,示以丛茗而去。俄而复还,乃探怀中橘以遗精。精怖,负茗而归。”

【解读】:
《续搜神记》说:“晋武帝时,宣城人秦精,曾经进武昌山采荼,遇见一个毛人,一丈多高,引秦精到了山下,把一丛丛茶树指给他看了才离去。过了一会又回来,从怀中掏出橘子送给秦精。秦精害怕,忙背了茶叶回家。”


【原文】:
晋四王起事,惠帝蒙尘。还洛阳,黄门以瓦盂盛荼上至尊。

【解读】:
晋四王叛乱时,晋惠帝逃离京城。待回到洛阳时,黄门官用瓦钵子盛荼献给他。


【原文】:
《异苑》:“剡县陈务妻,少与二子寡居。好饮荼茗。以宅中有古冢(1),每饮辄先祀之。二子患之曰:‘古冢何知,徒以劳意。’欲掘去之。母苦禁而止。其夜,梦一人云:‘吾止此冢三百余年,卿二子恒欲见毁,赖相保护,又享吾佳茗,虽潜壤朽骨,岂忘翳桑之报(2)﹖’及晓,于庭中获钱十万,似久埋者,但贯(3)新耳。母告二子,惭之。从是,祷馈愈甚。 ”

【注释】:
1、冢:音肿(zhǒng),坟墓。
2、翳桑之报:翳桑,古地名。春秋时晋赵盾,曾在翳桑救了将要饿死的灵辄。后来晋灵公欲杀赵盾,灵辄倒戈相保,救出赵盾。后世称此事为“翳桑之报”。
3、贯:穿钱的绳子。

【解读】:
《异苑》记载:“剡县陈务的妻子,年轻时就带着两个儿子守寡。喜欢饮茶。因为院子里有个古坟,每次饮茶就先祭祀它。两个儿子很不高兴地说:‘古坟知道什么,还不是白白地为它费心机吗﹖’所以想掘掉这座坟。母亲苦苦相劝,才没有掘掉。一天夜里,她梦见一个人说:‘我住在这个坟里己有三百余年了,你的两个儿子常想毁掉它,全靠你的保护,又给我好茶享用,我虽是地下的朽骨,怎能知恩不报呢﹖’等到天亮,她在庭院中得到了十万铜钱,像是埋在地下很久的样子,但穿钱的绳子却是新的。母亲将此事告诉两个儿子,他们心里很惭愧。从此祭祷更加经常和庄重。”


【原文】:
《广陵耆老传》:“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1)之。市人竞买,自旦至夕其器不减。所得钱,散路旁孤贫乞人。人或异之,州法曹絷之狱中。至夜,老姥执所鬻茗器,从狱牖(2)中飞出。”

【注释】:
1、鬻:音预(yù),卖。
2、牖:音友(yǒu),窗子。

【解读】:
《广陵耆老传》记载:“晋元帝时,有个老妇人,每天清早独自提着一壶茶,到市去卖。买茶的人很多,可是从早到晚,她壶里的茶一点也不减少。她卖茶所得的钱,全分给路旁孤儿及讨饭人。有人感到不可思议,于是,州里的执法官把她囚禁到狱中。到夜里,老妇人却拿着卖茶的器皿,从监狱的窗中飞了出去。”


【原文】:
《艺术传》:“敦煌人单道开,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药有松、桂、蜜之气,所余荼苏而已。”

【解读】:
《艺术传》记载:“有个叫单道开的敦煌人,不怕严寒和酷暑,常服食小石子。所吃的药有松、桂、蜜的香气,此外就只饮茶和紫苏了。”


【原文】:
释道悦《续高僧传》:“宋释法瑶,姓杨氏,河东人。元嘉中过江,遇沈台真,台真在武康小山寺。年垂悬车(1),饭所饮荼。大明中,敕(2)吴兴,礼致上京,年七十九。”

【注释】:
1、悬车:年老。
2、敕:音赤,皇帝的诏书。

【解读】:
释道悦《续名僧传》记载:“南朝宋时和尚法瑶,本姓杨,河东人。元嘉年间过江,在武康小山寺遇见了沈台真。台真年纪很老了,用饮茶当饭。大明中,皇上下令吴兴官吏隆重地把他送进京城,那时年纪七十九。”


【原文】:
宋《江氏家传》:“江统,字应元,迁任愍(1)怀太子洗马,曾上疏谏云:‘今西园卖醯(2)、面、蓝子、菜、荼之属,亏败国体。’”

【注释】:
1、愍:音皿(mǐn)。
2、醯:音熙(xī),醋。

【解读】:
南朝宋《江氏家传》记载:“江统,字应元,升任愍怀太子洗马,曾给皇帝上书提出问题说:‘如今西园卖醋、面、蓝靛子、菜、茶之类的东西,有伤国家体面。’”


【原文】:
《宋录》:“新安(1)王子鸾、豫章王子尚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2),道人设荼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荼茗﹖’”

【注释】:
1、新安:今河南渑池东。
2、八公山:在安徽寿县北。

【解读】:
南朝《宋录》记载:“新安王刘子鸾、豫章王刘子尚,到八公山去拜见昙济道人,道人以茶饮招待他们。子尚尝了茶汤后说:‘这是甘露啊,怎么能叫它茶茗呢﹖’”


【原文】:
王微《杂诗》:“寂寂掩高阁,寥寥空广厦。待君竟不归,收颜今就槚。”

【解读】:
南朝宋王微《杂诗》云:“静悄悄,高阁的门关上,冷清清,大厦里空荡荡。等您啊,你竟迟迟不回来。失望啊,且去饮茶解愁怀。”


【原文】:
鲍照妹令晖着《香茗赋》

【解读】:
南朝宋鲍照妹令晖写了篇《香茗赋》


【原文】:
南齐世祖武皇帝遗诏:“我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惟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

【解读】:
南齐世祖武皇帝的遗诏称:“我的灵座上切莫用杀牲作祭品,只需摆点饼果、茶水、干饭、酒肉好了。”


【原文】:
梁刘孝绰《谢晋安王饷米等启》:“传诏李孟孙宣教旨,垂赐米、酒、瓜、笋、菹(1)、脯、鲊(2)、茗八种。气苾(3)新城,味芳云松。江潭抽节,迈昌荇(4)之珍;疆埸擢(5)翘,越葺(6)精之美;馐非纯束野麕,裛似雪之驴;鲊异陶瓶河鲤,操如琼之粲;茗同食粲,鲊颜望柑。免千里宿舂,省三月粮聚。小人怀惠,大懿(9)难忘。”

【注释】:
1、菹:音租(zū),酸菜。
2、鲊:音眨(zhá),腌鱼。
3、苾:音必(bì),香浓。
4、昌荇(音姓(xíng)):菖蒲。
5、疆埸擢翘:埸,音易(yì),边境;擢,音捉(zhuó),拔、抽。
6、葺:音气(qì),重迭。葺精,加倍的好。
7、麕:音菌(jūn),獐子。
8、裛:音意(yì),缠裹。
9、懿:音衣(yī),美德。

【解读】:
南朝梁刘孝绰《谢晋安王饷米等启》说:“李孟孙带来了你的教旨,赏赐给我米、酒、瓜、笋、菹(酸菜) 、脯 (干肉)、鲊(腌鱼)、茗八种食品。酒气馨香,味道淳厚,可比新成、云松的佳酿。水边初生的竹笋,胜过菖荇之类的珍馐;边疆肥硕的瓜菜,已经超越了最最精美的食物;包裹着的驴干肉,比那茅草捆着的野獐子肉要鲜美得多;养在陶瓷盆子里的河鲤,那比得上你的腌鱼;那大米就像是一粒粒美玉一般晶莹滑润;饮用所赠送的茶茗,就如同食用米饭一样有益于人,看了那腌鱼的色彩,就会使人想到柑子的美味来。即使我远行千里,有了你的这些食品已绰绰有余。我记着你给我的恩惠,你的大德我永远不忘。”


【原文】:
陶弘景《杂录》:“苦荼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

【解读】:
陶弘景《杂录》说:“苦茶能使之轻身换骨,从前丹丘子、黄山君饮用它。”


【原文】:
《后魏录》:“琅琊王肃仕南朝,好茗饮、莼羹;及还北地,又好羊肉、酪浆。人或问之:‘茗何如酪﹖’肃曰:‘茗不堪(1)与酪为奴。’”

【注释】:
1、不堪:受不了。

【解读】:
《后魏录》记载:“山东琅琊人王肃在南朝做官时,喜欢喝茶和吃莼菜汤;后来回到北方,又喜欢吃羊肉和喝奶酪浆。有人便问他:‘茶的味道和奶酪相比怎样﹖’王肃说:‘茶和奶酪的味道都很好,茶怎么能够忍受给奶做奴仆呢?’”


【原文】:
《桐君录》:“ 西阳、武昌、庐江、晋陵好茗,皆东人作清茗。茗有饽,饮之宜人。凡可饮之物,皆多取其叶。天门冬、菝葜取根,皆益人。又巴东别有真茗荼,煎饮令人不眠。俗中多煮檀叶并大皂李作茶,并冷。又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煮盐人但资此饮,而交、广最重,客来先设,乃加以香芼辈”。

【解读】:
《桐君录》记载:“ 西阳(湖北黄冈)、武昌、庐江、晋陵(江苏武进)地方的人都喜欢茶,也都是主人做好清茶请客人的。茶汤表面有浓厚的白沫,喝了对人有好处。凡可饮之物,大多用叶子作饮料。而天门冬、菝葜却取根,也有益于人。另外,巴东地方有一种真茗茶,煎饮喝后使人不想睡党。民间还有煮檀叶和大皂李作茶汤,两者的性质皆清凉。还有南方的瓜芦木,很像茶树,味道很苦涩,采来加工成末作茶饮,亦可使之通夜不眠,煮盐的人就靠喝这种饮料。而交州和广州一带人最珍视它,客来时先用这种饮料来招待,还加上一些香菜等。”


【原文】:
《坤元录》:“辰州溆浦县西北三百五十里无射山,云:蛮俗当吉庆之时,亲族集会,歌舞于山上,山多茶树。”

【解读】:
《坤元录》记载:“离辰州溆浦县西北三百五十里的地方有座无射山,据说山上住的少数民族有一种风俗,遇有喜庆的时候,亲族要到山上去集会唱歌跳舞,而这山上有很多茶树。”


【原文】:
《括地图》:“临蒸县东一百四十里,有茶溪。”

【解读】:
《括地图》记载:“在临蒸县以东一百四十里处,有茶溪。”


【原文】:
山谦之《吴兴记》:“乌程县西二十里有温山,出御荈。”

【解读】:
南朝宋山谦之《吴兴记》记载:“乌程县(今浙江吴兴)西二十里有座温山,山上出产御茶。”


【原文】:
《夷陵图经》:“黄牛、荆门、女观、望州等山,茶茗出焉。”

【解读】:
《夷陵图经》记载:“宜昌附近的黄牛、荆门、女观、望州等山上,都有茶叶出产。”


【原文】:
《永嘉图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解读】:
《永嘉图经》记载:“在永嘉县东三百里处,有座白茶山。”


【原文】:
《淮阳图经》:“山阳县南二十里,有茶坡。”

【解读】:
《淮阳图经》记载:“山阳县南二十里处,有茶坡。”


【原文】:
《茶陵图经》云:“茶陵者,所谓陵谷生茶茗焉。”

【解读】:
《茶陵图经》记载:“所谓茶陵,是因为这里的陵谷中生长着许多茶。”


【原文】:
《本草·木部》:“茗,苦荼。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渴热,令人少睡。秋采之苦,主下气、消食。注云:‘春采之’。”

【解读】:
《本草·木部》记载:“茗,就是苦茶。味甘苦,性微寒,无毒。主治瘘疮,利尿,去痰、止渴、解热,喝了使人少睡。秋天采的茶味苦,主要功能是下气、消化积食。该书的注释说:‘春天采茶’。”


【原文】:
《本草·菜部》:“苦荼,一名荼,一名选,一名游冬。生益州川谷、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干。注云:‘疑此即是今茶,一名荼,令人不眠。’”

【解读】:
《本草·菜部》记载:“苦荼,又叫荼,又叶选,又叫游冬。生在益州西山之间的谷地和山陵路旁,过冬不死,每年三月三日采下,弄干。该书注说:‘可能这就是今天的茶,一名荼,喝了使人睡不着觉。’”


【原文】:
《本草注》:“按《诗》云:‘谁谓荼苦’又云:‘堇荼如饴’,皆苦菜也。陶谓之苦荼,木类,非菜流。茗,春采谓之苦。”

【解读】:
《本草注》:“《诗经》里说:‘谁说荼是苦的’又云:‘堇菜和荼都如饴糖甜’,指的都是苦菜。陶弘景说的苦荼,是木本的,不是菜类。茗,春天采摘叫做苦。”


【原文】:
《枕中方》:“疗积年瘘:苦荼、蜈蚣并炙,令香熟,等分,捣筛,煮甘草汤洗,以末敷之。”

【解读】:
《枕中方》:“治疗多年的瘘疾:把荼和蜈蚣一同放在火上烤熟,烤到有了香气,分成相等的两份,捣碎筛末,一份加甘草煮水清洗患部,一份外敷。”


【原文】:
《孺子方》:“疗小儿无故惊厥:以苦荼、葱须煮服之。”

【解读】:
《孺子方》:“治疗小该不明原因的惊厥:用苦茶和葱的根须煮汤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茶经(今注)》 - 茶经(今注) - 陆羽 - 中国古籍大全
《茶经》唐·陆羽——茶之事下
茶经下卷之~之事
茶经
《茶经》(全文)3
《茶经》(唐)陆羽 原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