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来评课(14)从童话里走出来的老师
我来评课(14) 

从童话里走出来的老师

——由横港小学曹燕老师执教《猴子种果树》一课想到的

时    间:2011年3月30日

听课地点:横港小学

 

    这一阶段,听了一些语文课,有中学的也有小学的,一直在想一些问题:我们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阅读教学课堂生态?什么样的阅读教学才是学生们最向往的和最留恋的?我们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上我们的阅读教学?今天,曹燕老师执教的这节课让我一下子豁然开朗,让我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说实在话,作为一名有着近20年教学经历的语文老师,我现在还沉浸在曹老师的课堂里,还沉浸在童话故事带给我的精神享受里,还不时地在脑子里浮现出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声情并茂的读书声和那些欢快跳动的身影。我甚至还有一点非常幼稚的想法,我要是是这个班里的孩子该多好呀!

    作为一名观课者,四十分钟的教学让我感受到的是轻松、活泼和快乐,让我真正地体会到了“语文课真的很好玩儿”“语文课真的很有味儿”“语文课真的很美”。我想,这也是参与听课老师们共同的体会和感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这全在于曹老师对语文教学的一种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在于这节课中的师生表现。所以,在评这节课前,我想用一句话来概括对曹老师的印象——一位从童话里走出来的老师。

    在语文研究的领域中,我们常常希望所有的“语文老师”走进课常就是“语文”的代表——身上充盈的是语文的元素,一言一语,举手投足,都是“语文”的;课堂呈现的是语文的真义,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项教学活动,都是“语文”的。或许,只有这样的老师、这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语文教学所期盼的。今天,曹老师很好地诠释了这层意思。

    《猴子种果树》一篇十分通俗易懂的童话体文章,曹老师很好地把握住了童话教学的内涵与特点。大家看,她一走进课堂,便用她充满童趣的教学语言将孩子们引进了文本,一字一句说得清晰流利,既不过分地“卖弄”语言,也丝毫不吝啬用“编好”的充满情趣的童话语言与孩子们交流。特别是让我感动的是,曹老师在“猴子是怎样种树”的教学中,运用了“表演”的方法。这一段教学是我见到的最和谐最具语文味儿的“表演”,也肯定会成为我的一段抹不去的教学记忆——曹老师用轻快、明丽、充满磁性的语言将猴子种树的过程演绎成一段轻松活泼的律动,孩子们不由自主地站起来,跟着曹老师一边说着,一边动着,既感受着猴子种果树的过程,也感受着猴子种果树的快乐,自然而然地走了“猴子种果树”的童话世界里。这是课刚刚开始不久的一段教学,个中所体现出来的教学意义十分有价值。不要简单地认为这是一个有趣的片段,从这个教学片段上,曹老师告诉我们,语文老师必须要锤炼教学的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一定要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成为教学文本的最好演绎,不多一个字,不少一个字,说出来的每一句话一定都是“文本的声音”;一定要让自己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神情、动作都适切文本的特点、孩子的特点、课堂的特点,自然,协调,既不木讷,也不夸张(木讷的表演让人不适,夸张的表演让人不安)。这样的教学形态,体现了执教者的教学基本功,更充满了执教者的教学智慧。

    同样,正是这样一种表演,很自然地创设了一种与童话文本相匹配的教学情境,无意识地形成了“文、境、人”合一的课堂生态。这让我很自然地想起了著名特级教师韩军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课——一位高中语文男教师,将自己对语文教学的情感投入到诗人艾青的作品中,用他特有的充满激情的军厚音质,和学生一起走进了“大堰河”。曹老师的这段教学,同样有着韩军老师的风彩。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都想达到的境界——我就是文本,我就是语文。

    应该说,我们这一地区的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已经在不自主中成为情境教学的实践者,但是,我们在运用李吉林老师情境教学思想和成果时,往往会在不经意间走进“为情境而情境”的怪圈,特别是在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中,“声”“色”“光”等媒介主宰了课堂教学,教师的本我意识被淡化成一种陪衬,文本的言语风格被异化成一种注脚。于是,我们时常在听课的过程中被一种莫名的烦恼所困扰——不自在,不自由,对原本充满情趣的语文失去了兴趣。

    当然,一节语文课是不是因为教师的素质有了就成了一节好课呢?肯定不是。一节好的语文阅读课,还必须充分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必须让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得到陶冶、濡化和提升。曹老师在这一节课上,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是有序的、有效的。

    首先,曹老师从文本的整体入手,在学生听完了这篇课文的录音后,提出“猴子种了哪些树”“结果怎样”的问题,通过三个层次的训练,引导学生用一句话将两个问题连起来回答——自由说→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说一说→用“拔了,种了”说一说。这三个说话训练,不仅仅是让学生整体感知了《猴子种果树》的内容,而且让学生学生概括文本内容的三种话语方式,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式表述同一个内容。这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训练项目,每一篇文本,每一次说话,我们都必须给我们的小学生一个阅读的规范,让他们在这样的过程中激起言说的兴趣,生成有效的公共话语体系。

    第二次训练是在师生共同表演之后,学生正处在一种欲言不达的状态,曹老师抛出了“说话训练”专题“累得满头大汗了,猴子却乐呵呵地想         ”“猴子天天为梨树苗浇水、施肥,心里想              ”。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的语言潜能一下子被激活,“想”的内容非常有趣并符合文本的价值取向,“想”(说)的语气也充满了童趣并融进了个人对文本主人公的认同感。这样的语言思维训练突破了单一的纯技术性的束缚,赋予了更多的人文内涵和价值旨向。也可以说,这样的训练方式,学生的表达是一种积极的言语方式,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第三次训练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学习和第二、第三自然段相近的四至八自然段,通过填表格完成对全文的解读。这其实是训练学生如何从文本中寻找有效的解读路径,避免了文本解读过程中的方式重复,让学生理清了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学会从文本语言中提炼最紧要、最关键的语段,为呈现故事的寓意作了有效的铺垫。提供的表格具有举一反三的教育学意义,不仅仅使得文本的框架变得更为清晰,而且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掌握了学习语言的一般方法。

    第四次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表演。这一部分再一次掀起教学的高潮。我注意观察了一下,虽然最后在班上展示的只有一组学生,但在准备的过程中,所有学生情绪高涨,充当的角色尤其是那种童话的语言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对“梨五杏四”和“你有这个耐心吗”的表达十分到位,让我已经完全忘记了这班学生是一群农村孩子,而且是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农民工的孩子。从表演形式到语言呈现,孩子们明显建立在对文本的深入体察与感悟之上,语句清晰流畅,体态自然谐和。

    第五次是课堂结束时让孩子们续编故事。曹老师在说课时讲到这一环节本是安排在课后,认为是教学的败笔。但我可以肯定地说,这一教学环节恰恰是这一节课教学的最亮点。大家看,在充分的诵读与感悟中,学生早已与文本融为一体,对童话的寓意早已了然于胸。在这一个时候让学生续编故事,讲一讲“第二年春天又来临了”后的故事,应该是水到渠成的。如果说,当开始进入这一节课时,教师的情感是由“文”生,那么,这时候学生自然会“言”由“境”生。在这样的教学情境和氛围中,学生做这样的练习是那样轻松,那样言不由衷。所以说,假如曹老师真的将这一教学环节放到课后,反倒是教学的失败。大家想想看,因为前面有了这样的情境,学生的言说是顺畅的;如果到了课后,我们还会提供给学生这样的情境吗?学生还会有这样的心境吗

可以说,曹老师的这节课还有许多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地方,我们可以从这节课中汲取取更多的阅读教学的思想,明晰阅读教学的方向。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课的开始,完全可以丢掉课文的录音,凭曹老师的基本功,她的朗诵也一定不会比录音的效果差;比如说让学生“对猴子说些什么”,一定要敢于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纠偏,对几个小孩子得出的“不能听别人的话”要敢于纠偏,强调在听别人话时要善于分析,以此凸显课文的寓意“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非常感谢曹燕老师带给我们的这次教学享受,让我明白了阅读教学中的许多问题。最后,我要说,我们需要一个像曹老师提供给我们的这样阅读教学课堂生态,这样的阅读教学才是学生们最向往的和最留恋的,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喜欢上阅读教学,喜欢语文!

    一点感受,与大家共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向前辈致敬)曹勇军论--洪劬颉的教育人生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观摩活动评课稿
读书如吃饭
精彩纷呈,各有千秋 ——第十届“四方杯”观课小纪
听课小记
文本阅读要捕捉富有表现力和穿透力的语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