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桂芳 小学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法的思考与实践

此文发《现代教育科研理论》2018年4月

 小学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法的思考与实践 

  湖北省利川市都亭第一小学      王桂芳       邮编:445400

     “学案导学”是一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主动学习,培养学习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它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经过一段时间对“学案导学”的研究与实践,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学案导学”的课堂效率,重点应该在“导”。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还都只是一些身心发展不够完善的小学生,如果在尊重主体性的名义下,教师疏于指导,甚至放弃对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学习方法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则往往会陷入误区。下面,就“导学”的方法和要点阐明自己的观点。
  一、充分了解学情是导学的前提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因此,导学的成效如何,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学情的了解程度。在导学前必须充分了解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情绪差异、学习障碍、学习需求等。我们可以在课前随机选择6-8名学生,请他们尝试解答即将学习的新的数学问题,整个过程教师不做任何指导,最后通过访谈请学生说出思考过程。或将学案的“知识链接”部分,在课前让学生完成,教师及时了解完成情况。通过对学情的调查了解学生对于新知紧密联系的旧知掌握情况如何,有没有遗忘;学生对某一新问题的反应如何,会用怎样的思维方式解决,存在哪些困难等等。这样,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
  二、明确学习目标是导学的基础
  1、学习目标的用词要易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经常用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经历、体验等动词来描述教学行为和目标程度,但学生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不容易理解其内涵,不明白怎样学和学到什么程度。因而,学习目标的用词应简洁易懂。可以使用以下一些词语:说出、列举、整理、参与、解决、尝试、交流、分享等。同时学习目标还应具体明确,具有可检测性。
  2、学习目标的呈现要灵活。有些教师在开展学习活动前会让学生读一读学习目标,我认为直接告诉学生“学习目标”是什么,似乎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目标的呈现应该灵活。①以谈话引入中呈现。我们在引入课题时,可以创设情景,在情景中蕴含数学学习目标,并通过 “导语”的形式明确学习目标。
  ②在问题情境中呈现。学生对问题的获得有一种需要,从而为求知提供了磁场。我们可以将学习目标分解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教师在呈现问题情境时自然地引出学习目标,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明确学习目标。 ③在交流反思中呈现。在课堂总结时围绕学习目标让学生进行交流,反思学习目标是否达到、哪些目标没有达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进行弥补等,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学生的目标意识也会更强。
  三、把握导学时机是导学的要点
  叶圣陶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学生自己想得通的,说得清楚的,自然不必教。想不通了,说不清楚,就是碰了壁了,其时学生心头的苦闷多么厉害,要求解决的欲望多么迫切”,这正是老师给教的极好时机。”可见,教师的“导”要找准时机。当学生讨论热烈、对问题似懂非懂、想说却又说不清楚,正是渴望启发的最强烈之时,教师要善于捕捉这种时机,给予适当的诱导和点拨,将起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比如:在教学“倒数的认识”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尝试求各种数的倒数,但没有学生提到求0的倒数,于是教师提出问题:0的倒数是( )。学生产生两种意见:“是0”和“没有”。 矛盾激化后教师再顺水推舟,指导学生展开辩论。通过辩论使学生发现了问题所在。
  四、合适的“导”“学”方式是导学的关键
  1、根据不同学段选择导学方式。在小学阶段,不同学段的学生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要根据学段选择不同的导学方式。如:低段的学生认知水平低,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可以采用“先教后学”的方式;中段学生已经具有自学意识,并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可以采用“边教边学”的方式;高段学生则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可以采用“先学后教”的方式。当然,根据不同的课型和学习内容也可以进行调整。如:对于练习课、复习课,低段也可以进行“边学边教”的尝试,尽早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中段则进行“先学后教”的铺垫,为高段打好坚实的基础。一些与前继知识密切相关的内容,中低段学生也是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学从而掌握相应知识的。
  2、根据学生差异选择导学方式。导学的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取分类诱导的方法,必须“因材施教”。如:对差生设置的问题难度要低一些,且要层层递进,逐渐接触问题的实质;对优秀生要仅仅点拨关键之处,设置的问题难度大一些,力争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和训练。在交流过程中,采用“学困生汇报、中等生评价、优等生补充。”这样的反馈方式来帮助学困生。让优等生充当教师的角色,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利用学生个体差异,让学生进行导学。
  3、为了追求应试成绩,我们有的老师经常不厌其烦地讲,或者满堂问。殊不知世界上唯有学习是不能代替的,教师决不能代替学生学。我们应该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才能让学生学得更有效。

      五、 小学数学学案的编制与设计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决定教学效益大小的关键要素就是学案的设计与编写,而根据笔者的实践与调查,学案创编的原则与形式虽然丰富多样,没有统一的格式,但一份好的学案总是同时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问题与情境要素
  学案本身就是引导探索型的自学提纲,问题的设计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而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创设一定的情境,就能使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2.教法与学法要素
  学案不仅需要设计教师如何教,而且需要设计学生如何学,只有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优化融合,才能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在学案编写中,学法指导要贯穿始终并且随着知识网络的形成,学法指导也应构建成科学完整的体系,为学生发挥自己的才智提供必要的条件。
  3.主体性与多样性要素
  学生归根结底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案要体现出让学生根据一定的目标去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功能;而且由于课型的复杂、内容的丰富和学生情况的千差万别,决定了学案编写的多样性,不存在千篇一律的优秀学案,要因人、因课而宜。
  总之,“学案导学”的研究前景还很广阔,需要我们不断的认真细致地研究,挖掘出“学案导学”的巨大潜力,使“学案导学”适应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成功地有效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需要理论研究者不断进行深入的探索,还要求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探索有效途径,以期使此教学模式在运用中得到持续的发展和创新,能够真正的提高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适应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 返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基于深度学习探讨小学数学问题教学
尝试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
[转载]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
创生教学情境 催发课堂活力—— 小学数学“情境学习”的有效实践 李华英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新授课 ——“五步教学法”初探
提问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