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望归去 [http://284436586.qzone.qq.com]
诗,史。诗以载史,史托以诗。学诗,必学史。
多少网络初学友人,立意难出私情,下笔空乏无内,羡名作之情而不得前贤之学,笔下每欲千言,腹中实无一法,于是遂有弊病多出:
或流于无病呻吟,费尽笔墨感慨其情,而不知其情之所起源自何处。无故而生情怀,轻易而生情怀,则是为滥情。
或流于歌功颂德,政令必英明,成果必伟大,我方必神武,敌方必猥琐。内容空洞干瘪,不知典雅含蓄客观深刻,唯知以高调口号,颂己咒敌。此为老干体之特征,非国士智者屑于为之。
或流于口语白话,不识古体语言精髓,叙事写景抒情不得其言,不得其语法,便敷衍拼凑,以现代语言充之。
或下笔流于泛泛,景、事随处可见,处处可用,毫无个体细节可见,言春必桃红柳绿,出游必山清水秀,逢友必把酒醉墨,遇美必花容月貌。此谓之大路货、地摊货,随处可见,毫无欣赏价值可言。
以上种种,不一而足。何以至此,只知诗,不知史。
何谓史?文明之历程也。何以辨文明与蛮荒?公论云:文字,冶金,建筑,有此三者,方可言文明也。我中华之地,自三千五百年前殷商之朝,乃有甲骨文、青铜器、殷墟出土,故华夏文明史,当始以此。
诗,亦文字也。自文字生,先以叙事,复以遍及平日生活种种,乃至无事无物不可入文字。人乃群居之生灵,必有社会交集,必有所见、所遇、所感、所思,必有喜怒哀乐。何以排遣,何以记载?于是乃有哭号感叹,乃有得意炫耀,呼号成歌,歌渐成诗。时光荏苒,人之器法愈精,文字亦愈精。诗歌,亦自由简入繁,由粗及精,由浅入深,由无法而有法,此谓之教化。
诗,自周以降,可分先秦古体、汉魏六朝古体、隋唐及宋元明清近体。体裁多变,语风各有不同。今日网络最为流行普及者,多为近体也。试为言之:
先秦之诗源出二脉,一为中原诗经风、雅、颂,多作四言诗。一为荆楚楚辞,盖有屈子大才,惊才绝艳,独创骚体之风,宋玉承之。
及至两汉,四言渐稀,五言日盛。至于楚辞一脉,渐绝于诗而承于赋。欲通汉魏六朝古体诗,不可不知魏晋风度,情浅则语淡,情深语亦不激,节奏缓慢,从容不迫,最重气度。若不识魏晋风度,作古体诗而尽遣激昂口号之语,则行家当讥为暴发户也。此亦诗中优雅贵族与暴发户之别。贵族之贵,非在身家几何,而在学识礼法气度修养也。
南北朝至隋唐,门阀士族渐衰,人既没落腐朽,其旧式诗文亦衰落。故韩退之有文起八代之衰之说。科举渐兴,寒门文人逐渐兴起,诗歌遂有盛唐气象。大唐,包容兼蓄,音乐歌舞诗文美术无一不兴,近体格律,遂大成于唐诗,乃至惠及后世。自唐后,诗体再无变化,格律逐步成型,沿用至今。
煌煌盛唐,其声亦壮。两宋羸弱,其声亦哀。明代为科举盛世,天下文人竞相皓首穷经钻研八股之题,诗词衰落自是难免。及至明亡于清,爱新觉罗氏留头不留发,毁我华夏衣冠,终不能断我华夏诗书传承。然满清大兴文字狱,落笔稍有不慎,便有获罪之忧。康乾号称盛世,文字狱亦最烈。刀斧之侧,文人不敢稍有怨言,遂以严谨稳重,以避无心之祸。清诗风格多样,章法有度,竟成旧体绝响,远迈于明,不逊于宋。然至满清末年,无力抵挡西人入侵,西学东渐,国人丧失自信,旧式教育渐遭全盘否定,更有文革之乱,诗书,已渐成绝响!学堂不复得闻为文作诗之法,诗书礼仪之邦,徒剩虚名,日渐式微,存亡危急。
故,欲学诗,必学史。不知史,无以明诗。诗之史,史之诗,不可分割,不可不察。

附简史:
上古传说炎黄,历经数百年至尧舜禹,禹子启弑君百益而立夏,存五百余年,从此废禅让为世袭。
成汤灭夏立商,几经迁都最终定于朝歌,存六百余年。
周武王灭商立周,先建都于镐京(西安),存四百年,是为西周。烽火戏诸侯,幽王身死,平王迁都洛阳,再续四百年,是为东周,亦为春秋战国。《诗经》即成于东周,然诗作可溯及西周。
秦王政灭天下群雄及周,立秦,称皇帝,华夏自奴隶制渐入封建制。仅历二世,刘项灭秦,楚汉争霸,刘邦立汉,先定都长安,存二百年,亡于王莽,史称西汉。宗室刘秀起于乱世,奄有天下,改都洛阳,存二百年,史称东汉。两汉时期,大赋名作如云,四言诗日渐衰落,五言诗兴盛。
汉末,黄巾起义,群雄并起。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称霸北方,其子曹丕废汉献帝,立国号魏。孙权立国号吴,盘踞江东。刘备立国号蜀,踞有四川、云南、陕南、两湖之西。史称三国。汉末三国初,七言诗逐渐兴起,犹以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之作,倾情倾色倾声倾度,为其中翘楚。



司马氏篡魏立晋,灭蜀吞吴,史称西晋。因八王之乱,中原孱弱,遂有五胡乱华之祸,江北尽丧胡人之手。晋室南迁,定都建康(南京),史称东晋。乃至宋齐梁陈,是为南北朝胡汉政权对峙。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廷选材取士,以士族庶族出身取人,士族清贵,庶族遭轻。时人好谈玄论道,文人雅士多出于士族,竹林七贤及陶渊明亦不例外。其时文多为赋,诗多五言。士族即贵族,讲究从容气度。魏晋时战乱瘟疫多发,生离死别司空见惯,魏晋之人见多生死之哀,遂多及时行乐之思。学魏晋南北朝古体诗,不可不知此。近体格律,源于南朝梁永明年间。
南北朝末期,隋先定北方,复渡江灭陈。亦仅二世而亡。后人云,隋亡于征伐东北高句丽、征伐西域及开挖大运河。国力倾丧,民不聊生,群雄逐鹿。李渊李世民父子,起于太原,而于数年间扫平天下,建立盛唐,定都长安。中有武则天改国号周,迁都洛阳,后复易唐宗,归于李氏。唐存三百余年,衰落于安史之乱,亡于节度使朱温。有唐一代,诗歌最为兴盛,名家传承不绝,佳作绝唱浩如烟海,格律诗于唐代大成,逐步规范固定(质疑唐代名家之作常出律者,宜先了解格律发展历程再作结论,事物罕有一蹴而就者)。大唐诗歌,风姿绝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体裁多变气象万千,五七言古体、律绝、歌行……几乎无所不包,各有经典。诗仙太白、诗圣子美、诗魔乐天……群星闪耀千古不朽,为诗坛盛世。
唐,亡于藩镇割据。诸藩互相吞并,先后裂土建国,是为五代十国。其间有南唐二主一相(李璟,李煜,冯延已),最是才华绝伦,犹擅于词,史所罕见。
五代末,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代周立宋。宋军先后迫降南方后蜀、南唐、吴越等,统一南方,定都汴京(开封),史称北宋。其弟宋太宗赵光义先灭北汉于太原,复突击辽国,大败于高梁河之战(北京之西)。从此北宋无力北伐,檀渊之盟后,与西北西夏、辽国并立共存。北宋承平百余年,鲜有战乱。朝廷吸取唐代藩镇祸乱之训,重文轻武,大开科举之门。宋代文人阶层迅速兴起,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之说,宋帝真宗赵恒亦作诗劝读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众多文人诗酒唱和应酬,更令曲子词兴盛无两,遂令词由“诗余”,得以与诗并列,唐诗宋词,同耀千秋。
北宋末,女真人崛起东北,急速灭辽,又毁盟攻宋,于靖康年间兵临汴京,虏徽宗、钦总及宗室而归,仅余康王赵构幸免逃脱,渡江复国,史称南宋。赖武穆王等诸将之力,稳定局势。南宋百多年,时受北兵之胁,更无力恢复北方国土。文人遂多慷慨悲壮之作,如辛稼轩、陆放翁等人,名作多慨国事。南宋末,蒙古人崛起,灭金、西夏,更西征灭国无数,后于崖山灭宋。南宋虽灭,国家养士三百年,多有赴难殉国者,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之作,身死而名不朽。
蒙人建元,存九十七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于草莽,灭陈友谅于湖广,亡张士诚于江浙,复逐残元于北漠,建国号明,定都南京。至永乐年,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之志,迁都北京。国祚存二百六十七年。大明学说,以程朱理学为正宗。中叶后,王阳明心学之说盛极一时。诗词之道,前不如唐宋,后逊于清,然亦有可取者,《永乐大典》煌煌巨著,收录群书,无所不包,永昭百世,堪为华夏百科全书。诗词之作,例如于少保石灰咏,杨慎临江仙等,亦堪称不朽经典。
满清于万历末期,由努尔哈赤于先建国称后金,后皇太极改国号清,更趁李自成破北京、崇祯自缢之机入关先灭李、再灭南明,更剃发易服,断绝华夏衣冠。传十二帝,于宣统年间退位立宪。清初,渔洋山人王世祯以《秋柳》之作声名鹊起,更以神韵说,被尊为清代诗坛领袖。清诗风格多样,体裁丰富,然因文字狱故,少有时事之论,而多重慎密工稳。康熙年间,张玉书、陈廷敬、李光地等七十六人奉旨编撰《佩文韵府》,为查典依韵之重器。乾隆年间,纪昀(纪晓岚)等三百六十余人,奉旨编撰《钦定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库,虽传闻多有删减篡改,亦堪称瑰宝。清代存至1912年宣统年间,迫于辛亥革命之势,皇帝退位,清代存二百七十六年而终。
中国古代,民间学子读书多于私立私塾、书院及州县京城各类官学。其传统教材,重文而轻理,多以儒家经义为正统。诗,亦为传统教学之道。自民国后,西学东渐,西式学校兴起,儒家经典及诗书只余私家传承。而至文革后,千年传承已濒临断绝。
余仅一苏中布衣,自惭才学浅薄,虽读书数年,难得华夏诗书之精要。惟愿不辞鄙陋,为诗道传承竭尽绵薄之力,不令断绝我辈之手。华夏文明,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惟愿终身尽力传承,不索取一文一物。但求有同道中人,共勉共行。
此聊作开卷之言,当尽力续之,且作己石,待有缘人以攻玉。
小楼听雨夜作
2016.10.1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特定年代的必然产物
还有全平全仄的诗句?!
古体诗
诗书犹乐/初夏晨曲(格律诗)
格律诗与古体诗(2)
古体诗和词牌到底是什么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