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著名画家谢爱武作品赏析

谢 爱 武

1966年生,湖南娄底新化县人,原籍(湖南新邵),曾在湘运新化汽车站工作。201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深造于广西漓江画院,中国山水画创作中心。现为湖南省美协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真情内蕴 寄兴游心

----记画家谢爱武

曾经几十年,很多艺术家由于意识形态的干扰,往往局限在狭窄的传统内而无法跳出原有的圈子,具体来说就是遵循体制化的学习安排和传承写实绘画的传统。

作为一位现当代从事中国山水画创作的艺术家,谢爱武同样历经了学习传统、发展传统和变革传统的过程。但是,体制化艺术的强大惯性似乎并没有对他的山水画创作造成过多的束缚,他的作品无论是鸿篇巨制的大山大水,还是清新雅致的江南园林,皆很随意放松。没有长篇大论,却有着山情水境的万千气象,没有小情小景的具体描摹,却有着真情内蕴的笔精墨妙。

谢爱武的画,可以说一幅一个境界,一幅一个感悟,一幅一个理法,能让你在一坡一石、一山一树中品味他寄兴于山水世界的精彩。他所作的山水画取材宽泛,不拘一隅,有大山堂堂,有小景点点,有北方山川之雄,有南方园林之秀,有工笔密体之繁,有写意疏体之简,更有着取之自然,不拘泥于法度的潇洒和大胆。而他的风格更是不局囿于一格,或水墨、或浅绛、或干皴、或泼绘、或勾染,如杂花酿蜜,自成滋味,似合金铸剑,别有锋芒。遍览这些风格各异的作品,于芥子中见大千,运情写境别开生面,迁想妙得领异标新。

可见他分明是广泛吸收前人经验,但又不受前人成法束缚的思维模式。他不是“以景就法”,把自己所见所感削足适履地纳入前人的程式中,而是“法由景生”,在保持所得新鲜感受的同时,结合自己的认识、阅历、审美视角,去发现美并表现美,画面中既重视境象师造化,也重视笔墨师古人,以形成自己特有的意趣、程式和笔墨。他大胆而宽广的艺术尝试显然已跳出了某家某派的孤芳之言,而是博采众长、广取兼收的融会贯通,如石涛所言“借其识而发其所受,知其受而发其所识。”正是这种得之于在传统里摸爬滚打的深厚功夫,造就了谢爱武酝酿自家风貌的动因,也因此成为他寻找新的境、意、形、线的支撑。

这些山水作品,承载着他的所思所想,体现了他“搜尽奇峰”后寄兴游心的境界超越,是他由“写境”走向“造境”的大彻大悟。他对山水题材、技巧多样性的开发和他所具备的人文背景及在作品中所显露的丰富的观照自然的品格,都足以体现他在山水画实践创作领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从谢爱武对山水画艺术境界的追求来看,似乎可以把他归于“传统型”的艺术家之列。因为境界的创造确实是几千年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个标志性特征。然而,却显然又不是对传统山水画审美意识陈规的墨守。他已从可居、可行、可游的山水画模式中走了出来,已经被谢爱武另辟蹊径地摆脱了世代相袭的陈旧意境和早已僵化的定型图式,细读这些风格迥异的画作,无论是大好河山的雄奇风光,江河溪畔的旖旎小景;还是粗厚苍茫的沃野梯田和钟灵毓秀的乡村荒原,都让我们既感受到生活给与画家的蒙养,也领悟到画家由然而生的“笔非生活不神”(石涛语)的奥义。

他笔下的山水,或求质实,以丘壑带动笔墨的更新,或追虚灵,以笔墨带动丘壑的变化。有的浓墨渗化,作烟云缥缈状;有的淡墨轻染,为空间遥远之隔;有的重笔勾画,树木繁茂葱郁;有的长线托出,山势逶迤厚重,体现了“墨非生活不灵”(石涛语)的意趣。大有“实景清而空景现,真境逼而神境生”(笪重光《画筌》)的内美真情。

山水画新境界的开拓,与相应的笔墨语言技巧的精到无疑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在谢爱武的山水画里,我们可以看到画家在新的语境中重新组合水墨语言的努力,以及由此带来的水墨性的新发挥。他使用的艺术语言属于高度重视用笔用墨用水的写意方式,近取陆俨少的含浑无尽,远取石涛的苍润相济,却更求积健为雄,似乎还能感受到宋元的骨法用笔和墨法精粹,却更愿含英咀华,自成家法。

他从描绘实境入手,着力表现山川河岳、田园乡野中烟峦云树的势态变化,又以丰富的空间层次,把远离现实的传统山水画重新引向充满生气与感情的人间,把早已脱离个性情感的定法,改造重构为伴随性情而运作的新的图式与新的笔墨律动,在“情随笔转,景发兴新”(鲜于枢语)中达到了随心所欲。

他近期的山水条幅,一律以山峦乡野为主体,以野树、村舍、电线杆为点景。主体用笔,笔笔生发,行中有留,一气呵成,大有陆探微“一笔画”的气脉;又或迂回往复,浓淡相宜,可谓“笔中有墨者巧,墨中有笔者能”(笪重光《画筌》)的灵动,不求细劲,务求笔法的苍劲硬韧与含蓄有力。

从构思上说,可谓触景生情;从构图上说,是平中求奇;从技巧上说,是以书入画;从意境上说,是以意传情。至于点景的惨淡经营,或以人物牵情于世,或以屋亭思接千载,平添画中无限生趣。我们更可以看到他运用笔墨状物抒情的本质追求。因而,他的造境是舒展而自由的,笔墨也由此摆脱了古时平面化、共性化、符号化的弊端,充满个性地重现了山川的自然生态,构成了具有时代感的多样化局面。

当他创作山水小品时,想必更是一种厚积薄发的轻松,因为摒除了参展创作的负累,因而更少艺术加工的痕迹,真是“信手拈来,皆成妙境”。

他的山水小品可以说已进入到得心应手的“自由王国”的状态,由对外物的写生化为胸中丘壑,笔墨由描绘化为抒写,技巧由严谨化为生动,意满画中,情溢画外。虽然仍是传统的笔墨皴法,但已将传统山水画的点线组合方式扩展到整个画面结构的控制和总体图式的艺术处理之中,画面上跌宕起伏、大起大落且富张力的整体形式感,却是对西方艺术构成样式不露痕迹的吸收和运用,传统的笔墨形态也因此获得了新的形式意味。

作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田爱华教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著名画家曾先国山水画之风神(图)
黄宾虹与刘知白——相距五十年,相知两座山
林道淡 | 出入山水之间,笔墨写胸中丘壑
他学黄宾虹、黄秋园,画西北山水,感动了一群美术理论家
根深叶茂,于斯为盛,《南海潮》国画系列作品-江显蛟
不下堂筵,坐穷泉壑 ——刘忠山水画艺术探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