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天老照片】--9324--“氢弹之父”于敏:名字长达38年绝密,图9和邓稼先合影令人感动

【于敏院士】于敏,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防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等十几项重大奖项,有“中国氢弹之父”之称。(这是一组于敏院士的老照片,他是真正的民族脊梁)

【于敏正在工作(摄于上世纪90年代)】于敏在我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并起了关键作用。1965年10月,于敏的亲自组织和部署下,氢弹理论得以突破。据报道,目前全世界只有两种氢弹构型,美国的T-U构型和中国的于敏构型,足见于敏在中国氢弹研究中的地位。

【于敏和夫人孙玉芹(摄于上世纪50年代)】“于敏的工作完全是靠 自己,没有老师,因为国内当时没有人熟悉原子核理论,他是开创性的。”钱三强则说:“(于敏的理论研究)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可谁曾知道,“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于敏曾经“隐身”,连他最亲的人都不知道他究竟是做什么的,直到38年后的1988年他的名字才被解禁,而他的研究学术成果几乎没有发表在公开的场合。

【工作中的于敏(摄于1980年)】如果大家对中国顶级核物理学家有所了解,就会发现基本上都是留学归来的,可能唯独于敏是个例外,他没有留过学。于敏自谦是“地道的国产”,但是他却鼓励自己的学生要走出去留学,但是于敏给学生提出一个条件,“开过眼界后就回国作贡献。”

【于敏在家中(摄于1985年)】鲜为人知的是,在研制氢弹过程中,于敏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比如1973年于敏在从西北核试验场回来时,在列车上就开始便血,回到北京后被立即送进医院检查,结果在病床上休克。据于敏同事回忆,“一天深夜,于敏感到身体很难受,就喊醒了妻子。妻子见他气喘,赶紧扶他起来,不料于敏突然休克过去,经医生抢救方转危为安。后来大家想起来都后怕,如果那晚孙玉芹不在于敏身边,后果不堪设想。”

【于敏在科技专家大会上发言(摄于1999年)】毫无疑问,中国氢弹的研制成功,于敏居功至伟,人们也称赞他是“氢弹之父”。可于敏却不肯接受这个称号,他在多个场合表示:“核武器的研制是集科学、技术、工程于一体的大科学系统,需要多种学科、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我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氢弹又不能有好几个‘父亲’。”

【于敏和家人在一起】在子女的记忆中,“忙碌”是父亲身上最大的标签。于敏的女儿曾说:“整天待在房间里想东西,很多人来找他。”没有人来找于敏时,他总喜欢思考问题。于敏是个喜欢安静的人,多次跟身边人说,别计较有名无名,要学会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无名英雄”。

【于敏院士】如今人们很难理解,于敏这一代人对国家的感情是多么的深厚。和于敏一起工作50多年的同事曾这样评价于敏:“于敏先生那一代人,身上有一种共性,他们有一种强烈的家国情怀。这种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希望这种精神能够不断传承下去。”

【于敏和邓稼先(1984年)】这张照片非常罕见珍贵,两位国之栋梁人才,为国家的强大呕心沥血。邓稼先大家都熟悉,他也是“两弹元勋”,因遭到核辐射患癌逝世。当年张爱萍得知邓稼先因病去世后,赋诗一首纪念他,“踏遍戈壁共草原, 二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自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这张照片拍摄两年后,邓稼先因病逝世。

【正在看报的于敏】于敏家中客厅显眼处悬挂一幅字画,“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正如于敏自己所说的那样,“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2019年1月16日,于敏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氢弹构型 名字保密至今才解禁!
于敏院士 一肩扛起大国重器
于敏找到研究氢弹的秘密,怕泄密,用一只'松鼠'传递出了情报
于敏院士一生拒绝的两个“称号”
氢弹的两种构型有什么区别?于敏构型为何让西方眼馋?
氢弹之父,于敏#氢弹#于敏#原子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