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着《景华要方》学习中医临床(八)牙痛方】

牙痛又称齿痛,首见于《灵枢》:“齿痛不恶清饮,取足阳明;恶清饮取手阳明。”隋代《诸病源候论》有“牙痛候”和“齿痛候”及“牙齿虫候”“齿龋注候”等详细记载。之后历代医家都有对牙痛病因及生理病理的分析和治疗经验的总结。

齿者,骨之余,肾之标,寄养于龈。足阳明胃经络于上龈,手阳明大肠经络于下龈。牙痛多与肾、胃、大肠经有关。

临床治疗以脏腑辨证与经络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将本病分为以下证候治疗。

(1)风寒阻络。牙痛发生于风寒感冒之后,其痛可缓,齿龈不肿,伴恶寒发热、鼻塞。舌苔薄白,脉浮紧。治宜温经散寒。拟用白芷汤或温风散。

(2)少阳郁火。齿痛牵连腮频,或耳下肿痛,延及牙床,颌下结核累累,目赤,耳中轰鸣,口苦。舌苔薄黄,脉弦数。治宜清泻少阳郁火。拟用四逆散加夏枯草、牡丹皮、栀子,或用越鞠丸加减。

(3)阳明经风火。牙痛,齿龈红肿,或有灼热感,午后尤甚。牙缝中有赤肉警出,或有出血,口中秽气逼人,烦渴,小溲赤短。苔浊,脉洪大。治宜清泻阳明经热。拟用清胃散,或用葛根白虎汤。

(4)大肠湿热。牙痛,齿眼肿,腐臭,痞满不欲食,大便秘结。舌苔黄腻或厚燥,脉弦滑。治宜清泄大肠实火。拟用凉膈散或调胃承气汤加减。

(5)气虚牙痛。牙痛,齿动摇,肢体倦意,纳呆。舌苔薄白,脉细缓或弱。治宜补中益气。拟用补中益气汤或六君子汤加减治疗。

(6)肾经虚火。齿痛绵绵,动摇疏松,遇劳即发,午后尤甚,伴腰酸眩晕,阳兴梦遗,耳中蝉鸣,心烦不寐,尿黄。舌红少苔,或薄黄苔,脉沉细数,或虚洪大。治宜补肾填精、滋阴降火。拟用六味地黄汤加骨碎补或玉女煎。

(7)肾经虚寒。临床见齿痛悠悠,无甚大痛,久而不已,牙齿动摇,无红肿,四肢不温,不欲饮食。舌淡苔白滑,脉沉细弱。治宜助阳散寒、温通经脉。拟用金匮肾气汤加骨碎补,或安肾丸。

(8)阳明瘀血阻络。牙痛如针刺,臭秽不可近,多年不愈。舌质有斑,脉沉细湿。治宜清泄阳明瘀热,活血化止痛。拟用桃仁承气汤临床随症加减。

(9)龋齿。龋齿,俗称“蛀牙”“虫牙”“烂牙洞”。早在《诸病源候论》有“牙齿虫候”“牙虫候”“齿虫候”“齿齲注候”,皆指出“齿根有孔……亦令齿痛”。在《仁斋直指方》中说:“牙齿被腐臭之气淹渍日久,便生虫,将牙齿腐蚀成孔。”《景岳全书・卷二十八》说“虫痛者,其病不在经而在牙,亦由肥甘湿热化生牙虫,以致蚀损蛀空,牙败而痛。治宜杀虫为主,湿热胜者,亦宜兼清胃火。”《医学传心录》说:“有洞者,用川椒、烧石灰为末,蜜丸,塞于洞中即愈。虫牙,即龋齿,虽称虫牙,实则并非有虫,而是由于牙齿本身缺陷,或喜吃甜食,积存食物残渣,口腔卫生没做好,细菌繁殖产酸,对牙齿腐蚀的结果。关于“虫牙”之说,在《冷庐医话》中记载:“江湖上女医有捉牙虫者……其术皆伪。”

临床龋齿备用方:一则用牙痛水;二则有胃火者加用清热凉血止痛方;三则用定痛散(细辛、白芷、延胡索、生甘草)水煎,含激,然后咽下,寒热皆可用之;四则痛止后,应去牙科填塞牙洞;五则要注意口腔卫生,饭后漱口刷牙。睡前不食甜食、甜饮料,以免食物积存牙缝发酵产酸,腐蚀牙齿,并为细菌繁殖造成有利条件。

01

方1:清热凉血止痛汤

组成:石膏30g,知母10g,栀子10g,生地黄10g,牡丹皮10g,玄参10g,牛膝10g,防风10g,细辛3g。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凉血,疏风止痛。

主治:牙痛。临床见齿痛剧烈,牙红肿,出脓渗血,或肿连腮颊。

临床加减:齿龈溃烂者加金银花、连翘,或白芷、蒲公英;齿出血者加白茅根;肿连腮颊者加板蓝根、蒲公英;坚硬肿块,或颌下肿球,或痰核、痰疱者,选用昆布、海藻、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枳实;疼甚者加延胡索、没药。

按语:牙痛一证,多是风、火、虫、浊、瘀血所引起。临床每遇牙痛病,首先要分清虚实。凡实火引起的牙痛,应用上方效果极佳。

中医认为齿为骨之余,为肾所主,龈为脾胃所主。诸经会于口腔足阳明胃之脉贯于上齿龈中,手阳明大肠经挟口入下齿龈中,口为脾之外窍,脾与胃相表里,脾、胃、肠都属于消化系统。牙齿疾病与风、热、寒、湿等邪毒侵袭,以及肝、心、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一般临证分为风热牙痛、胃火牙痛、虚火牙痛、湿热牙痛等证型。治疗牙痛先分清虚与实,牙痛之痛在何处,是牙齿痛还是齿龈痛,痛是朝轻暮重,或是朝重暮轻,是时轻时重,还是持续疼痛,或得凉痛减,或得热痛盛。要辨红肿,其质软硬,有无脓血,痰核疱块及烂之处。根据临床症状拟用疏风清热、凉血解毒、清利湿热、清化痰浊、清肺通便、散瘀排毒、补肾益气、杀虫填孔等法,采用外治和内治法,进行辨证施治。

02

方2:自拟牙痛水

组成:细辛10g,生半夏10g,天生南星10,白芷10g,花椒10g,薄荷10g,冰片(后下)3g,草乌3g,延胡索30g

用法:(1)水煎滤过,温之漱口。

(2)上药研细粉,置75%酒精600毫升中密封浸15天过滤使用,在痛处滴之,或用棉球蘸药水咬之、擦之。

功效:麻醉消炎,祛邪止痛。

主治:龋齿牙痛、神经性牙痛及其他牙痛。

按语:本方是民间游医传授,又经自己临床实践多次增减配伍成方。用药后3分钟内疼痛即可止,有药到痛止的功效。上方严禁内服。在临证风火牙痛见牙龈红肿、大便秘结者,配用牛黄上清丸、防风通圣丸对证治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155至卷157 齿门)
施今墨丨牙痛的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方法
牙周炎、牙龈炎治疗偏方 - 凌波仙子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看牙齿知健康
牙齿
各型牙痛的特点及艾灸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