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鲁 歌 | 《金瓶梅词话》胜过《三国演义》等小说(三)
我除了向广大读者推荐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而外,还推荐中华书局 2008 年版的《有关三国的 101 个趣味问题》一书,由「李传军、宣炳善、马宝记、程晓菡撰写」。
我不知是否又出了修订版,如果已出了修订版,想必更好,更精彩,更有趣味。
我只购读了 2008 年版,已过去五、六年了。该书中说:
「汉代末年,天下纷争,群雄逐鹿,曹操异军突起,灭吕布,平张绣,灭袁术、袁绍并最终统一北方,为后来华夏大地的再次统一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曹操不仅有极强的军事指挥才华,还是一个治理国家的卓越政治家,更是不可多得的作家、诗人。」

「北宋时代开始,民间文艺开始兴盛,勾栏瓦肆成为专业表演场合。于是,人们开始在舞台上丑化曹操。久而久之,曹操就成了奸诈之徒的典范。」

「尤其随着《三国演义》的问世,曹操在民间的形象彻底定型,《三国演义》反过来影响了戏曲舞台对曹操形象的塑造。清代以来,随着京剧的诞生,随着大量三国戏的诞生,『白脸曹操』也就成为舞台上曹操的独特色彩。」(程晓菡)

该文较长,见该书页 5-7,我只是节录了一部分而已。

该文的作者不同意千百年来「曹操变成了人们口中的奸臣」,也不苟同在《三国演义》中丑化曹操,并在其影响下戏曲舞台上、京剧中把曹操丑化为「白脸奸臣」。
我认为旧戏迟早都会要改革的,不可能一百年、一千年都不改革。
以后可能会保留有一些骂曹操的旧戏,也会有一些为曹操翻案、还原历史本来面目、正确评价曹操的新戏。
全国的京剧院、团极多,高水平的编创人才也有很多,以后会更多,京剧的改革创新、「推陈出新」只是一个时间的早晚问题。
郭沫若写的多幕话剧《蔡文姬》中为曹操翻案,改变了曹操是「白脸奸臣」的丑恶形象,对京剧改革是有参考价值的。
「推陈出新」后的京剧,会增加很多的观众,改变目前京剧演出不大景气的局面。陈寿《三国志》及裴注中并没有说刘备是汉献帝「之叔」。
程晓菡在〈刘备真的是「皇叔」吗?〉一文中考论:《三国演义》第二十回中写汉献帝对刘备说「玄德乃帝之叔也」,「其实是《三国演义》的杜撰,为其『拥刘贬曹』增加分量而已。」
我是一个京剧迷,觉得京剧中演了多次刘备是「皇叔」,是「刘皇叔」,是受了《三国演义》的瞒和骗,也对广大观众、广大京剧迷很不负责任,传播的是错误的「历史知识」。
专家姜鹏先生说:即使按照《三国演义》给出的族谱,汉献帝也应该比刘备高出五辈,而不是比刘备低一辈,何况历史上的刘备根本就说不清自己的辈分,小说中却编造为「皇叔」。(见西苑出版社 2013 年版《三国前史》页 176。)
姜先生说历史上的吕布和董卓的一个侍女私通,并无王允献出歌妓貂蝉之事。(见该书页 60-61。)
《有关三国的 101 个趣味问题》一书中说:
「《三国演义》第一回中写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历史上本无其事,就是《三国演义》中所说的刘备结义时二十八岁的年龄,也与史实不合。」

著名学者李传军先生考论:《三国演义》中写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是在汉灵帝中平元年(西元 184 年),演义说当时刘备「年已二十八岁矣」。
李传军先生考论刘备生于汉桓帝延熹四年(公元 161 年),到汉灵帝中平元年时,刘备只有 24 岁,并非「年已二十八岁矣。」
「根据《三国志》中〈关羽传〉和〈张飞传〉的有关记载,以此类推,汉灵帝中平元年关羽的年龄应为 25 岁,张飞的年龄应为 20 岁。
三人的年龄如果按长幼排序,应该是关羽为长,刘备次之,张飞最幼。因此,即使单纯从年龄的角度来讲,『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也不可能是真正的事实。」

李传军先生考论「元代的《三国志平话》中已有〈桃园结义〉一节,元杂剧也有无名氏撰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三国志》


《三国演义》中写的桃园「三结义」来自前人的写法。但历史上并无「桃园三结义」之事。(见该书页 16-17、73-74)
《三国演义》和京剧中很多次「演义」或演出张飞把刘备称为「大哥」,把关羽称为「二哥」,全都是错的,全都违背了史实。
关羽、张飞都应称刘备为「主公」,关羽不应称刘备为「兄长」,张飞不应称刘备为「大哥」「称关羽为二哥」,历史上并无「桃园三结义」之事。
李传军先生还写有一文:〈赵云是刘、关、张的四弟吗?〉也值得重视。
我认为京剧中刘、关、张称赵云为「四弟」也是错的,应从李传军先生之说,予以纠正。传军先生说:
「赵云绝非刘、关、张的四弟。赵云和刘备始终是上下级关系,而非兄弟关系。」(见该书页 38-39。)

京剧《龙凤呈祥》中称刘备为「刘皇叔」,乔国老即「乔玄」的唱段中夸刘备「他有个二弟(指关羽)……」「他三弟翼德(指张飞)……」「他四弟(指赵云)本是常山将……」
这些称呼全不符合事实。
刘备并不是什么「皇叔」,历史上他们四人也没有结拜过兄弟。
历史上并没有什么「乔国老」,他本来姓「桥」而不姓「乔」,他的姓名不是什么「乔玄」,也不是「桥玄」,历史上的「桥玄」是另外一个人,我到后面再说。
何况关羽比刘备大一岁,不是刘备的「二弟」,张飞、赵云也不是他的「三弟」「四弟」。
刘备到后来与关、张、赵都是上下级关系,都始终不是结义兄弟关系。
我查了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9 年新版《辞海》,注出了刘备的生卒年是公元161-223。但对关羽没有注出生年,只注出了卒年,是「?-220」。
对张飞也没有注出生年,只注出了卒年,是「?-221」。
根据李传军先生的考证,关羽生于公元 160 年,生卒年应作 160-220;张飞生于公元 165 年,生卒年应作 165-221。
这就填补了新版《辞海》中关羽生年之缺与张飞生年之缺,证明了关羽比刘备大一岁,刘备不可能是关羽的「兄长」,证明了刘备不可能是张飞的「大哥」,证明了关羽不可能是张飞的「二哥」。
证明了《三国演义》和京剧中张飞称刘备为「大哥」、称关羽为「二哥」,都是错的,都与史实不符。

《三国演义》


据新版《辞海》注释,周瑜的生卒年是 175-210,诸葛亮的生卒年是 181-234,周瑜比诸葛亮大 6 岁。
毛泽东曾指出周瑜比诸葛亮大 7 岁,误差很小。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京剧中的诸葛亮是须生(老生),周瑜是小生,都是错误的。
汉献帝(181-234)比周瑜小 6 岁,京剧中也是老生;孙权(182-252)比周瑜小 7 岁,庞统(179-214)比周瑜小 4岁,京剧中二人的胡须也很浓密。
这些在旧剧中也全都是错的。
《有关三国的 101 个趣味问题》一书中还有一文:〈关羽真的「华容道义释曹操」吗?〉作者是研究专家马宝记先生。
他考论关羽「义释曹操」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十回,但历史上并无「义释曹操」之事,他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山阳公载记〉中说,曹操的船舰被刘备所烧,
「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军既得出,公(曹操)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稍)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马宝记先生指出:「重要人物关羽没有出场。可见,『华容道义释曹操』完全是《三国演义》作者虚构的。」(见页 87-88)
我很同意马宝记先生的正确说法。
我认为〈山阳公载记〉的「山阳公」即是汉献帝刘协(181-234),曹丕于公元 220年 12 月篡汉称魏帝之后,贬汉献帝为山阳公。但曹丕(187-226)死后,「山阳公」还活了 8 年。
曹操(155-220)一直到死都没有篡汉称帝。汉献帝曾于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 年)封曹操为丞相;十八年(213 年)五月赐曹操爵为魏公;同年七月聘曹操的三个女儿曹宪、曹节、曹华为贵人;建安二十年(215 年)立曹节为皇后。曹操是汉献帝的岳父。
二十一年(216 年)五月,进曹操爵为魏王。曹操死于建安二十五年正月二十三日(公元 220 年 3月 15 日),汉献帝谥其为魏武王,命曹丕由副丞相嗣位为丞相,由魏太子嗣位为魏王。
但曹丕在同年十一月(公元 220 年 12 月)就篡汉称帝、贬汉献帝为山阳公了。
汉献帝原是曹丕的妹夫,被贬为山阳公之后,为了自保性命,把两个女儿奉献给曹丕为嫔。
曹丕占有了亡父曹操爱幸的所有宫人,又爱幸山阳公之二女以及郭妃、李贵人、阴贵人,对甄妃赐死,他纵淫过度,于黄初七年(公元 226 年)五月就死了,只活了虚岁四十(187-226),甄妃所生之子曹睿继位,即魏明帝。
山阳公在魏明帝青龙二年(公元 234 年)三月才死,被魏明帝追谥为汉孝献皇帝。

据〈山阳公载记〉,可知是曹操率败军逃出了华容道,并无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之事,也没有诸葛亮让关羽立军令状之事。
《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中写诸葛亮回答关羽说:
「昔日曹操待足下甚厚,足下当有以报之。今日操兵败,必走华容道;若令足下去时,必然放他过去。因此不敢教去。」

关羽表示不肯放过曹操。诸葛亮就叫关羽立下了军令状,率军投华容道埋伏去了。
刘备说:「吾弟义气深重,若曹操果然投华容道去时,只恐端的放了。」
诸葛亮说:「亮夜观干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
已有李传军先生考出关羽比刘备大一岁,历史上的刘备不可能说关羽是「吾弟」。
写诸葛亮说:「亮夜观干象,操贼未合身亡」,
搞的是封建迷信,今之广大读者有谁相信这一套把戏?当时刘备、诸葛亮一方最大的敌人是曹操,能擒杀曹操而故意放走,实不可信。
第五十回写〈诸葛亮智算华容这一史料记载,比小说的随意杜撰可信。
《有关三国的 101 个趣味问题》一书中,还有专家程晓菡写的一文:〈周瑜设过美人计吗?〉
说历史上的周瑜并未设「美人计」说把孙权之妹嫁给刘备。而是赤壁之战后,刘备势力逐渐增大,孙权为了表示与刘备的联盟之意,把妹妹嫁给了刘备,《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说孙权「进妹固好。」
但是,所有的史籍中都只是提到了孙夫人的名号,并未有「孙尚香」之名。
刘备与她的关系并不像《三国演义》中所言夫妻恩爱,事实上她的脾气暴躁,经常依仗兄长的权势飞扬跋扈。
这并不是孙权与周瑜设下的「美人计」,而是东吴集团为了巩固与刘备集团的政治联盟而采取的联姻手段。联姻大致在建安十四年至十五年之间。
建安十六年(公元 211 年)随着刘备与东吴集团关系恶化,孙权就派人接回了妹妹。
《三国演义》中「演义」成了周瑜设的「美人计」失败,编造了「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见页 115-117)。


我认为京剧《龙凤呈祥》基本上据《三国演义》中的杜撰,演「刘皇叔」依诸葛亮之计过江到东吴招亲,周瑜设的「美人计」失败,实不可信。
还有专家宣炳善先生写有一文:〈刘备真的是在甘露寺招亲吗?〉据《三国志‧蜀书‧先主(刘备)传》:
「(刘)琦病死,群下推先主(刘备)为荆州牧,治公安。(孙)权稍畏之,进妹固好。」

宣先生讲解说:这是
「讲刘琦病死以后,荆州的官员推举刘备作荆州牧。刘备得了荆州,力量强大起来,孙权对刘备就十分忌惮。
建安十四年,正好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去世了,于是孙权就利用这个机会将其妹妹送到公安与刘备成婚。
『进妹固好』一词,可以看出孙权是主动派人将妹妹送到荆州与刘备成婚的。」

「当时荆州牧治所就在公安。所以刘备招亲其实是在今天湖北的公安县,不是在关云长义释曹操〉,与史实不符,纯属胡编乱造。
〈山阳公载记〉中写道是曹操率败军逃出的,东吴的甘露寺。甘露寺建于东吴甘露元年(265),而刘备招亲却是在建安十四年,也就是公元 210 年。」(见页 117-118)。

也就是说,刘备与孙权之妹成婚时,「甘露寺还没有造」我按宣先生的这一说法,刘备与孙权之妹结婚是在今之湖北公安,时间是建安十四年,公元 209 年;
《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中胡编乱造周瑜设下「美人计」,孙权依计而行,骗刘备到东吴娶自己的妹妹,孙权之母吴国太定下「在甘露寺方丈设宴」见刘备。
这一回中写周瑜设此「美人计」,大谬!因历史上周瑜并未设此「美人计」骗刘备来东吴娶孙权之妹。又写孙权派到荆州的使臣吕范多次称刘备为「皇叔」,又大谬!
因历史上的刘备并不是皇上汉献帝之叔。还写诸葛亮定计叫赵云保护刘备去东吴与孙权之妹成婚,仍大谬!
因为历史上是孙权派人把妹妹送到(湖北)公安嫁给刘备「固好」的,并无诸葛亮怂恿刘备去东吴与孙权之妹成婚的荒唐事。
建安十四年(公元 209 年)东吴的甘露寺远未造成,而造成是公元 265 年之事,也就是五十六年之后的事,吴国太、刘备、孙权早已死了,吴国太岂能在远未造成的甘露寺中看刘备,岂非又大谬!
甘露寺建成是五十六年之后的事,岂能有寺?岂能有寺庙中的住持和尚「方丈」?吴国太是一个老寡妇,又岂能定下在和尚「方丈」的住房中「设宴」见刘备?岂非一连串的大谬!
《三国演义》中的谬误上千处,仅这一回中就有许多谬误。
京剧《龙凤呈祥》中基本上用的是《三国演义》中的许多谬误,《三国演义》、京剧中给了广大受众很多错误的「历史知识」。

新版《辞海》「甘露寺」辞条注释说:
「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三国吴甘露元年(公元 265 年)始建,传为刘备相亲之处。……相传建寺时甘露适降,故名。」

这「传为刘备相亲之处」显然是误传、谣传。因时间、地点都相差太远。
又,「刘备」辞条注释说:
「(161-223)即『蜀汉昭烈帝』。亦称『先主』。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公元 221-223年在位。……221 年称帝,都成都,国号汉,建元章武。次年在吴蜀夷陵之战中大败,不久病死。」

又,「孙权」辞条注释说:
「(181-252)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公元 229-252 年在位。……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 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黄龙元年(229 年),称帝于武昌(今湖北鄂州),国号吴,旋即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由以上可知:「甘露寺」「始建」于「公元 265 年」,而刘备死于公元223 年,孙权死于公元 252 年,刘备死后 42 年、孙权死后 13 年,「甘露寺」才始建,吴国太死得更早,她怎么可能与儿子孙权一起在甘露寺「方丈」内「设宴」相看刘备呢?
更何况这还是比刘备死、孙权死更早的建安十四年(公元 209 年)的「事」,在「甘露寺」「始建」(公元 265 年)的六十五年前的「事」,根本就不可信!
程晓菡专家还有一文:〈刘备一共有几位夫人?〉说「刘备一生有事迹可以考察的夫人至少有四位」,即甘皇后、糜夫人、孙夫人、穆皇后,说「刘备后来应该至少有两位侧室。」(见页 118-120)
也就是说,刘备至少有 6 个妻妾。另一位研究专家宣炳善先生在文中说:「刘备的身分一直是妻妾成群的……孙权共有六位夫人。」
他说刘备、孙权、曹丕都娶过二婚的女人。如刘备娶的穆氏原是刘瑁的遗孀;孙权娶的徐氏原是陆尚的遗孀;曹丕娶的甄氏原是袁绍的儿子袁熙之妻。(见页 120)
其实曹操也娶过二婚的女人,如娶过张济的遗孀;娶的杜氏是秦宜禄之妻;娶的尹氏是何进的儿媳妇。
《三国演义》和京剧中骂曹操娶张济的遗孀,其实刘备娶刘瑁的遗孀穆氏,孙权娶陆尚的遗孀徐氏,在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都是很正常的事。

那时是一夫多妻妾的社会,曹操、刘备、孙权都是妻妾成群的,《三国演义》中反曹拥刘,骂此而赞彼,很不公平。
《有关三国的 101 个趣味问题》一书中,还指出了《三国演义》中写的不少事与史实不符。如史实中关羽用的兵器并不是「青龙偃月刀」;
历史上的徐庶进曹营并非「一言不发」;历史上赤壁大战中火攻计的出谋者不是诸葛亮而是黄盖;历史上的诸葛亮并不曾「三气周瑜」,周瑜是病死的,不是诸葛亮气死的;
历史上诸葛亮没有摆过「空城计」;在诸葛亮身上也没有发生过「草船借箭」的故事,而历史上建安十八年(213 年)孙权有乘大船观曹军,曹操命弓弩乱发,孙权的大船上收到曹军射的无数支箭的事,见陈寿《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
裴注引《魏略》说:孙权乘大船来观曹军,曹操「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中胡编乱造为赞美诸葛亮于建安十三年(208 年)求鲁肃「借我二十只船,每船要军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为幔,各束草千余个,分布两边。」
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
「当夜五更时候,船已近曹操水寨。孔明教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吶喊。」在曹操命令下,「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吶喊。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
写诸葛亮得曹军所射之箭「十余万枝」,连周瑜也称赞「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罗贯中把历史上孙权乘大船获得曹军射的大量乱箭之事,「改造」成诸葛亮以二十只船「借」得曹军射的「箭」十余万枝的假故事,写他知道何日何时起雾,何时雾散,何日何时起东风,如此等等,比 21 世纪的天气预报还精确无数倍。
但正如鲁迅所评论的: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很不真实。
《有关三国的 101 个趣味问题》一书中还有一些正确而精彩的考论,我就不多说了。
遥忆十多年前,山东的吾友鲍延毅教授在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过一部学术著作《一勺之得》,从山东寄赠给我,希望我写一篇评论,我遵嘱写了一文寄去,发表后,鲍教授把发表样寄给我,并赐一信致谢。
我记得这大约是 1999 年冬天的事。我还记得鲍教授那本着作中也考论了《三国演义》中有一些违背史实之处。
我现在的藏书很多,分放于两处:一处在我现在的住处西安市吉祥路的家中,基本上放的是「红学」「金学」、鲁迅、郭沫若研究、「前四史」等方面的书;
另一处在西北大学的寓所中,放的是其他方面的书,包括《一勺之得》在内,锁在一个书房中,别的二室一厅租给了从外县来的一家人,我如果去取《一勺之得》来重读,很不方便。
我现在写到此处时,无法复按《一勺之得》中的有关内容,我在 1999 年冬发表的那篇〈读鲍延毅教授的《一勺之得》〉,很可能我已经丢失了,加之鲍教授早已不幸病故,我也无法询问我那篇文中究竟都写了些什么,毕竟已过了十五年,我也回忆不起来了。
但我记得鲍着中对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有一些不符合史实之处是有批评意见的。
我读的书不是很多,可以说是孤陋寡闻。很可能许多书中或论文中都认为《三国演义》中违背史实之处太多,「演义」得太离谱。



文章作者单位:西北大学


本文获授权发表,原文收录于《鲁歌<金瓶梅>研究精选集》,2015,台湾学生书局有限公司出版。转发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33部书籍:23 天地间纵横英雄气——《三国演义》
曹操、孙权,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谁不属于三国时期
诸葛亮放走曹操的理由
【原创】上元关帝庙传说(77)仁至义尽的忠臣
关羽
原来三国演义里最厉害的谋士不是孔明,而是此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