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鸿魁 │ 「啜哄」探源兼论「趍」字──《金瓶梅》俗字讹字例释

一、从「迯」字谈起


《金瓶梅词话》(万历词话本)第八十二回有一「」字。
不想玉楼哄,反陷经济牢狱之灾。(八二10 下2)(指八十二回10 页下面2 行,下引《金瓶梅词话》出处注法均同此。)
对于这个「」字,研究《金瓶梅》词语的人都回避不释。倒是《汉语大词典》作了释义,见第九卷1122 页:
同「逃」。《金瓶梅词话》第八十二回:「经济还拿着这根簪子做证见,认玉楼是姐,要暗中成事。不想玉楼哄。反陷经济牢狱之灾。」一本作「逃」。

但是这种释义很难令人满意。
首先,「一本」是什么版本不清楚;其次,后出版本只能反映校订者的认识,未必符合原作者的语言实际。
我们可以拿与此情况类似的「趍」字来作比较。词话本「趍」字出现两次。
你另叙上了有钱的汉子,不理我了,要把我打开,故意的连我、嚣我、讪我又趍我。(三八2 下10)
平白对着人羞我,望着我丢脸儿,交我恼了,走到前边把他爹趍到后边来。(五一1 下2)

尽管对这个「趍」字注家纷纭,莫衷一是。但是,尚无一人因为崇祯本、竹坡评本把「趍」改作「赶」,就认为这是一个「赶」字。
我们再来看「」字,如果把「逃」代入原文,就会发现「哄逃」不辞。
细读原书第八十二回「陈经济被陷严州府」,就知道这里指的是陈经济被孟玉楼「啜哄」。─「哄」就是「哄啜」。
回避不释不是办法,校勘家的做法也非尽善。
笔者曾对《金瓶梅词话》的用字作了穷尽式的搜索,并对有关词语作了系统的系联比较。认为「」字是「趍」字的讹写,而「趍」和「啜哄」「啜赚」中的「啜」表示同一个词。


万历本



二、「啜赚」「啜哄」释义


「啜赚」「啜哄」是元明戏曲小说中常见词语,注释者一致解释为「哄骗」,没有疑义。
《金瓶梅词话》中有「啜」「赚」「哄」单用例。
使玉箫丫头拿一匹蓝段子,别房里「啜」他,把他吊在花园里奸耍。(二五6 下7)
说五娘怎的做窝主,「赚」他老婆在房里,和爹两个明睡到夜,夜睡到明。(二五7 下10)
贼牢成的,就休捣谎「哄」我,昨日我不在家?你几时在上房内听宣卷来!(八二5 下)

又有两两连用例。
他要了人家汉子,又来献小殷勤儿,「啜哄」人家老公。(十三10 下2)
这个郎君也早合当倒运,就吐实话泄机于他,倒吃婆娘「哄赚」了。(九二7 下4)

与《金瓶梅》的创作有密切关系的《水浒传》中又有「赚哄」「啜赚」。
昨夜引人马来打城子,把许多好百姓杀了,又把许多房屋烧了;今日兀自又来「赚哄」城门。(第三十四回)
卢俊义道:「小人一时愚蠢,被梁山泊吴用……『啜赚』到梁山泊软监。」(第六十二回)

另外元曲中还有「啜赚」「赚啜」等。上述例子表明,「啜」「赚」「哄」意义相同,所以可以相互组合成同义复合词,而且可以任意地排列组合。
《金瓶梅》中还有「赚诱」「赚引」等组合形式。
这道士石伯才专一藏奸蓄诈,替他赚诱妇女。(八四3 下3)
这石伯才窝藏殷天锡,赚引月娘到方丈,要暗中取事。(八四5 下9)

我们大致可以断定,《金瓶梅》等俗文学中的「啜」,是哄诱的意思。
回过头来再看本文开头所引「」字一例,本来就和第九十二回「吃婆娘哄赚了」指的同是陈经济上了孟玉楼的当、被当贼送入大牢一件事。
表示的是和「哄」「赚」同义的一个词,就是「啜」。
「啜」怎么变成「」的呢?这就需要说明,「哄诱」意义的「啜」,读同「掇」,俗写作「趍」,又讹写为「」。


三、探源「哄赚」义「啜」


训示近代词语的人一般不太注意字音,偶有注音也是简单地依据字的常用音。
比如「啜赚」中的「赚」字就注一个zhuàn,细心的注者才会注一个zuàn。
至于「啜哄」的「啜」现见注音几乎都是chuò。这种读音很可疑。
《汉语大词典》比较谨慎,它于「啜」下注音是(大词典三卷401 页):
1 chuò《广韵》昌悦切,入薛,昌。又尝芮切,去祭,禅。又陟卫切,去祭,知。又殊雪切,入薛,禅。
释义有:⑤见「啜哄」「啜赚」。─只有词条释义,不定字义字音。而对于「掇」注音是(大词典六卷731):1 duó《广韵》丁括切,入末,端。
又陟劣切,入薛,知。释义有:⑩怂恿:哄骗。参见「掇赚」。
(可以看出,大词典倾向于「掇」duó)是意义为「哄骗」的这个词的正规书写形式,所以才在「掇」字下列有义项⑩。
而在「啜」字下就不设类似的义项,以「啜」为字头的「啜哄」「啜赚」虽有释义和例证,只是肯定它的书写形式,而不认为它们的意义是由「啜」(chuò)引申出来的。
但是,在早期字书中,即使「掇」字也没有「哄骗」义。
与「掇」读音相近且有「哄骗」义的有如下几个字:
—duó《广韵》徒落切,入铎定。欺。《广雅释诂二》:「,欺也。」
詑 tuó《广韵》徒河切,平歌定。又土禾切,《集韵》待可切。歌部。欺。《说文‧言部》:「詑,沇州谓欺曰詑。」
《玉篇‧言部》:「詑,谩而不疑。兖州人谓欺曰詑。」
誃 duò《集韵》待可切,上哿定。同「詑」,欺罔。
《集韵‧哿韵》:「誃,欺罔也。同詑。」
这几个字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没有语文实例,只见于辞书记载。这似乎表明了它们的口语记音字性质。
后两字更表明它们只存在于兖州一带的口语里,有方言字性质。
明清小说戏曲里,这个词写作「掇」的有:
《水浒传》第六十回:「久闻梁山泊行仁义之道,所过之处,并不扰民,因此特来拜投,如何故来掇赚将军?」
《古今小说》第二十一卷<临安里钱婆留发迹>:「钱镠已知刘汉宏掇赚之计,便将计就计。」
王玉峰《焚香记‧辨费》:「判官,与我逐一查那善恶文簿,要是何年月日有何人套写王魁家书,掇赚他夫妻离间。」
《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要知安公子如何开发那女子,要去找储一官的那两个骡夫回来,到底怎生掇赚安公子,那安公子信也不信,从也不从,都在下回书交代。」
《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你大家却莫把那假尹先生(真安老爷)说的这段话认作个掇骗十三妹的文章。」
更早一些的宋人还有作「脱」的。


《集韵》



明清《挥麈后录》卷三「又况数年间行盐钞法,朝行夕改,昔是今非,以此脱赚客人财物。」
「掇」考虑到宋代某些方言里已有入声辅音尾简化乃至脱落的迹象,」(铎韵定母)(末韵端母)「脱」(末韵透母)可以读音相同或相近,「」可能是「哄骗」义这个词的「本字」。
「詑」「誃」则是某些入声辅音尾消失的方言中这个词的写法。
元曲里入声已读同阴声,这个词甚至可以写成「拖」。如:《西厢记》一本二折「拖逗得肠荒,断送得眼乱,引惹得心忙。」
秋胡戏》四「谁让你戏弄人家妻儿,拖逗人家婆娘。」
《竹叶舟》二「你则为功名两字相拖逗,生熬得风波千里亲担受。」
《五马破曹》一〔寄生草〕白「你去关下搦战。将曹兵拖逗的离了阳平关数十里。」
《东墙记》三「我想来,都是这小贱人拖逗的来。」
《杀狗劝夫》一「这村醪酒刚半盆,纸钱儿值几文,不是我将父母相拖逗,也是你歹孩儿穷孝顺。」─这些「拖逗」大概也是同义复合词,其中的「拖」是「哄骗」义「」的记音。
下面的「脱空」中的「脱」也似与
」有关:《刘知远诸宫调》十一〔黄钟宫尾〕「金印奴家紧藏着,休疑怪不与伊呵,又怕是脱空谩唬我。」
《救风尘》四〔双调新水令〕「笑吟吟案板似写着休书,则俺这脱空的故人何处?」
《西厢记》二本四折「这的是俺娘的机变,非干是妾身脱空。」


《元曲用韵研究》书封



四、谐音造字和字形讹变


从近代俗文学文献来看,「」这个词最常见的形式是「掇」和「啜」。
「掇」「」属于方言同音借字,比较好理解。
「啜」可能是对「掇」的改造,也可能是新造形声字而与读chuò 的「啜」偶然形同。但是不管那种情况,造字心理是一样的。
那就是:「」是以好言哄诱,形旁应当用「口」或「言」。而「啜」字经常与「哄」字组合成复合词,所以形旁类推趋同。
这种谐音造字和形旁类推的例子,《金瓶梅》中比比皆是,是俗文学作品中造字记词的普遍规律。
「趍」字一形是《金瓶梅词话》一书所仅见的。近年的注释有两种:
认为是「趋」字异体,释义为「驱赶」,如白维国1、李申2、魏子云;认为是「呲」(cī)的谐音字,释义也是「驱赶」,如张惠英3。
两种注释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先从上下文义,认定义为「驱赶」;不同之处在于对字形的解释。
第一点是前提,第二点是推测。
我们认为,从上下文义看,释为「驱赶」不如「哄走」恰切。
先看第三十八回一例。
这是韩二对王六儿发泄不满,连用四个单音词概括王六儿的行为态度:「连、嚣、讪、趍」。嚣(羞)、讪二词意义明确,不必讨论。
「连」义为「撵、驱赶」,各家认识也基本一致。(字的得形解释有异,笔者也有自己的解释,此不详论。
既然已有「撵」字在先,再说「驱」就属于重复无益。
反观王六儿的言行,倒是无意激化矛盾,只想哄走韩二。说「等你哥回来,有便和你喝一盅」,就明显是「怕西门庆来」撞见尴尬,想尽快「哄走」他。
韩二也听出哄他快走之意,故有「啜(趍)我」的指责。
再看第五十一回一例。这是潘金莲为了激起吴月娘对李瓶儿的怨怒,编造的李瓶儿语气的话。
事情的真相是:李娇儿过生日,吴月娘得知西门庆在李瓶儿屋里,嫌他不来给李娇儿上寿,
「李瓶儿慌的走到前边,对西门庆说道:『他二娘在后边等着你上寿,你怎的平白进我这屋里来了?』
西门庆笑道:『我醉了,明日罢。』
李瓶儿道:『就是你醉了,到后边也接个盅儿。你不去,惹他二娘不恼么?』于是一力撺掇西门庆进后边来。」

后来西门庆还是到李瓶儿屋里睡的觉。
这里李瓶儿撺掇西门庆到前边来,完全是「哄劝」法,这也符合李瓶儿的一贯处世态度。潘金莲为了让吴月娘相信,造谣也不能太离谱,模仿也要八分像。
说「把他爹啜到后边来。落后他怎的也不在后边?还往我屋里来了。」还是像李瓶儿的口气的。
前引几家「驱赶」说的字形分析,更是难以让人苟同。无论是引《诗经》笺注(李申),还是讲古音谐声(张惠英认为「多」「chī」可谐音,是上古音歌支同部问题),都把小说作者和传抄者的经学功底看得太深了。
俗文学的作者和读者都是市井俗众,不是学究,他们的方言语感和信手造字本领倒可能是很高超的。
这里「趍」字造字机理仍不外形声一道。先看声符,现代北方话「多」「掇」同音duō(见《现代汉语词典》),宋代《集韵》已有「兖州人谓欺」的「誃」,用「多」做这个字(词)的声符是再正常不过了。
形旁(义符)用「走」却不像「啜」字用「口」那样好理解,我们的认识是:此两例中的「啜」一词有特定的「哄走」意义,或者方言中「啜」就有「哄走」这一引申义;
记录这一词没有合适的字,就灵机一动造出了「走」形「多」声的「趍」。
幸亏《金瓶梅词话》中有这样两个例子,让我们能比较鉴别,知道「趍」有「哄走」义,和「啜」「掇」属于同词异形。
又幸亏有「趍」来作过渡,我们认识到「」由「趍」
讹错而成,表达的也是「啜哄」。反过来说,「」的出现又可以证明,「趍」属于新造俗字(临时造字),因为罕见而易错。


《金瓶梅语音研究》

张鸿魁 著





注 释:
1 白维国《金瓶梅词典》,北京:中华书局1991 年。
2 李申《金瓶梅方言俗语汇释》,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 年。
3 张惠英《金瓶梅俚语难词解》,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年。


章作者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

本文获授权发表,原文刊于《张鸿魁<金瓶梅>研究精选集》,2015,台湾学生书局出版有限公司出版,转发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鸿魁|《金瓶梅》「扛」字音义及字形讹变──近代汉语词语训释方法探讨
张鸿魁│释「虚篢」并论俗字「嚣」──《金瓶梅》俗字讹字例释
《金瓶梅词话》【一】
金瓶梅词话
杨琳:《金瓶梅词话》音借字考辨
陈传坤 说“令/貝”道“難” ——以《红楼梦》和《金瓶梅》为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