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圣心源》译读(29)
积聚根原
  [原文]积聚者,气血之凝瘀也。血积为症,气积为瘕。《金匮》: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此为症痼害,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缘瘀血症聚,不在子宫,三月胎长,与症痼相碍,故血阻而下,是症病之为血也。《伤寒》:阳明病,若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痼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缘寒气凝结,水谷不消,则大便泄利,《难经》谓之大瘕泄,是瘕病之为气也。
  症瘕之病,多见寒热,以气血积聚,阳不外达,故内郁而发热,阴不内敛,故外束而恶寒。气统于肺,血藏于肝,气聚者,多下寒,血积者,多上热。盖离阴右降,而化金水,及其成水,而又抱阳气,故下焦不寒,气聚则金水失其收藏,阳不下蛰,是以寒生;坎阳左升,而化木火,及其成火,而又含阴精,故上焦不热,血积则木火失其生长,阴不上根,是以热作。
  血性温暖而左升,至右降于金水,则化而为清凉,血之左积者,木之不温也,血之右积者,金之不凉也。气性清凉而右降,至左升于木火,则化而为温暖,气之右聚者,金之不清也,气之左聚者,木之不暖也。而溯其原本,总原于土,己土不升,则木陷而血积,戊土不降,则金逆而气聚,中气健运而金木旋转,积聚不生,症瘕弗病也。
  【翻译】积聚(腹内结块,或痛或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气血的凝瘀。血积为症,气积为瘕(妇女肚子里结块的病)。《金匮》说:妇人原来有的症病,月经断了不到三个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肚脐以上的,这是症痼害,之所以血不止,其症不去的原因。缘于瘀血症聚,不在子宫,三月胎长,与症痼相碍,所以血阻而下,症病是血引发的病。《伤寒》说:阳明经的病,若是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汗出连绵不断,就要发作痼瘕之证,必然大便初硬后稀,之所以这样,因为胃中冷,水谷不分别的原因。缘于寒气凝结,水谷不消化,则是大便泄痢,《难经》叫大瘕泄,这个瘕病为气病。
  症瘕的病,多见寒热,因为气血积聚,阳不外达,所以内郁而发热,阴不内敛,所以外束而怕冷。气统于肺,血藏于肝,气聚的,多下寒,血积的,多上热。因为心火阴气右降,而化金水,等到形成水,而又包含阳气,所以下焦不寒,气聚则金水失去收藏,阳不下蛰,所以生寒;肾水阳气左升,而化木火,等到形成火,而又包含阴精,所以上焦不热,血积则木火失去生长,阴不上根,所以热发作。
  血性温暖而左升,到右边降于金水,则化而为清凉,血左积的,木不温暖,血右积的,金不清凉。气性清凉而右降,至左升于木火,则化为温暖,气右聚的,金不清凉,气左聚的,木不温暖。追溯其本原,总是本原于土,己土不升,则木陷而血积,戊土不降,则金逆而气聚,中气健运而金木旋转,积聚不生,症瘕病不发作。
  {解读}水谷不别:人饮食入胃,通过小肠吸收后,固体废物(即谷)入大肠以大便排出体外,液体废物(即水)入膀胱以小便排出体外,这是正常现象,即水谷有别;如果人生病了,有时液体废物不入膀胱反入大肠,致使大便溏、泻,这种现象叫水谷不别。
  [原文]化坚丸
  甘草二两 丹皮三两 橘皮三两 桃仁三两 杏仁二两 桂枝三两
  炼蜜,陈醋丸酸枣大,米饮下三五丸,日二次。
  若症瘕结硬难消,须用破坚化癖之品。内寒加巴豆川椒,内热加芒硝大黄。
  【翻译】化坚丸
  甘草74克 丹皮111克 橘皮111克 桃仁111克 杏仁74克 桂枝111克
  炼蜜,加陈醋制成酸枣大的丸,用米汤喝下三五丸,每日二次。
  如果症瘕结硬难消,须用破坚化癖的药品。内寒加巴豆、川椒,内热加芒硝、大黄。
  [原文]积聚之病,不过气血,左积者,血多而气少,加鳖甲牡蛎,右聚者,气多而血少,加枳实厚朴。总之,气不得血则不行,血不得气则不运,气聚者,血无有不积,血积者,气无有不聚,但有微甚之分耳。其内在藏腑者,可以丸愈,外在经络者,以膏药消之。
  【翻译】积聚的病,发病原因不过是气血,左积的,血多而气少,加鳖甲、牡蛎;右聚的,气多而血少,加枳实、厚朴。总之,气得不到血则不运行,血得不到气则不循环,气聚的,血没有不积的,血积的,气没有不聚的,只是有大小的分别罢了。病在内在藏腑的,可以用丸药治愈,在外在经络的,以膏药治疗。
  [原文]化坚膏
  归尾四钱 鳖甲八钱 巴豆四钱,研 黄连四钱 三棱四钱 莪术四钱 山甲一两二钱 筋余一钱
  以上八味,用芝麻油一斤,净丹八两,熬膏
  硼砂四两 磠砂四钱 阿魏六钱,炒,研 麝香二钱 人参四钱 三七四钱 山羊血四钱 肉桂四钱
  以上八味,研细,入膏。
  火化,搅匀,稍冷,倾入水盆,浸二三日,罐收,狗皮摊。皮硝水热洗皮肤,令透,拭干,生姜(切)擦数十次,贴膏。一切癖块积聚,轻者一贴,重者两贴,全消。渐贴渐小,膏渐离皮,未消之处,则膏黏不脱。
  忌一切发病诸物,惟猪、犬、鸭、凫、有鳞河鱼、菘、韭、米、面不忌。其余海味、鸡、羊、黄瓜,凡有宿根之物,皆忌。若无鳞鱼、天鹅肉、母猪、荞麦、马齿苋,则忌之终身。犯之,病根立发。若癖块重发,则不可救矣。
  【翻译】化坚膏
  归尾15克 鳖甲30克 巴豆(研)15克 黄连15克 三棱15克 莪术15克 山甲44克 筋余4克
  以上八味,用芝麻油一斤,净丹295克,熬膏
  硼砂150克 磠砂15克 阿魏(炒,研)22克 麝香7克 人参15克 三七15克 山羊血15克 肉桂15克
  以上八味,研细,入膏。
  用火化开,搅匀,稍冷,倒入水盆,浸二三天,装在罐子里,用狗皮摊。皮硝水热洗皮肤,令透,拭干,生姜(切)擦数十次,贴膏。一切癖块积聚,轻者一贴,重者两贴,全消。渐贴渐小,膏渐离皮,未消之处,则膏黏不脱落。
  忌一切发病的物品,只有猪、犬、鸭、凫、有鳞河鱼、菘、韭、米、面不忌。其余海味、鸡、羊、黄瓜,凡有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的物品,都忌。象无鳞鱼、天鹅肉、母猪、荞麦、马齿苋,则终身都忌讳。犯了忌讳,病根立即发作。如果癖块二次发作,则不可救了。
蛔虫根原
  [原文]蛔虫者,厥阴肝木之病也。木郁则蠹生,肝郁则虫化。木以水为母而火为子,乙木升于己土,胎于癸水,而生君火,水升而化清阳,是以火不上热,甲木降于戊土,胎于壬水,而生相火,火降而化浊阴,是以水不下寒。肝升而胆降,火清而水暖,木气温畅,故蠹蛔不生,以其土运而木荣也。土湿脾陷,不能荣达肝木,子母分离,寒热不交。木以水火中气,堙于湿土,不得上下调济,由是寒热相逼,温气中郁,生意盘塞,腐蠹朽烂,而蛔虫生焉。
  凡物湿而得温,覆盖不发,则郁蒸而虫化,或热或寒,不能生也。故虫不生于寒冰热火之中,而独生于湿木者,以木得五行之温气也。温气中郁,下寒上热,故仲景乌梅丸方,连、柏与姜、附并用,所以清子气之上热,温母气之下寒也。不去中下之湿寒,而但事杀蛔,土败木枯,则蛔愈杀而生愈繁,此当温燥水土,以畅肝木,则蛔虫扫迹而去矣。医书杀虫之方,百试不效者也。
  【翻译】蛔虫,厥阴肝木的病。木郁则蛀虫生,肝郁则虫化。木以水为母以火为子,乙木升于己土,孕育于癸水,而产生君火,水升而化清阳,所以火不上热,甲木降于戊土,孕育于壬水,而产生相火,火降而化浊阴,所以水不下寒。肝升而胆降,火清而水暖,木气温畅,所以蛔虫不生,因为土运而木荣。土湿脾陷,不能荣达肝木,子母分离,寒热不交。木以水火中气,堵塞于湿土,不得上下调济,于是寒热相逼迫,温气中郁,生机回旋堵塞,腐蚀腐朽,蛔虫产生了。
  凡是物湿而得到温暖,覆盖不发散,则热气如蒸而虫化,或热或寒,不能生虫。所以虫不生于寒冰热火之中,而单独产生于湿木的,因为木得五行的温气。温气中郁,下寒上热,所以仲景的乌梅丸方,黄连、黄柏与大姜、附子并用,目的是清除子气的上热,温母气的下寒。不去中下的湿寒,但只是杀蛔虫,土败木枯,则蛔虫越杀越繁殖,这时候应当温燥水土,以畅达肝木,那么蛔虫绝迹了。很多的医书杀虫的方法,屡次试验都没有效果。
  [原文]乌苓丸
  乌梅百枚,米蒸捣膏 人参二两 桂枝二两 干姜二两 附子二两 川椒二两,去目,炒 当归二两 茯苓三两
  木郁,法以燥土疏木为主。
  线白虫证,是肝木陷于大肠,木郁不达,是以肛门作痒。虫生大肠之位,从庚金化形,故其色白。而木陷之根,总由土湿,当于燥土疏木之中,重用杏仁、橘皮,以泻大肠滞气,佐以升麻,升提手阳明经之坠陷也。
  【翻译】乌苓丸
  乌梅(米蒸捣膏)100枚 人参74克 桂枝74克 干姜74克 附子74克 川椒(去目,炒)74克当归74克 茯苓111克
  木郁,治疗方法以燥土疏木为主。
  线白虫证,是肝木陷于大肠,木郁不达,所以肛门作痒。虫生大肠的位置,从庚金化形,所以其色白。而木陷的根源,总是因为土湿,应当于燥土疏木之中,重用杏仁、橘皮,以泻大肠滞气,辅佐以升麻,升提手阳明经的坠陷。
便坚根原
  [原文]便坚者,手足阳明之病也。手阳明以燥金主令,足阳明从燥金化气,故手足阳明,其气皆燥。然手阳明,燥金也,戊土从令而化燥,足太阴,湿土也,辛金从令而化湿。土湿者能化戊土而为湿,不能变庚金之燥,金燥者能化辛金而为燥,不能变己土之湿。以从令者易化,而主令者难变也。故伤寒阳明之便结,肠胃之燥者也。反胃噎膈之便结,胃湿而肠燥者也。伤寒阳明之便结,肠胃之热燥者也,反胃噎膈之便结,胃之寒湿而肠之寒燥者也。
  以阳主开,阴主阖,阳盛则隧窍开通而便坚,阴盛则关门闭涩而便结。凡粪若羊矢者,皆阴盛而肠结,非关火旺也。盖肾司二便,而传送之职,则在庚金,疏泄之权,则在乙木。阴盛土湿,乙木郁陷,传送之窍既塞,疏泄之令不行,大肠以燥金之腑,闭涩不开,是以糟粕零下而不黏联,道路梗阻而不滑利,积日延久,约而为丸。其色黑而不黄者,水气旺而土气衰也。此证仲景谓之脾约,脾约者,阳衰湿盛,脾气郁结,不能腐化水谷,使渣滓顺下于大肠也。误用清润之剂,脾阳愈败,则祸变生矣。
  【翻译】大便坚硬的,手足阳明经的病。手阳明经以燥金主令,足阳明经随从燥金化气,所以手足阳明经的气都是燥。然而手阳明经,是燥金,戊土从令而化燥,足太阴经,是湿土,辛金从令而化湿。土湿的能化戊土而为湿,不能改变庚金的燥,金燥的能化辛金而为燥,不能改变己土的湿。因为随从转化的容易转化,而主令的难变。所以伤寒了阳明经的大便干结,这是肠胃的燥。反胃噎膈的大便干结,是胃湿而肠燥。伤寒阳明的便结,肠胃的热燥,反胃噎膈的便结,是胃的寒湿而肠的寒燥。
  因为阳气主开,阴主合,阳盛则窍开通而便坚,阴盛则关门闭涩而便结。凡是粪如同羊矢的,都是阴盛而肠结,不关火旺的事。因为肾掌管大小二便,而传送的职能,则在庚金,疏泄的权力,则在乙木。阴盛土湿,乙木郁陷,传送的窍已经堵塞,疏泄的功能不运行,大肠连接到燥金的腑,闭涩不开,所以糟粕零星的下去而不粘连,道路梗阻而不滑利,时间长久了,缠绕扎束成丸状。大便色黑而不黄的,水气旺而土气衰。此证仲景叫他脾约,脾约,阳衰湿盛,脾气郁结,不能腐化水谷,让渣滓顺利的下到大肠里。误用清润的药物,脾阳越败,那么灾祸变故产生了。
  [原文]阿胶麻仁汤
  生地三钱 当归三钱 阿胶三钱,研 麻仁三钱,研
  煎一杯,去滓,入阿胶,火化,温服。
  治阳盛土燥,大便坚硬者。
  结甚,加白蜜半杯。胃热,加芒硝大黄。精液枯槁,加天冬龟胶。
  肉苁蓉汤
  肉苁蓉三钱 麻仁三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 甘草二钱 桂枝三钱
  煎一杯,温服。
  治阳衰土湿,粪如羊矢者。
  凡内伤杂病,粪若羊矢,结涩难下,甚或半月一行,虽系肝与大肠之燥,而根缘于土湿。以脾不消磨,谷精堙郁,而化痰涎,肝肠失滋,郁陷而生风燥故也。法宜肉苁蓉滋肝润肠,以滑大便。一切硝黄归地,阿胶龟板天冬之类,寒胃滑肠,切不可用。
  【翻译】阿胶麻仁汤
  生地11克 当归11克 阿胶(研)11克 麻仁11克,研
  煎一杯,去滓,加入阿胶,用火化开,温服。
  治阳盛土燥,大便坚硬的。
  结块严重的,加白蜜半杯。胃热的,加芒硝、大黄。精液枯槁,加天冬、龟胶。
  肉苁蓉汤
  肉苁蓉11克 麻仁11克 茯苓11克 半夏11克 甘草7克 桂枝11克
  煎一杯,温服。
  治阳衰土湿,粪如羊矢的。
  凡是内科的伤杂病,粪若羊矢,结涩难下,严重或半月一次,虽然是肝与大肠的燥,而根缘于土湿。因为脾不消磨,谷精郁结,而化痰涎,肝肠失去滋养,郁陷而产生风燥的缘故。治疗方法宜用肉苁蓉滋肝润肠,以润滑大便。一切芒硝、大黄、当归、熟地、阿胶、龟板、天冬之类的,寒胃滑肠,切不可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圣心源》卷六杂病解中
四圣心源治便秘
四圣心源 译读卷六
四圣医学解丝集·四圣心源解丝·疮疡解·痔漏根原
四圣心源-杂病解-17便坚根原
『噎膈』阳衰土湿型噎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