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到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有必要对两个违反常识的误解进行澄清

文/桢公子

草,代表草原,常被视作是游牧文明的象征;禾,代表禾苗,一般会被视作是农耕文明的象征。在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中,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历来都被分割为相互对立的两种文明。人们习惯性地把中华文明视为是农耕文明的集大成者,而将游牧文明视为反面角色,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天和大家谈到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就是有必要对两个违反常识的误解进行澄清。

第一个误解: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哪个在前?

所谓农耕文明,是指农民在长期从事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的国家制度、礼仪制度等文化的集合,中国就是典型的农耕文明。而游牧文明则是指牧民在长期从事放牧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游牧生产、生活的国家制度、礼仪制度等文化的集合,中国的西北方及以外的国家就是典型的游牧文明。关于这两种文明诞生的先后顺序问题,在一般人的理解中,游牧文明比较简单,农耕文明比较复杂,所以,游牧出现在前,农耕出现在后。但真正的事实却是正好相反的。

大家可以想一想,在农耕和游牧这两种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人类靠什么生存呢?很简单,女的采集果蔬,男的狩猎肉食,大自然就是他们的天然粮仓。植物采摘后带回家,动物打死带回家,慢慢地人类对植物和动物的认识水平都提高了,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养殖方法,培养植物就代表农耕种植,养殖动物就代表畜牧。

在农耕种植和畜牧之间,农耕种植又是比畜牧先出现的。因为种子栽种下去后,并不需要人看守,早期也没有什么除草施肥这些复杂的操作,一切收成基本靠天吃饭,相对难度要低得多。但是畜牧业不一样,把动物圈起来,通过饲养和照料使其长大,这不仅需要固定的场地,还要求人类具备一定的养殖技术,并且得确保有多余的粮食和物资饲养动物才行。这是只有农耕种植发展到一定程度,人类已经解决了基本吃饭问题后,才会考虑的事情。

而游牧则是比畜牧要更高一个层级的文明形态。顾名思义,游牧就是人类带着动物四处游走的生活方式,这就代表着只有当畜牧方式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动物驯化方式也非常成熟了,才有可能向游牧发展。

这时候,因为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畜牧难度增大,于是一部分人就觉得与其把草弄回家给动物吃,还不如赶着动物去吃草,慢慢地就出现了逐水草而居的这种游牧生活方式。随着一些大型动物,比如马、牛等相继被驯化成功后,人类就拥有了优良的运输工具和生活“伴侣”,游牧规模越来越大,人类的狩猎效率越来越高,他们能在草原上停留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久而久之,游牧生活就自然而然地诞生了。因此,人类历史上是先有农耕后有游牧的,这个发育顺序,和以往的常识性认知是正好相反的。

第二个误解:游牧文化一定比农耕文化落后?

一提到游牧文化,大家脑海立马就会联想到中国历史上那些由少数民族建立的草原部落或帝国,顺便还会跟茹毛饮血、粗鄙没文化、不懂礼仪、缺少传承等等词汇联系到一起。相比讲究文化传统、礼仪传承的中原地区,游牧文化的确与愚昧不开化更配。因此,在很多人的认知印象中,游牧文化是要比农耕文化落后一大截的。但事实真的如此吗?答案恐怕又会让人大吃一惊。真实情况是,游牧文化其实一点都不比农耕文化落后。

首先,相对来说,游牧文明对环境的敏感程度和研究程度都要比农耕文明高得多。因为游牧民都是逐水草而流动生存的,想要保证自身以及所蓄养的动物的安全,他们必须认真研究行径地区的一切,包括天气、水文、地理、野兽种类、人群分布等等,至少也要做到心里有数,否则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给他们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

其次,因为频繁的流动性,所以也就注定游牧文化的自给自足能力会比较差,他们需要和每一个遭遇的部落或群体进行接触,甚至交流,这就要求游牧文化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要懂得交易、谈判等等方面的技巧,这些都是比较高级的文明技巧。而生存的压力又会逼迫游牧文化主动地去学习,并不断提高自己,文明程度想不高都难啊!

最后,游牧民族必须频繁流动,必然会使他们和游走各地、来往于东西方的商人产生更多的接触和交流,从而比中原地区的农耕文化更早、更多地获得来自异国他乡的信息,这种文明之间的碰撞,是最容易产生先进文化火花的。

所以,如果回到几千年前,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谁的文明水平比较高,还真的不太好说。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根据现在考古发现来看,草原深处发掘出的一些早期文化的墓葬,打开之后人们会发现当时的文明水平一点也不低,有些甚至比中原文明更高。原因很简单,处于北边的游牧文化要比农耕文化更早接触来自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他们的在吸收这些外来文化后,自然就容易产生更加先进的文明。

那后来为什么会产生一种游牧文化一定比农耕文化更落后的观念呢?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游牧文化缺少文字的发展。大家都知道,农耕文明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和文化的完整、有序传承离不开关系,而传承就离不开文字和书纸。游牧文化因为流动性的原因,更习惯口头语言的交流和传承,没有发展文字和书籍的迫切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游牧文化的发展程度就越来越落后农耕文化了。

第二方面,老话说得好,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中国历史上下5000年,但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农耕文化的统治之下,真正意义上的游牧文化统治,基本上就是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和满族建立的清朝,两个朝代加起来不超过400年,会留下一些文明的痕迹,但却无法改变农耕文化的正统地位。再加上前人先辈的记载中,总是把游牧文化形容得如何野蛮而凶残,愚昧而落后,久而久之,就给大众留下了一种游牧文化绝对要比农耕文化落后的印象。看看,又一个常识被打脸了吧!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实属同宗

真正认真读过历史的人就会知道,中华民族自古多灾多难,在近代的大变局出现之前,经历了一个非常久远而残酷的文明冲突和融合过程,而冲突的双方主要就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两大主体。因此,中华文明实际上是包含着游牧和农耕两种文化的一个混合体。分布长城内外的农耕和游牧,其实在源头上都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后来受到人为影响才分居的兄弟。

农耕文化记载的历史,只能算是整个中国史的一半。另一半由草原民族记载的游牧文化史,因为缺乏合适的载体和连贯的历史记载,他们故事,连同他们的道理和委屈,都早已被掩盖在历史的烟尘中了。但是,就算是这样,我们还是可以知道,游牧民族就在中华文明之内。虽然看不到,记载也很少。因为没有游牧民族,中原的农耕文化根本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结语

熟悉元朝历史就会知道,铁木真虽然仅仅征服了中国,但他的子孙后代却用刀锋和铁蹄踏遍了亚洲和欧洲大半的领土,建立起了一个横跨亚欧的庞大帝国。若是游牧文化真的像某些史书记载的那样落后不堪,那农耕文化是不是更拿不出手呢?所以,偏见源于无知,但却比无知更可怕。最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的,就是一方说话,一方沉默。希望我们不要做那个偏听偏信者,而是要学会兼听则明,这样才不会犯太多常识性的错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
畜牧业的起源
蒙元文化概况
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
【给力热点】驯化、传播与食物生产类型的形成:人类学的视角
2013年01月06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