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足太阴脾经穴位图、循行图及对应病症
足太阴脾经 巳时 9-11时
(禁食辛辣刺激)
《巳时》血气流注于脾脏,称为「足太阴脾经」,此时是人体气血最旺时期,因此不宜食用燥热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伤胃败脾,即使是脾虚者进行补养,都要很小心。
点击全屏观看
足太阴脾经循行语音解说
足太阴脾经起于隐白穴、止于大包穴,左右各21穴。
本经循行路线: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末端(陷白穴),沿足内侧赤白肉际过足大趾本节后第1跖趾关节上行,至内踝前向上至小腿后侧,过胫骨后侧交出于足厥阴肝经前,经膝股内侧前缘入腹部,络于胃、属于脾,过膈肌上行,挟咽两旁连系舌根,分散于舌下。由胃分出1支脉上过膈肌流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本经所主病候:
外经——舌根痛,僵硬,大腿及膝关节内侧肿胀,发冷,足大趾不能运用。
内脏——食不下,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嗳气,大便溏泄,水肿,黄疸,身体沉重,心烦,失眠
本经主治病证:
脾、胃、妇科、前阴病。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便秘、痢疾。妇科病:痛经、闭经、附件炎、盆腔炎。其他:周身不明原因疼痛、关节炎。
功效:   脾主运化、帮助胃吸收消化。脾主统血。头晕,手麻、手脚冰凉是脾功能差。
本经脉腧穴有:
隐白(井),大都(荥),太白(输、原),公孙(络),商丘(经),三阴交(足三阴之会),漏谷,地机(郄),阴陵泉(合),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脾之大络)。共21穴,左右合42穴。
[交会穴]
中府(手太阴),期门(足厥阴),日月(足少阳),下脘、关元、中极(任脉)。
隐白(足太阴脾经穴;井穴)
位置:足大趾末节内侧,趾甲角外展0.1寸。
主治:腹胀,暴泄,善呕,烦心善悲,梦魇,胸痛,心痛,胸满,咳吐,喘息,慢惊风,昏厥,月经过时不止,崩漏,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癫狂,多梦,尸厥。通常用艾灸的方法。治疗肺气不足,鼻出血月经不调,痛经。有止血的疗效。
大都(足太阴脾经穴;荥穴)
位置:足内侧缘,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腹胀,胃疼,食不化,呕逆,泄泻,便秘,热病无汗,体重肢肿,厥心痛,不得卧,心烦,呕吐。
太白(足太阴脾经穴;俞穴;原穴)
位置:足内侧缘,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通过脾来补肺的穴,健脾的功能相当于山药薏米粥。要经常揉。胃痛,腹胀,腹痛,肠鸣,呕吐,泄泻,痢疾,便秘,痔漏,脚气,饥不欲食,善噫,食不化,心痛脉缓,胸、胁胀痛,体重节痛,痿症。
公孙(足太阴脾经穴;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
位置:足内侧缘,第1跖骨基底前下方。
主治:胃痛,呕吐,食不化,肠鸣腹胀,腹疼,痢疾,泄泻,多饮,霍乱,水肿,烦心,失眠,发狂妄言,嗜卧,肠风下血,脚气,嗜睡。重要穴位,连心脏,促进肠子蠕动,对消化不良、憋闷、吃太多了肚胀效果明显。沿小腿内侧揉脾经可治疗痛风。
商丘(足太阴脾经穴;经穴)
位置: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足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中点。
主治:腹胀,肠鸣,泄泻,便秘,食不化,舌根强痛,黄疸,怠惰嗜卧,癫狂,善笑,梦魇,不乐,好叹息,咳嗽,小儿痫瘈,痔疾,足踝痛。
三阴交(足太阴脾经穴;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穴)
位置: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展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肠鸣,腹痛,泄漏,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脾胃虚弱,腹胀肠鸣,足痿痹痛,湿疹。
漏谷(足太阴脾经穴)
位置:小腿内侧,内踝尖与阴陵泉穴连线上,内踝尖上展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腹胀,肠鸣,小便不利,遗精,下肢痿痹,腿、膝冷麻,足踝肿痛。
地机(足太阴脾经穴;郄穴)
位置:小腿内侧,内踝尖与阴陵泉穴连线上,阴陵泉穴下展3寸。
主治:腹痛,腹胀泄泻,小便不利,水肿,月经不调,痛经,遗精,食欲不振。
阴陵泉(足太阴脾经穴;合穴)
位置: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血海(足太阴脾经穴)
位置:大腿内侧,屈膝,髌底内侧端上展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
主治:月经不调,崩漏,经闭,瘾疹,湿疹,丹毒,膝痛。
箕门(足太阴脾经穴)
位置:大腿内侧,血海穴与冲门穴连线上,血海穴上展6寸。
主治:小便不利,遗尿,腹股沟肿痛,遗溺。
冲门(足太阴脾经穴;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阴维脉交会穴)
位置: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髂外动脉博动处外侧。
主治:腹痛,疝气,崩漏,带下,痔痛,小便不利。
府舍(足太阴脾经穴;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阴维脉交会穴)
位置:下腹部,脐中下展4寸,冲门穴上展0.7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腹痛,疝气,腹满积聚,霍乱吐泻。
腹结(足太阴脾经穴)
位置:下腹部,大横穴下展1.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绕脐腹痛,腹寒泄泻,疝气。
大横(足太阴脾经穴;足太阴脾经、阴维脉交会穴)
位置:腹中部,脐中旁开4寸。
主治:虚寒泄痢,便秘,少腹痛。
腹哀(足太阴脾经穴;足太阴脾经、阴维脉交会穴)
位置:上腹部,脐中上展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消化不良,腹痛,便秘,痢疾。
食窦(足太阴脾经穴)
位置:胸外侧,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胸、胁胀满,噫气,反胃呕吐,腹胀肠鸣,水肿。
天溪(足太阴脾经穴)
位置:胸外侧,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胸、胁疼痛,咳嗽,乳痈,乳汁少。
胸乡(足太阴脾经穴)
位置:胸外侧,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胸、胁胀痛。
周荣(足太阴脾经穴)
位置:胸外侧,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咳喘,气逆,胸、胁胀满,胸、胁痛。
大包(足太阴脾经穴;脾之大络)
位置:侧胸部,腋中线上,第6肋间隙处。
主治:气喘,胸、胁满,全身疼痛,四肢无力,胸、胁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足太阴脾经按摩穴位图
足太阴脾经:经络循行图、穴位图、用药歌诀及主治疾病 足太阴脾经主治
足太阴脾经主治歌【穴位表、视频】
(七)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21个针灸穴位图,高清穴位图解
巳时养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