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议咸阳、长安与渭城、渭河

西安古代又称渭城,这从唐诗里可以窥见。崔颢的《渭城少年行》描写了当时的贵胄子弟在渭城争雄和行乐的情景。该诗云:“章台帝城称贵里,青楼日晚歌钟起。贵里豪家白马骄,五陵年少不相饶。双双挟弹来金市,两两鸣鞭上渭桥。渭城桥头酒新熟,金鞍白马谁家宿。可怜锦瑟筝琵琶,玉台清酒就君家。小妇春来不解羞,娇歌一曲杨柳花。”从诗中不难看出,渭城就是秦时的咸阳或西汉的五陵,即现在咸阳市的渭城区。当时的渭城是由长安到西域的重要驿站,王维在此饯别他的朋友“元二”出使安西,并作诗一首相赠,即著名的《渭城曲》。该诗经人谱曲,就是脍炙人口的《阳关三叠》。王维的又一首诗《观猎》又把我们的视线由渭北引向了渭河南岸,距离渭河数十里的大唐长安城。该诗云:“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诗人开门见山地点出了将军射猎的地点——渭城。射猎的路线是“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新丰市是项羽宴请刘邦的地方,细柳是周亚夫屯兵的地方,为世人所共知,都属当时京城长安的名镇。由此看来,王维心中的渭城不单指那个在渭河北岸的秦都咸阳,也指在渭河南岸的京城长安。

渭城这一地名最早出现在汉武帝太初二年,《三辅黄图》载:“武帝太初二年,改内史为京兆尹,以渭城以西为右扶风……”此书的注释为“渭城,本秦都咸阳,武帝时置渭城县,治理在今天的咸阳市东十公里窑店镇一带。”唐诗里对渭城的注释就是依据此说,但唐长安城与汉长安城、秦咸阳城,有一个承接和演变的历史。汉长安城是在秦咸阳城遗址兴乐宫的基础上扩建的,该宫位于当时咸阳城向渭河南岸延伸的秦杜县长安乡。杜县是秦代设立的最早郡县之一,它的前身就是西周时期的杜伯国,县治就是现在的杜城村。汉高祖刘邦认为“长安”二字吉祥,又“欲其子孙长安,都于此。”这就是秦咸阳这一地名变为长安的原因。历史发展到了隋唐,尤其是唐,当时国力强盛,废弃了原汉长安城,又在今龙首原南重新建了一座更加宏伟壮观的新长安城。它背靠川流不息的渭河,面对层峦叠嶂的终南,真是虎踞龙盘,气象万千……盛唐时期,政通人和,出了几代名君、名相,又开创了贞观、开元之治,是一个令人羡慕和敬仰的时代。当时许多诗人倾情讴歌它,不惜动用了它的许多爱称,像帝都、京师、京华、凤城……等等。王维用渭城借指当时的京城长安,表达了它对京城长安发自内心的热爱。

无论是秦代的咸阳,还是汉唐时期的长安,始终是滨临渭河。渭河是我们关中人的母亲河,它发源甘肃,汇入黄河,它和它的许多支流穿越了整个关中盆地的腹地,滋润了这片土地,使其成为我国历史上农牧业最发达的地区,是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它又是一条自西向东的水上通道,自古有舟辑之利。汉臣刘敬和张良,谏言汉高祖刘邦定都关中,其实都是看重了渭河及黄河的舟辑之利。刘敬又称娄敬,担任过守卫陇西的职责,往返都必须穿越关中平原,他非常看重关中和渭水对巩固汉朝政权的战略价值。因此,汉五年,他路过洛阳时,听说汉高祖刘邦欲都洛阳,立刻下车,连战衣都来不及换,就找他的朋友虞将军,请他推荐自己晋见高祖。见到高祖,他陈述了建都洛阳的弊端,同时也讲明建都关中对巩固汉政权的重要性。他说:“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猝然有急,百万之众可以具也”。刘敬所谓这个“被山带河”的“河”当指渭河,它源于纵横家苏秦的话,苏秦为了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曾游说秦国,在秦惠王面前毛遂自荐:“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刘邦的宠臣张良也非常看重渭河在军事、经济上的价值,他支持刘敬都关中的主张。张良说:“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阻三面而守,独一面(当时渭河入黄处)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张良所言渭河的漕运功能,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楚汉战争验证了这一点。《萧国相世家》记载:“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在刘邦分封诸侯排座次时,关内侯鄂君力主萧何第一。鄂君曰:“夫汉王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如果说汉臣刘敬和张良以理性的态度非常看重渭河的作用,那么,从关中走向强大的周和秦,则是坐拥了渭河的水资源,完成了兴周灭纣和扫除六合的历史使命。到了唐,更鉴于史书的记载,据宋崔敦礼《广运潭名序》记载:唐天宝纪元之九年,陕郡太守韦坚有请治汉,隋运渠,起关门抵长安,以运山东之赋,有诏从之。乃绝灞浐、并渭而东,至永丰仓复与渭河,又凿潭于望春楼下以聚舟。越二年潭成,天子临幸嘉焉,赐名“广运”。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时长安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渭河的便捷航运是功不可没的。

渭河还是一条靓丽的风景线,中唐诗人温庭筠的《咸阳值雨》云:“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晚云将入岳阳天。”把在咸阳桥上看到的雨景同洞庭湖的春水色相媲美,令人心旷神怡;渭水又是长安城兴衰的历史见证,晚唐诗人许浑的《咸阳城西楼晚眺》描绘了晚唐长安城历经了安史之乱后的衰败景象,抒发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叹,昔日的繁华和光彩已经一去不复返,只有自西向东的渭水依然日夜不息的奔流。该诗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以上所谓的“咸阳”均指当时的长安,而所谓的咸阳桥,也就是崔颢《渭城少年行》中“渭城桥头酒新熟”的那座桥,它是秦始皇二十七年修建的,名曰“横桥”,横跨渭河南北,汉代更名“石柱桥”,亦名中桥,此桥在唐代离长安城最近。

渭河在周、秦、汉、唐时曾经辉煌过,曾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历史掌故和成语,如姜子牙钓鱼、泾渭分明等。但是自唐安史之乱之后,长安失去了帝都的位置,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东移,渭河也就悄然无声了;在工业经济替代农业经济后,由于对渭河及其支流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它已显得疲惫不堪。可喜的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中心的北进以及“西咸一体化”的加快,渭河陡然离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尤其渭河、浐河、灞河三角洲的成功改造、大水大绿工程的推进,使古城人民重温了北国水乡的神韵。渭城在历史上曾经为古城带来了许多荣耀。在今天,古城要迈向国际化的大都市,更离不开渭河的“支持”,对其治理和改造,是当务之急,我们责无旁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秦汉隋唐之间:都城的选建与超越
从西安历史上的“双城记”说起:把西安改成长安,这是个伪命题
西汉帝陵选择于咸阳原的秘密
汉族因此名扬,汉文化因他开拓,咸阳汉高祖刘邦长陵记
唐朝的长安和汉朝的长安相比,有何不同?
西咸一体化的历史渊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