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文趣谈】第162期:先秦诸子著作中的典故——《孟子》(6)

【典故篇】简介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毕光荫  /  栏目副主编:周敏璐

审校:张婷、周敏璐  /  责编:杨衢

典故具有言简义丰和耐人寻味的特点,古诗词中用典更是一种常见的文学现象,而目前典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分量也不轻。从应试角度看,典故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阅读部分,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兴趣、扩展思维、陶冶情操,丰富作文素材。

那么,何为典故?许慎《说文》中“典”释为“五帝之书,从册在兀上,尊阁之也。”“庄都说,典,大册也。”均释义“典”为重要的典籍书册。“故”其中解释做“故旧,古旧”。“典故”即古旧的典籍书册。《辞海》的解释则更通俗灵活:典制和掌故;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

在此,我们选取《辞海》释义中的后者,即汉语言文学典故,分著作选录典故出处,并加以诠释,同时列举相关诗文引用,方便将其中的内涵挖掘、传递给学生。

点击链接了解更多栏目信息

官宣!语文趣谈文化“淘金”之旅即将开启!

《孟子》中的典故(6)

【枉尺直寻】

典故出处:

陈代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且《志》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

孟子曰:“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

——《孟子·滕文公下》

陈代说:“不去谒见诸侯,似乎只是拘泥于小节吧;如今见一次诸侯,大则可以实行仁政于天下,小则可以称霸中国。而且《志》上说:'弯曲一尺,可以伸直一寻。'好像应该试一试。”

孟子说:“从前齐景公田猎,用旌去召唤掌管山泽田猎的小吏,小吏不去,景公便准备杀他。(可他并不因此而畏惧,曾经得到孔子的称赞。因为)志士坚守气节不怕弃尸山沟;勇士见义勇为不怕抛弃头颅。孔子到底看重这小吏哪一点呢?就是看重他不是自己所应接受的召唤之礼,硬是不去。如果不等待诸侯的召唤便去,那我又是什么人呢?而且所谓弯曲一尺,可以伸直一寻,完全是从利的方面来考虑的。如果唯利是图,那么即使弯曲一寻去伸直一尺,也有小利可图,不也可以做吗?”

枉:弯曲。直:伸。寻:古代量词,为八尺(一说为七尺)。“枉尺直寻”意思是说屈一尺而能伸八尺,比喻小有所屈让,以求大有所获益。陈代引用这种说法,表示要去谒见诸侯。孟子反对他这种趋利的行为,反对“不待其招而往”的做法。后因用为贪图利益的典故。

诗文引用:

唐·柳宗元《法华寺石门精舍三十韵》:“寸进谅何营,寻直非所枉。”

北宋·邵雍《有客吟》:“枉尺直寻何必较,此心都大不求全。”

北宋·郭祥正《题史君梁正叔浩然堂》:“枉尺直寻非我欲,仁民爱物任吾真。”

北宋·苏辙《次韵子瞻题张公诗卷后》:“世俗甘枉尺,所愿求直寻。”

【求艾】

典故出处:

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孟子·离娄上》

如今这些希望一统天下的人,就好像害了七年的痼疾企图用三年的陈艾来医治一样。平时若不积蓄民心,终身都不会得到。如果不立志于施行仁政,便将终身沉溺于忧患与屈辱,直到陷入死去的境地。《诗经》上说:“那如何能办得好,不过一起落水灭顶罢了。”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赵岐注:“艾可以为灸人病,乾久益善,故以为喻。”后因以“求艾”泛指寻求医问药。

诗文引用:

元·虞集《端午节饮客与赵伯高》:“南村久病思求艾,北客多情问转蓬。”

明·邵宝《雨中荅杨澹成》:“病深难与医求艾,苦极聊为子弄雏。”

清·魏源《秋夕三章 二章》:“三年求艾,一月攘鸡。桑榆未晚,尚其企而。”

【不虞之誉】

典故出处: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孟子·离娄上》

孟子说:“有意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于苛求的诋毁。”

后以“不虞之誉”比喻出乎意料的赞扬。

诗文引用:

清·容闳《西学东渐记》第十九章:“无功受禄,转来不虞之誉;劳苦功高,反有求全之毁。”

鲁迅《三闲集·我和<语丝>的始终》:“老人该受青年的教训,更是进步的好现象,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但是,'不虞之誉’,也和'不虞之毁’一样地无聊。”

郭沫若《芍药与其它·蚯蚓》:“你们要表彰我们,在我们是不虞之誉。”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一节 不虞之誉
常见误用成语(十三)
离娄上7.20-21|《孟子》没有那么难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孟子
2020高考语文学习不可缺失的100个文学典故
如何借鉴典故给孩子起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