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聪明妈妈才知道的唠叨的技巧(一)

“天气变冷了,你的衣服太单薄了,穿上这件吧!”
“……。”
“把英文单字写在笔记本上比较容易记住,像你这样背,一定很快就忘记。”
“……。”

“为什么不吃豆子?饮食均衡才健康。”
“唉呦!我自己会想办法,拜托你不要再念了啦!”
孩子不知道妈妈说这些话都是为了自己好,他的反应让妈妈有点难过。

“好阿!很好,随便你。不管你是冷到感冒,还是白念书、身体变差,你都自己看着办!我再也不管你了!”

唠叨藏在“关心”里,对孩子是一种疲劳轰炸

虽然不一定会导致这样的结果,然而许多父母总是把“唠叨”当成爱与关心的表现。从前述的例子来看,妈妈是为了孩子好,才说这些话;因为妈妈认为这就是自己对子女的爱与关心。

因此,当孩子反驳“不要再念了”时,就会做出“我以后再也不管你了”的难过反应。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妈妈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唠叨”。

我们也可以看出妈妈难过的另一个理由,就是妈妈错误解读了孩子的话:孩子说的是“不要再念了”,而不是“不要管我”。

分不清楚唠叨和关心的父母,还有一个错误的行为,当邻居不对孩子唠叨时,就认为她是“不关心子女的母亲”。

假如无法区分关心和唠叨,就会产生意外的误会,甚至从子女口中听见他们为每件事都想干预、给意见的妈妈所取的“绰号”。

这些话,你常对孩子说吗?

案例1
“哎呀!你现在到底在想什么?你在做什么?又在玩电脑游戏?你长大之后想做什么?这样下去能有什么好前途?要是那么喜欢玩电脑,干脆跟电脑一起住好了。都是你害的,我的日子真难过,怎么会有人天天黏着电脑?”

案例2
“你今天没去补习班,跑去哪里了?你在搞什么阿!爸爸妈妈辛辛苦苦地赚钱,送你去那么贵的补习班,你居然敢翘课!隔壁的奇雄这次又得奖了。我到底哪里比不上奇雄的妈妈?我没买书给你吗?还是没买玩具给你?你要的东西我都买给你了,可是你居然连一个奖都没拿到!你只要有奇雄一半优秀就够了。以后你要是还敢翘补习班的课,你就完蛋了。”

案例3
“你要去哪里?从学校回来就要先洗澡再念书才对。你现在有空这样到处玩吗?你有没有在听我说话?看着我的眼睛!你以为我很喜欢说这些话吗?这些都是为你好。你念不念书跟我又没关系。你这孩子什么都不懂!你朋友表面上假装什么都没做,其实私底下拚命去补习班和家教,只有你就知道玩而已!现在不读书,长大后悔也没用。所有的事情都有适当的时间,国小的时候程度落后,就永远都跟不上了。你想玩,上大学之后再去玩。现在好好念书吧!”

上述各段冗长的对话中,父母真正想说的话要旨如下:
1“不要再玩电脑游戏。”
2“不要翘补习班的课。”
3“好好读书。”

只要是有孩子的家庭,就会很常听见上述的对话。可是,用一句话就能表达的事,为什么父母非要说得这么长?还有,当孩子听见父母说这些话时,究竟会怎么想?

“阿!我错了。我一定会照爸爸妈妈的意思认真努力。”

孩子会这样想吗?从结论来说,孩子完全不觉得“自己有错”。假如孩子完全没有反抗的心理,那么他一定是太早熟的小大人,或是没有想法的孩子。

比起挨打,孩子更讨厌爸妈啰嗦

假如说了那么多话,却完全没有教育效果,为什么父母每天还是要对子女唠叨好几次呢?
“为了强调我说的话!”
“如果只说1、2次,孩子绝对听不懂。”
“因为我已经习惯这样说了阿!”

这些也许都是父母唠叨的理由,然而,父母会说冗长的话,是因为不懂得“有效的唠叨法”。那么,“唠叨”到底是什么呢?字典里“唠叨”的涵义是:
1说一些无意义且零碎的话。
2让人不想再听的怒骂,或是给予意见的行为。

可是,不管是“无意义的话”或“零碎的话”,评判的基准都非常主观;我们很难定义哪些是无意义的话,哪些是零碎的话。

上述的3个唠叨范例中,都是对孩子毫无意义的话吗?其实,这些全部都是父母希望孩子能“变好”的话。然而,就算父母说再好听的话,孩子都会觉得“没意义”;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判断“无意义的话”的基准。

此外,“让人不想再听的怒骂,或是给予意见的行为”也是一样。我们对于“不想再听的话”没有确切的规范;至于“怒骂或给予意见的行为”,父母为了子女的教育着想,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义务和权利。

然而,听到这些话的孩子,却认为这些话真是“无聊得要命”。虽然我们无法明确地说出唠叨的定义,然而,假如一定要对唠叨下注脚,不妨参考以下的说法。


过长的劝告,孩子根本听不进去


“唠叨”就是原本可以用1、2句话来表达,却因为说话者个人的感情、要求程度、习惯等,变成冗长的话,让人听不下去。

“唠叨”是以教育子女为目的的行为,其中也包含怒骂、胁迫、威胁、高喊、责备、指责、忠告、训诫等。程度较弱的如父母的诉苦、消气、习惯等的意义,皆可称为“唠叨”。虽然很难正确的定义它,然而,这件父母每天都在对孩子做的事,同时也是许多孩子在这世上最讨厌的事情之一,就是“唠叨”。

部分的父母对孩子都有错误的认知,常会将“孩子”看作相同的族群。也就是说,他们没有把孩子区分为幼童、小学生、国中生等族群,却给予相同的教育。

孩子有成长阶段,和大人完全不同。举例来说,以成人为目标读者的小说,不管是是写给20岁的年轻读者,还是70岁的熟龄读者,作者都会采用相同的方式陈述。但是,专门为儿童写的童书,有以国小一年级为对象的,也有适合国小三年级孩子阅读的。换句话说,成人的脑部已经是成熟的状态,孩子的脑部却处于持续发展的阶段,即使只差1、2岁,也有很大的差异。

荷兰的发展心理学家艾普林?科隆博士,区分孩子的年龄来进行脑部实验,当国小低年级的孩子受到称赞时,脑部会有很活跃的反应;而高年级的孩子被责骂时,脑部会有活跃的反应。

由此得知,不同年龄层的孩子,对于责骂与赞美,竟然会出现完全相反的脑部反应;因此,父母要采用符合成长阶段的教育,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下列简单介绍各个年龄孩子的特征,以及适合唠叨的方法。然而,有一件要注意的事。这里列出的各年龄特征,是以一般情况而言,并非“绝对”的特征。每个孩子的身体、精神成长的速度,均有极大的差距;举例来说,9岁的孩子可能会出现6~7岁的特征,或是11~12岁的特征,有较早熟的倾向。

因此,参考以下的特征及应对方法,可以帮助父母对孩子采取适当的教养方式,也可以帮助各位更了解各年龄层的孩子。

稚龄期4岁
不须刻意纠正孩子,再大一点会自然改变

1.喜欢模仿大人,相当有行动力,爱调皮捣蛋。
2.已经记得1000个单字,耍脾气时经常使用“不要”这句话。
3.具有“万物有灵论”(认为所有物质都有生命)的思考方式。
4.害怕和父母分开,体谅心和耐心都不足。

这是孩子很需要父母关心的时期,因此,就算孩子已经知道某件事,他们还是会不断发问,这不是因为想知道答案,而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因此,即使孩子不断询问“为什么?”、“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也请好好的回答。

孩子耍脾气时,经常会说“我不要”等否定的话,只要不顺自己的心,就会任性哭闹、伤父母的心。此时与其唠叨,还不如装作没看见;如果孩子发现没人在意,就会自动停止。

另外,这时期的孩子还会说谎,父母也常误会孩子。因为孩子此时期是采用“万物有灵论”来思考,也会自言自语,他们相信这样就像和真正的人说话一样,把这些事情告诉父母时,父母会认定他们在说谎。其实,只要了解孩子的这种特性,就会知道他们不是故意的,因此父母不必唠叨、纠正孩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母再忙也要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好好读书。这是一位学霸妈妈教育子女的一段话,话虽然不长,但却流露出父母...
孩子的话,你接对了吗?
【父母课堂】孩子说话不算话?
《小舍得》爆红:除了逼孩子,家长还能做什么?
为什么妈妈们要亲手把孩子送到补习班?
不要对子女说的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