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的话,你接对了吗?
发布时间:2020-07-0

孩子:我觉得这个假期简直白白浪费了。

妈妈:怎么是浪费了,不是上补习班了吗?

孩子:你给我报的那个补习班学的东西很少,只是预习了一部分内容。人家上的补习班,不仅预习,还复习了早学过的内容。

妈妈:报那个班的时候,不是你自己选择的吗?我当时问你找什么样的老师,你说只找物理和生物老师预习预习就行。再说,当时人家都排满了,我费了多大的劲,才让人家给挤上。觉得不行,你怎么不早说?

孩子:……

妈妈得理不饶人,还是连珠炮式说个不停;孩子没再反驳,转身回到房间。妈妈心里总算平衡了,也就没再说什么。

这段对话以不愉快收场。

妈妈觉得很委屈;孩子最后不吱声,但是愤怒、懊恼、自责加抱怨,几乎都在心里了。

这样的沟通应当属于不良沟通,因为不但丝毫没有起到教育的作用,反而增加了孩子对父母的抗拒情绪,使得孩子从此不再愿意和父母沟通。

接下来的是,似乎顺理成章,父母就会抱怨孩子有事不和他们说。于是,亲子之间的鸿沟就会越来越深。

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呢?

妈妈有极强的自尊意识和自我防御心理

当孩子一说出这个假期浪费了的时候,妈妈就立刻反对,并说出“上补习班了”,意思是,“我已经帮助你学习了,为了你的学习,我尽力了”。

而当孩子说“补习班不好”的时候,更激起了妈妈的自我防御心,立刻讲出一大堆道理,意思无非就是“不是我的责任”,“都是你的错”。

孩子“这个假期浪费了”,本来只是表达一种情绪,觉得自己学的少,有些后悔和懊恼而已。结果妈妈一叫真,对话的焦点就转移到“谁对谁错”上了,从而演变成了一场争辩,甚至一场战争。

妈妈心底对孩子有个“不认真学习,不是好孩子”的预设

当妈妈心底里这个念头根深蒂固的时候,不论孩子说什么,做什么,在妈妈的反应里,总会有一个预判第一时间就会立刻跳出来——“他又在为自己找理由”。

孩子一说补习班不好,妈妈的预判便是“这个孩子自己没好好学习,又在找借口,推卸责任。”这个预判成为挡在他们之间的一道墙,妈妈集中火力攻击的就是这堵墙,孩子感觉到的自然是妈妈不懂自己,不理解自己。

在孩子看来,自己说的分明不是那个意思,本来是想表达对自己浪费时间的后悔,是对自己的不满,言外之意就是要和妈妈表明决心自己要好好学习了,谁知不但没得到妈妈的表扬,还被劈头盖脸一顿指责、抱怨,孩子能不气吗?

表面上,孩子不说话了,但不说话不是认同了妈妈的一通“教育”,而是表达了孩子对妈妈的失望,反映的是孩子看懂了妈妈没有理解自己的意思,是自己自讨没趣,所以也就不再理会。这就是孩子们常常抱怨的父母不可理喻。

如果孩子对妈妈的话同样叫起真儿来,那就是一场“战争”。但是你会发现这种战争非常有意思,最后争论的主题与孩子要表达的意思完全不想干,而且会越扯越远,最后,说不定会扯到哪里去了。

“战争”的结果基本上是糟糕的,往往是孩子一气之下做出过激的行为,比如摔门、摔东西,甚至离家出走,等等。

而妈妈呢,则是一肚子委屈,进一步认证了自己养了个不听话的孩子,懊恼、失望、无奈,挫败感等等负面情绪就会越积越多,以致于难以自拔。到头来,只能两败俱伤。

这情景中哪还有教育的影子。然而,很多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大都是这种模式。

所以会这样,根本原因无非就是父母内心对孩子的不满意,在“不满意”的大背景下,戴着“不满意”的眼镜,无论怎么看都觉得孩子不够好,所以,所有的回应也只能是指责和挑刺儿,沟通也就很容易演变成为战争。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家长要解决自己的问题。自己对孩子的看法和态度解决了,事情该怎样处理,话该怎么说,自然就有了。反之,看法和态度不解决,什么法也不起作用,教的法不灵!

原创:李百芹
责任编辑:一只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为了不上补习班竟然做出这样的举动!气得妈妈差点打他一顿!
8岁男孩过度劳累而死,最后那句话刺痛了无数父母
【父母课堂】孩子说话不算话?
为什么孩子不听你的?
霸气老爸刷爆家长群:质疑规则,才能建立更好的规则
聪明妈妈才知道的唠叨的技巧(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