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备课从哪儿开始?”专题研讨综述

“备课从哪儿开始?”专题研讨综述

主持与整理: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  李欣荣

《中学语文》读者群于2015年11月6日晚8:00—9:30以“备课从哪儿开始?”为题举行在线专题研讨活动,对于备课,我们常常关注备课的内容,即备教师、备学生、备教材,但很少思考备课从哪儿开始,即备课的原点问题。这一长期为教师所忽略的问题被聂总编提出,我觉得具有深远的意义,它赋予备课这一实际操作过程以哲学思考价值,有助于教师厘清对备课的认识。当然,在研讨中,参与者时不时地会偏离“航道”,走向“怎么备课”的探讨,但这从一方面充分说明了这一话题的存在价值。活动主持人李欣荣老师特别邀请了张兴武、卢世国、聂茜和孙涛四位老师作主讲嘉宾。四位老师都作了精心准备,并在相互的碰撞中完善自己的观点,包容他人的观点,并将思索“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嘉宾和在线群友互动频繁,气氛热烈,警句迭出,思考深入。现将内容整理如下,以饗众位。

第一部分:嘉宾观点

张兴武老师认为备课从素读开始。

素读是指语文教学备课看文本之前,不看教学参考书;读文本时,不带自己观点,脑袋空白地看,不在书本周围砌起预备的知识围墙,不做价值判断,不添油加醋,不预设任何目的一种阅读方式。其目的是看一看自己能从文本中读出一些什么感受。如同弗吉尼亚·伍尔夫所说,理想的阅读是“不要向作者发号施令,而要设法变成作者自己,或做他的同伴。”从素读开始,把自己当学生,也是在推测学生能读出些什么。

素读的第二个内涵是读出自己独特别致的理解。教学《项脊轩志》,人们常常以“读书之乐”作为第一段的结语。但“读书”是怎样的一种乐,往往忽略。素读也指读出自己独特别致的理解。我们知道,项脊轩是书斋。归有光15岁时束发在此读书,《项脊轩志》也便让我们能具体了解他的读书生活和读书境界。归有光的读书环境和读书生活很容易了解。项脊轩原本是四处漏雨、半日昏暗的小屋,经过修葺后,“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室内光线增强。室外景色则因“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等这些花中君子树中雅士,书房一下子便增光添彩。“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这清静和谐的画面,应该是归有光白天读书休息时在书斋内凝望室外所见的情景;当然,“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这清幽的月景,则一定是夜里作者披衣临轩,从书房内看室外静享月夜的情景了。“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说有是项脊轩的神奇际遇。祖母持一象笏至,告之“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强调的是项脊轩里归有光读书的责任。“吾妻来归,时来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则应该是归有光项脊轩读书生活中最幸福的事了。有人说,读“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一个充满激情奋发向上的读书郎的形象跃然纸上。笔者以为,这4句,实则是写归有光读书的4种境界(读书之乐的具体化)。借书满架,读书第一境界——博学。在项脊轩中,归有光弱冠尽通六经、三史、大家之文。随后纵观三代两汉之文,遍览诸子百家,上自九经二十一史,下至农圃医卜之属无所不博。偃仰啸歌,读书第二境界——吟诵。中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就是吟诵。虽然我们今天已无法考证归有光曾在项脊轩中吟诵过哪些作品,但他“偃仰啸歌”的姿态,无疑都充公说明了他对吟诵的喜爱。冥然兀坐,读书第三境界——静思。《项脊轩志》中“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是归有光静读静思的最形象的描述。因为善于思考,归有光的才学日深,声望日浓,因此,当他开始谈道讲学的生涯,四方学士便纷纷慕名而来,少时十几人,多时百余人。万籁有声,读书的第四境界——顿悟。这是读书的最高境界。万籁有声,是所读之书的所有内容和自己的全部思考在冥思中全部鲜活起来。这一顿悟,便使得归有光的叙事散文,在当时一味摹古浮饰的散文园地中,就象一泓甘甜的泉水沁人心脾,给人以美的享受,为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的境界。由此,有人把归有光与欧阳修比较,推崇他为明代第一散文家。直到清代,方苞、姚鼐等人,也对归有光交口称赞。

卢世国老师认为备课应该从理解课程标准开始。

备课,首要的是确定教学内容。深度研读是基本,教师要先读透文本,之后就要确定教学内容。教师的解读是不同的,但教师的任务不仅仅解读文本,应从“肤浅”走向“深刻”。而这一过程中,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文本内容、学情是教师需要着眼的。确定教学内容有四个维度:1.基于言语形式的教学内容的确定;2.基于学习方法的教学内容的确定;3.基于语文知识的教学内容的确定;4.基于学习流程的教学内容的确定。以《老王》为例,初中重在表达方式的理解和语言选用的揣摩,高中重在愧怍的认识和理解,感受人性的光辉。之所以有这个教学内容的不同,是课程标准和编者意图决定的。故“文何以载道”才是语文教学的大道。吴明格《光明日报》(2015年07月21日15版)这样写:“语文教学中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与社会上一般人读文章时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是不一样的。一般人读文章,更关注文章的内容。例如,地方日报一则停水的通知,人们关心的是什么时候停水,什么时候恢复供水,而不太关心通知的语言形式。读一部小说,人们更关心的是人物的性格及其命运,而不太在意小说的艺术形式。而语文教学更应当关注的恰恰是文本的语言形式。这是因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或者说语文设科的基本出发点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课文的语言形式应当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这就是语文教学中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正如书法:一首唐诗,可以用柳体写,可以用欧体写,唐诗是内容,柳体或欧体是形式。然而当我们研究或欣赏书法艺术的时候,情况发生了变化,书法艺术成了我们欣赏的内容,柳体书法艺术既可以通过一首唐诗来表现,也可以通过一首宋词来表现,唐诗或者宋词成了柳体书法艺术赖以存在的形式。”这告诉我们,教学内容要抓住一个变和不变:变,是文本在变,内容和思想在变;不变,是课程内容不变。抓住课程内容,抓住语言形式,是教学内容。基于课程标准,基于编者意图,基于文本,基于学情是教学内容确定的几个原则,教学内容确定了,才是研究怎么指导学生学的问题。我之前也是不研究课标,现在看以前的课,确实问题很大,应该说,文本有很多教学内容,但选哪一个作为教学内容才最重要,这就需要教师研读文本,确定教学内容,设计学程。

 

聂茜老师认为,备课,就语文学科而言,首先是备文本,即作为客观存在的文本本身。

文本中作者的情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手段技巧,是备课第一步要落实的。接下来是备学生,因为学生是接收对象也是接受对象。我们要思考对于作者的情感学生自主领会有几分、合作探究有几分、引导挖掘达几分。我们如何煽风点火。第三才是备自己。文本解读,我们也会有个人的情感、体悟。但是这仅仅是视课堂需要的一种补充,或者说相当于一道菜的葱花。

备课,必须先尽量客观解读文本本身、文本本味,然后考虑学生有什么,学生缺什么,学生要发展什么,而教师的解读仅作为学生的参考,教师不一定要传达什么,重点是让学生表达引导学生的解读走向深入:个性解读、分享解读、深化解读,老师负责搭梯子。

聂茜由此延伸开去,认为备课从教材开始(经过讨论,教材并不等同与文本)。以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为例》,第一步在于文本本身,第二步则是“月是故乡明”“乡关何处”的单元提要。语文学科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的,但到达这个目的的第一步,肯定在于客观存在的文本,然后下一步分析学情,通过预设学生的解读、尊重学生的解读去达成。聂老师提出我们自己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同一个故事或一首诗,初中、高中、大学、如今,解读是不同的,所以语文课首先要让学生有表达的激情,如果教师为先,很有可能消解学生的表达欲:反正老师会说他的看法的。故而尊重学生的“肤浅”,这是走向“深刻”的必经之路,教学的目的、目标都应当指向学生,给他们跳的勇气和动力。

聂老师以初中、高中均入选的《老王》一文为例,认为教师备课的第一步肯定是研读文本。接着是分析自己面对学生学情,确定切入点、确定深浅度,做出对学生解读文本的预判。理想的语文课应是引领学生静静的读、大胆的说、真诚的写,要有所得。

基于文本——基于学情——基于编者意图——基于课程标准,是聂老师“备课从哪儿开始”的个人排序。

 

孙涛老师认为备课应从教材开始。

备课要先从师生的素读开始,素读就是不借助任何辅助手段,只是单纯通过文字与文本素面相见,从而实现对文本的真实解读。这是一种最朴素最本色的阅读。从素读开始,既有自己,也要有学生,不能被专家或者网上的东西所迷惑,要先找出自己的解读,而不是别人的;同时,学生的素读也很重要,是教师判断教学深浅的依据。总之,素读是教出或者学出自己的“这一个”最有效的方法。

教师打开课本后,首先做的不是参阅其他资料,而是反复阅读文本,熟悉文本,进而进行思考、揣摩、推敲、比较、挖掘和领悟,如此来来回回在文本中穿梭几回,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真知灼见”。刚开始的素读必须抛去一切,自己和文本对话,抛弃一些成见,自己去解读,读出自己的味,读出语文味,读出学生味。它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要有宽阔的阅读视野,素读之外还要博读。由此,我们要先关注文本的阐释,然后在关注文本的教学阐释,所以应该先教材后学生,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有一桶水才能找到属于学生的水,备课一上来就关注学生,那是对文本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教师是首席,负有引导的责任。

备课从教材开始,因为这是起点,教师要通过素读文本进行预判,预判教材内容深浅,哪些知识能让学生跳一跳能够着;教师素读之时,学生也要素读,提出质疑,说出感受。教师要把手中的“矢”,对准学生的“的”。矢是对教材的预判,的是对学生的预判。

美国作家海明威曾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他认为写作如冰山,只需描写其露出水面的部分,隐匿在水下的让读者去想象。阅读教学也应该这样,有价值的文本有多元性、动态性的特点,它不可能讲完,也不应该讲完,高明的教师应该留下空白,让学生在课中、课余甚至用一生去体味、思考和探究。

文本阐释和文本的教学阐释是不同的,教学阐释关注到了学生,教学课程是方向,文本的解读深浅来自于学生的素质,学生素质好当然要深,素质低当然要浅,每节课我们头上都悬着课程标准,因教材,学生的不同,我们的教学策略而不同。确定的教学内容要远远大于教学的内容,文本又大于教学内容,所以备教材应该多预备,精运用,从教学文本开始,以学生发展为归宿。备课要四问:一、备课,你备“读”了吗 ?二、备课,你备“教”了吗?三、备课,你备“学”了吗 ?四、备课,你备“留”了吗?

 

二、其他群友观点摘录:

1.备课从文本开始:

任红斌:文本有什么——即文本所具备的核心教学价值,这是老师备课的起点,需要老师在文字中独力穿越去发现。素读是解读方法,是从文本开始的具体方法,而不是备课从哪里开始,或者说是文本的研读方法

翟晓周任红斌:首先是自己对文本、大纲和单元整合的理解;其二,文本所居的单元系列的要求,纲标的共性要求;其三,学生有什么,学生缺什么,学生要发展什么。

翟晓周:教师一般会先于学生读,但未尝不是师生素读为起点。

2.备课从教材开始:

吴正鹏:教材是原点没问题,但需要链接,需要我们发散,然后再浓缩!

卓立子:备课,一是教材文本是凭借,如何动态处理,使之为实现语文教学的学科价值服务。二是思考教与学与教材文本的和谐互动共鸣。

仇定荣:教材是例子,教好教材是应该的。如有可能,拓展迁移当然需要:将教材之法,之理,用于生活。

3.备课从教师开始:

吴正鹏:抛弃一些成见,自己去解读,读出自己的味,读出语文味,读出学生味。前提条件是教师要有宽阔的阅读视野。

翟晓周:从教师自己开始,具体的一课,则是师生素读文本开始。

4.备课从学生开始:

张以升:备课当然应该从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最终回到学生的发展,因为学生要学习这篇课文。

桑苗: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水平是起点,要制定符合学情的学习目标。

任红斌:某一文本的特殊性对于既定学生学情的共性而言,老师在解读的时候,应还是以文本为先。待发展的学生是备课时参照的起点。

5.备课从一般教学程序开始:

任红斌:个人觉得应先理出备课的一般程序然后再具体讨论每一个程序的细化方法,而不是一下子由程序性问题跳到方法性问,素读也好,深读也好,啃读也好,都是少不了的。

6.备课从课程开始:

翟晓周:备课(具体课文)前,一般得啃大纲,然后整体了解一本甚至几本教材,然后才是单元,最后落实到某一文。而具体备某一课,可能起点有异。7.备课从考情开始:

莫羽:我觉得备课要尊重几方面:一是尊重文本,二是尊重学情,三是尊重考情。

翟晓周:应文而异,在备课上课中会考虑考情。

8.旁枝逸出:聂茜老师提出了孔子备课从哪儿开始的有趣问题。

孙涛:孔子备课从学生开始。

张得升、聂茜:孔夫子是看学生下菜,因为孔子没有教材。

孙涛:孔子的教材是生活。

翟晓周:看学生下莱也要先备菜,他定然先搞足各种料,方可应对各种学生。孔子先备了好几桶水。

李欣荣:孔子备课从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维护礼的人才开始,也就是课程目标开始。

任红斌:论语里尽管有因材施教的思想,但是说孔子备课是从学生开始,就有些武断。

聂茜:孔子的教材是周礼。

 

 

 

 

嘉宾简介:

张兴武老师,松滋一中首席语文教师。在各大核心刊物和其他语文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创作的散文《校园短笛》(一组6篇)获得冰心儿童文学奖并应邀到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领奖。他创作的儿童诗《编辑地球》获得海峡两岸儿童文学征文最高奖——特优奖(获得了中国大陆唯一的一个特优奖)。

卢世国,徐州市名教师、学科带头人,大市优质课一等奖、江苏省优秀班主任、徐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在中文核心及省级以上教育教学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个人专著一部,参编各类教辅用书12部。

聂茜,中教一级,杭州市教坛新秀,杭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多次在市县级论文、课堂展示比赛获奖并承担市县级规划课题及大型活动的策划、撰稿、主持工作。中学时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04年开始尝试教学论文的写作,迄今为止共有百余篇各类作品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报》、《语文周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公开刊物发表。连续承担学校高三教学任务,执教班级高考成绩名列前茅,所指导的学生习作多次参赛获奖、公开发表。独立编写选修教材《谈情说爱话诗经》、《浙江山水游记散文赏析》,参与编写选修教材《做一个优雅的女生》、《如何炼就好口才》,其中《谈情说爱话诗经》被评为浙江省精品选修课程。教学理想:做简单的教师,教真正的语文。

孙涛,中学高级教师,徐州市青年优秀教师,全国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学习》等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本细读,吃透教材──执教《冬阳·童年·骆驼队》反思[东坡语文教学资源网]
初中语文课堂评价标准
语文教师如何走向深度备课
如何构建好高效课堂
四大天王谈备课
认真学习《小学语文典型课型课堂教学基本环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