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班主任优秀德育论文

让我们和学生一起成长

徐州市第七中学高二(12)班主任   陆峰 

摘要:在目前既要保证学校教学质量又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本文从深入研究教学方式,适应学生发展;从情感上走进学生的心田,用我们的真情赏识和关爱学生;从小事入手,用最平凡的事件来影响教育学生和学生一起成长等方面来探讨一条搞好教育与教学双丰收的路子。

 

 和学生平等地坐下交流,才知道他们并不是小孩子。其实,他们有好多想法,甚至不乏真知灼见。”-----我们的学生是有思想的灵动主体。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年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这样的成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成长。”------走进学生心田的教育才是有效教育的开始。

     上面两段话是来自于我前段时间拜读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中的摘选。面对我们的高考目标,我们的教育管理一直为其“保驾护航”,然而,透过这似乎“紧张有序”的高考备战,作为我们从事德育管理的每位工作者似乎已经看到了隐藏其中的低效率和学生严重的思想焦虑和厌学情绪,这不得不让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教育管理才能达到教育目标,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我们能不能走出一条在目前既定高考方针不变的情况下既完成高考任务又能少花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完成我们的素质教育目标”。

在今年623日省教育厅召开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专题新闻发布会上,省教育厅决定由督导室牵头,行政执法处、基础教育处等处室和单位参加,开展“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专项督导行动。这无疑为我们下一步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持,从中也看出了我们江苏教育务实的表现和真正办好人民满意,学生满意的教育的决心。那么在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中如何执行好这一决定,真正在继续提高我们升学率的基础上做好学生的素质教育呢?我想,从我国古代圣人孔子,到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再到当代的教育家李希贵他们都提出了教育的本源问题,其中李希贵老师是这样说的,“当代学生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所以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我们只要遵循这些教育规律,真正落实我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老师的心和学生的心走在一起,真正做到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和学生同呼吸,共成长,我们的教育就会离成功不远。在现实教育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我们的教师发这样的牢骚:“现在的孩子真是一届不如一届,越教越没劲!”其实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问题的关键是该如何面对现实,在找准正确方法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应该学会自我更新,向专业化发展。和学生一起成长是做好我们今天的德育管理和教学工作值得探索的一条有效之路。

一、教学上我们应当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深入课堂,研究教法和学生,走出一条适应学生发展的教研之路。

  “最好的教育应当是着眼于孩子一生发展的教育,应当是关注孩子心灵的教育,让师生情感的火花燃烧起来,研究使我们的学生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情感方式投入学习比教授他们学习什么更重要,我们的教育应当使师生感受到自由、幸福和快乐-----李希贵”

叶澜教授(2001)曾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保证自我反思经常化、系统化,利用多种检测手段,了解自己专业发展的起点,记录关键事件,经常与自我保持专业发展对话。”从目前教学与管理的知识层次上我们教师的未来专业素养在知识结构上也不同于今日教师。它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是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处于未来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最基础层面的是有关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工具性学科的扎实基础和熟练运用的技能、技巧。从道德、专业发展和美学的角度,我们的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未来我们教师的教育理念,主要是在认识基础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当今社会赋予未来我们教师更多的责任和权利,提出更高要求和期望,教师要胜任就需要以下新的能力: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特别是在目前自今年暑假以来省教育厅从现在起到高(中)考录取结束,进行“不宣传高(中)考成绩,不宣传高(中)考升学率,不炒作高(中)考状元”和“公办高中不跨市招生”情况的专项督导。暑假期间进行“严禁延迟放假,严禁以任何形式补课,严禁提前开学”情况的专项督导。9月秋学期进行“五个严格”执行情况的专项督导,寒假和明年春学期继续组织专项督导所开展的“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专项督导行动。这将意味着我们要向多年来为夺取高考而进行的加班加点抢时间,争分夺秒要分数的过去告别,我们要寻求一条既不违背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省教育厅的督导检查,又能提高我们教学效率的教改之路。这为我们的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其实,我们学生的很大压力是来自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时候课堂效率的低下夹生,导致我们老师和学生共同加班加点弥补,这无形之中造成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因此,在今后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教给我们学生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应该传授给他们方法和思想,点燃他们学习的激情,与学生一起共同研究着教和学。因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记得在我的剪报册上,曾经在200756剪下了新华日报的一篇文章,说的是无锡一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了“轻负担、高质量”的办学特色后,被当时到无锡市第一中学视察的国务委员陈至立称赞该校是“素质教育的典范、优秀人才的摇篮”。清华校长顾秉林和北大校长许智宏也曾于2005年相继造访无锡一中,他们用五个“多”总结一中毕业生进入大学后的发展特点:学生干部多、学生党员多、读研究生的多、获高额奖学金的多、出国留学的多。无锡一中的教学质量受到国内外著名高校的肯定,但当时的新华日报记者采访发现,该校学生的负担却不重。他们的高一、高二年级从不利用节假日补课,直到最近几年应学生家长的要求,高三年级才增加了周六上午的补课。全校每天下午5点准时放学,没有集体晚自习。每周1节音乐课直开到高三第二学期,每周2节体育课和2节体育活动课上到高考前停课复习为止。 10多位同学的讲述印证了记者的发现。高一(3)班的王司译同学说,他每天的笔头作业有时在学校就能完成,最晚到晚上8点前都能完成,他每天下午都有时间锻炼身体。高三(1)班的周宇杰目标考清华,他每天的作息时间是:早上620起床,7时到校,下午5时离校,晚上10时完成学习,10时半睡觉。喜欢打篮球的他,每天都要锻炼3040分钟,央视下午6时至620的体育新闻,他几乎天天看。在探寻“轻负高质”是如何实现的过程中,记者深刻地了解到无锡一中的老师们是在深入实施了素质教育后结出的硕果,无锡一中的老师们在完善自己备课的基础上坚持与学生共同学习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据他们的校长介绍,每节课老师都事先考虑好讲什么、不讲什么、如何来讲。“导而弗牵”,引导而不是牵着学生走;“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比如某一个知识点是问还是讲?如果讲出来学生也听过去了,但一问他们神经就绷紧了,会睁大眼睛思考。此外,提什么问题固然重要,找谁回答也同样重要,找的学生要回答得出来,这样无形中也提高了效率。他们每一位老师都在课堂上的这些细节方面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不同的基础,深入钻研,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使教师的教学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田,逐渐地让知识融为能力。走进学生,才能让我们的教育教学融入学生的成长,这样的教育和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意义的。

二、情感上,我们应该赏识自己的学生,欣赏信任才能走近他们内心的深处。

“不要用成年人的是非观念来判断学生,不要轻易使用道德的标尺来衡量学生。在教师的心目中,不应该有坏学生,应该信任你的学生!-----李希贵”

2009416,我接到学校的任务,被派出去和区教研室的教研员到外地去出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的英语试卷,要出差四五天,一下子出去那么长的时间,我首先想到的是班级怎么办,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否出问题,是按照常理委托一位任课老师担任临时班主任?还是怎么办?“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就看我们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空间!”李希贵老师的话在我脑海中再次响起,给他们信任要强于给他们约束!首先我在班级里向同学们说明,“受学校委派我要到外地出差几天,但我又放心不下我们班这几天的纪律,我感觉有的同学一听说班主任不在,可能要作乱,要出事?是这样的吗?”同学们都极不服气地说,“才不会呢?”我又问“要不要我找个临时班主任管管大家?”这时同学反应更强烈,坚决不要!这时,我看火候差不多了,就说, “那好吧,我就考验你们一次,这几天由我们值日班长负责班级事务,我们实行‘自治管理’,如果你们表现得好,回来我带大家去看桃花!”学生哄地一声笑了“桃花早就败了,那你请我们吃桃子吧!”在我出差的这几天,班级非常平静,回来后班长偷偷地告诉我,“老师,我们表现得比你在这的时候都好!”听后我轻轻一笑,“你们都长大了,老师信任你们,老师感觉你们能行!”我知道,这就是信任的力量!

常言道:“欲晓之以理,须先动人以情”这句话道出了情感与教学的关系。班主任只有对学生倾注真诚的师爱,用欣赏的眼光关注你的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孕育情感的氛围中取得进步,体验收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一起会取得共同的进步。前几日读到两则关于家庭教育的事例让我感触颇深。一则是:杰克小时候因为口吃受人嘲笑,过度的自卑让他变得萎靡不振。他母亲对他说:“这不是什么缺陷,只是你心里想得比嘴巴说得快而已。别急,慢慢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我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的嘴巴将说得和你心里想得一样快!”杰克就是现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总裁杰克.威尔士。他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于小时候母亲对他的鼓励、赞赏和耐心等待。另一则事例是:有一天,玲玲兴高采烈地拿着一张数学试卷跑回家,一进门就喊:“爸爸,我今天数学得了100分了。”爸爸正忙着,说:“你没看见我正忙着吗?再说,有什么好看的,你早该得满分了,别的小朋友不是经常得100分吗?你要注意保持成绩,别骄傲啊!”玲玲本来是想让爸爸来夸奖自己一番,想和爸爸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没想到,爸爸的一瓢冷水泼得她一点兴致都没有了。也许,爸爸的本意是想告诫玲玲“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可是殊不知他说话的方式和语气却严重地挫伤了一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想想我们的学校教育又何尝不是这样。为了孩子聪明,老说孩子笨;为了孩子快,老说孩子慢;为了孩子仔细,老说孩子粗心······我们在自觉不自觉中夸大着孩子的缺点。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所谓赏识,就是教育者(家长、教师等)充分肯定学生,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不管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每个孩子,都好似是由一粒种子长成的小树,小树还要长成大树。但是,并不是每棵小树都能成为栋梁之材。是我们的态度,决定了他们是伟大抑或平庸、成功抑或失败。回顾我们现行的教育,其根本弊端就是抱怨。老师时不时地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结果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降低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并对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而众多的事例表明赏识教育不失为一种成功教育。

那么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赏识教育呢?

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评价都应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通过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各种活动中我们把要求适当降低一些,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稍加努力就有进步,从而培养起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愉快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赏识教育的主渠道。创设愉快和谐且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氛围容易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对学习上取得的进步充满信心,能从与老师、同学和教学内容的交互活动中得到乐趣、获得启迪。如果每天晚上放学前学生整理自己的东西时说:“我真高兴,明天又能上某某课了。”那么我们的教育离成功就不远了。相反,如果一位学生对老师说:“老师,我不想在学校呆了,在这我连死的心都有!”那么,我们的教育肯定过存在不小的问题。在上周,我们班有一位去年重上高一的学生叫黄伟,在我们6月份月考成绩出来之后一看数学成绩39分,还没等老师分析,那天晚上就情绪失控,也没给老师请假晚自习后私自外出,第二天当我找他谈的时候他给我说,“老师,我数学下了很大的功夫,怎么一考又考了30多分呢?在学校我的压力太大,期末复习,我想回家自己复习,不想在学校呆了。”起先,我没同意,给他谈了很多,后来他又给他爸爸打电话,告诉他爸爸,在学校他实在呆不下去了,太压抑了,他爸爸到校后非常沉重地给我说,“二三百人的工厂我管理得井井有条,对于他,老师,我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难道真的是这位学生有问题吗?如果我们老师能根据他的性格特点,及时发现他的问题,主动和他谈心,交流。我想他不会有那么强烈的厌学情绪。所以,这不能怪学生,只能怪我们的工作没到位,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走进每一位学生的心田,与他们共同成长,才能发现每块田地的生长情况。再次,赏识教育也要有度。帮助学生增强自信是必要的,可过了头学生就可能狂妄自大,咄咄逼人。学生犯了错,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实施一点惩罚,也是很有必要的。盲目地肯定优秀的学生,说他们很有希望,无疑只会增长他们的傲气和狂劲。赏识教育可以使那些有着自卑感,自尊心差的学生胆小内向很少被老师和同学注意的学生个体奋发向上,锐意进取。赏识如阳光,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在爱的激励中自信而快乐地成长。

三、管理上,从小事入手,用最平凡的事件来影响教育学生

“教育必须从细节入手,然后才能塑造出注重细节的学生。正是这些细节在点点滴滴润物细无声地塑造我们孩子的心灵和品格,修养和气质。-------李希贵”

(一)思想教育,平凡朴素显真情

在本学期初,我们高一年级分科之后,我接管了高一(12)班的班主任工作,我一直不赞同所谓的“好班”与“差班”的说法,班级的好与差并不是由“先天”决定的,一个班主任给它一个什么样的定位,他就具有什么样的特色。这届学生比较特殊,自他们进校以来经历了两次分班面对来自不同班级的学生,如何转变他们的思想,增强学生们的凝聚力,组建良好的班风是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我利用分班的第一天通过与每位学生“拉家常”式的谈话与他们交流,谈学习,谈生活,谈理想,谈方法,谈自己的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谈的东西都很实际,都是平凡中的小事,语言很朴实,没有任何的大道理,学生听起来非常能接受,这就给他们一个最初的班主任的印象,在他们眼里,这位班主任“人情味”还行,他们就会产生想接近你的想法。接着在此基础上,一系列班规班纪出台了,所列之制度皆是源于他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之必须注意的规定,再通过大家的一致讨论、表决,最终形成了学生们心服口服乐于接受在后期管理卓有成效的班级管理制度。

(二)习惯养成,小事润物细无声

在接下来的班级管理中,我还是从学生平时的行为入手进行教育。将近60名学生生活在一个班集体中,除了要求学生学习之外,纪律和卫生是班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教室内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卫生环境的建设也是我们班级工作非常重要的内容。老师说教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学生的日常行为来进行引导,在有些时候,“严厉”不一定管用。首先,我从自身的细节入手,只要进入班级,就先检查班级的卫生,遇到废纸,我自己捡起来,每天进入教室近十次,我就捡十次,接着在我的影响之下,再通过制作表语 “人心齐,泰山移,班级卫生没问题”贴在墙上;针对纪律问题,其实影响一个班级纪律的关键就是有限的几个同学,我通过“死盯硬磨”连续找其谈话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再加上“但求日积月累,收获于细微;不要左顾右盼,专注于自我”和“最美的年龄,为最纯的梦想,尽最大的努力”的标语来对学生的学习信心和意志力的培养进行教育。同时结合他们在教室内的纪律和卫生表现,搞一个“拒绝陋习,走进文明”的集体签名活动,这样就将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生活中的细节问题统一起来。良好的习惯也将会慢慢养成的。

学生的成长固然需要老师的引领,但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在成长,我们永远无法替代他们的成长,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探索出适应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走近他们内心的深处,赏识信任学生;从小事入手,与他们同呼吸,共成长,用最平凡的事件来影响教育学生,引导他们正确地走好自己的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让每一位学生成长成才。愿:我们携起手来共乘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和学生一起成长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进步!

 

 

 

 

 

 

 

 

 

 

 

 

 

 

 

 

 

 

 

 

 

 

 

 

 

 

 

 

 

 

 

 

 

 

 

 

 

 

 

 

和谐的中学生德育建设呼唤良好的家庭教育

徐州市第七中学高三年级主任  郭世鑫  

关键词:学生  家长  家庭教育  德育建设

摘要:由于长期单一的甚至是错误的家庭教育模式,加之急功近利的学校德育教育模式,目前的中学生德育状况亟需改变,随处可见中学生中存有的众多现象诸如自私自利、早恋、迷恋网吧甚至是少受挫折打击而罹患心理疾病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德育建设的主阵地之一的家庭教育难逃其责。目前家庭教育存在哪些问题,到底应该如何更好地去解决它们呢?

   正文:

一个人最早是在家庭里接受教育的,当他逐渐长大,开始走向学校,去接受更加系统的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受教育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模式,这两者应该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作为一名中学教师,现在感觉到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把对孩子的教育权全部交给了学校和老师,而家长却不重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结合我在工作中的实际,认为不同的家庭教育在学生和家长身上得到了不同的表现。在教学中感觉到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太好教育,学生对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高、学习缺乏计划性、自控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与人相处表现出的自私自利、早恋、迷恋网吧等等。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忙于挣钱,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不问也不管。老师三翻五次的教育效果不明显,老师拿这类学生真是没办法。

    为了更好地了解家庭教育的现状,更大程度上调动家庭教育这股强大的力量,我们采取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对400 名高中学生的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92份,调查结果显示:

一、物质满足多,精神给予少。

在“回答您给孩子买玩具、吃的、穿的、用的等方面每月所花费用大约在什么范围”一项中,每月200元上的占23.4%,在回答“您给孩子买书、学习资料、学习类文具所花费用在什么范围”中,每月不足50,元的占47.2%

  二 、希望期望多,因材施教少。

调查显示,100%的家长希望孩子能读大学,100%的家长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社会有用的人,100%的家长认为“从小注意孩于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您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一项中,“很了解”的占14.7% ,“基本了解”的占47.9 %,“不了解”的占37.4%;在“您对孩子教育方法是否得当”调查中,有37.7%的家长“在教育子女

上常常采取不正确的做法”或“太缺乏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了”;在“您是否真正了解孩子的爱好特长”中,30.2%的家长“不太了解”。

三、偏颇分散多,合力教育少。

调查中,夫妻双方因教育孩子态度不一致而经常争吵的有34.3%;父母与父辈在教育孩子上意见不一致的有21.9% ,其中认为老人太娇惯孩子的占49.7%;有18.4%的家长对孩子教育有一定计划,但也有53.9% 的家长只有孩子出现问题时才对其进行教育。

 四、身体关心多,心理指导少。

57.6% 的家长不知道孩子烦躁、闹脾气的原因,77.2% 的家长给孩子买过保健食品或营养品,68.7% 的家长准确知道自己孩子的身高体重。

五、硬性灌输多,启发诱导少。

调查显示,29.2%的家长采取谈话、说教形式对孩子进行教育,22.9% 的家长采取和孩子一起游玩、活动等方式对孩子施加影响。

六、生活关心多,劳动知道少。

44.2%的父母早晨催促孩子起床,77.6% 的家长早晨要为孩子准备早餐;“家务劳动”方面,“主动干”的占22.9%,“被动干”的占44.2%,根本不干的占32.9%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在学生的德育建设中的位置不可或缺,正确的家庭教育的德育力量将会成为和谐的中学德育教育中的一支主力军。但大部分的学生家长文化水平较低,除了对自己孩子成绩问长问短之外,对学生的德育培养认知很少。因此指导家庭教育问题亟待解决!

我向学校当应尽快建立平台,多途径地向家长们渗透相关教育知识。我想最起码要有以下几点:

一、指导家庭教育要处理好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家长与教师一样,也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规律告诉我们,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是取得教育成功的关键。从这个角度讲,家长是教师的伙伴和合作对象。但在我国,许多家长有过挨训的经历,许多教师有过训家长的体验。家长受到不分场合、不分轻重的训斥后,会把羞恼、怨恨转嫁到孩子身上,孩子轻则受训斥,重则得到一顿“暴打”。孩子受到伤害后,又会把怨恨投向告状的老师,师生关系又会受到影响。这样,造成了教育的恶性循环。教师与家长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尊重家长,调动家长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建立家长联系制度,保证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进行,确保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配合。

二帮助家长读懂孩子。

一个孩子就是一本书,需要我们认真去读。孩子的共性我们要读懂,孩子不同年龄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主要教育内容是什么、孩子教育的关键期在哪里等等问题,需要让家长了解。孩子的个性我们要读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孩子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智能差异、行为差异、潜能差异、环境差异等,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潜能。智能是多元的,要指导家长善于发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确定好教育的起点,促进孩子弱势智能的提升。”孩子的心态我们要读懂,许多家长感到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育,对孩子的问题感到束手无策、无能为力,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缺乏信心、困惑无限,究其原因是因为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心理,未给孩子心理上的疏导。因此,教师要给家长传授一些心理学知识,让那些实用而简便易行的心理规律助家长家教成功。

  告诉家长:家教应以尊重开始。

有一位家长,可能是处于对老师的绝对信任,指着自己的儿子说:“我把孩子交给您了,要罚要打您做主”。这话暴露了家长基本观念上的问题,这就是没有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人,不懂得孩子有依法受保护、得到尊重的权利。不仅是口头上不尊重孩子,许多家长更是在行动上无视孩子的相对独立的家庭地位和人格,事事替孩子做主,要求孩子绝对服从成年人的意志,只强调孩子听话,而很少倾听孩子的心声,只约束孩子却很少约束自己。要告诉家长孩子是独立的人、成长中的人、终将走向社会的人,尊重孩子对于孩子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据调查显示,受尊重的孩子与未受到尊重的孩子相比较,前者易于沟通、责任心强、做事主动积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未来社会发展要求人才要有责任心、主动性、创造性,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成人、成才,那就从尊重孩子开始吧。

  家庭教育,脑筋需要急转弯。

1)由“牵手”到“放手”。孩子的成长是无法包办代替的,要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多给他们创造自由发展的机会,不随意支配孩子,限制他们的自由,也不过度保护他们,让他们吃苦、受累、受委屈,在挫折、逆境中锻炼和磨练自己。教育是没有回头路可走的。我们越是想给孩子把成长的道路铺平,其效果越适得其反,因为人生的道路本身就充满坎坷和艰辛,这是客观规律。

2)由“物质”到“人格”。家长爱孩子,为孩子的成长和学习省吃俭用、节衣缩食、昼夜操劳,但往往是重视外在物质上的、身体上的关心,却忽视孩子内心上的、心灵上的关注,忽视了亲密、融洽、和谐、平等的情感交流,致使孩子产生自私、冷漠、依赖、懒惰、软弱等不良人格。家庭教育是伴随情感的理性行为,家长要让孩子从知识、情感、意志、行为上均衡发展,关心孩子的人格养成,创造学习做人的机会,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失败和挫折,提升人生价值,完善人格内涵。

(3)由“分数”到“责任”。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固然无可厚非,但不能片面地追求孩子的学业,否则会导致孩子缺乏理想和责任、适应能力差、易出现失落和焦虑等不良后果。家长要注重孩子智能、潜能的开发,关注孩子责任意识的形成,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责任感,培养多种兴趣,向他们展示现实社会中的问题与困境(如环境污染、人口问题、洪涝灾难、粮食短缺、经济危机等),举办系列活动鼓励孩子参加活动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解

决问题的意识。

五家教知识,助家长成功育子。

譬如,家庭教育十建议。为了让您的孩子受到各项良好的教育,现归纳十项建议,具体如下:尽可能不让孩子请假。孩子有自信心,才会努力学习。父母要善于看到孩子的成功,不放过微小的进步,并大力表扬,切忌贬低和嘲笑。关心孩子的学习内容与进步,比关心孩子的成绩更重要。在孩子面前不随便议论教师。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让孩子学会洗碗碟、整理自己的床铺等。在家里有责任感的孩子往往在学校也很努力。经常给孩子制定几个易于达到的小目标,这比给孩子定大目标更有效果。刺激孩子的学习欲望。不放过任何教给孩子知识的机会。父母的实际行动比语言更有力量。孩子看到父母投身于有意义的工作的姿态,也会效仿着努力学习。教给孩子在读书时善于提问题。例如让孩子思考书中的探险家成功的原因,想想谁在为此奋不顾身?他为什么这样做?并让孩子做出结论。定下家庭学习规矩,例如“不完成作业,不许出去”。孩子肯定不喜欢这个规定,但父母应该坚持。

                                         

参考文献:

1   杨佐廷《中学生危机预防与干预》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2  黄秋义 郑金春《家长必读》广东科技出版社2006.4

3   阚艾力《和青春期的孩子们一起成长》《广西教育学院报》2004年第21

 

 

谈家校合育

刘莉莉  徐州市第七中学高三(13)班主任

文章摘要:

在新时期,面临新的教育难题,构建家校沟通与合作的协作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必要性。以及,个人就班主任德育工作实践中,在家校合育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尝试,做概括和总结。

 

鲁迅先生说过:“谁塑造了孩子,谁就塑造了未来,不仅是自己的未来,还有孩子的未来,民族的未来。”我们的学生在这学业负担日益加重,家庭、学校、社会期望值空前高涨的时代,出现了很多新的教育难题。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对学生的教育和成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教育作用。为此,如何构建家校沟通与合作的协作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来管理和教育学生,成为我思考并为之不断尝试的问题。在此,结合班主任工作实践,谈一谈个人对该问题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家校合育的必要性
  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养教失调的问题。一部分家长在教育理念上存有一定偏差,他们认为,满足孩子的物质生活责无旁贷。只要能满足了孩子的一切物质需求,就算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只要给孩子交了学费,把孩子送进了学校,就是履行了自己的全部教育义务。在这种错误观念的支配下,他们要么只注意对孩子物质生活的照顾,而忽视孩子的品德教育,“老师,我们把孩子交给你了!”一句话将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全部推给了教师;要么是对孩子的事情不热心,缺乏和孩子交流思想,对孩子的学习及生活中出现的心理情绪问题不能及时疏导。当孩子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或违反校规校纪时,不分青红皂白地加以严厉训斥,而平时只要看孩子表面没事,就放任自流,撒手不管。可事实上,要想让孩子们身心健康地成长,固然离不开老师辛勤细致诲人不倦的工作,但更离不开家长的密切配合!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
二、在家校合育方面的尝试
(一)家长会是学校、家庭教育者双方相互交流思想、共同寻找教育方法的重要途径,学校组织的每一次家长会都要充分重视。以本学期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为例,我做了如下工作:
  第一、向家长做工作汇报。家长会上,结合一年半以来的教学实践及学生在校表现,详细分析了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校及班级的常规管理,从学校的规章制度、学生在校表现、学习习惯的培养,安全教育及家长与学校如何有效沟通等向家长做了详细的要求和说明。尤其强调家长要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相互了解,沟通情况,做到与学校教育相对同步。督促孩子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

第二、在家长中树立典型。家长会上,在事先沟通的基础上,我请班里的张维, 张恒一和胡冠楠三位同学的家长做了经验介绍。张维同学品学兼优,是班里尖子生的典型代表; 张恒一同学的父母擅于和孩子交流,促使他在德智体美各个方面都有长足进步;胡冠楠同学是艺术考生,不论是在文化课还是美术专业上都很优秀。三位家长的发言,就其在教育子女的经验心得做了介绍,在家长中树立了典范,让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介绍自己是怎样教育子女如何学做人、如何对待分数、如何配合学校培养学生成才的经验。生动而切实的经验介绍,比任何事实都有说服力,其他家长们听了,也感到受益匪浅。 
 (二)针对个别家长采用单独约谈的方式,这也是家校合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无论是班主任家访还是家长来校,与家长约谈都得是有目的、有准备、有计划地进行的。约谈前,做好充分准备。在交谈中,通常我简要、全面地汇报孩子这段时期在学校里的表现,着重谈孩子的进步和优点,展示孩子的奖状和奖品,并提出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约谈有时也为探讨孩子发展的方向问题,如班里杜雪薇同学希望报考播音专业,我请她的家长来学校,就专业课学习及文化课学习,时间协调等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
  
(三)利用校讯通等现代通讯工具,及时进行电话、短信交流。
我从接到学生的档案起,认真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文化修养、家庭环境,以便做到心中有数。改变以前家长打进电话询问分数的情况,主动出击有目的地给一些家长打电话。打电话给家长的宗旨是:多报喜,巧报忧,并指导家长适当地与孩子进行亲子沟通,以提高孩子的身心、人格健康,及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一旦发现学生不按时到校,半小时之内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去向。再比如,学生考试得了好成绩,发个短信报喜,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师的关注;学生身体不舒服,及时打个电话通知家长,家长会觉得老师工作细致,孩子交到老师手上放心。长此以往便捷、快速地主动打出去的电话联系,让很多问题也得到了及时解决,还能促使家校和谐发展。
  总之,我认为,与家长沟通是非常必要的,他们对自己孩子的了解更准确,更深入,还有的家长在教育观念上有些合理的意见。经常与他们沟通交流,不仅有利于充分调动家长主动与教师配合教育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本人开阔思路,博采众长,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相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一定会促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家校合育一定会谱写出和谐教育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文集》, 陶行知,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叶圣陶集》叶圣陶.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3.《情感德育论》 朱小蔓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4.《爱弥儿》, (法)卢梭著,李平沤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沉思录》 马可·奥勒留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6.《给教师的建议》(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探讨

         董长初   徐州市第七中学高二(3)班主任

一直以来,总是想方设法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高全班同学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班级的管理水平。在借鉴老班主任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深入的理解,在实践中逐步地形成了自己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具体的做法,也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虽然只是刚刚开始,但我决心将改革进行到底,并将它发扬广大,使之能“燎”我们高中教育之“原”。

我认为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应有真正的合作。真正的合作应该是:主动参与、相互支持、积极配合,自觉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学生之间相互信任并进行有效沟通,对个人形成的成果进行小组集体加工完善。

合作模式在操作上有一定的困难,学生采用合作的形式,是民主、开放式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成为自我管理的主人。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要有合作的技巧,有倾听的习惯。而不能一谈到合作,学生就各抒己见,只是表达自己。每个合作小组就是一个学习共同体,要有集体合作学习的能力。要学会协作,从而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真正的在合作中互相碰撞、启发。而且合作学习要建立在每个成员要有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不能盲从合作小组中的少数优秀者。合作学习的改革也有难点:如何分组、如何组织、如何搭配、教师如何指导、如何完成相互协作等等,这些都需要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索。

一、我班的评价细则:

组别

组员

上课

自习

成绩

卫生

作业

违纪

荣誉

组长

班长

老师

总分

 

 

 

 

 

张慧

 

 

 

 

 

 

 

 

 

 

 

 

 

 

 

 

王倩

 

 

 

 

 

 

 

 

 

 

 

 

 

 

 

 

耿咪

 

 

 

 

 

 

 

 

 

 

 

 

 

 

 

 

赵莉莉

 

 

 

 

 

 

 

 

 

 

 

 

 

 

 

 

赵成

 

 

 

 

 

 

 

 

 

 

 

 

 

 

 

 

吴滨滨

 

 

 

 

 

 

 

 

 

 

 

 

 

 

 

 

张忠伟

 

 

 

 

 

 

 

 

 

 

 

 

 

 

 

 

 

说明:

1,             上课表现应为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讨论并踊跃回答问题。加10分。若有睡觉等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则不加分。

2,             自习纪律应为不迟到,不早退,不讲话(早自习除外),不睡觉。自习课指早、中、晚自习、第89节课。该项加10分。迟到一次扣1分,讲话一次扣1分。睡觉扣2分。

3,             成绩为进入月考或期中、期末考试的校序前150名加15分,前250名加10分,前350名加5分。进步幅度为1个名次加1分,此项作为对个人考核。

4,             卫生为平时的值日打扫,打扫合格加10分。否则不加分

5,             作业为及时上交各科布置的作业加10分,数理化错题笔记及时上交加10分(四次全交)。否则不加分。

6,             无违纪加20分,否则不加分,旷操一次扣2分。

7,             荣誉为获得文明宿舍每人加10分(仅对个人考核)。上交的作业被表扬的同学加2分。

8,             组长评价0.51分,班委评价11.5分,班长评价1.52.

9,             老师评价为30分。

10,        一个月考核一次,期中、期末设立个人优秀奖、最佳小组奖、成绩进步奖。

加分制度可以提高各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加强合作精神,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至于每一次加多少分,要视情况而定。到期末进行一次统计,分数高者为优秀。

二、课堂操作

我把数学课分为新授课、问题课、习题课、考试课、纠错课几种课型,除新授课老师主持以外,其余课均为学生主持,老师参与,师生互动,组间交流,组内互帮。问题课由学生提出问题,在课堂上交流,进一步澄清认识,明晰理解。考试课先由各组利用课文时间出好研讨试卷,然后利用课堂交换考试。再对考试结果进行评价。包括难度系数、平均分等。纠错课由小组负责,主持课堂。具体将错误找出,在课堂上展示,给出正确的方法并进行总结。对错题汇总,建立我班错题档案。

班会课分为主题课、展示课、减压课。班主任在课堂上提出常规要求,应尽量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有自我展示的机会,当然主题课应让学生在课后精心准备。减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学习,班主任应不要怕浪费时间,搞一些游戏缓解同学们学习的压力。如何让班会课真正发挥作用,达到教育心灵,规范行为的目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仍只是在探索阶段,实施的过程有待于完善和进一步改进。实施的效果如何还需要班级考核以及期末成绩来检验。

 

 

班主任的和谐化管理

姚吕蒙 徐州市第七中学高三(16)班主任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是班级工作的执行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代领者。一个班级的成功与否,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然而班主任工作:多、杂、繁、重,要想做好,那非得有一定的方法与技巧。因此,作为班主任,首先要组建和培养一个好的班集体,让每一位学生都在这个集体中快乐地度过每一天,每天能快乐充实、有所收获。要做到这一点,对年轻的不太有管理班级经验的我来说算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尽管如此,我还是努力努力探索着,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管理经验。在过去的这一学年,我体验了管理班级的各种滋味,经过一个学期的磨砺,对班主任工作也有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也取得了一点点成绩!

一、建设一个稳定和谐的班集体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首先,我让学生自己充分明确自己班级的目标。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应是远期、中期、近期目标的结合,只有全班学生参与制定,才有真正的集体目标,才能把班集体建设作为与自己戚戚相关的事情,他们的积极性才能真正的被调动起来,他们的个人目标和班集体的目标才能很自然地整合一致起来。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我班是唯一的一个历生班级,我和学生们定的目标是,不论是文化课成绩还是班风方面都不能落后于其他的文科班级。
    其次,组建有能力和高素质的班干部队伍

我认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班干部是旗帜,是班级的领路人。因此,平时比较注重班干部“榜样”的树立与完善,严格要求班干部以实际行为来影响学生,用具体的形象给学生树立榜样。这对学生有巨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舞力。虽然班主任的榜样作用是最有震撼力的,但也是受时空的限制的。而好的班干部可使我事半功倍,班干部是我的得力助手,使我在与不在一个样。所以,发挥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挑选一批严于律己的班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的管理能力和榜样作用,这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管理能力,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最后,必须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但是,这种细致入微的管理并不是独断专行,还应充分发挥民主。我有意识的让多一些学生参与管理,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充分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民主管理气氛使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这样,才能真正的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使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

二、制定一套人性化班级管理制度

俗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班风正,学风盛”,班规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利用通常的强制手段迫使学生遵守往往会适得其反,多设奖励机制,减少惩治手段,如班级量化考核中多加分少扣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往往会为了弥补自己的扣分而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是额外工作。另外,“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班规的制定不需面面俱到,但要不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三、配合任课老师,做好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工作

学生的大量时间是在课堂学习,学生大量的问题产生于学习过程中。为了做好工作,班主任必须与科任老师进行密切的交往,从他们那里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还要经常与之共同研究,介绍自己的工作计划和安排,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实行统一组织和管理,协调教育学生,并防止造成互相推诿、埋怨等不利于工作顺利开展等情况。班主任要在学生中正确地树立科任教师的形象和威信,有意识地介绍各科任老师的优点和长处;当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或教学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时,必须诚意、及时地向科任老师个别反映,同时也必须向其介绍学生群体及个体的基础与特点,帮助他们互相正确认识,改进教学或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同时又能形成学生、科任教师、班主任三位一体,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多与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

    为人师者,特别是班主任,应该做到了为人师表,爱护和关心学生,以自己的洁言洁行和高尚品德去感化学生,逐步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这样,当某个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难题或不顺心的事时,就会想找信赖的人——那就是我,一吐为快,指点迷津。每个学生都有其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圈子,有喜、怒、哀、乐,因此,我是从学习和生活的每件实实在在的小事上去理解、去关心,与学生真心实意地融通,这样学生才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我认为,要做到这些,也许并不是很难,但确确实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一直努力去做,只有用真诚的心去听,才能倾听到学生心中最真的声音……

 

 

 

 

 

 

 

 

 

 

 

 

 

 

 

 

班级管理中如何对待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现象之我见

王民俊     徐州七中高二(4)班主任

网络环境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习惯和方法,已经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我们也看到随之而来的消极的、负面的影响也正逐步扩大。网络游戏在一些家长和老师的眼中是将孩子引入深渊的魔鬼,是暴力、色情的源头,而孩子们对此却痴迷不已。造成很多父子或师生关系紧张甚至网上时有报道因学生迷恋网络游戏造成的年轻生命的陨落。在我所带的每一届学生中都有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的现象,今年新接手的班级中就有五名学生迷恋网络游戏,而且经常一起活动,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帮助这些学生走出对网络游戏的迷恋呢?

我通过网络和《班主任》等书籍杂志学习其他老师处理类似事件的方法,认识到网络游戏并非魔鬼,网络游戏“妖魔化”的背后是我们家长和老师对网络游戏的陌生,使我们对学生心理需求的“视而不见”。要帮助学生摆脱对网络游戏的迷恋,要弄清这几个问题:网络游戏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是偶然的原因,而是多方面共同原因的结果,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何在?如何结合具体学生特点,拟定摆脱网络游戏的方案?

一、        网络游戏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网络游戏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主要是游戏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网络游戏取材广泛。大多游戏设计题材广泛新颖,有科幻类的,有畅销小说类的,更多的是惊险刺激的比赛和暴力恐怖的搏杀,比如风靡全世界的CS。其次,在制作上,有电脑技术的支持,制作水平大大提高。从画面上看,更加抽象,浪漫,逼真,震撼人心。参与者能够体验到前所未有的视觉和听觉的震撼效果。再次,网络游戏的随意发挥性。网络游戏是以角色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在网络游戏中角色参与的是玩家本身。他们在游戏设定的故事环境下,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由于每个玩家的思维方式不同,故事情节的发展当然是千百万化,只要玩家不中断网络游戏他们就可以一直玩下去,这样玩家就容易获取成就感。最后,网络游戏还有社交的特性。玩家是在正常社交圈很难见到的亲密氛围中进行的。网络游戏将陌生人联系在一起,战场上是“敌人”,下线后是朋友,这种朋友关系不带有任何名利。由于以上的种种原因,网络游戏对中学生乃至是年轻人有巨大的吸引力。

二、        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

    学生迷恋网络基本可以肯定是为了满足某种心理需要,因为他们许多正常的需要,在家里、学校,特别是班级内得不到满足。根据研究心理学理论和与学生沟通发现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常见的有如下心理:

1、自尊心受到伤害。现在的中学生的自尊心很强,当听到同学或朋友在一起交流玩网络游戏的体会的时候,他们自己一无所知,好像就没有了共同语言,就有一种失落感,认为自己又落后在同学后面了,觉得这样很没有面子。

2、好奇心的驱使。中学生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一旦他们发现某种新事物,他们的第一想法就是要动手去试一试。对于网络游戏亦是如此。

3、强迫性心理。在以上两种心理的驱使下,加上网络游戏强大的宣传效果,学生就会强迫自己进入网络游戏中去体验。当他们体会到从未有过的视觉和听觉的感观后进而就会认同网络游戏。一旦他们认同网络游戏后,他们就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刻苦“修炼”,从而为追求网络虚拟的“级别和境界”不断沉迷下去。

4、生活中有孤独感或者没有成就感。这些迷恋网络游戏的学生大都比较敏感,喜欢独处,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学校的规范。这些心理让学生产生一种误解,即网络游戏才是他们真正的玩伴,同时,根据调查显示,很多学生认为在此过程中也开发了他们的智力,训练了他们反映的灵敏度和反应能力等。

三、有助于学生摆脱网络游戏的几点做法

1、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尊重学生并充分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的分析,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并从中摸请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根本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将自己定位为以为心理辅导老师或学生的兄长,而不是班主任的角色,恰当的引导学生吐露自己的心声并要耐心的倾听。然后再提出你的建议。比如,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是由于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好,找不到成就感,于是转移注意力,在网络游戏中强迫自己修炼,以此去寻找自己的成就感。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落后的原因,帮助他们分析这种依托于网络游戏取得成就感的狭隘思想,并在行动上帮助他们提升学习成绩,以此来找回他们的自信心和建立正确的成就感基点。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其实学习上做出一道题,也正像砍死一只怪一样,成绩出现了进步就像是升了一级一样,而且成绩的提高是实实在在的,而在虚幻的游戏生活中得到的升级只是虚幻的,对人生无任何益处。

2、让家长参与配合教育。从上网学生的家庭情况来分析约有65%的学生是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或父母不和睦的。所以应与家长去的联系,让他们也了解网络游戏,学会如何关爱孩子,真正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对个别心理承受力强,网瘾很深的学生可以演双簧,逼孩子自省。如上一届我班有一个叫王某的男生非常迷恋网络游戏,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将钱用于上网,而且经常夜不归宿去包夜,我和家长一起多次教育不见效果,最后和德育处家长一起合演一出双簧:德育处假装按学校有关规定勒令回家反省,并劝退,家长然后就是想种种办法让学生回到学校,其中的难堪之处让学生在场见证,然后班主任再找学生交流他父母的做法是为了什么,引导学生对自己上网行为的反思,同时表现出班主任对学生前途的真正关心,然后家长就以班主任做突破口,希望班主任向学校进言希望留住这个学生,班主任就表示要看到学生的改过的诚意,家长再乘机“献计”,带着学生找各科老师写保证书,让老师同意重返课堂并监督。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处处表现出为了孩子能上学而忍辱负重,孩子大受感动,后来该学生高二到高三一年半里在校期间都没有在玩网游,高考也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3、开展主题班会,使学生自发形成是非观念。喜欢玩网络游戏的同学在教室和宿舍也都谈论游戏内容:如何打怪、在哪里升级快、做什么任务、副本、血宠、漂移、外挂、外挂什么的,导致很多没玩过的男生觉得很丢人,在与学生的但对交流中发现玩过网络游戏的男生达到一半以上,那些没玩过的学生也计划在暑假期间玩一玩。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如何做呢?班主任职责从总体上说是通过教育教学全面影响学生的发展,既要通过常规的教育教学,又要通过言传身教的个人魅力,还要通过学生集体产生的相互影响在诸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引导和帮助。后者更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更能从内心长远的影响学生。此时靠简单的命令禁止,治标不治本,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辨力和自制力,如果让学生们看清游戏的本质与弊端,他们会自觉地从根本上建立一道思想防线。我在班会课召开了《网络游戏利与弊》的辩论会。首先抛出辩题“高中阶段玩网络游戏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后让班委组织,学生自由分组,推出自己的辩手,收集材料开展辩论。甲方观点:玩游戏能劳逸结合,有助于学习;有些游戏有历史文化背景,可以增长知识;游戏可以成为一个共同的话题,促进同学间的交流;游戏可以开发智力。乙方观点:高中阶段学生的自制力还不是很强玩网络游戏很容易上瘾,难以自控,高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玩游戏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印象学习。通过辩论学生对游戏的认识趋于全面,但终究利弊大小,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弊大于利,在总结时有一个玩网络游戏的学生最后急了,疯狂维护,进行强辩,随后他的一名从初中到现在的好友对比了他在玩游戏前后的成绩和学习表现以及生活中的表现对比,更是同学们认识到游戏对其伤害之重。然后班委乘机与同学商定将高中阶段禁止玩任何的网络游戏作为一项班规。

4、家校联手,让学生假期生活充实而有意义,从而远离网络游戏。首先帮助那些爱玩游戏的学生构建真是的朋友圈。孤独的学生最容易沉迷网络,因为他们需要在虚拟的世界寻找现实中缺失的归属感。第二指导家庭教育,防止网瘾产生。家长与学生要加强沟通和管理,并设法是家庭生活充满情亲感且不单调。第三创建多元的假期休闲文化。学生们去玩游戏除了无聊、好奇、同伴相邀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知到假期生活如何过。因此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假期生活学习计划是很重要的。除了每天一定量的学习任务外,创建多元的假期休闲文化比如师生共度一本书并坚持写读书心得,结合学生家距离的远近和兴趣爱好成了各种兴趣小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等都是让学生有事可做的好办法。一旦多彩的现实生活占据了学生们的假期,他们就不会再沉迷于网络了。

    全国优秀班主任,特级教师丁榕老师说过:“研究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正当需要,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源泉”要真正解决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的问题,也应该从研究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正当需要入手。光“堵”不行,要象大禹治水那样,一头“堵”一头“拉”,但是怎么“拉”这是个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话题。

 

 

 

 

 

 

 

 

 

 

 

 

 

 

 

 

 

 

 

 

 

 

 

 

 

 

 

 

 

 

 

 

 

 

 

 

说起来容易坐做起来难的用心

            吕辞  徐州市第七中学高三(4)班主任

子在一天一天的过去,等待我们的是即将到来的高三。回顾以往的班主任生活,总是感觉自己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但一直以来还是很用心吧。可是一件事情的发生,让我又重新认识了用心这个我一直自我标榜的词语。

学完了《父亲》这篇文章后,我们进行了一次作文训练课,题目也是《父亲》。两节课的时间全部都放给学生,要求很简单,除了作文的常规要求,就加了一条:两节课后必需上交。

四班的课是中午最后两节,作文是下午上课前送来的。少了两个人的。课代表报上了名单。

晚自习的时候,我找了这两个同学,又交代了在晚自习结束的时候把作文交上来。结果放学的时候还是没有上交。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对此我非常的生气,因为,在我的班级中,我一直强调交作业的问题。没想到这两个同学竟然如此。正在准备处理这事的时候,接到通知,学校周末要开家长会。时间很紧,为了准备家长会,就把这事拖了拖。

  家长会结束后,我把这两个同学的家长留了下来,具体交流了一下。谈话的内容让我很惭愧,同时也很自责。A同学的妈妈,听到作文题目的时候,泪水就开始在眼眶里打转。开始了诉说,原来A的爸爸在外面有了婚外恋,说的难听些就是包二奶,而且还有了一个已经一岁多的孩子。最近刚刚离婚,还扯上了官司,A还亲自到庭指认。这对孩子的伤害很大,他的心中充满了对父亲的仇恨。所以在拿到作文题目的时候,他不知道该怎么做,最后选择了逃避。来给B同学开家长会的是他的父亲。他给我说了许多家里的情况。原来看似开朗的B,在家里却不怎么讲话,尤其是跟他的妈妈,两个人经常的对峙,沉默的对峙,让人压抑的对峙。他跟父亲之间的交流也仅限于必要的语言沟通。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我先自己静下心来反思。虽然说交作业是每个学生必须的,但是在这样的特殊情况下,我们还是应该另当别论的。于是我一个一个的找他们谈话。谈话的内容很有针对性,就是围绕着作文和他们各自的家庭。两个平时不是很能说的人,今天的话也不是很多,但也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了。我也跟他们说了很多,怎么和家里人相处,怎么看待已经离了婚的父亲。最后给他们说了,作文还是要交,依然可以以父亲为话题,谈一谈自己的感情和认识,也可以自己再定个题目,要求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当我知道自己的学生对父亲充满的只是仇恨时,当我知道自己的学生宁愿呆在学校也不愿回家时,我感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那些平日里对孩子学习的关心又显得多么微不足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我们在规劝我们的学生好好学习的同时,是否也应该更多的关注一下他们的内心。一个内心充满幸福感的人,做什么事情都会激情的吧。那么作为一个老师,用心的背后该是怎样的努力和付出啊。

   最后的结果是,A还是写了自己的父亲,我看了,写的很真实。爱与恨的交织。B换了一个题目,“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也是就自己的实际,写得比他以往的作文都要好。

   这件事也就到此为止了,但带给我的影响却远非如此。依然记得自己最初的梦想——做一个好老师。其实说说很容易,但坐起来还真的不容易。努力坚持走好每一步,用心关注教学和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用无比大的耐心去做好用心背后需要的努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网络成瘾 为之奈何 ——张老师旧话重提
发挥家校教育合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那天,老师把我说哭了···
解读军事风向标
班主任您“健忘”吗
班主任的“五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