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举人大挑
举人大挑

http://www.zsksb.com  2007/03/05 16:21:23  北京考试报 
  “举人大挑”是清代统治者为解决落第举人的就业问题而采取的一种积极政策。就是在会试之后,从落第举人中选拔一批年龄适中,能力和才华相当者,授予知县、教职等衔。
  “举人大挑”,最初是以恩典的形式出现的,它的出现是乾隆盛世的产物。乾隆十七年(1752年),开万寿恩科,会试时各省士子云集京城,而录取名额非常有限,于是,乾隆帝特旨从落第举人中拣选一批“年力才具可以及时录用者”,分别以知县、教职试用。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又逢皇太后七旬生辰开万寿恩科,乾隆帝降旨所有落第举人,“应照前例一体加恩。”最初,会试后奉旨举行拣选还属于特旨、恩诏之类的恩典。直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以后,才作为成例,每六年举行一次,不仅仅局限在开恩科的时候了。
  清政府在具体实施举人大挑的过程中,针对不同情况是屡有变通的。
  就参加大挑的人数而言,乾隆十七年(1752年)初次大挑时规定:“大省四十人,中省三十人,小省二十人。”乾隆三十年(1765年)大挑时规定:“大省一百八十名,中省一百二十二名,小省七十六名。”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又考虑到边远省份读书人跋涉艰苦,格外优恤,根据省份远近来拣选。规定“直隶、江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浙江、江西、湖北等省,挑取十分之五。四川、广东、广西、福建、湖南、贵州、云南等省,挑取十分之六。”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考虑到近省的举人人数本来要多于边远省份,但是近省举人参加会试三科以后才能参加大挑,远省举人参加会试一科之后就可以大挑,按照五六分的方法会造成近省的举人更加壅滞。于是改成不分远省近省一体挑取的原则。到了嘉庆十三年(1808年),又规定将所有参加大挑的举人分为若干班,每二十人为一班,按照一二等入选十二人,一等三名授予知县衔,二等九名授予学正、教职衔。
  从举行大挑的时间来看,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到嘉庆十二年(1807年),是每六年举行一次。到嘉庆十八年(1813年)时,分发的举人越来越多,许多举人等待多年也不补上官缺。于是,嘉庆十九年(1814),暂缓一科举人参加大挑。道光三年(1823年),又因为相同的原因暂停了一科。
  在大挑过程中,有时候皇帝还会因为榜后挑选需要一定的时间,贫寒士子可能无力维持自己在京等候的衣食住行,而特旨榜前挑选。虽然有清一代,这种照顾只是在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和五十二年(1787年)实行了两次,但是还是颇能体现清统治者的人性化关怀的。
  从参加大挑者的资格来看,最初,定为参加会试正科四科的落第举人,才可以参加拣选。后来由于滞留的落第举人人数过多而于嘉庆六年(1801年)规定,举人会试三科后即可参加大挑。
  这些随着落第举人的增多而不断变更的拣选方法无疑体现了清政府对落第读书人的重视以及比较有力的疏导能力。清政府不仅在落第举人的入选人数上尽量扩大名额,而且随着知县、学正、教谕等官缺的日益减少,尽可能地为落第举人谋求其他的出路。大挑一等的举人可以借补州同、州判、县丞、盐库大使、河工等职衔,大挑二等的举人可以借补训导。这一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满足了部分落第士子希图入仕的要求。
  但是,到了晚清,随着进士、举人、生员的日益增多,这一政策已很难实施。一部分考中进士的人都要等上一二十年才能分发到地方去做知县,更不用说落第举人了。(赵蓁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代举人、贡生和监生入仕初探
清代举人的封赏待遇
试析清朝举人大挑制度:落榜举人的福利,为何成为地方官的负担?
李世愉: 清代科举中额的分配原则及政策导向
志八十三
邹翀 | 清代云南文举人数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