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语文之美


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语文之美

    语文阅读,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

是的,语文可以是更美的。

    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深入解读文本,在与文本对话中寻找语文的美。

    上海市首批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说:每次备课,我总是反反复复地读课文,或朗诵,或默思,或圈点,直到确实品出了“味儿”,才决定教什么和怎么教。全国知名教育大师于永正老师也多次说:语文教师备课就是备读,读出了“味儿”,也就能讲出“味儿”,任何一篇文章,只要自己读出了感觉,就能把学生的热情给“激”起来。比如:《争吵》这篇课文,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读出文字表面的内容——同学之间友谊的伟大,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读出文字背后的深远含义——同学之间应该如何相处以及问题如何解决,让学生在平实的语言文字中领悟生活的真谛,体会语文的美。再比如:教学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通过诵读,学生都能领会到母亲给予孩子的真爱,发自内心的深深的关爱,我们还可以通过品读交流和联系学生情感经历进行深入思考,紧扣中心句“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中的“扑”“抓”“忍”挖掘出文字背后的内涵,即:关爱生命和珍惜生命的生命意识,不但要好好儿活,还要活出自己的生命精彩等,从而真正触及学生心灵深处,让他们在字里行间深受震撼,在文本阅读中思考未来,在语文教学中感受文字之美,思想之美,心灵之美。

    其次,我们要走进文本,在与文本交流中寻找语文的美。

    读什么想什么,将自己的心贴近文本人物的心,你将听到他内心深处的东西。窦桂梅教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时,让孩子闭上眼睛,一边倾听自己美美的描述一边用诗句回答此时的美景,乡村生活的怡然自乐和景色宜人以及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快乐在窦老师的描述中清晰可见,我们仿佛看到了篱笆墙、幽静的小路、飘落的花朵、稀疏的树阴、奔跑的儿童、金黄的油菜花、漂亮的蝴蝶,又好像看到了“儿童急走追黄碟”的小心谨慎和蝴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无可奈何,我们又为一个小男孩儿惊人的想象力啧啧称赞,他在窦老师的语言引领下走近蝴蝶,双手悄悄合拢,竟然捕捉到一只蝴蝶,一只金黄色的、正扇动着翅膀想要逃跑的大蝴蝶,惊喜与激动在他的小脸上浮现,吃惊与兴奋在他微闭的大眼睛中忽闪着。好美的意境,好惬意的心境,就连我们这些听课教师也如同在油菜花中寻觅蝴蝶心驰神往了。窦老师这种“过电影”似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将学生的阅读体验转化为审美想象,帮助学生体会一种“朦胧而舒心的快乐”,从而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的森林”,使学生养成了“终身阅读”的好习惯。范老师教学《马拉松》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课前搜集并阅读了大量有关马拉松的资料,融文本与补充材料为一体,把文本背后的智力背景介绍给学生,用自己的深情诵读为学生奠定了感情基调,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文本,并通过感情真挚的诵读表达了自己对雅典战士的敬仰和尊重。

    再次,我们要超越文本,在文本拓展中寻找语文的美。

    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我们的主要任务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通过教材中的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本,为学生指明阅读方向,打开阅读之门,激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当然,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我们不能以“你们自己课下好好读读”这句话结束自己的引导任务,这样只会使学生的阅读陷入怪圈,为了阅读而阅读,为了作业而阅读,支差应付地阅读,没有丝毫意义可言。在这里,我特别佩服范老师,她在教学《丑小鸭》一课时,发现学生对浓缩的经典童话理解肤浅,就及时引用《安徒生童话选》中的《丑小鸭》原文中部分精彩片段帮助学生理解丑小鸭小时候的苦难生活以及成长路上的艰辛,她又链接了安徒生的童年生活让学生了解作者写这部童话的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感受作者和丑小鸭的相似之处,明白文本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朴素道理,之后,范老师让学生课下去原著中寻找更多的相似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再比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由于文本中描述的主人公和时代离学生太远,学生虽然也能理解李大钊当时的坚强不屈和作者当时伤心欲绝的心情,但是他们的感受一直轻飘飘地附着在文本表面,如何才能让文本内容真正深入学生内心呢?范老师课前阅读了《李大钊回忆录》,参观了李大钊纪念馆,了解了李大钊革命时期的许多具体感人事例,然后,他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述了李大钊的感人事迹,出示了李大钊的伟人身份和备受酷刑的种种表现,此时,接受心灵洗礼的学生已经把自己的内心和文本主人公的内心仅仅贴在一起,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他们的心有感情地诵读出来,李大钊的英雄形象也通过他们的声音再次塑造出来。

    是的,语文可以是更美的。

    “横眉冷对作文难,俯首苦思咬笔头”形象再现了学生惧怕作文的真实心理,他们不会写,不知道写什么,不懂得如何搜集和组织材料,不清楚怎么写才能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受。面对每周一次的作文课,孩子们心中的苦和难真是难以用词语来表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表达真情实感;应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如何才能在作文中体现语文的美丽和魅力呢?

    首先,老师要教会学生读中学写,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针对每一类课文,教师都要时刻树立“教材只是个例子,教学的目的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教材意识,让每一篇课文都能为学生所用,为学生提供学习写作的好方法。我们在教学每组课文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明确“为什么”写;速读课文,弄清各段“写什么”;精读课文,研究“怎么写”;赏读课文,总结写法。当然,每篇课文都是精品,其间内藏了许多写作方法,我们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学生每学一课均能自己体会到一种写作方法,长期积累和运用,我相信,他们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提高的,他们以后一定不会再惧怕写作文了。

    其次,老师要让学生适时而作,为学生提供“源头活水”。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理解和运作:一是随文而作,也就是我们经常唠叨的“课堂小练笔”,我们可以根据文中的精彩片段、标点符号、心理描写、小泡泡中的问题、插图等巧妙设计读写接合点,还可以让学生写“学后记”,让学生在片段小练笔的同时学会如何借用标点、刻画细节、虚实结合等表达心中的想法和真实情感,还能借机深刻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二是巧做“有米之炊”,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进行切身体验,从中指导思维方法和表达方法,进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快速进展,这些活动可以随意设计,也可以专题设计,可以结合学生的喜好设计,也可以结合读书内容设计,切记:形式要丰富多样,内容要精彩纷呈,重过程显成效,活动目的要明确,切不可粗枝大叶,随意设计,支差应付,因为:教师对待活动的态度将决定学生对待活动的态度,也必将影响活动的终极目的——提高写作水平;三是在经典中汲取营养,我们通常让学生读完整本书之后写读后感,学生现在最最头疼的就是写读后感,这种反辐射现象已经危及到学生的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了,我们可以在共读过程中摄取其中一个精彩片段或特殊内容进行品析赏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仿写或改写,和第一方面的随文而作比较相似,也让课外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何乐而不为呢?

    再次,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明白写作目的。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首要难题。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写下水文,和学生进行写作比赛,及时点评出老师和学生的可取之处,老师有时也可以向学生示弱一次,让学生品尝到“我比老师写的还要好”这种骄傲与激动的甜头;我们也要时刻注意呵护学生的写作热情,以多种方式助推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的热爱写作这把火越烧越旺,如给孩子“发表”的机会,盖章张贴一起参观学习,制作班级小报奖励给投稿的孩子,在网络家园和校信通中提名表扬加大宣传的广度和提高这些孩子的知名度,课前三分钟朗读优秀作文中奖者有奖励等;我们还要及时上好点评课,以优秀作文为主,采取片段点评和范文引路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写好作文,记住,经过点评后一定要让学生进行二次写作,否则,点评将收不到任何效果。

    于永正老师曾经多次说:语文教学,一手抓读,一手抓写,如此而已。谁能让学生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就意味着教学的成功;谁能让学生会读、会写,并养成习惯,就是最大的成功。阅读是是心灵的对话与交流,作文是思想的表达与分享。要让每一次语文教学在孩子们的心灵中真正留下痕迹,甚至成为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让我们用情感去渲染情感,用心灵去点燃心灵,用生命去感动生命。就让我们在读写工作中坚持走下去,让读写伴随孩子们的成长而更加精彩,让我们的语文伴随孩子们的成长而更加美丽,从而成就孩子们的一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六年前的回忆》听课反思
再看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找到那一把智慧的“钥匙”
怎样解读文本(转载)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如何利用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