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里那些作者隐藏的深意,你get到多少

今天看了好多红楼的帖子,忽然很有兴致,就把自己平时看书里那些作者试图暗示给读者,但是没有明写的情节扒一扒,因为我觉得红楼梦有意思的一点就在这里,作者不明说,让读者有无数的猜想和回味,这才是红楼梦那么有魅力的原因,有兴趣的朋友,你们看红楼时看出有哪些暗示也可以补充跟帖,大家共同讨论……

首先我先说一个我觉得别有意味的,就是在滴翠亭杨妃戏彩蝶那一回,原文这一段:“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这段话里面有一句,专门说宝钗对小红的性格描述,说她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东西,这是宝钗对小红的评语,可是我们知道,之前宝玉对小红是不大认识的,顶多觉得有点眼熟,后来小红试图在宝玉面前表现表现,还被宝玉屋里的大丫头们给骂了一顿,而宝钗对宝玉屋里的人却连小红这样不在主子眼跟前做事的人都一清二楚,作者以宝玉和宝钗二人对小红完全不同的观感,表达出了宝钗平日对宝玉那边的情况的极端留意和在意,连一个没有地位的丫头的情况都了解的一清二楚,要知道宝玉才是小红的主人,所以我觉得这段一般人都只注意宝钗对黛玉的栽赃,但是宝钗对小红的看法和对宝玉屋里人的留意也同样意味深长……

宝钗之所以对宝玉屋里人留意,应该是对宝玉早有所图,宝钗对小红的看法,那两句评语可不是什么好话,但是我们再看作者描述的小红本人的做派,虽然不符合封建礼教,也有点扒高望上,试图攀高枝一展身手的意思,但是,并没有邪恶的令人反感的言行,可是在宝钗眼里已经是:眼空心大,头等刁钻古怪的人物。 宝钗应该是早就不喜欢小红了,宝钗对宝玉有所图,自然对于宝玉身边的人各各都在暗中比较观察,心中掂量过其对于自己的利弊了,同时这也证明了宝钗自己的价值观与这种有奋斗精神,又不肯甘于人后的人是相冲突的,而这种冲突来源于,这种人如果做大,在后来很可能成为宝钗自己的对立面或者绊脚石,所以宝钗本能的不喜欢小红。

另外一个小细节也是很有意思的暗示,仍旧是作者暗示宝钗的,在黛玉被关在怡红院门外,敲门没有丫头给开门的时候,晴雯说的话:“却说那黛玉听见贾政叫了宝玉去了,一日不回来心中也替他忧虑。至晚饭后,闻得宝玉来了,心里要找他问问是怎么样了,一步步行来。见宝钗进宝玉的园内去了,自己也随后走了来。刚到了沁芳桥,只见各色水禽尽都在池中浴水,也认不出名色来,但见一个个文彩灼,好看异常,因而站住,看了一回。再往怡红院来,门已关了,黛玉即便叩门。谁知晴雯和碧痕二人正拌了嘴,没好气,忽见宝钗来了,那晴雯正把气移在宝钗身上,偷着在院内抱怨说:“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忽听又有人叫门,晴雯越发动了气,也并不问是谁,便说道:“都睡下了,明儿再来罢!””

这里晴雯动起气来,说了一句话,可以说是把黛玉和宝钗都同时得罪了,晴雯说,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半夜三更不得睡觉,这里晴雯当然指的是宝钗,晴雯并不知道门外的是黛玉,得罪黛玉顶多算是误伤,以黛玉在宝玉心中的分量,晴雯再怎样也不敢不给黛玉开门,但是背后说宝钗有事没事来坐着,这是作者借晴雯的口,说出宝钗平日的情景,可见宝钗来宝玉屋里跑腿之勤,应该是非常之多的,而黛玉呢,反而没有见很多,多数是宝玉往黛玉那里跑的勤,这是一种莫名的暗示,暗示宝钗虽然表面上恪守封建礼教,但是架不住心中的渴望还是经常往宝玉那里去,更要命的是晴雯后面那句话:“叫我们半夜三更不得睡”可见宝钗不顾男女有别,即使很晚了还会去宝玉那里坐着,作者暗示的宝钗内心的真性情,其实也是个有渴望有欲念的青年女子,既有对宝玉的真心喜欢,也有对于宝二奶奶地位的觊觎,作者明白写的宝钗,是一个端庄贤淑雍容大度的女孩子,但是暗示的东西,才揭示宝钗的真实的另一面。

但是晴雯的口无遮拦,却在某种意义上为自己后来的悲惨结局埋下了祸根,因为晴雯的话固然一方面是一时气话,但是另一方面却直指宝钗做为大户人家小姐的不自重,这在那个时代是很厉害的,一个不小心,女孩的名声就坏了。那对宝钗会是多么大的打击?但是晴雯却毫不介意的乱说,而实际上,晴雯却说的是事实,那就更可怕了。

宝钗自进贾府,就着意收买上下人心,是很得下人的人心的,(当然估计像小红那样的“刁钻古怪”类的不在其中,所以宝钗才不喜欢她),自然宝玉房里的丫头也必然有和宝钗好的,晴雯说的话,固然不是当着宝钗的面说的,难保不被向着宝钗的人听了去,过后传到宝钗耳朵里,而在书的后半部分,袭人等于说已经和宝钗形成了共同利益的联盟,说宝钗不好,坏宝钗的名誉,对共同利益的袭人是有大妨碍的,同时很多次,晴雯都故意刺道袭人,袭人表面上不说什么,貌似好性儿,暗地里,除掉晴雯的心机派行动就已经悄悄展开了……

晴雯明白刺激袭人的话作者没有少写,但是也有暗示的,而我觉得这些暗示读者读来更是别有味道,在第三十七回这段著名的讽刺袭人是“西洋花点子哈巴儿”原文:晴雯笑道:“呸!好没见世面的小蹄子!那是把好的给了人,挑剩下的才给你,你还充有脸呢!”秋纹道:“凭他给谁剩的,到底是太太的恩典。”晴雯道:“要是我,我就不要。若是给别人剩的给我也罢了,一样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把好的给他,剩的才给我,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气!”秋纹忙问道:“给这屋里谁的?我因为前日病了几天,家去了,不知是给谁的,好姐姐,你告诉我知道。”晴雯道:“我告诉了你,难道你这会子退还太太去不成?”秋纹笑道:“胡说!我白听了喜欢喜欢,那怕给这屋里的狗剩下的,我只领太太的恩典,也不管别的事。”众人听了都笑道:“骂的巧,可不是给了那西洋花点子哈巴儿了!”袭人笑道:“你们这起烂了嘴的!得空儿就拿我取笑打牙儿,一个个不知怎么死呢!”

这个段落写的非常之巧,前面秋纹说这屋里狗剩下的,后面众人就都笑道:可不是给了那西洋花点子哈巴了!花点子貌似说狗的毛色,其实是因为袭人本性花,这是直指袭人最爱给王夫人拍马邀功请好,因此才得已在宝玉的丫头中坐头把交椅,并巩固了自己未来姨娘的地位。别的丫头未必看的上这种谄媚狗腿子的做派,所以出口讽刺,而作者只写了众人都道,我看作者其实在暗示恰好是晴雯领头笑话袭人是西洋花点子哈巴狗,这在袭人心里未尝不是一个莫大的羞辱,可是袭人只是笑着回复了一句玩笑话,貌似轻巧的就过去了。

袭人回复了一句玩笑话:一个个的将来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呢!”这句话看似玩笑,看似轻描淡写,但是读者读来却是触目惊心,这难道不是袭人在玩笑着,挂着一幅笑脸,对晴雯的某种发自内心的忿恨与报复的宣言?因为我们都知道最后晴雯的确是“不知道怎么就死了”还死的那么惨,作者明白写晴雯是被王善保家的告密,但是最后也写了宝玉对袭人起了疑心,那时袭人的回复是:“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比出那些正经人来,她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等等等等,那时从这些话里看出袭人对晴雯实在是没有什么真正的同情和善意,她表面上为晴雯被撵以后做的,只是为了维持这个善人的一惯形象,是为了让宝玉始终对她心存好感和感激,话又说回来,晴雯已经落败,她也无需再踩上一脚,那么作者究竟暗示袭人有没有在王夫人面前告密了呢?

我觉得作者是暗示袭人告密了的,就算不是直接告密,也有可能通过别人,甚至是宝钗之口告密,晴雯的死于袭人是脱不开干系的。因为作者前面明白的让袭人亲口说出:“一个个不知道怎么死的呢!”就等于是告诉读者,晴雯其实是袭人参与阴谋陷害而死的了。

但是作者另一方面,又暗示晴雯算是“不作死就不会死”的典型了,晴雯的性格,属于没有心机和情商的那种,在善于伪装和玩弄阴谋权术的人眼里,晴雯的单纯不是像宝玉眼中的可爱,而是蠢傻,是很容易被干掉的那种,作者这种暗示是这样来的,一开始老爷要查问宝玉的功课,是晴雯借口说大观园里闯进了贼人,吓着宝玉了才让宝玉躲过老爷的查问,但是,正是因为此事,也引出了后面的抄检大观园,也才引出了王善保家在王夫人面前说晴雯坏话,才导致晴雯被撵的一系列事件,虽然晴雯平日里就已经得罪了很多人,注定不会有好下场,但是借由晴雯自己生的事导致晴雯的死,等于作者是在告诉我们某种宿命,是晴雯自己不懂得贾府社会生存技巧,没有处理好人际关系,才导致了自己的灭亡,这种暗示,令人感慨万千,因为我们自己每个人也是处于人群之中,一开始走向社会和职场难免单纯难免被人使绊子下套陷害,最后不得不把自己变成自己也不喜欢的那种带着面具,每天防备着周围的人才能生存,而这恰是红楼梦的主人公贾宝玉最不喜欢的地方,他爱的女子,都是纯真的,这也最后导致了宝玉的不容于世,与梦想的幻灭 。

晴雯八完了,还是要回到宝钗这里,下面要八的是著名的“金玉之论”。

林黛玉的个性是很敏感的,再加上年轻女孩子对于自己的爱情自然是无比在意的,并且那个时代女孩也没有别的出路,唯有嫁人才能保障自己的终身有靠,所以林黛玉会对宝钗的存在尤为在意,我上面八了很多宝钗自身对于宝玉的过分的在意,这些不可能逃出林黛玉的眼睛,所以一开始,林黛玉如临大敌,也曾觉得宝钗是:“内心藏奸”,尤其是那个散布在贾府中的那个“金玉之论”尤其使林黛玉感到无比难对付。

我觉得林黛玉是本能的发觉宝钗是自己的情敌和对手,林黛玉的所有尖酸刻薄在此段时间表现的是最明显最直白的,因为这直接威胁到了她的核心利益,所以她不得不为自己而战斗,而林黛玉不如宝钗表面上会做人,其实在某些方面已经落在宝钗下风了,但是她又拥有宝玉的真心和贾母的背后支持,这两样其实又是决定性的关键作用,这个时候,宝钗一方抛出了金玉之论,令林黛玉一度忧心不已,她的病弱未尝不是心病造成的,作者关于金玉之论的暗示性写法,有一段我觉得也挺有意思:宝玉挨打之后,叫莺儿过来打络子。

原文如下:莺儿笑道:“你还不知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其次。”宝玉见莺儿娇腔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堪更提起宝钗来?便问道:“什么好处?你细细儿的告诉我听。”莺儿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告诉他。”宝玉笑道:“这个自然。”

正说着,只听见外头说道:“怎么这么静悄悄的?”二人回头看时,不是别人,正是宝钗来了。宝玉忙让坐。宝钗坐下,因问莺儿:“打什么呢?”一面问,一面向他手里去瞧,才打了半截儿。宝钗笑道:“这有什么趣儿,倒不如打个络子把玉络上呢。”一句话提醒了宝玉,便拍手笑道:“倒是姐姐说的是,我就忘了。只是配个什么颜色才好?”宝钗道:“用鸦色断然使不得,大红又犯了色。黄的又不起眼,黑的太暗。依我说,竟把你的金线拿来配着黑珠儿线,一根一根的拈上,打成络子,那才好看。”宝玉听说,喜之不尽,一叠连声就叫袭人来取金线。”

林黛玉曾经讽刺过宝钗,说她在别的上面还好,专门在人戴的东西上面留意,这话就是讽刺金玉之论的,但是林讽刺归讽刺,宝钗还是对宝玉的玉无比在意,作者有没有暗示呢?虽然有明写的地方,如薛蟠就曾经说宝钗:“从前妈妈和我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才可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固然引起了宝钗大哭一场,甚至被林黛玉看到还讽刺她哭出一缸眼泪也医不好棒疮,但是也从另一方面说,薛姨妈母女很可能自己散布了金玉之论,为将来宝钗名正言顺当上宝二奶奶来制造舆论,而这种舆论是神的意志,所以谁也不能说什么,其次,薛蟠说的是妈妈和他说的,等于明白告诉读者,薛姨妈就是金玉之论的制造者,明明宝玉有一块命根子一样的玉还故意说什么有玉的才可以配,这意图不是明摆着吗?

有了这些,上面莺儿打络子情节的一点点暗示就特别有意思了。开始莺儿也参与了在宝玉面前对宝钗的极力褒扬和推荐,但是我们看作者对宝钗的描写,她也并非真的没有“藏奸”,林黛玉的直觉是正确的,后面紧接着宝钗自己就出场了,莺儿本来在打络子,宝钗就直接说要把玉络上,宝钗似乎真的是时时刻刻在意那块玉呢!

段落的后面,讨论用什么颜色把玉给络上,宝钗前面说了一大堆色彩搭配,都觉得不好,最后居然说的是用金线把玉络上!从色彩搭配上说,宝钗说的在理,玉色与金色搭配的确是雅致高贵,是会让人产生华美的感受的,所以才有金镶玉之说。这样说来,宝钗选择金色是没有错的,也不会引起宝玉的怀疑的,但是从此以后金络子笼络的美玉就要一直挂在宝玉的脖子上晃来晃去,不知道对金玉之论如芒刺背的黛玉看见是什么感受。

那么什么是络子呢?我们看百度上的释义:络子就是中国结的一种用法做成袋子的模样用来装东西。中国结在古时很流行。穿衣要扎布带子(就是红楼说的汗巾子),然后打个结捆住;另外头发上、扇坠上、布帘上甚至男女的腰间,以前都喜欢弄些中国结做为装饰,就是用彩绳结成的网兜。

换句话说络子就是网,宝钗用金色的网子网住了宝玉的玉!固然好看,已经是束缚住,无处可逃了,而一无所知的宝玉还在那里鼓掌庆贺呢!作者的此种暗示实在是令人读来意味深长……

楼主做了一个图,让大家看看梅花络子金镶玉(通灵宝玉)是个什么样子:

最后,宝钗居然用自己对林黛玉的关心取得了黛玉的信任,这样该说黛玉太天真好糊弄呢,还是说宝钗自己本身也不是个多坏的人呢?这是很难去判定的问题,如果不是林黛玉挡着宝钗的路,宝钗应该会真心喜欢黛玉,也应该会对黛玉挺好,但问题就出在林黛玉的的确确是她最大的绊脚石,所以薛家母女采用了步步为营,讨好黛玉的做法,来解除黛玉的忧虑,因为黛玉再怎样孤立无援,她可是贾母和宝玉心尖尖上的人,前期黛玉对宝钗明显的防备之心,使得薛家母女难以再往前推进自己的计划,并且要命的是,黛玉越是介意宝钗,就越有可能在宝玉或者贾母面前说宝钗的不是,这就使得宝钗母女一定要先使黛玉放下戒心才行,所以才有了后来薛宝钗为黛玉说错的戏词背后的谆谆教导,送燕窝等等引起黛玉的感激,后来又有薛姨妈对病中黛玉的照顾,甚至薛姨妈直接搬到了潇湘馆跟黛玉同住,要知道宝玉常常到黛玉这里来,薛姨妈要在,两人互诉心事肯定不大方便,用刘心武的话说,薛姨妈等于是把黛玉给监视起来了,这话虽然有点过,但是刺探宝黛二人感情状况,这却是最好没有的方法了,并且薛姨妈还虚伪的说了四角俱全的话。

红楼梦里面的情节总是那么的耐人寻味,这一回的回目明写是“薛姨妈爱语慰痴颦”然而表面的爱语之下却蕴藏着无限的心机与算计,这段的原文在此:“薛姨妈忙笑劝,用手分开方罢。又向宝钗道:“连邢姑娘我还怕你哥哥遭塌了他,所以给你兄弟,别说这孩子,我也断不肯给他。前日老太太要把你妹妹说给宝玉,偏生又有了人家;不然,倒是门子好亲事。前日我说定了邢姑娘,老太太还取笑说:‘我原要说他的人,谁知他的人没到手,倒被他说了我们一个去了!’虽是玩话,细想来倒也有些意思。我想宝琴虽有了人家,我虽无人可给,难道一句话也没说?我想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你又生得那样,若要外头说去,老太太断不中意。不如把你林妹妹定给他,岂不四角俱全?”黛玉先还怔怔的听,后来见说到自己身上,便啐了宝钗一口,红了脸,拉着宝钗笑道:“我只打你!为什么招出姨妈这些老没正经的话来?”宝钗笑道:“这可奇了。妈妈说你,为什么打我?”紫鹃忙跑来笑道:“姨太太既有这主意,为什么不和老太太说去?”薛姨妈笑道:“这孩子急什么!想必催着姑娘出了阁,你也要早些寻一个小女婿子去了。”紫鹃飞红了脸,笑道:“姨太太真个倚老卖老的。”说着便转身去了。黛玉先骂:“又与你这蹄子什么相干!”后来见了这样,也笑道:“阿弥陀佛,该该该!也臊了一鼻子灰去了。”薛姨妈母女及婆子丫鬟都笑起来。”

这段话里,明显只有紫鹃一人是真心为黛玉的前途着想,薛姨妈明明是制造和散播金玉争论的始作俑者,连林黛玉对金玉之论也是无比在意,此时这个人却在林黛玉面前说起“爱语”来了,居然要把林黛玉说给宝玉了,书里面林黛玉似乎还没有察觉薛姨妈的虚伪,但是读者读到这里,估计没有不反感薛姨妈的虚伪的,但是薛姨妈为什么要在林黛玉面前说起这番话来?其实这就是在试探林黛玉主仆的态度,试探林黛玉到底是如何想,而我们的紫鹃就妥妥的上钩了,看紫鹃的反应,就是被实实在在的骗住了。

紫鹃书里有明写是真心实意为林黛玉的前途命运做打算,她日夜看宝黛二人的情景,也明白林黛玉的心事,只是这份心事无人为黛玉做主,此事薛姨妈忽然这样一说,紫鹃以为事情有希望,就托实了问薛姨妈能不能真帮林黛玉去说,可是薛姨妈轻轻巧巧的把这事推搡过去了。可是紫鹃的反应已经让薛姨妈对林黛玉自己的想法心中有数了。

短短一段文字里的暗示,既有紫鹃的热诚,也有薛姨妈的虚伪的一面,更有紫鹃被钓鱼的薛姨妈玩弄的羞耻感,和薛姨妈试探林黛玉主仆二人的机心。看似平常的玩闹说笑,却暗潮涌动,欲望,心机,被命运捉弄的可怜天真的黛玉主仆,让读者越读越心惊胆战。

薛姨妈用四角俱全的话既可以试探黛玉主仆二人的意愿,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燃起了黛玉的希望,获取黛玉的信任,但是薛姨妈的态度又实在可疑,一开始薛姨妈说的是“我虽无人可给”,难道连句话也不说?明明宝钗就在旁边,金玉之论传遍贾府,可是薛姨妈睁着眼睛说瞎话,故意说无人可给,是存心把宝钗摘出去了,在黛玉面前做的姿态,但是,等到紫鹃真的求薛姨妈去说媒的时候,薛姨妈却压根没有打算去说的意思,而是话头一转,打趣紫鹃,就把她真心不愿去替黛玉说媒的尴尬搪塞过去了,然而在后面黛玉为了缓解尴尬居然骂的是那个唯一真心为她好的紫鹃,这篇文字读来真是令人五味杂陈……

事实上从这里也能看出黛玉通过骂紫鹃也在试图掩饰自己的愿望和真心,她害怕别人知道,然而紫鹃又表现的太明显,她不得不赶紧暗示紫鹃不要再说了,免得惹人笑话

关于宝钗的爱情观,她到底是好是坏,在最后我会分析作者的态度,给出一个总结,在这里要继续作者关于宝钗心态的一些暗示性描写,前面有筒子说,王夫人从自己的月银里每月拨出二两给了袭人,等于默认了袭人姨娘的身份了,只是没有明说,所以大观园里的人纷纷给袭人道喜,而第一个赶去试探的就是宝钗,可是这里却展示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描绘出了很多画外之音,作者没有明写,或者仅仅提一句,又转到别处,继续情节的发展,前面留白让读者自己去体味和遐想的地方,这是红楼梦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明明是平平常常家常里短的锁事,突然间“于无声处听惊雷”,用书中人物暗中怀有的各种欲念与观念的冲突,挑动读者脆弱的神经。

那么袭人是什么时候获得了准姨娘的地位呢?正是宝玉挨打之后,袭人背后对王夫人说要宝玉搬出园子之后,获取了王夫人的信任,才因此获得了王夫人的肯定的,此前作者已经层层铺垫,将宝玉的叛逆一一展现,直到到了临界点,被自己的父亲修理了一顿,此时宝玉对自己爱情的态度才由“绣鸳鸯梦兆绛芸轩”这一回展示在了宝钗面前,原来宝玉面对金玉之论,仍旧是叛逆的,坚决抵制的。

不想林黛玉因遇见史湘云约他来与袭人道喜,二人来至院中,见静悄悄的,湘云便转身先到厢房里去找袭人。林黛玉却来至窗外,隔着纱窗往里一看,只见宝玉穿着银红纱衫子,随便睡着在床上,宝钗坐在身旁做针线,旁边放着蝇帚子,林黛玉见了这个景儿,连忙把身子一藏,手握着嘴不敢笑出来,招手儿叫湘云。湘云一见他

这般景况,只当有什么新闻,忙也来一看,也要笑时,忽然想起宝钗素日待他厚道,便忙掩住口。知道林黛玉不让人,怕他言语之中取笑,便忙拉过他来道:“走罢。我想起袭人来,他说午间要到池子里去洗衣裳,想必去了,咱们那里找他去。”林黛玉心下明白,冷笑了两声,只得随他走了。

这里宝钗只刚做了两三个花瓣,忽见宝玉在梦中喊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薛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忽见袭人走过来,笑道:“还没有醒呢。”宝钗摇头。袭人又笑道:“我才碰见林姑娘史大姑娘,他们可曾进来?”宝钗道:“没见他们进来。”因向袭人笑道:“他们没告诉你什么话?”袭人笑道:“左不过是他们那些玩话,有什么正经说的。”宝钗笑道:“他们说的可不是玩话,我正要告诉你呢,你又忙忙的出去了。”

上面的那一大段是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绛芸轩”原文,这段也是写的惊心动魄,并且留白很多,宝钗究竟怀着什么样的心情迫不及待第一个赶去袭人那里试探,宝玉究竟梦到了什么说出了"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这样的话,宝钗无意间听到宝玉梦中之语,一时间怔住了,她本来是来打探,却给她真的打探到了最最隐秘的肺腑之言,然而那话是她本来期待听到的吗?那一刻宝钗的感受是何等样的难堪和痛苦?林黛玉在窗外看见宝钗情景是因何冷 笑,又是何种观感,都无从考证,又引得读者浮想联翩。

宝钗之所以第一个去打探,是因为王夫人给王熙凤说拨银子给袭人的时候,薛姨妈就在场,还发出了一篇对袭人的赞美和感叹,宝钗因此得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她去怡红院,一是第一时间给袭人道喜,就能得到袭人的感激和欢心,这是取得人心的一种手段,其次她也是为了打探袭人和宝玉的态度,毕竟,宝玉屋里的姨娘对自己的态度,姨娘对宝玉的影响都很有可能决定将来谁能够成功坐上宝二奶奶的位置。

一,袭人可能影响王夫人等具有决定权的人的想法,这已经是书里明写的了,二,袭人如果喜欢自己,跟自己里应外合,应该对自己将来事情办成是很好的助力,所以要探探袭人的态度,三是看宝玉对袭人成为姨娘是否欢喜,如果宝玉欢喜,袭人又能帮助自己,那日后事情就顺利多了

可是,天公似乎给宝钗开了个玩笑,恰好让宝钗亲耳听见宝玉梦中说出了那样在宝钗听来可能是“石破天惊”的话。那么宝玉可能梦到了什么呢?

宝玉同黛玉一样,面对“金玉之论”也是一种莫大的压力,宝玉深爱黛玉,他也不希望为“金玉之论”捆绑了自己的婚姻大事,其次,因为黛玉总是不放心,尤其是金玉之论令黛玉没有安全感,而这种对安全感的缺乏却往往被黛玉发泄到了宝玉身上,甚至可以说,黛玉受到金玉之论的压力,转而就转嫁给了宝玉,所以宝玉面对的是双重的压力,这种压力,甚至连他梦中都无法摆脱,但是宝玉的态度又是如此的明确。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宝玉的梦中,再一次,林黛玉面对他哭了,恼了,说他只在乎“金玉”,而宝玉为了在林妹妹面前分辨,指天发誓的说出了:“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的话,但偏巧宝钗独自一人在旁听了去呢?

宝玉面对金玉,居然说出了个木石二字来对应,这是非常有趣的,表面上宝玉有一块晶莹剔透的通灵宝玉,然而读者知道那不过是大荒山青埂峰石头的幻象,而宝玉偏偏姓贾(假),他自己也觉得自己是假宝玉,真石头,林黛玉自称草木之人,固然对应绛珠草下凡,却也是对石头的呼应,木石结缘是源于价值观的认同和真挚的感情,而金玉则掺杂了太多的家族利益和对于物质财富权势的觊觎,这就是木石二人根本不屑的。并且石头对于金子的价值观从一开始就不认同。

而这种不屑借由宝玉的梦话传达给了金玉之论的制造者,不可谓是金玉之论围堵的木石二人给对方的一个狠狠的回击,宝钗听到这样的话,就等于被当面打了一个耳光,那岂止是怔住,恐怕内心的翻腾和耻辱之感已经使她肝肠寸断并且忿恨不已了。

书里只写了宝钗听了宝玉的梦话怔住了,宝钗内心究竟如何想并没有明说,这后面,袭人回来,宝钗至少表面上已经恢复了正常,并没有显山露水让任何人看出她的内心活动,但是我觉得此事件是宝钗感情的一个转折点。

一是宝玉狠狠的回击了金玉之论,等于说,金玉之论起码在宝玉本人这里是没有用的了,所以此后关于金玉之论的说法在贾府中就渐渐平息了不少,应该是宝钗方面有所收敛,以免引起宝玉更大的反弹和反感,其次,看起来金玉之论已经没有用了,又何必再继续呢?

二是宝钗本人对于宝玉的感情受到了莫大的打击,如果说此前宝钗还对宝玉怀有一个少女般的情怀的时候,这之后,因为宝玉的明确表态,我认为宝钗已经不再真心爱宝玉了,因为她的爱没有能够得到宝玉的正面回应,反而是狠狠的被羞辱了。

三,说宝钗不再爱宝玉了,并不代表宝钗不想嫁给宝玉,因为这仍然是她未来最好的选择,并且她也有可能觉得只要嫁给宝玉,将来再慢慢调教宝玉,或许他会改变也说不定。

四,宝钗被狠狠打脸,注定是会恨的,那未来化解这种恨的唯一方式就是成功,唯有用自己的成功,拆散了木石姻缘,让他们不能合伙来羞辱自己才是解恨的最好的方法。

书中黛玉曾经非常尖酸刻薄的讽刺宝钗,宝钗表面大度,从未正面跟黛玉起过什么冲突,总是包容忍让,过后还是跟黛玉说说笑笑,但是背后她却在滴翠亭陷害过黛玉,这就是宝钗行事的一个特点,但也正是这种特点,让人觉得很可怕。而宝黛二人合伙对金玉之论的反驳,必然也因为对于宝钗的羞辱埋下某种情绪的种子,但是宝钗所不能办到的是,即使她成功嫁给宝玉,事实上宝玉也还是不会爱她,这是由她本人是个什么人决定的,她与宝玉在精神上是永远无法合拍的,而这种用自己的成功来拆散二个情投意合的人,最终只可能是三个人的悲剧,她自己无法幸免于难。

最后是林黛玉在窗前看见宝钗坐在床前绣鸳鸯的那一幕,一开始是嘲笑,过后史湘云拉着她走,她是心下明白,然后继而冷笑。林黛玉心下究竟明白了什么?很显然眼前这一幕证实了林黛玉的猜想,她认为宝钗心内藏奸,另有所图,绝不简单,然后冷笑,是笑宝钗的行为可耻,心机用尽,不屑于她的为人。

林黛玉获得宝玉的爱,是基于共同的感情基础,有精神上的认同,而宝钗行动却容易引起宝玉的反感,宝钗不懂宝玉,又一味拉扯他去求上进,那本来就是宝玉瞧不上的做派,而偏偏一个不懂宝玉的人,却处心积虑,心机算尽要得到宝玉,能不让黛玉冷笑吗?

综上所述,对宝钗的感情之路做个总结,作者对于宝钗的态度究竟如何呢?在《红楼梦》曲子词《终身误》里说的太明白了: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这说明到了最后,宝钗如愿嫁给了宝玉,但是宝玉却对她没有爱意,相反却始终念念不忘的是黛玉。

上大学的时候备考马哲,曾经有一段理论让我印象深刻,原文我忘记了,大致意思是说,在利益各方都是为了自己利益而角力的。就好像一个正方形,每一方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将正方形的一角强行往自己的那一方拉扯,但是最后并不是谁赢了,谁输了,而是在各方力量的角逐之下,原本的正方形被拉扯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而平行四边形的结果,其实并不是当初角力的各方期待的结果,只是他们最后都只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我觉得红楼梦里面对于宝玉婚姻的各方拉扯角力就很像这种哲学模型的概念所描述的,最后被各方拉扯成了平行四边形,尽管这是谁都不期望看到的,看上去宝钗,袭人,王夫人,薛姨妈等靠着心机赢了,但是宝玉本人也是有灵魂的应力的,这种力量,导致了,最终宝钗永远也无法真正赢过黛玉,反而,成为了输家的一方。谁都不是赢家

关于宝钗的人格,作者是有所批判的,但是我觉得他着力点在于展现宝钗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一些行为,换做黛玉,也同样有为自己做的一些行为。所以作者力在还原一个真实的人的形象,更像是一面镜子照见了现实生活中会有的那种人的形象,而不是单纯的说谁是好人谁是坏人,那样黑白分明,对于宝姐姐的悲剧,作者又未尝没有同情?难道宝姐姐的心性人格,不是这个变态的社会给扭曲出来的?作者批判的是整个的封建礼教和制度吧!

俞平伯就曾经评论过说《红楼梦》太像是一面照进现实的镜子了,他那么真切的还原了真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就好像让读者看到了真实的一幅人情风俗画一样,红楼梦的作者几乎没有写过过于傻白甜形象单一的角色,也不是完全没有,例如呆呆的香菱,但是其他大多数人,包括下凡仙子般的林黛玉都有性格上的缺点和令人觉得可恨的地方,不设褒贬就是作者对于宝钗的态度,她有异常出色和可爱的一面,同样也有为了自己利益打算,做出一些玩弄心机手段的事情,对书中一切女儿作者也都是包容同情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薛宝钗对林黛玉的情谊
揭开薛宝钗的画皮
《红楼梦》中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是否篡改了曹雪芹的原本意图
黛玉诗中的“一年三百六十天,风刀霜剑严相逼”,她具体在指向什么?
林黛玉之死:王夫人谋划,薛家帮凶,但真正的凶手你一定猜不到
《红楼梦》之:浅说林黛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