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创新从何而来?我们从小就不会创新吗?

【一】

我们国家近两百年不够强大,只好向优秀学习,一直在模仿和跟随。

未来我们要回归超级强国,则需要我们拥有引领的自信和创新的能力。

抱憾离世的钱学森先生,有一个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数学家丘成桐说,读书不是为了拿高分、“中国的教育如果再继续任由这样发展下去,至少将会倒退20年”,他还表示,华为很多“数学科学家”大概只是“数学工程师”。

泱泱大国,岂能没有创新?

可是,创新来自哪?我们是从小就不会创新吗?我们又是何时失去创新能力的呢?

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会遭遇 道德、法规、世俗、资源、时间、空间、方法等限制。

可是,我们却很少去分辨这些限制,哪些是外界加在我们身上的限制,哪些是我们自愿加在自己身上的?

法规,是政治层面,不是道德的延伸;道德,是思想层面,不是法规的外延;法规,是制定者为自身权益保护而设定的游戏规则。

【二】

我们是从小就不会创新吗?

No,我们小时候,可调皮捣蛋了!抱歉,父母告诉我们“这不行、那不准”,“你长大了,要有个正形……”

今天的父母也常说,“这样玩很脏、那也不卫生……”

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就是分数高,其他的能力?全是调皮捣蛋、“不务正业”。我们是不是就这么失去了创新能力呢?

我始终记得一位小学同学,数学成绩经常考几分,可是动手能力很强,在资源贫富的90年代,能做出很多小电器,譬如现在年轻人还网购的“头戴式小风扇”。

“听话”、“照做”……可是,听怎样的话、照怎样去做?乖巧顺从的听话、机械模仿的照做?——这似乎就是我们很多家长、老师、“领导”喜欢的样子。

对于很多企业领导更担心,“你要是会思考了,岂不是成为我对手了?”

【三】

人到底是害怕挑战,还是喜欢挑战呢?

诚然,我们是天生讨厌被限制的。我们期待每天的生活,是“日复一日”的重复,还是有些“稍感意外”的惊喜?

我们大多数人,都喜欢“玩游戏”,譬如小说、购物、游乐场、棋牌赌博、电游、旅行甚至恋爱、生育、军事、政治等。

也有的人“游戏人生”,是因为不愿承担真实世界的责任。

游戏,总充满各种限制,却让人着迷,因为他持续刺激我们的神经阀值。当过于沉溺游戏,也会让我们失去“跳出来思考”的能力,同时会对日常生活感觉枯燥乏味。

【四】

创新,又是从何而来?

智能制造、植物工厂、无人驾驶、机器视觉、视网膜屏幕、太空生存、NTF、元宇宙、再生医学……我们正在经历诸多不可能的发生。

文哥坚信,在我有生之年,更多“听话照做”的职业一定被机器替代,更多“不务正业”会引领时代发展,还有一些岗位只是成为机器的辅助。

那么,什么是机器无法替代的呢?

譬如,拍照这个事情,从前会拍照的人很少,后来有了傻瓜相机、有了高清手机、有了P图神器、有了AI拍照功能,似乎,人人都会拍照了……

可是,除了摄影的光影和构图创新,还有要表达的立意、情绪、和人文意境呢?

文哥认为,创新源自兴趣,更源自对限制的挑战;是限制,强化并刺激我们获取新的资源,如何将限制转化成能力,是我们人类进步的关键因素。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每个人看待同一个事物或内容,应当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吧。

最近几年,文哥才开始思考,我们过去学习的语文、历史等阅读理解,怎么居然有标准答案呢?如果我们不鼓励创新的教育,未来他们是否拥有格式化的人生呢?

最后抛一个问题:如何重拾“创新”能力?希望有同频的朋友交流碰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听话是一种能力,照做是一种本事,简单是一种智慧
6岁前要培养孩子这3大“核心能力”!只要照做,将受益终生
关于欺骗、智能与人工智能的思考
“听话照做准没错”,毁掉了多少年轻人
思维与机器: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哲学推论,人脑无限超越机器
真的吗?少儿编程决定孩子的未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